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表达技巧【考情快递】鉴赏表达技巧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而设的一种题型。它是文学类文章阅读的主要题型。纵观近几年命题实践,发现在这一考点上呈现出以下特点: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欣赏和评价。【一轮诊断】从一轮复习的练习答卷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不会多角
2、度切入。对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二轮定向】还有必要强化“表达技巧”知识网络的构建,对每一种主要而常见的表达技巧的名称、特点和作用采用以例子辅助的理解方法。对于多角度切入问题,仍需强化这种意识:整体看表现手法,局部看修辞手法。注意,这种“看”,是看“主要”,并不一定要把其他方面排除在外。进一步摸索答题规范,强化“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一类题的答题表达训练,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渲染力。(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柴禾刘亮程我们搬家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
3、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下来。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
4、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
5、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自己朽掉了。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
6、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第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
7、其表达效果。(5分)教你审题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画线句子使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的是“我们看见了”三个细节;结合文意明确表达效果。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明确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然后结合描写的对象和文章主旨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教你答题要领提示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在此处,反复出现的是“我们看见了”, 极富情感的三个细节描写,层层渲染,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的过程,从而不难分析出作者内心那种自责与无奈的感情。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了柴禾朽去
8、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枯萎属于正常余秋雨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漠。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连个过渡也不给,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一切都停止了。没有了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眼前的非洲沙漠,
9、积沙并不厚。一切高凸之处其实都是坚石,只不过上面敷了一层沙罢了。但是这些坚石从外面看完全没有棱角,与沙同色,与泥同状,累累团团地起伏着,只在顶部呈现出淡淡的黑褐色,使每一个起伏在色调上显得更加立体,一波波地涌向远处。远处,除了地平线,什么也没有。偶尔会出现一些奇迹:在寸草不生的沙砾中突然生出一棵树,亭亭如盖,碧绿无瑕,连一片叶子也没有枯黄。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地母单独为它埋设了一条细长的营养管道?但是光有营养也没有用,因为它还必须面对日夜的蒸发和剥夺,抗击骇人的孤独和寂寞。由此联想,人类的一些文明发祥地也许正像这些树,在千百万个不可能中挣扎出了一个小可能。从树叶丛中看,似乎很成气候;从整体环境看
10、,始终岌岌可危,谁也无法保证它们的存活年限。有人为它们的终于枯萎疑惑不解,其实,真正值得疑惑的是它们何以能够持续,而枯萎则属于正常。正这么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黄昏开始来到。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色块在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车队终于驶出了沙地丘陵,眼前平漠千顷。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全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此时天地间已经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在变换着光影浓淡,这种一致性使暮色都变得宏伟无比。谁料,千顷平漠只让我们看了一会,车队蹿进了沙漠谷地,两边危岩高耸,
11、峭拔狰狞,猛一看,就像是走进了烤焦了的黄山和庐山。天火收取了绿草青松、瀑布流云,只剩下赤露的筋骨在这儿堆积。像要安慰什么,西天还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在山岩背脊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我想,这一切都与人类文明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无可置疑的壮美,而且万古不息。人类所做的,只是悄悄地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小环境而已,略加张罗,是为了沟通,为了方便,为了一点小小的诗意,这也就是所谓的文明。须知几步之外,便是茫茫沙漠。文明太不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第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作具体赏析。答:_(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
12、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
13、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
14、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
15、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
16、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注】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试卷采样阅卷评析采样一指出了人称,但一一罗列,而且作用表述不对。得2分采样二写出了文章使用的人称,但不全,能写出其部分作用。得3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回答本题,首先确定人称的运用或变化。本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回忆,在第九自然段中加入第二人称,如“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然后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命题规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有以下
18、方面:1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4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
19、、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5综合考查以上内容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答题技巧思路点拨1.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化的句子作答。2.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如果不是明确要求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题旨,予以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3.有多个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多多益善。不能遗漏题目要求中的要点。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分值却很高,不仅要揣摩得分点
20、的分配,而且要对应题旨,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拿全分数。不能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4.动笔之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看清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好后再往试卷上抄写。答题模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第一步“指”是至关重要的。“析”的内容是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的,如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衬托,用什么衬托出什么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美丽的力量张丽钧去年初冬在台北,正赶上“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在飘着桂花甜香气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花博会”的主题词“美丽的力量”。彩色动感的汉字,头上绽放着花瓣烟花。看得人心情摇曳。回来翻看
21、照片的时候,发现照了太多以这个可爱的主题词为背景的照片,才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五个灵动多彩的汉字。今年春上应朋友阿芳之约,去洛阳看牡丹。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时,我心里一下子跳出了在台北看到的那五个绽放着花瓣烟花的汉字“美丽的力量”。如果美丽没有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她怎能将千里之外的我牵引到她的身旁?在我心中。一座城市有一个意象,大连是一朵浪花,衡阳是一声雁鸣,湛江是一树夹竹桃,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阳,我的心思全在牡丹上,看了一个园,还想再看个园。手里的纸扇上摇着牡丹,手机的壁纸上开着牡丹。吃了一席牡丹宴,作了
22、十首牡丹诗。抱起一个牡丹花籽枕头,就舍不得放手,甚而至于到了机场,托运了所有行李,却不肯撒手这个漂亮的枕头,搂着它,飞上万米高空。阿芳对我说:“看了洛阳牡丹,你要是动不动还穿一身黑,就叫悟性差!”我悟性不差,回来后穿衣风格大变,真真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美丽的力量,征服起你来不啻爱情。我喜欢那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外国人,来到九寨沟,看到那遗落在人间的美丽仙境,突然扑通跪倒在地,涕泪横流。我不晓得他是否会说“美丽的力量”这个词组,但我明白,他在被美丽击中的瞬间,慑服于她无可抗拒的伟大力量,身与心,顿时瘫软如泥,沉醉如酒。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痴迷地相信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知识、宗教、地位、权势、
23、金钱我不否认它们的力量。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救赎以及为空虚的生命注入的充盈感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着,不容你忽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没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呢?我曾在看一部纪录片时多次流泪。那是雅克贝汉等人花费四年多的时间拍摄的迁徙的鸟。美丽的鸟,在天空排成诗行,平平仄仄地飞翔。它们相约飞越大西洋,却不期然在途中遇到暴风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艘孤独的轮船随巨浪起伏。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已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镜头之外,我想我看见了那在暴风雨中跟踪鸟儿的人,他们的飞机,成了迁徙的鸟群中特殊的一员。鸟儿
24、们睡了,他们也不睡,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羽毛干透的鸟儿同朝阳一道醒来他们是在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的心儿变软、骨头变硬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愿意抛却怨艾、铭记恩泽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勇于摒弃那个丑陋旧我、悉心培植纯美新我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看重它,培育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你爱这世界的一个重要理由。(选自散文2011年11期)1下列对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在洛阳的行为,是因为被牡丹花海的美丽感染,看了洛阳牡丹后作者穿衣风格大变,迷恋上了色彩鲜丽
25、的服装,这体现了美丽的力量。B第段借一个外国人的故事,展现美丽的力量,同下一段中其他的“看不见的力量”构成对比,表现了美丽对于人们心灵的力量大于一切。C作者说“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表明作者对这部纪录片的狂热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这些鸟的美丽的赞赏。D作者在叙述台北花博会、洛阳看牡丹、外国人跪倒九寨沟、摄制组跟踪迁徙的鸟等事件时,穿插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让人在折服于“美丽的力量”时,深受感染。E本文围绕“美丽的力量”选材组材,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到所闻所见和思考,从自然美写到人性美,行文思路自然顺畅,如行云流水。2本文为什么从“台北花卉博览会”写起?答:_3.本文语
26、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以赏析。(1)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丹花海时。答:_ (2)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答:_4文章说“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本文的意蕴,你认为怎样才能培植好这种可爱的植物?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倒春寒漠歌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早晨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班。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门。站台简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轻轻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
27、地等候着公交车的到来。在站台停靠的车子已过去了好几趟。每来一部车,候车的人群都会爆发一次短暂的拥挤和骚动,然后又迅速地归于平寂。抬手看表,分针已指向接近七点二十分,想着路上每天发生的拥堵,我开始担心迟到而变得焦虑起来。终于,一辆熟悉的旧公交喘着粗气冲到我的面前,车尚未停稳,门就“啪嗒”一声甩开了。我迅速夹入人流,奋力挤到车尾稍松弛的位置站定,用手紧紧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疾驶的车身不停地摇晃着,我那经常缺少睡眠的大脑似乎又被困意所包围,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记得儿时的村庄前面有一条四季都很清澈的小溪,小溪对面的高坎上长着几十株桃树和李树,密密扎扎的枝叶遮蔽在头顶上。远远望去,那一
28、段溪流显得特别的幽静和深邃。这些桃树和李树,除了开花和挂果的季节,平时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同样是春天的这般光景,小溪里流水满满当当的,既清澈又有些湍急。溪水的上边,桃红李白的花朵都竞相斗艳地盛开着。这些桃李已经被村民遗忘了整个冬季,终于能再次用自己的热烈和美丽迎来人们的瞩目和赞赏,于是都毫不吝啬地奔放出久藏的香艳和嫩彩,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春季里它们独有的艳丽色相。清晨,溪边的女人们传出了许多的欢声和笑语。晌午,早上出工回来的男人都喜欢盛上一大碗满满的大米、红薯和青菜混煮的早饭来到溪边的晒谷场,在暖烘烘的太阳里蹲着围成一个大圈,一边大口地咀嚼和吞咽,一边大声地争论村里或队里的事。这个季节,村里
29、唯一的寡妇也喜欢串门。她常用蓝边碗盛上一碗饭,然后家家户户几乎都去走上一遍,似乎特别喜欢像我一般大的小孩,每到一家,女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她夹上少许餐桌上最好的菜肴。小溪两边护堤的旱地种满了油菜,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势不可挡地铺满了低洼和高坎,村里村外湿漉漉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层浓浓的花香。这个季节里我最喜欢和童伴折上一根细细的竹子,把竹梢弯过来扎成一个圈,再在墙头屋角网上几层蜘蛛网,然后一头钻进和自己齐高的油菜地里,捉蝴蝶,捉蜜蜂。那快乐的情景,至今难忘。我完全沉浸在儿时春天的欢乐当中。突然,车身猛地一抽搐,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冲了出去。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拥挤的人群中是有惊无险的,但思绪却
30、被从遥远的记忆里生生地拉回到依然冰冷的早晨。从前面传来了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大致是电动车之类的挡住了他的去路罢。喇叭里报站的女声永远都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我终于到站下车了,看着眼前浅灰色的楼、深灰色的路,除了路边樟树点缀了些许的新绿外,城市是很难觉察有春天的存在。在寒冷无比的北风中,我的心似乎深深地感触到了城市被春天遗忘的伤感,而眼前灰蒙蒙的一切,似乎都在表达着这个伤感的城市满怀着失落的忧伤。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像一群忙碌的工蚁,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各自都为各自的分工而日夜忙碌。我已在这个城市忙碌了二十年,一头乌发已然夹杂了不少的白发。世俗的磨砺,年少时的锋芒早已被圆通所取代。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
31、直的冲突中依然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领地。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渴望。渴望在这个春天就能像蚕蛹般地破茧化蝶,渴望生命的精彩明天就会幸运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即使这个时刻短暂得像流星般从天空划过,但在寂寞已久的天空中,毕竟也能留下一道值得回忆的美丽印记。尽管春天的城市是失落的,失落的城市也是忧伤的。但即使倒春寒来得更加猛烈,春天也不会因为人们感知的缺失而不光顾这个城市。倒春寒毕竟只是天气短暂的逻辑紊乱,并不表示气候会失序地出现季节倒转。只要春天已经来了,那么夏季的热烈和秋季的收获也就为时不远。5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描写“倒春寒”,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比如“一股强劲的冷
32、流”,“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等,充分表现出倒春寒的威力。B开头说“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熟悉”是说等车的时候,大家常常能碰面;“陌生”是说人们冷漠,彼此从不打招呼。C“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一句中,“晃”字用得很好,因为乘车,符合车行的特点,而且自然地引出对儿时村庄的回忆。D开头等车者“显得有点”“呆滞或迷离”的目光,“从前面传来”的“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表现了城里人素质低下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E在城里生活了20年,如工蚁般忙碌了20年,已经使作者苍老了容颜,圆通了锋芒,渐渐变得麻木了。6文章写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为什么用大量
33、笔墨写儿时的村庄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7.第5段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8结尾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意?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答:_答案:第四节表达技巧【审题与答题】即学即练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把阳光喻为天火,又通过“收取”把天火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沙漠谷地阳光强烈、所有的植物无法生存、水分被蒸发的景况,突出了沙漠谷地荒芜、两侧峭拔狰狞的特点。【演练与反馈】1BCB项,“美丽对于人们心灵的力量大于一切”不对;C项,是对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的人的赞赏。2从“台北花卉博览会”写起,导出了“美丽的力量”这一全文的核心,具有
34、点题的作用。从“台北花卉博览会”写起,从而引出下文对“美丽的力量”的描写、阐释及情感的抒发。从“台北花卉博览会”写起,表明“我”对这个话题思考酝酿很久,说明“花博会”的美丽给了“我”美的启迪。3(1)“痴痴”“跌”“美得让人心痛”用准确、传神的词语描述“我”的神情、动作和心理感受,表现出牡丹花海的强大的“美丽的力量”。(2)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洛阳牡丹美丽的力量强大而永恒,从而成了洛阳的典型意象。4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种美的力量,并且能够让它发展壮大。怎样做到这点:多去发现欣赏美的事物,培养欣赏美的习惯,有发现美的眼睛;用美丽的事物充实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对美丽的事物有深刻
35、的认识;追求创造美丽的事物,用自己的行动去挖掘美丽,拓展美丽;爱这个世界,是发现、播种、创造美丽的内在动力,它们互相促进。5BCA项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D项如果说从前面传来的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表现了城里人素质低下还说得过去,但“显得有点呆滞或迷离的目光”则不能表现“城里人素质低下”,“厌恶之情”也显得牵强或过于夸大;E项答案中“渐渐变得麻木了”与作者在第8段说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冲突中依然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领地”相悖。6本文写自然界的“倒春寒”只是个引子,是为了表达城里人际关系的冷漠如倒春寒一般。用大量笔墨写儿时的村庄的情景,起到了反衬的作用。通过描写儿时村庄美好的
36、春景来反衬城市倒春寒时的清冷;写儿时春日邻里的热情,反衬城市人的冷漠;用儿时快乐的玩耍反衬而今被世俗磨去锋芒后的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能像乡村般热情温馨的渴望,以及对真诚、善良的坚守。7运用了拟人和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作者将争奇斗艳的花朵赋予人的性格特点,说它们“迎来”“毫不吝啬地奔放”“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作者的愉悦之情。女人们的欢声笑语,男人们吃饭的情景属于面上描写,“寡妇”属于点上描写,这样写,既让人整体感受到村庄生活的温馨,又可以从“寡妇”身上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温馨。8表面上写倒春寒会过去,城市会迎来温暖的春、热烈的夏和收获的秋,实际上写作者坚信城市间人与人的隔膜、城市人内心的寂寞总会在人们对美好的渴望、对真与善的坚守中转化为热情而温馨的城市生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希冀。(联系实际谈体会可根据个体情况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