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1(2014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阿里改革是如何学习利用西方技术的?(2)与同样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进行改革的中国戊戌变法相比,二者在改革方式上有何不同之处?在历史作用上又有何相同之处?解析第(1)问,强调“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结合阿里改革内容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改革的主导力量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从西方购买机器,聘请技师,创
2、办近代工厂;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2)方式:维新派依靠统治者来推行变法主张;阿里作为统治者直接推行改革。作用:都有利于本国近代化的发展。2(2014青岛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材料二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
3、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考查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和局限,所以告别旧日本,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实现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回答;尚未达到新日本从保留封建残余、军国主义及人民没有获得相应权利方面回答;第(2)问,依据从材料放弃“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最
4、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失误影响从日本政治的专制色彩、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方面回答。答案(1)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答出4点即可)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2014江苏南通、泰州、扬州、宿迁模拟)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顷者德人割据
5、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致易一书(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心态”依据材料“臣累上书”“
6、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即可看出当时维新人士那种要求迅速变革,全面变革的心态。“背景”结合所学即可回答;“原因”可依据材料二“同志太孤”做思维突破口。第(2)问,理解“同志太孤”意思是变法遭到顽固派破坏,原因是使其既得利益遭到损害。结合所学回答出损害顽固派既得利益的措施即可。“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和设问,从应该汲取的教训入手回答,如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答案(1)迅速变革;全面变革。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守旧势力十分强大。(2)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
7、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4(2014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它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2)作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维新派“同时把所有政
8、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的做法导致了怎样的后果?解析第(1)问,实质考查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第(2)问,失败根源从材料中“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在于急于求成。后果:因为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分轻重缓急,打击面过宽,激化矛盾,最终失败。答案(1)客观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大势,而中国仍坚守封建专制统治,变革时不我待;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的瓜分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刻不容缓。主观方面:维新派缺乏成熟的政治经验。(2)根源:急于求成。后果:不分轻重缓急,变法无法行之有效;打击面过宽,激化与顽固势力的矛盾,导致变法最
9、终失败。5(2014烟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中国国学网材料二(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共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王建中日两部劝学篇之比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福
10、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解析第(1)问,考查中日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器物与制度的差别。第(2)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信息所提供的角度:思想宣传。然后根据所学解答思想宣传与改革二者的关系,以及中日两国在思想宣传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关系: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差异: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受新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