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九)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中共十四大之后 D改革开放初期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5次重要变化,符合20世纪50年代择偶条件的是(
2、)A首选工人老大哥 B家庭人口要单一C经济条件必须好 D孝敬老人排第一 3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政府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革命政权 B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
3、要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5“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6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
4、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 BC D7“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8邓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
5、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的“唱反调”的含义是()A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 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C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的组织路线 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9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
6、实亡10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11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219781988年,我国农业得到
7、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D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当时农村生产力 13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8、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14易中天中国梦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干预加入WTOA B C D15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方视察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
9、“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南方视察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6“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17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
10、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18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19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
11、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站在全球化角度20. 成群结队的大妈伴着音乐一起跳舞的场面,已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反映了()A广场舞迎合市民需求 B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C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 D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2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12、题。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据白银资本等材料二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三(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
13、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材料四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材料五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5分)(4
1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上述两图所蕴含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12分)23798艺术区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地区的一个艺术园区,日渐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 798能变成今天这样的面貌,是一个命运的偶然,更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大山子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798艺术区形成的原因。(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12分)798艺术区发展沿革时段大
15、事记1951年中央提出在北京大山子地区建设工厂,生产无线电电子元件,周恩来批示与东德协商援建1954年东德援建专家与苏联专家抵达北京1957年建成投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亲自为工厂开工典礼剪彩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高潮,工厂响应号召举行游行和誓师大会1964年根据第四机械工业部有关文件,原厂定名为798厂,形成上万个品种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体系20世纪90年代798厂由以生产为中心的车间到分厂制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造2000年798等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为了使这部分房产得到充分地利用,七星集团将这些
16、厂房陆续进行了出租2002年隋建国、刘索拉、于凡等艺术家开始进驻798,建立工作室2003年美国人罗伯特在798开设八艺时区书店2005年798成为北京政府首批授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到该年,共有一百多位艺术家和三百多家私营艺术机构进驻798艺术区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A。本题材料提到,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故选A。2导学号99830058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完成三大改造后全力以赴开
17、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重工业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心,这也直接凸显了工人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婚姻观念,即择偶首先选工人,所以答案选A项,B、C、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3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和“一五”计划。土改是19491952年实施的由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土地私有制,依然是分散经营,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题意,其实质是从农民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为工业化建设集中提供原料,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为迅速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实行的“一大二公”的冒进运动,没有体现题目中“分散经营”到“组织起来”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错误。4解析:选
18、C。历史的目的是具有阶段性的,1949年在接收官僚资本后采取“不打烂旧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当恢复经济的任务完成后,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提到议事日程,体现了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坚决优先保证工业”“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一五”计划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6导学号99830059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材料中没有体
19、现,排除;材料表明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改造,通过改造,民族资本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符合题意。故选C项。7. 解析:选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故选B项。8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题眼是“197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这与当时的政治、思想路线是相悖的,故B项符合题意。9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78年5月”“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我准备要坐牢
20、”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C项,此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10导学号99830060解析:选B。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流通体制崩溃后,提出权力下放到省,实际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缓慢,形势严峻,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政府干预、制定经济计划的政策已经彻底破产,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是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11解析:选D。本题以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的异同点切入,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A项是
21、两者实施的共同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是两者共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是两者改革内容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D项“基本上实现”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2解析:选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机器大生产的大农场农业,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13导学号99830061解析:选D。材料中所述现象无法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该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故C项错误;“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
22、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14导学号99830062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外积极融入世界,如加入WTO(世贸组织),故C项正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排除,故A、B、D项错误。15解析:选B。1978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是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所有制方面单一的公有制仍然占主导地位,个体经济作
23、为私有制被排斥,因此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邓小平南方视察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说明人们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错误;D项是在21世纪初。故答案应为B。16解析:选C。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不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故B不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南方谈话内容,故C正确;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而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故D不正确。1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的主旨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
24、要使特区沦为租界,故答案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8导学号99830063解析:选B。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所以答案选B。19解析:选C。材料体现奈斯比特判断中国即将走出一条新路,而这依赖的是他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20解析:选D。由材料关键信息“已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明广场舞在城市和农村受到广泛欢迎,人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故排除A、B两项。材料与社交礼仪无关
25、,排除C项。本题选D项。21解析:第(1)问从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说明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原因结合所学作答。 第(2)问从材料时间“16世纪”“17世纪”,美洲商品流入欧洲以及“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历史背景。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表明,“旧工业”是指清末的,由此可以判断是中国传统手工业。第二小问又从材料“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手工业走向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第三小问从洋纱大量进口,“较
26、洋布行销尤广”可以分析出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的,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始终处于劣势。第(4)问可以从政治、经济角度来思考。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经济情况来分析。第二小问从中美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等角度思考。答案:(1)主要流向:由亚洲流向欧洲。原因:欧洲的经济远没有亚洲发达;亚洲的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国家富裕,手工业中丝织业、制瓷业发达,印度的棉纺织业发达;旧的商路畅通。(2)背景: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3)“旧工业”:传统手工业。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
27、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关系: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始终处于劣势,已经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历史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2导学号99830064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有二,一是仔细根据材料找变化(很多时候要根据所学去寻找图示变化的线索),二是要熟知相关知识,学会比较性质相近的历史事物。取得高分的前提在于把握变化,变化又要善于
28、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变化原因结合历史背景多角度梳理回答即可。本题可以从产业结构变化、分布地区变化、企业性质变化等角度思考。注意审题,变化仅限两处,多写也只看前两处,否则费时费力并不加分。答案:(1)产业结构: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设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3)新中
29、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3解析: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特征我们要注意找准角度,可以结合所学历史背景从企业性质划分,也可以结合材料从产业在不同阶段的转型进行划分。企业性质从国营到股份制到私营为主,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有社会生活的变迁等。答案:发展阶段:从企业性质角度:阶段划分企业性质1951年20世纪80年代国营(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2000年股份制企业2000年至今798艺术区以私营企业为主从产业转型角度:阶段划分产业结构19512002年电子产业2002年至今文化创意产业原因: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