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33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2016.11.11无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一中国史部分练习命题人:李军素印数:330(文)时间:20161111、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

2、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4、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了继位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

3、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7、“(秦朝)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精细严密的监察制度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8、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

4、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B.隋唐三省制C.宋代三司使制D.元代的中书省制9、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10、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

5、.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11、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察举制的弊端C.科举制兴起的背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1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3、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B.内阁已成为法

6、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1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15、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主权D.司

7、法主权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7、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

8、辖权”。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9、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20、“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倡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专利制度的是在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一阶(级)层的代表人物( )A.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B.太平天国期间农民阶级领袖人物C.维新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D.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21、(2013莆田模拟)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10、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22、.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

11、不必说也。”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24、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有鉴于此,他把革命的中心任务定位在( )A.民族革命B.政治革命C.社会革命D.思想革命25、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26、“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

12、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 )A.湘军B.太平天国C.义和团D.淮军27、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8、“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29、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

13、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30、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31、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

14、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3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两部文献都( )颁布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是该国首部资产阶级宪法;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A.B.C.D.3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君主到民主”转型的开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3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国民主

15、革命的最终胜利B.宣布了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3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C.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D.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36、梁启超先生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16、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3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是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38、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39、“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

17、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0、“早在19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中共

18、二大 D.国民党一大4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42、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43、遵义

19、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军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A.B.C.D.44、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某次谈话中谈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A.实行不抵抗政策B.准备抗日C.正式对日宣战D.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45、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

20、动的力量。”该“错误”主要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46、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47、“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

21、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48、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出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49、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

22、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5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诗写作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2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

23、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开始战略反攻,挺进中原地区C.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52、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53、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普遍推

24、行基层民主选举5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把有归顺、平定之意的归绥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把有开导、教化之意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5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6、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

25、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57、“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对历史事件教训的吸取,这样的事件包括()A.一国两制B.三大改造C.文化大革命D.多党合作58、以下是在2011年春,山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村“两委”

26、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A.B.C.D.59、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起临时宪法的作用B.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宪法60、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C.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D.1999年

27、九届人大二次会议61、“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62、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九二共识”的达成63、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

28、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64、.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

29、权65、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所有权转变了经营方式调整了分配方式取消了粮食税A.B.C.D.66、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

30、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8、近期一则消息令盐城振奋:2016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上海、江苏9市、浙江8市以及安徽8市等26个规划城市,盐城成了苏北唯一入围的城市。对盐城入围原因和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临近上海、南京,有区位优势B.以更为主动姿态,参与分工合作C.1984年沿海首批开放,有历史积淀D.加快铁路、港口建设,拓展发展空间69、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

31、。”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开始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参加了日内瓦会议70、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71、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是美国代表针对下列哪一事件所说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

32、的成立B.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C.中国成功参加万隆会议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72、邓小平在中美建交谈判时说:“要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这表明()A.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B.美国愿意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C.中美双方迫切希望建立外交关系D.在台湾问题上中国采取了灵活的方式7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A.阿拉木图宣言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C.联合国家宣言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

33、合作宣言74、“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75、自1998年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后,先后参加联合国十多项维和行动。北京时间2010年1月30日,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中国维和警察,用生命诠释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重视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34、活动76、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77、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78、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