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67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6页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 C 核酸可以作为催化作用的物质 D 蛋白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2埃博拉病毒传染性强,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结构简单,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在实验室中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

2、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B 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C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4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 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3、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5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 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 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 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6表格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图来准确表示的是() 选项 Q R S T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细胞核膜B 细胞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C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生态功能D 非膜性结构细胞器 核糖体 中心体 核仁 A A B B C C D D7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

4、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 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C 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D 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8如图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组图象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B 图细胞所处时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为图 D 图细胞中

5、均含有同源染色体9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巴氏小体不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 B 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3个巴氏小体 C 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Y D 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个体杂交,产生一只XAXaY的幼体,是由于其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10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

6、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11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 、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D 基因与性

7、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12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 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13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

8、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分别为1、0 B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为0、1 C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分别为1、1 D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可能为、14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 从进化的

9、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 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 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1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如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 群落甲 B 群落乙 C 群落丙 D 群落丁16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胰岛B细胞受损 B 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 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 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17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

10、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B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 C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 与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18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 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19如图为一

11、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 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 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20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 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

12、”型增长 B 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 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对于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E和G是组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 图中c、d点的浓度分别促进、抑制芽的生长发育 C 图的细胞结构必须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 图表示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中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2图甲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乙表

13、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丙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乙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 B 若=0.3,则b2为RNA链 C 由图乙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个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D 若图乙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2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 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

14、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4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 D 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

15、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 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26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

16、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组27(10分)(2015淮阴区校级二模)如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2

17、)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mol/(m2s ),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mol/(m2s )(3)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4)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可被Cu2+置换,实验中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形成的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5)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

18、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28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作用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和(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

19、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29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检测P53蛋白的方法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

20、一途径是通过(细胞器)来完成的(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方的UBE3A基因发生,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性(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

21、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几率是(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30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2)GnRH与睾丸酮在化学本质上的差异是: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

22、素分泌的调节机制(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吸毒者 23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健康人 23岁 4.66 6.6 6.69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

23、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3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

24、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32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甲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乙请分析并回答:(1)本实验中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图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选填“有”或“无”)促进

25、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3)图乙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4)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33“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生态效益:

26、经济效益:(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锐减(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和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 C 核酸可以作为催化作

27、用的物质 D 蛋白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考点: 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酶的概念 分析: 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解答: 解:A、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A错误;B、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B错误;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正确;D、蛋白质在代谢过

28、程中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因此蛋白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C点评: 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因此蛋白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2埃博拉病毒传染性强,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结构简单,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在实验室中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

29、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解答: 解: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错误; 病毒无细胞结构,结构简单,无细胞器,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在实验室中不能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B 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

30、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C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核膜具有两层膜,因此含有四层磷脂分子;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解答: 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孔,A错误;B、tRNA是大分子物质,在细胞核内合成,需要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中,与核孔复合物有关,B错误;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

31、突变所致,C正确;D、核膜具有双膜结构,含有四层磷脂分子,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 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32、分析: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ATP水解形成ADP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共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同时ADP与磷酸可以吸收能量形成ATP,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细胞依赖于ADP与AT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解答: 解:A、该现象只能说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能说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正确;B、带有32P标记的ATP是加入放射性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后新产生的,B错误;C、由题意可知,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末端的磷酸基很容易水解脱离腺苷A,也很容易结合,C错误

33、;D、该过程存在ATP水解形成ADP过程同时存在ADP与磷酸形成ATP的过程,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ADP与AT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分析题干提取信息并进行推理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 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 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 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 分析: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

34、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解答: 解:A、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故A选项错误;B、据图可知,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能生存下来,否则会凋亡,故说明了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故B选项正确;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故C选项错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的机制,对于细胞凋亡的意义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试题难度中等6表格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图来准确表示的是() 选项 Q R S T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细胞核膜B 细胞

35、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C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生态功能D 非膜性结构细胞器 核糖体 中心体 核仁 A A B B C C D D考点: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Q包括R、S、T,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解:A、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A正确;B、细胞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而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D、非膜性结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

36、和中心体,而核仁不是细胞器,D错误故选:A点评: 掌握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 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C 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D 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 根据题意和曲线图

37、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后,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所得到的曲线图,对照组癌细胞分裂间期时间约为7h,分裂期时间约为3h,而实验组癌细胞分裂间期时间约为10h,分裂期时间约为3h解答: 解:A、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10h时对照组中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前期、中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和体细胞相同,且末期细胞中的DNA数也和体细胞相同,B错误;C、含氮、磷的物质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而实验组细胞在1011h时分裂期细胞百分比迅速升

38、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慢,C错误;D、由图可知,使用维生素C后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延长,而分裂期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以维生素C为素材,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癌变、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答题8如图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组图象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B 图细胞所处时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

39、排序为图 D 图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考点: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 解:A、该组图象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A正确;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体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

40、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为,C正确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巴

41、氏小体不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 B 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3个巴氏小体 C 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Y D 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个体杂交,产生一只XAXaY的幼体,是由于其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正常的雄性猫的体细胞中只有两条性染色体,只可能是XY,没有巴氏小体;正常的雌性猫的体细胞中只有两条性染色体,只可能是XX,有一个巴氏小体解答: 解:A、正常的雄性猫的体细胞中只有两条性染色体,只可能是XY,没有巴氏小体;正常的雌性猫的体细胞中只有两条性染色体,只可能是XX,

42、有一个巴氏小体,A错误;B、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2个巴氏小体,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橙色若巴氏小体上的A、a基因也可以表达,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该细胞有A和a基因,且多了一条X染色体,所以该雄猫的基因型为XAXaY,C正确;D、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说明父本提供的是基因型为XAY的异常配子,该异常生殖细胞的出现是由于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XA、Y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与正常的含a卵细胞结合所致,D错误故选:C点评: 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43、、基因分离定律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0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

44、(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 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而不能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且能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B正确;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只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45、不是蛋白质,但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 、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D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考点: 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

46、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解答: 解: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而a、b属于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B错误;C、据图分析,、为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

47、替换、增添或缺失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控制毛色有a、b、c三个基因,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2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 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

48、基因型组合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题意,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 解: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4种表现型由A_Bb、A_bb、aaBb和aabb这4种基因型控制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导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

49、的鱼杂交,能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的鱼为纯合体,故bb为亲本野生型鳞的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应用能力和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13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

50、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分别为1、0 B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为0、1 C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分别为1、1 D 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可能为、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伴性遗传遗传的特点Y染色体上的遗传,Y染色体只传给雄

51、性个体;如果是X染色体遗传,雄性的X染色体只传给后代中的雌性解答: 解:A、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无论是显性或隐性突变,对于雌株无影响,而后代雄株均为突变体,A正确;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雌株全是突变体,而雄株无突变体,B正确;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亲本中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根据题中信息“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C错误;

52、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中有一半为突变植株,另一半表现正常,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4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 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 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 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

53、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成分和自然选择,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符合题意;B、由于这种蜣螂能吃粪便,属于分解者;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属于消费者,B正确;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者生存,所以这种蜣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

54、结果,C正确;D、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作用,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如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 群落甲 B 群落乙 C 群落丙 D 群落丁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解答: 解:从柱形图中看出,群落丁中物种丰富度高,并且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对较高,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55、性最强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该群落不易受影响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理解生物种类和数量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柱形图时也能够从种类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6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胰岛B细胞受损 B 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 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 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据图分析,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鼠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56、、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 解:A、由图可知,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鼠胰岛B细胞受损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鼠;故A错误B、基因突变鼠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使得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鼠;故B错误C、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是胰高血糖素无法发挥作用,这样会使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鼠;故C正确D、基因突变鼠细胞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也会使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鼠;故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

57、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7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B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 C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 与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由图可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6为大脑皮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答: 解:A、抗利尿激素

58、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A正确;B、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正确;C、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主要是神经调节,C错误;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8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59、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 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使得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靶细胞的表面;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与靶细胞上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答

60、: 解:A、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B、过敏反应应为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B错误C、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

61、物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 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 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异养生物表示消费者,异养生物表示分解者该图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答: 解:A、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A错误;B、由于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所必需的,因此可判断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异养生物为分解者,从物质转化方向分析异养生物是消费者,B正确;C、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

62、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不能放在直射光的环境下,C正确;D、若自养生物等成分能正常生活,则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正常,D正确故选:A点评: 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相关问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0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 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 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

63、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 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 1、根据表格分析,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3、分析表格数据,发现第1年第14年期间增长速度是不停的发生改变,故种群数量不是呈现“J”曲线增长的在第8年左右增长速度最大,之后逐渐变小了,种群数量呈现“S”曲线增长,在数量

64、大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解答: 解:A、由于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变小,所以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为1.20,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C、研究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C错误;D、由于在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

65、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对于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E和G是组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 图中c、d点的浓度分别促进、抑制芽的生长发育 C 图的细胞结构必须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 图表示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中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酶的特性;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细胞核中染色体组成、生长素生理特性、细胞的观察及酶的特性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图中的E是DNA,G是蛋白质,它们是组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A正确;B

6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所以图中c、d点的浓度分别促进、抑制芽的生长发育,B正确;C、图的细胞结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是亚显微结构,C错误;D、酶对生化反应有催化作用,高温时,酶活性失去,但不会使反应速率为负值,D错误故选:A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中染色体组成、生长素生理特性、细胞的观察及酶的特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2图甲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乙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丙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

67、全显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乙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 B 若=0.3,则b2为RNA链 C 由图乙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个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D 若图乙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分析乙图:乙图所生生物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分析丙图:基因A能控制酶的合成,酶能将无色物质转化为物质甲;基因b能控制酶合成,酶能将物质甲转化为物质乙;基因C能控制酶合成,酶能将物质乙转化为黑色素解答: 解:A、图乙所示的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个b基因,经过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

68、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基因数目加倍,因此肯定含有4个b基因的细胞,A正确;B、图甲表示转录过程,b1含有碱基U,应为RNA链,则b2为DNA链,且=1,B错误;C、图乙所示的基因型没有显示C、c基因的情况,不能推知该生物个体能不能合成黑色素,C错误;D、若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无法控制酶的合成,因此不能合成物质乙,D错误故选:BCD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分裂、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69、动态变化,有人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 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考点: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

70、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 解: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A错误;B、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时,要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错误;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

71、;D、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D正确故选:ABC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及相关细节,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4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只需输入太阳光能

72、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 D 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解答: 解:A、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必需要人为提供螃

73、蟹的食物,A错误;B、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C、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螃蟹、蔬菜、黄瓜不能组成生物群落,C错误;D、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获得的是排泄物中的无机盐,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蔬菜和黄瓜不是分解者,D错误故选:ACD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

74、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 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解答: 解:A、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A错误;B、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

75、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正确;C、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C正确;D、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D正确故选:BC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76、(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26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B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B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

77、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甲组考点: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 分析图形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另要熟记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首先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要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判断细胞膜内外;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Y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此时的能量应来源于X物质,因此可以确定a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方式是正常方式的主动运输;c方式中的主

78、动运输需要光能驱动解答: 解:(1)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2)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蛋白和能量(3)b类型是主动运输,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TP(4)由图可知,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果蝇和小鼠属于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最可能采用该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生物是细菌(5)甲组能正常呼吸提供ATP,而乙组含有呼吸抑制剂,不能进行正常呼吸提供ATP,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甲组可以通过ATP驱动吸收葡萄糖,乙组不能,所以一段时间后,

79、甲组溶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故答案为:(1)Q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3)B(4)B(5)甲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7(10分)(2015淮阴区校级二模)如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2)在图中

80、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mol/(m2s ),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1.8mol/(m2s )(3)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4)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可被Cu2+置换,实验中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形成的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化学性质)更

81、稳定(5)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Ttgx15)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或答“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两条线的走势,以及变化的原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中的ATP和H的生成量,进而影响暗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

82、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解答: 解:(1)阴天条件下,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成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净光合速率表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情况,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增加,cd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即为呼吸速率,等于氧气吸收速率,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1+0.8=1.8(mol/m2s)(3)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

83、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4)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所以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使叶片标本长时间保持绿色(5)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合成的比例也分别增加,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温度 红光和蓝紫光(2)先减少后增加 1.8(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4)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化学性质)更稳定(5)(Ttgx15)对细胞内的

84、转录(和翻译)过程(或答“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明确纵轴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并且能灵活运用公式,即总光合作用为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和28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

85、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促进作用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和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本题是对叶绿体的结构

86、和功能及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 解:(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分析两组实验可知,A组完全培养液,B组是缺硫培养液,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促进作用;如果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A、B组成实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两组实验,一组是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一组是添加CCCP的缺硫

87、培养液(3)由于光反应阶段产生H,作为还原剂被暗反应利用还原三碳化合物形成有机物,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4)由题意知,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在自然条件下,氧气含量较高,会抑制产氢酶的活性,因此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故答案为:(1)类囊体薄膜(2)促进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点评: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88、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利用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9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检测P53蛋白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溶酶体(细胞器)来完成

89、的(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母自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或答:“组织选择”,“细胞特异”,“细胞选择”)性(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

90、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几率是(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或其它合理答案)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分析题图: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

91、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解答: 解:(1)检测蛋白质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细胞内的蛋白质可可以通过溶酶体来降解(2)由图可知,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不能表达,再结合图2可推知,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

92、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4)该“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即三体的15号染色体中有两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剩下的两条15号染色体组成有两种情况: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 自父方,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如果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UBE3A基因无法表达,会导致AS综合症,因此受精卵发育成AS综合症的概率为(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

93、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故答案为:(1)抗原抗体杂交 溶酶体(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母 碱基(对)的替换(3)组织特异 (4)(5)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原因;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种类,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94、题:(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2)GnRH与睾丸酮在化学本质上的差异是:前者是蛋白质(肽类),后者是固醇类(类固醇)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分级(分级调节)和(负)反馈的调节机制(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

95、mL) 睾丸酮(mlu/mL)吸毒者 23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健康人 23岁 4.66 6.6 6.69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bcd(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

96、使得精子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分析图甲:血液运输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分析图乙:图乙表示下丘脑、垂体、睾丸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解答: 解:(1)分析图甲可知,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有关的物质有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由于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T细胞活性降低时,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导致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2)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蛋白质(肽类)激素,

97、睾丸酮是睾丸是固醇类(类固醇)激素图乙中ab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3)表格显示吸毒者LH、FSH、睾丸酮水平低低,说明图乙中的bcd过程减弱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引起的,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可将体内LH和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平,一段时间后测定睾丸酮的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即可,若该物质的含量小于健康者,则说明不是由是LH和FSH减少导致的,而是睾丸受损导致的(4)环境激素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这个

98、属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故答案为:(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2)前者是蛋白质(肽类),后者是固醇类(类固醇) 分级(分级调节)和(负)反馈(3)bcd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4)食物链(食物网)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盐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

99、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种间关系 分析: 1、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大小;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的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两种2、从坐标图中可知,随着福寿螺密度的增大,鸭舌草日均密度

100、增长率下降,说明福寿螺与鸭舌草是捕食关系,进而福寿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3、从图中可知,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从图中可知,水花生在高密度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较对照组很低说明福寿螺能使水花生减少,而福寿螺日均增长速率大于0,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在增加,所以水花生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会越来越低因而其种群密度变化将呈S型增长4、在原有土壤被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中可知狗尾草未受到福寿螺的引入影响,因而将占据主导地位解答: 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据图分析,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增加

101、,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属于捕食关系(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生存空间有限,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高,最可能成为优势种群故答案为:(1)福寿螺的密度消费者捕食(2)大于S(3)次生狐尾草点评: 本题考查样方法、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2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甲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

102、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乙请分析并回答:(1)本实验中1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图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0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3)图乙中,浓度为0.1mg/L

103、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C(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4)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重复实验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的浓度为1mg/L,细胞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振荡增加了溶氧量,使切段与溶液能更充分均匀接触要保持切段的活性,必须提供现成的有机物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生长素类似物就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先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将切段中使原有的激素减少或消失,避免对从实验结果的影响从图中可知开始时溶液中切段的长度为7.0,在少于适宜浓度的浓度中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104、,超过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小甚至抑制其伸长对实验数据偏差过大的一般就如实填写,然后再重复该组实验使得到的数据更可靠解答: 解:(1)根据图2分析,浓度为1mg/L时,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与7mm比较,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3)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

105、写(4)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试验故答案为:(1)1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2)7.0 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3)C(4)重复实验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植物激素及实验分析问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柱形图的分析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33“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

106、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生态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考点: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减少农药使用

107、,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亚洲鲤鱼”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可维持生物数量的平衡,说明其存在反馈调节解答: 解:(1)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亚洲鲤鱼”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3)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K值的是N2,最可能代表捕食者K值的是 P2,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2)竞争捕食生物多样性(3)N2P2(负)反馈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