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08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选修1 第3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及戊戌变法考纲要求(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内忧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2酝酿(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2)酝酿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

2、问题,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3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1)内容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评价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4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

3、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史论总结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改革向农民勒索了大量赎金,为大机器生产提供了资金,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都促进了俄国的近代

4、化。二、明治维新1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2维新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

5、有,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殖产兴业”: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加强了中央集权,

6、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史论总结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看,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从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看,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和平为代价,应该走和平崛起之路。三、戊戌变法1背景(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统治危机:

7、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变法理论。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严复: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认为只有变法,就会“自强保种”。2过程(1)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公车上书”,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2)准备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7年,德国强占

8、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保国会的成立: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高潮百日维新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内容、作用内容作用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9、决算;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3.变法失败(1)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失败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广泛发动群

10、众。国际环境方面,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4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史论总结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通。(2016

11、江苏高考)农奴制改革是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

12、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解析】第(1)问,结合“解放宣言”的内容从农民获得份地的代价(经济、人身)、农民要求的实现

13、程度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沙皇政府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从改革的方式、社会背景、目的等角度分析。第(3)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一、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相同点(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2)性质:统治

14、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2不同点(1)领导者:日本是在倒幕派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2)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和赎买份地方式进行。二、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比较全面。2从改革方向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注重更新改造。3从改革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

15、行,或示范引导。4从改革内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三、多角度认识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始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向西方学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从历史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

16、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1(2015江苏高考)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1888年

17、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解析】第(1)问,根据

18、材料信息“太政官发布布告”“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概括。第(2)问,从材料一“趋之若鹜”地追求所谓时尚到材料二对西方文明的理性对待,可以总结出态度上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近代日本的国际、国内形势作答。第(3)问,这一错误的实质即是只学习西方文明之虚表,而未学习西方文明之内涵。【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2(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战

19、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就战争目的

20、、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解析】第(1)问首先从材料一中找出亚历山大二世对战争目的、结果及影响的认识,即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是“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结果是“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影响是“宝贵的和平归还”“祖国”;其次联系克里米亚战争的具体概括逐条批驳。第(2)问从材料二的时间信息“19世纪60年代”入手,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举措”;联系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分析最后两小问,注意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避

21、免绝对化。【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3(2011江苏高考)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

22、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

23、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暂时创办官立事业”可判断出,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是官营;至于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另一方面是政府“示以实例”。第(2)问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方式发生的变化要根据明治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要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中明治政府对经济干预方式的变化来分析。【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

24、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4(2017淮安高考信息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新政之旨,有自上特出者,每一旨下,多出奏折之外,枢臣及朝士皆茫然不知所自来,于是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康南海自编年谱材料二(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

25、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戊戌政变之后)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的起点。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如何理解“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2)材料二中钱穆认为康有为的大错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6、(3)立足现代化视角,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历史的起点”?【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得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建设海陆军,改元迁都。第二小问,材料一“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大意是有人怀疑皇上颁布的政策都是由我们制定的,可是在本朝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么,这表明是君主专制,君权至上。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得出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缺少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第(3)问,“历史的起点”指的是维新变法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唤醒了民族意识;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答案】(1)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建设海陆军,改元迁都。理解:君主专制,君权至上。(2)错误: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顽固势力强大。(3)理解: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唤醒了民族意识;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