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读学案一.诗歌浅赏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问题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答: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使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使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宜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问题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
2、,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诗歌浅译: 秋斋独宿 山月皎洁一如眼前蜡,秋风瑟瑟不时吹动房外竹。栖息的鸟儿半夜惊寒当空叫,窗户下静卧闲思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凄冷的烛火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身体打颤鸟儿难安宿。二.古文积累治国犹栽树原文(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
3、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译文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重点字词:黩 堪 目 稔 三.成语积累(应用举例)1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解析:厚此薄
4、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对事不同等看待。这里应用“顾此失彼”才贴切。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解析:付之一笑:一笑了之,形容毫不在意。与句意不相吻合。3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从接受这一艰巨的工作以来,这个部队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两百人.解析: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指生死存亡的关键。而从第一句看,意思是说排雷的危险性很大,所以用得不对。4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解析:执牛耳者: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正确5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解析:打退堂鼓:比喻做事中途退缩,不合语境。四.音形积累(按音序)F 碍交通 浪 钱财 枉 心机 发 图强玉石俱 破 沉舟 入不 出 认识 浅轻 浅薄 感人肺 诽他人 名 其实妨碍交通 浪费钱财 枉费心机 发愤图强玉石俱焚 破釜沉舟 入不敷出 认识肤浅轻浮浅薄 感人肺腑 腹诽他人 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