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 筵席(yn) 江渚(zh) 槛外(jin)B凤阙(qu) 霰雪(sn) 南浦(p) 绿(pn)C. 江畔(pn) 鸾鸟(lun) 皎皎(jio) 沙汀(tn)D纤尘(qin) 扁舟(pin) 砧板(zhn) 碣石(ji)答案C解析A项“筵”应读yn。B项“霰”应读xin。D项“纤”应读xi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
2、轮(洁白的样子)答案C解析百夫长:军队中的低级军官。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 D淑气催黄鸟答案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
3、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答案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D本诗着重写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是一首爱情诗。答案D解析本诗不是单纯的爱情诗,而是融写景、哲理、爱情于一体。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我坐在滕王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
4、,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睛闭眼间全是王勃落寞忧郁的神情。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答案解析本题总体思路由“思路”到“眼见之景”,再到“所听之声”,句为过渡句。7文学常识填空。(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另外三位是贺知章、张旭、包融。(3)王勃,字子安,他的作品集为王子安集。(4)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是“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8名句默写。(1)云霞出海曙,梅
5、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二、阅读鉴赏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崔融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
6、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注 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答案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做铺垫;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2)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或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7、、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争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亭夜月送别(其一)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其一)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其二)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表达离情。(2)唐诗笺注中称赞江亭夜月送别(其二)末句的“寒”字
8、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试作简要分析。答案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而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全诗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寒”字明写分别之夜天气的寒冷,实则是诗人的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注杨炯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注杨炯因从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征讨武则天而受株连,于垂拱元年(685),被贬为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司法参军。途中作于前往梓州的路途中。(1)诗的开头两句中的“悠悠”“去去”有何表达效果?答案“悠悠”写出诗
9、人心事重重的失意情态,“去去”描摹了诗人行色匆匆的形象。(2)诗中说“客心殊不乐”,诗人为何心中“不乐”?请简要分析。答案被贬失意;行路艰辛;思念家乡;精神上寂寞、苦闷,知音难觅,没有人理解自己。(3)刘桢赠从弟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请联系赠从弟,赏析本诗“亭亭山上松”一句。答案托物言志。山上松不畏严寒,挺拔直立。诗人在诗歌中描写山上松,意在表达自己在人生失意落魄之时,不随波逐流、坚持做人品节的坚定信念。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
10、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礼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即由此而发。(1)燕国前代多有礼贤下士的明君贤人。为什么诗人却说“前不见古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它和第二句合起来,说明了自己怎样的境遇?答案“前不见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礼贤下士的人已见不到了。第二句是说,后来的贤明君主自己也来不及见了。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2)后两句是什么意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后两句是说,考虑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自己孤独无助,不禁悲从中来
11、,潸然泪下。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感情。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意境。“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之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
12、寂的特点。(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出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三、写作表达14把下面的几句诗改写成意境优美的散文。(100字左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参考示例春天的江水被风吹过,泛起些许涟漪,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绪。月光照耀了整个春江,那光亮随着波浪闪耀万里,春江上到处都会泛着这皎洁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