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C人类活动 D下垫面状况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季风气候(季风环流)降水多导致的。答案:A2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复杂性C整体性 D稳定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地理环境。答案:C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以及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
2、。3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以及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Aa气温,b降水量,c雪线Ba降水量,b气温,c雪线Ca雪线,b降水量,c气温Da降水量,b雪线,c气温解析:气温大致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因此c表示气温。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较少,因此a表示降水量。雪线与降水和气温均有关系,副热带地区由于降水很少,因此雪线很高,因此b表示雪线。答案:D4对图中曲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a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Bb曲线的峰值与a、c均有密切关系C影响c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D中高纬地区,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解析:a表示降水量,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
3、环流;雪线与降水和气温均有关系,b曲线的峰值与a、c均有密切关系;c表示气温,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高纬地区(60S以南地区),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答案:B下图中数码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56题。5自然带从至的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本题以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变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区域定位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沿某经线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以自然带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据此可以
4、判断甲大陆是非洲大陆,再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判断是热带雨林带、是热带草原带、是热带荒漠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因此从至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A6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与 B与C与 D与解析:根据沿南半球某纬线乙大陆自然带的分布是自西向东由干变湿,且干旱地区分布较广,东部湿润地区分布较窄,所以可以判断乙大陆是澳大利亚。再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是热带荒漠带,是热带草原带,是森林带,结合上题,C项正确。答案:C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
5、年均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解析:本题考查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区域地上生物量越往北越大,越往东越大,因此可以判定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答案:D8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通过图中提供的经纬网信息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答案:A如图是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与自然带形
6、成原因相同B附近世界著名大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受寒流的影响D自然带更替体现自赤道到两极分异解析:均为热带雨林带,但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位于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受巴西暖流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影响,虽远离赤道,仍形成热带雨林带。附近世界著名大渔场的形成是上升补偿流形成的。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受安第斯山的影响,荒漠不能向东发展。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自赤道向两极分异。答案:D10关于和自然带所在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少雨B自然带的植被与开普敦相似C自然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
7、显D自然带我国缺失解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热带草原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答案:C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11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天
8、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答案:C12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坡度坡向A BC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而高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低,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答案:A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1315题。1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D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解析:从左图可以看出,主要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了沙漠,根据右图中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可
9、以判读出M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的影响,此地没有洋流的影响。图中也看不出是断层,故答案为C。答案:C14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解析:从图中看,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要高于背风坡一侧,主要是迎风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M坡为迎风坡,故答案为D。答案:D1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海陆分布 D降水解析:图中沙漠位于背风坡,故主要是因为地形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A。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5分)1
10、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_(暖流或寒流)。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_条件控制。解析:甲地位于北半
11、球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为东北信风带。a、c为风海流,a向东流,c向西流。b、e为暖流。向北(高纬)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g为寒流,向南(低纬)流,对沿岸起到降温降湿作用。D为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答案:(1)东北信风带画图略(2)图略寒流增温增湿(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4)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到内陆水分17.读自然界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7分)(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_;_;_;_。(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增加(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