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A正确;新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的有利与不利由自然选择决定,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得以生存,B正确;新物种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生物间出现了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的物种,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也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答案:D2(原创题)科学研究发现有“自私 DNA”之称的转座子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丰富的基因。“自私DNA”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与基因有关C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DNA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析: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是细胞坏死,与基因的功能无关。答案:B3(2011淄博模拟)下列叙
3、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各有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C4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
4、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答案:A5(2011广东高考)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 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双选)()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 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
5、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B、C正确;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D错误。答案:BC6(2011苏北四市联考)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并不一定发生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
6、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7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
7、发生生物进化ABC D解析:连续自交n次,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答案:C8某植物群体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为AAAaaa141。比较自交一代与随机交配一代得到的两个子代群体()A基因型频率相同 B纯合子比例不同C基因频率不同 D杂合子比例相同解析:由种群中AAAaaa141,AA1/6,Aa2/3,aa1/6。计算得A的基因频率1/61/22/31/2,a的基因频率1/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若自交,1/6 AA自交后代仍是1/6 AA,1/6 aa自交后代仍是1/6 aa,2/3 Aa自交后代中AA占2/31/41/6、
8、Aa占2/31/21/3、aa占2/31/41/6。因此自交后代中AA1/61/61/3,aa1/61/61/3,自交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1/31/21/31/2,a的基因频率1/31/21/31/2。答案:B9据报道,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患者身上共发现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简称超级细菌)。专家称,抗生素的滥用无疑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罪魁祸首,也是超级细菌滋生的温床。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B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C菌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说明其进化了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解析:细菌
9、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也无染色体变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药物可使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定向积累,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答案:D10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 B32%C50% D64%解析:在人为地组成的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0.8,b的基因频率为0.2,由于群体自由
10、交配,B、b的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所以Bb的基因型频率是20.80.20.3232%。答案:B二、非选择题11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1
11、)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297%。(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由(3)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SS基因型幼虫更能适应环境,RR基因型幼虫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下降,这样的持续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
12、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2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b的实质变化是_。(2)的存在说明了_。(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为_。解析:松鼠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两个种群,在不
13、同的环境选择下进化,产生各种特异性变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性变化,直至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物种。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27%、54.55%、18.18%,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45.45%。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变异是不定向的(3)45.45%18.18%13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
14、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在杀虫剂作用下,_。(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中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_;_;_;_。(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第(2)小题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4)比较不同种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三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果让c链和
15、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方面)的证据。解析:(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抗药个体增加,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观察图二可知,A可以通过诱变处理得到多个等位基因,且Aa,aA,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是可逆的。(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诱变处理较长时间后才会达到目的。(4)与甲的碱基序列相似越多则说明其与甲的亲缘关系越近,从图三可以看出,丙与甲相似程度最高。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16、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4)丙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备选题14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下列哪项不是应具备的条件()A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B没有迁入和迁出C该性状的基因突变频率稳定D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解析: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不变
17、,维持遗传平衡的条件包括:种群数量足够大;自由交配,且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基因突变且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变异。答案:C15某高等植物种群以严格的自花传粉方式繁殖。aa的频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aa个体的生活力比较弱,平均每代中约有3%的aa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与该种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种群以异花传粉的方式繁殖,a将不会存在淘汰过程B人为救助aa的个体,可促进该种群的进化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Da被淘汰的过程可理解为该种群进化的过程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被淘汰的过程改变了基因频率,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答案:D.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