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76465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课题:认识面积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

2、,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

3、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

4、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

5、?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

6、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

7、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四、反思总结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