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讲模块备考与高考全国卷研究一、人物定位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
2、察。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
3、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1历史评价: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
4、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2辩证的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3全面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
5、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4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5阶级分析法: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的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四、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英雄与时势:唯
6、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2英雄与
7、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有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
8、。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五、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历史人物小论文)1属性:确定人物
9、身份。2事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迹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逐条叙述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3影响:分析该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4结论:全面总结,得出启示。六、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4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5现实政治的需要。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等。试题来源材料出处命题视角考查主题命题特点2016全国卷甲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特点类、背景类清代郑板桥的艺术
10、风格(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唐代、宋代、晚清与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为主(4)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对人物的评价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2016全国卷乙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背景类、评述类唐朝高仙芝的功过2016全国卷丙周天度蔡元培传原因类、评价类民国初年蔡元培2015全国卷元史等原因类、
11、作用(意义)类元代的丘处机、成吉思汗2015全国卷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背景类、措施类、评析类近代德国的俾斯麦与非常法2014全国卷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徐忠民包公叙事等原因类宋代的包拯(包青天)2014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措施类、评价类晚清光绪帝与戊戌变法2013全国卷卞孝萱等韩愈评传背景类、作用类唐代韩愈与古文运动2013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梁启超王荆公(1908 年)评价类、原因类、目的类对王安石的评价2012新课标全国卷上谕档(道光朝)(1823 年、1829 年、1838 年)认识类、措施类、评价类晚清道光帝禁烟政策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201
12、6高考全国卷甲,T48)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信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即景即情,得事得理”“文必切于日用”“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等作答。第(2)问,结合康、雍、乾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近代杰出人物的评价(2016高考全国卷丙,T48)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
14、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
15、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解析】第(1)问,从蔡元培在德国的经历、当时北京大学管理体制的弊端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首先从学校管理、办学思想等角度归纳特点,然后联系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评价蔡元培的贡献。【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
16、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近代世界杰出人物(2015高考全国卷,T48)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
17、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并联系德国政体的特点概括。第(2)问“基本政
18、策”根据材料“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等信息概括;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上述政策进行评析。【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1(2017淄博阶段性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
19、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摘自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材料二不拘资历,不问门第,锐意选拔人才;任何人可以推荐人,自己也可以推荐自己;经过考试,有才者立即录用,不合格者立即罢免。摘编自郭沫若我怎样写武则天材料三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
20、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骆宾王、郭沫若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对武则天的看法。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人非温顺,地实寒微。窥窃神器”得出骆宾王抨击武则天;根据材料二“不拘资历不合格者立即罢免”得出郭沫若赞赏武则天。第二小问原因,骆宾王以维护李唐王朝为出发点,对武氏进行道德的批判,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郭沫若更多是从用人角度给与肯定。(2)概括表明材料三的观点: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体现了
21、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答案:(1)态度:骆宾王:抨击;郭沫若:赞赏。原因:骆宾王:从道德的角度抨击武则天,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郭沫若:从用人的角度评价武则天,肯定武则天的政绩,纠正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下对武则天的故意贬低。(2)看法:材料三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坚持对人民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这一标准。2(2017淮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
22、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登进士第。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熙宁六年(1073年)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纲要材料二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沈括)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并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
23、通过实验得到的。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解析:(1)根据材料一“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登进士第”得出: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根据材料一“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得出:支持王安石变法,担当要职;根据材料一“熙宁六年(1073年)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
24、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得出:投身科技事业;根据材料一“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得出:编著梦溪笔谈。(2)根据材料二“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得出: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根据材料二“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得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答案:(1)历程: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支持王安石变法,担当要职;投身科技事业,编著梦溪笔谈。(2)精神: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3(2017芜湖、马鞍山质检)阅读材
25、料,回答问题。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曾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总统军事顾问。他在1890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首次提出“海权”的概念,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海权是一个整体:“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大量战舰,并将这些战舰派往世界各地,接下来便开凿和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
26、行列。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马汉的理论成为最强力的理由。德皇威廉二世也说自己爱啃马汉上校的书,德国每艘舰艇上都有这本书摘编自熊显华编译大国海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海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汉海权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归纳为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7、2)根据材料“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归纳为促进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根据材料“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德国每艘舰艇上都有这本书”归纳为推动列强间海军军备竞赛;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剧世界局势紧张、加重落后国家灾难等角度归纳。答案:(1)背景: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目的: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2)影响:促进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推动列强间海军军备竞赛;加剧全球争夺,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客观上加重落后国家或民族的灾难。4(2017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利玛窦(15521610年),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在罗
28、马学习法律,并加入耶稣会。万历十年(1582年)来到广东肇庆传教。1583年,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他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他在广东端州、韶州先后滞留15年,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令士子们大为惊讶,称他为“西儒利氏”。在士大夫怂恿下,利玛窦从广东经江西到南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1月24日)到达北京,通过太监把圣经、圣像、十字架、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其教徒队伍迅速扩大,1603年500人,1608年2 000人,其中包括了当时有名的开明人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瞿太素。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9、,概括指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传教的历史贡献。解析:(1)根据“加入耶稣会”得出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得出传教与儒学相结合;根据“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得出利玛窦聪颖好学;根据“在士大夫怂恿下”得出士大夫的支持;根据“把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得出传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相结合。(2)结合所学从传播西方文化、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原因: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传教与儒学相结合;士大夫的支持;利玛窦聪颖好学;传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相结合。(2)贡献:传播了
30、西方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5(2017九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摘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材料二“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
31、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材料三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为了加强海防,他在任内多次赴上海巡视。有一次,他带兵持械乘轿去上海租界巡视。起初,外国巡捕以无照会持械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大怒,义正词严地声明:“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界耳,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亲兵“枪实弹,刀出鞘而行”。结果,“西人除道,换升中国龙旗,声炮十三响,观者如堵,诧为从来未有之事”。摘自人民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为什么历史青睐左宗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历史人物左宗棠的多面性。解析:(1)可由材料一“天
32、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说明新疆的战略意义,由材料一“左宗棠力争”“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等信息说明左宗棠大力争取朝廷的支持,由材料一“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表达了左宗棠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激励士气,同时也可从民族大义的角度来对此说明。(2)需用不同历史角度的史实来说明,如封建官僚、洋务派、爱国英雄等角度。答案:(1)原因:充分认识到新疆的战略意义(资源宝库,边防要冲)。与李鸿章据理力争,说服朝廷,从而在政治上得到国家的支持。亲自出征,抬棺行军,彰显个人意志,激励将士士气。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超群的军事谋略与外交智慧
33、等。(答出三点即可)(2)评述:封建官僚与将领: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创办福州船政局,建设海军。爱国者: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6(2017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材料二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
34、笑谈”。以上摘编自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材料一、二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有何不同?(2)据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可知蔡元培的个人的品格,材料二中主要讲述的是蔡元培主持北大时“兼容并包”,倡导思想自由。(2)第一小问时代特征,材料一认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二提出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答案:(1)不同:材料一着重个人品格,认为蔡元培性格温和又坚持原则;材料二着重社会行动,认为蔡元培在北大兼容并蓄,推动了思想自由。(言之成理即可)(2)特征: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又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