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本试卷由学生自行保管,答题卡必须按规定上交。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将考号填涂到对应方框内,请仔细核对。选择题答案进行填涂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试题卷上无效。3.主观题作答时,不能超过对应的答题边框,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
2、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2“马克思主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它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学说中的积极成果。它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意志古典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柏拉图的政治理论3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没收地主土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A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C逐渐改变革命的和平发展道路
3、 D主张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4在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候,美国以对付“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世界各地组建各种军事和政治联盟。苏联也竭力分化瓦解不结盟运动。材料意在说明不结盟运动A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 B促进了共产主义发展C是美苏霸权争斗的结果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5有学者评论道:“美国人并不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的结果,必然是甘心情愿地受制于美国,并帮助美国进行冷战。”该学者之所以这样评论是因为美国A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提出了杜鲁门主义61918年3月,为退出一战,列宁力主以大量割地与赔款为代价,与德国签署了停战条约布列斯特条约。这一行为A反映了苏俄
4、人民的迫切愿望B给苏俄带来长期稳定的环境C体现了苏俄彻底的反帝纲领D破坏了苏俄政权的国际形象7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抗日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罗斯福新政8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造成“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原因主要有经济利益 领土争端 民族、宗教问题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ABCD9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图解
5、读全面的是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101951年5月美国国会在批评麦克阿瑟时曾说:“假如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去。”这一批评透露出美国当权者A认为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B担忧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后果C有意拉拢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威胁 D对“冷战”上升到“热战”的担忧11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
6、定的期盼A B C D1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井田制的瓦解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D人地矛盾加剧13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14被誉为“中国第一城”的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保存着完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祭坛和灌溉设施完备的
7、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这些信息反映出A湖南耕种技术一直领先世界 B中国此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C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 D中国经济重心转移一直在南方15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开元与元和年间部分州的户数和乡数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据此推知(见下表),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B南北方人口趋于平衡C社会动荡导致人口锐减D地区流动性得到加强16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丝织品 景德年间瓷罐 唐三彩 哥窑瓷瓶 粉彩瓷瓶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17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
8、间。”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 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 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18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这说明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D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19(崇祯四年)福建巡抚熊文灿以海寇殄灭,上疏备陈通洋利害,并述诸臣条议,请开漳、泉二府洋禁,以苏民困而足国用。这反映
9、出A海禁政策影响国计民生B广州一口通商将被打破C福建巡抚行使监察职能D我国沿海局势趋于紧张20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B体现了封建国家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21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
10、象,理解错误的是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 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22汉武帝元狩四年开始推行“算缗”和“告缗”制度,规定商人、兼营手工业的商人及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其资产,按数目纳税。不报或虚报者,没收其财产。大量的商人因此破产。“算缗”和“告缗”制度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一种手段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削弱了国力使西汉由盛转衰 有助于抑制商人兼并土地A B C D23“君到姑苏(苏州)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我们不能从这首唐诗中提取的信息是( )A唐朝时苏州已有了夜市 B唐朝时苏州已成为繁华的城市C唐
11、朝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D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景象在唐朝时已出现24“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据此可知,清朝前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最主要因素是A传统重农抑商的影响B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C防御外来侵略的需要D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12、。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9分
13、)(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4分)(4)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并围绕它们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
14、,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
15、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峨眉二中2020级高一下4月考历史答案参考答案1 A2D3B4A5B6A7A8D9C10B11 D12C13B14C15C16D17D18B19A20C21B22B23C24D25(1)新现象:出现铁犁牛耕(3分)影响: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6分)(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分)(3)新现象
16、:商业市镇繁荣;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4分)(4)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8分)26示例1】关键词:不结盟运动欧共体中国改革开放(2分)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分)阐述:二战后,在美苏均势基础上形成了两极格局。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其他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首先,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宣告第三世界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次,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最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这些都冲
17、击了美苏两级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8分)示例2关键词: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主题:两极格局下美苏全面对抗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3关键词: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主题:美苏对峙导致国际局势异常紧张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4关键词: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欧盟主题:两极格局崩溃推动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随意提取三组关键词,然后依据关键词提取论点,并围绕论点说明。比如提出不结盟运动、欧共体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可知主题是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说明从20世纪60-70年代不结盟运动、欧共体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角度回答。27.【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任答3点6分)(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任答3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