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高考题组训练1(2013山东文综,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析本题以周礼考工记对周王城形制的规定,考查了考生对“礼”这一思想的掌握情况。从材料出处可知这是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C、D三项均错误。材料中明显体现了西周都城建设的秩序性,故选B项。答案B2(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
2、,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君。因此,这位学者应该是董仲舒。韩非子、孟子分别是先秦时期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都与题干中的思想内容不吻合,故应排除A、B、D三项。答案C3(2013福建文
3、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答案A4(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4、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实行仁政必须从划定田地的分界线开始,为“制禄”奠定基础,据此可得出C项正确;A、D两项虽然是孟子的思想,但不是这段话所反映的内容,故不正确;B项不符合以孟子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题干也未反映这一项的内容,故不正确。答案C5(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