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07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经典题集锦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经济:1.(2020全国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这种混乱的状况使得商品交易需要相互间的换算,因此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故选A项;材料中国经济领域度量衡的混乱,没有直接导致政治上的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材料中国度量衡的混乱

2、状况,与国民经济结构内部农、轻、重比例失衡无关,排除C项;材料度量衡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但没有体现出“阻断了”,排除D项。2.(2020全国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中,运输业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加,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进而攫取铁路沿线的物产资源,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

3、在华企业投资情况,并未提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无法体现国际资本垄断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企业而非民族企业,排除D项。3.(2020山东卷8)如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是A. 日本B. 英国C. 德国D. 俄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

4、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4.(2020浙江卷1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A. 实业部B. 参议院C. 钱业公会D. 工业建设会【答案】A【解析】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实业部,下设农政、工政、商政、矿政四司,以指导实业发展,A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拥有立法、制宪、财政决算、选举临时大总统和副总统、弹劾、咨询等职权,为临时政府最高立法机关,不直接指导实业,排除B;钱业公会负责金融事务,不直接指导实业,排除C;工业建设会是协会,不属于政

5、府机构,不能直接指导实业,排除D。5(2015江苏单科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C【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6、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错误;表中1917年、1920年的数据反映了“递减影响着的递增”,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1920年”,故D项错误。6

7、(2015浙江文综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C【解析】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 共抗争之”说明实

8、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7.(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

9、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8(2014安徽文综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答案】B【解析】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不符合题意,故错误;“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沓来一蹶不振”,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昙花一现”,故正确;官僚资本一般是指国民

10、党统治集团中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错误;“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以得出,国人一战期间投资规模太大,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9(2013福建文综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表1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

11、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也排除。文化:1.(2020山东卷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A. 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B. 新文

12、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C. 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D. 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C项正确;徐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A项错误;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B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D项错误。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

13、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B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排除A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C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3(

14、2019.4浙江高考10)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起,为数渐增真正轰动一时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结合所学,1917年新文化运动发起了“文学革命”,故选D项;自强求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排

15、除A项;实业救国论,以张謇等人为代表,早在19世纪末就已提出,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C项。4(2018江苏高考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A【解析】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16、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相符,故A项正确;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C项错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D项错误。5(20

17、16浙江文综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答案】B【解析】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材料讲的是20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的科学看待读经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了,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20世纪初的事情

18、,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故B项正确;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材料主要观点是反对用古典做古文,提倡直接老实说出,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实说出,一目了然”,提倡的是白话文,故D项错误。6(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

19、】A【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7(2016上海单科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

20、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答案】B【解析】“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时务报是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思想的刊物,故A项错误;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故B项正确;民报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故C项错误;申报是近代主要的商业报纸,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8(2016海南单科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

21、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

22、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9(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

23、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10(2015海南单科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教授“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应是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此不属于“离经叛道”,故C项错误;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24、,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1(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ABC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

25、解读,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故正确答案选D。12(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13(201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

26、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故选D。14(2012上海单科卷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

27、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15(2011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

28、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16(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答案】B【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

29、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17(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答案】A 【解析】“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

30、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18(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题干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

31、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D。故选A。19(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答案】D 【解析】从题干的信息看,是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A项求强求富、B项变法维新、C项共和革命分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均不符合题意

32、,排除。 综合题:1(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

33、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34、;280字左右)【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包含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2)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

35、化的认识,得出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要从两方面展开论证,先从正面方面进行论证,结合材料中的史实,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当然新文化运动中也存在形式方面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结合所学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2(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

36、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37、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包含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传统文化

38、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2)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出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要从两方面展开论证,先从正面方面进行论证,结合材料中的史实,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当然新文化运动中也存在形式方面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结合所学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3(2015海南单科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

39、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

40、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答案】(1)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分)(2)因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和材料二中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二中“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得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根据课本知识,我国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和面粉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对外国资本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严重依赖。(2)据材料一中“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得出时局动荡,缺少安定的发展化环境;据材料一中“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得出封建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从材料一中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和“欧战既终,险象即生”中得出外国资本的侵略也不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解题过程中对原因的分析要结合国际、国内等因素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