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28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梅州)1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提出猜想】猜想:只含有NaOH;猜想: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只含有Na2CO3。【设计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 (填“猜想”、“猜想”或“猜想”)不成立。(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I: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C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

2、方程式为 。步骤:将步骤I所得溶液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含有NaOH。【实验反思】(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人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03; 。【思维拓展】(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与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X+H2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 。(2011安徽巢湖)15(7分)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

3、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 + H2O = 2NaOH【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实 验 操 作实验现象结 论方案1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Na2O方案2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

4、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物质是 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答对本小题将奖励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2011烟台毕业)28(8分)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

5、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 ,理由是 。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 。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现象及相应结论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2011烟台毕业) 29(7分)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

6、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全部是CO; 猜想: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图1 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 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

7、CH4,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 ”成立。(2011雅安升学)2.(10分)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查阅资料】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操作 加入足量CaCl2溶液 加入足量醋酸溶液白色沉淀B菠菜样品在少量开水中煮沸

8、23分钟溶液A白色沉淀C无色气体D残渣【实验流程】根据流程回答问题:(1)操作的名称是_ _。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 _。(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_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探究二:不同温度下,草酸钙分解的产物是否相同?已知下列事实: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12.8 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4)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_。(5)通过上图数据分析,40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700时剩余固

9、体的成分是_ _(2011咸宁)18.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活动。【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 结论: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并进行实验。现象: 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有二氧化碳.水和白色固

10、体生成。请你帮小红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步骤: ;现象: 。试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请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2011攀枝花升学)39(7分)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

11、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他们的依据是 。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固体产物是NaOH,而不是Na2CO3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实验三: 产生大量气泡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

12、,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011南宁)28.已知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O、SO2和CO2。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可使品红溶液 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无 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胆矾。 【实验探究】用以下AD四个装置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

13、想。 (1)本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如下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 装置(填序号)。 (2)为了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套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顺序是(按导管口 连接的先后顺序):发生装置导管口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D中的无水CuSO4变为蓝色,由此得出产物中有 的结论;同时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装置C中品红溶液( 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品红溶液( I)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 _,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 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 _。 【

14、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_ (填“成立”或“不成立”);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交流讨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本实验进行讨论,其中张辉同学提出了“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一氧化碳”这样的一个观点。你是否支持张辉同学的观点? 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你说出两点理由: ; 。(2011株洲毕业)30(7分)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提出问题】易

15、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 H2。【查阅资料】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2) 。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加水,没有

16、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 (3) (填 “是”或“否”),铝能够与 (4) 溶液反应。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实验结论】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5) 。【拓展延伸】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

17、+2H2O= 2 (6) +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2011永州)30.(8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该固体物质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请你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1) Ba(OH)2是一种强碱,具有NaOH相似的化学性质。 (2)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阴离子阳离子OHClSO42CO32Na+ 溶 溶 溶 溶Ba2+ 溶 溶 不溶 不溶【提出猜想】猜想I :该固体是NaOH 猜想:该固体是Ba(OH)2 猜想:该固体

18、是Ba(OH)2、NaOH的混合物【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表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向中继续滴加硫酸钠溶液,直至沉淀不再增加为止,静置后,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溶液呈强碱性表明原样品中还含有氢氧化钠【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步骤得出的实验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3)如果在上述实验中用稀硫酸代替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均相同,你可以判断出猜想 是成立的。(2011义乌毕业)35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

19、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1)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2) 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3) 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 只含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碱石灰 A B C 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2

20、)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A(试管+粉末)BC反应前42.0克75.0克140.0克反应后37.0克79.5克140.0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A.3CuSO43CuO+SO3+2SO2+O2 B. 4CuSO44CuO+2SO3+2SO2+O2C.5CuSO45CuO+SO3+4SO2+2O2 D. 6CuSO46CuO+4SO3+2SO2+O2(2011宜宾升学)16(12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有如下实验装置:(1)上述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请分

21、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上述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装置是 (用装置字母序号填空)。(2)请你参与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完成下列各题:已知信息:氢气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假设三: (请补充完成假设三)。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假设成立 b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假设二

22、和假设三均成立数据处理:甲同学称取Wg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mg,通过计算,若m (选填、或),则假设二成立;若m (选填、或),则假设三成立。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实验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2011孝感)33、(8分) 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导电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了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硫酸镁溶液、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硫酸铵溶液【查阅资料】 (1)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

23、度如下:物质MgSO4Na2SO4(NH4)2SO4H2SO4溶解度35.1g19.5g75.4g与水任意比互溶(2)(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实验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原因是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成立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水,并跟比色卡对照溶液pH小于7猜想成立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该溶液

24、少许于试管中, 猜想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1武汉)32.(7分)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1)该实验的目的是_、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_(填“多”、“少”或“相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Mg24Cl35.5Fe56)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

25、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搅拌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搅拌(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填“A”或“B”),理由是_。(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2011芜湖)10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2011乌鲁木齐毕业)图1图216.(11分)

26、 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一个中和反应 ;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 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

27、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 溶液和 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任写一组物质,下同),因为 ; 和 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知识升华】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 。(2011潍坊毕业)25(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硫酸溶液处理废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提出猜想】对生成的气体进行猜想: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

28、2:可能是SO2;猜想3:可能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1)如果装置A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装置C的现象为 ,则猜想 成立。(2)如果装置A的现象为 ,装置C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则猜想 成立。(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思维拓展】(1)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的装置(如右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

29、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 。 (2011铜仁)20小红同学想探究实验室中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横线上的七个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1)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

30、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3)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4)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 (填字母:A、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来代替酚酞试液,理由是 。(5)若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2011南京毕业)27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铁定(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Fe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SO2生成C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CO2和SO2生成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

31、色褪去,而CO2不能SO2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实验探究】 (1)称取24.0g铁钉放入6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Y中SO2气体的体积分数为66.7%。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还有H2和Z气体,则Z气体可能是。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下图所示: (2)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3)为确认Z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如右图所示)接入上述装置的(填编号)之间。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4)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D中,且装置E中,则可确认Y中还有H2气体。 (5)如果需要测定限

32、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H2约为0.01g)。除可用测量H2体积方法外,(选填:“能”或“不能”)用称量上图中装置D、装置E的质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计算说明你判断的理由。(2011内江升学)17.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2011遵义)17化学老师交给九年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猜 想】猜想:没有变质;猜想:全部变质;猜想:部分变质【查阅资料】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所示:【设计方案,并进

33、行验证】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上述步骤(1)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 _。【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 _是正确的。【拓 展】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步骤(1)静置后的混合物过滤,将白色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3.94g,则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 (假定试剂中无杂质)。【反 思】久置的NaOH变质的原因是_ _。 (2011云南八市)26(5分)小李和小高同学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他们先向盛装l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

34、1)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写出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 (2)他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猜 想】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他们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们把下表补充完整:(温馨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二成立向所得溶液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反思与评价】小李认为在上述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二成立,你

35、认为 不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2011泰州升学)25(15分)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假设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小青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实验探究小英的探

36、究: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质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原澄清石灰水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步骤中现象为: 步骤中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实验结论: 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探究气体X中是否含有 气体将气体X通入硝酸银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X中含有 气体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填序号)。A B C 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 溶液,其作用是 。(2011泰安毕业)30.(9分)

37、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写出试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步

38、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 你的猜想正确【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不成立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 。(2011台州)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还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

39、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 。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实验现象是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试管ABCDEFCuSO4溶液/毫升00.511.524水毫升43.53V1V20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 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_毫升; 由上表可得出,CuSO4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2011宿迁升学)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40、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只有Cu;只有 ;是Cu 、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 = 2FeCl2CuCl2【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和,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红色粉末少量澄清石灰水COAB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

41、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 g【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

42、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 (2011泉州)20(18分)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激发了兴趣,于是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木灰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一 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锥形瓶A内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试管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试管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如下结

43、论:草木灰中一定含有 (选填“硫酸盐”、“碳酸盐”或“硝酸盐”)。探究活动二资料摘要:多种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各种特殊的颜色,例如下表。(选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化合物所含金属元素钙元素钾元素铜元素灼烧产生火焰颜色砖红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绿色资料摘要:碳酸钾与碳酸钠、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碳酸氢钠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1)同学们认为还必须对草木灰中存在的盐类物质中所含的金属元素进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取草木灰样品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 色,由此得出草木灰含有钾元素的结论。(2)综合上述探究结果,进一步猜

44、测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是:a. KHCO3 b c 的混合物。(3)小红认为上述猜测 是错误的。理由是草木灰经柴草燃烧而成, 。(4)请你写出上述“探究活动一”中,锥形瓶A内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述草木灰的用途之一: 。老师指出:草木灰成分复杂,其中所含其它成分的探究有待同学们后续进行。(2011清远)23(12分)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点燃2Mg + CO2 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

45、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 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Na2O、C 、C NaOH、C Na2O、Na2CO3、C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验证猜想】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

46、,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2)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 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结 论】猜想 (填序号)正确。(2011莆田)17(10分)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 (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

47、想:该溶液是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 是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Cu0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011平凉)16(7分)“牛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之一,其制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叫做“蓬灰”的和面剂。“蓬灰”是蓬草烧制而成的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蓬灰”

48、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请你帮他们填充下列实验过程的表格。【查阅资料】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紫色。【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测pH:取少量“蓬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pH7 (2)灼烧:用铂丝蘸取少量“蓬灰”溶液并灼烧 火焰呈紫色 (3)检验C032-:取少量“蓬灰”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 “蓬灰”中含有C032-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2011恩施)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H2S的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49、1)查阅资料: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密度比空气的大;实验室里,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2)提出假设:H2S的水溶液显酸性(3)实验探究:I制备H2S若用稀盐酸制备H2S,其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H2S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收集装置只能选D的原因是 。II设计如第27题图II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A装置的作用是 。在通入H2S之前将B装置中胶头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操作的目的是 。当有H2S

50、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4)结论:原假设成立。(5)反思与评价:该验证实验中,有一个明显疏漏,请你指出疏漏之处为 。(6)知识拓展:H2S的水溶液显酸性,具有酸的通性,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1牡丹江)29小冉和小海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小冉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小海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1)小冉同学观察到的现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海同学实验后发现试管内溶液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51、;(3)实验结束后,两名同学将反应后的剩余物同时倒入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废液仍然为无色。请你和两名同学一起对废液缸中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提出问豫】废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有什么?【进行猜想】两位同学一致认为溶质为CaCl2和NaCl: 你认为溶质的组成还可能为 。【实验验证】向废液中加入 ,出现 现象。【实验结论】说明猜想 (填或)正确。 【实验反思】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可采取的方法是 。 【拓展延伸】通过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NaOH已与盐酸完全反应,你认为还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不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和pH试纸)来证明NaOH确已完全反应。(2011眉山升学)23、(7

52、分)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老师告诉他氢氧化铜是蓝色、氢氧化铁是红褐色,让他自己探究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下面请你和他一起探究。查阅资料(1)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2)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3)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提出猜想氢氧化亚铁是浅绿色。实验过程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请补充完成下表:FeCl3溶液Fe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的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基本

53、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FeSO4+2NaOH = Fe(OH)2+Na2SO4Fe(OH)2 + + H2O = (完成并配平此方程)学习交流(1)氢氧化亚铁是 色而不是浅绿色。(2)小军联系到CO2与C的反应,认为FeCl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2溶液。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 。(2011茂名)16.(10分)兴趣小组选用第15题中的B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制CO2,并进行有关实验。(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2)兴趣小组往石灰石中逐滴滴入新配制的盐酸,并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但石灰水始终没有浑浊现象。石灰水为什么没有浑浊呢?请你利用必需实验用品和限选试剂(限选试剂:Na2CO

54、3溶液、酸化的AgNO3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完成探究过程:【提出猜想】_;_;上述两种猜想同时存在。【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和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目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2011娄底毕业)26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有气泡冒出。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

55、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查阅资料 (1)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 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探究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有 62 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63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64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5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

56、,你认为该方案 66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67 。(2011龙岩)17.(10分)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

57、想I,他的实验是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4)该山泉水经过 (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2011龙岩)8.某校九年级(5)班教室里的一盆茉莉花叶片变黄,显出病态。同学们提出的下列猜想中不成立的是( )A.土壤中缺少氮肥 B.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C.教室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D.教室里缺少阳光照射 (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澄

58、清石灰水NaOH固体33.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杯子中的现象是_,其反应方程式为_; (2)说明:NaOH固体溶解时_(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_。(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34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氢氧化钙、纯碱这二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Ca(OH)2乙同

59、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丁同学认为:可能是_(填化学式)。【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 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

60、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2011连云港升学)28.(13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

61、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

62、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

63、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

64、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方法除去。(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2011揭阳)2(16分)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做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做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

65、是化合物。3.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CO2发生装置氧气收集装置A B C D E水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下同);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 ;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物质?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什么物质?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是碳酸 是氢氧化钠 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 (填数字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

66、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猜想 是正确的反思与交流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 (填“是”或“否”)原因: 。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 + CO2 O2 + (2011江西升学)27(7分)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进行实验】小煜将Na

67、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 ,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作出猜想】只有NaOH 有Na2CO3和NaOH 【实验设计】步骤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步骤2: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可此可知猜想成立。【拓展提高】若

68、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1嘉兴升学)30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有关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收集、分析各种证据是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如汗液有咸味,因此有同学认为 汗液中有氯化钠。于是他收集了一定量的汗液,向其中滴加一种化学试剂,看到有白色 沉淀生成。这种化学试剂是 。 (2)推理:食盐和工业用盐(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都有咸味,但亚硝酸钠对人体是有剧毒的。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是有剧毒的。(用化学符号表示)(3)处理数据: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结

69、晶水质量分数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已知坩埚质量为87克)则该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2011吉林毕业)18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推理假设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实验探究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右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 溶液。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某同学选用 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

70、有Na2CO3。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方案加入试剂分离方法方案评价适量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不可行,理由是 过量的 蒸发结晶可行(2011鸡西)32.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

71、3; 你认为是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 。猜想正确【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2011黄石)44(6分)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进行实验一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1 6所示。

72、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_现象,证明有水生成; 通过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有CO2生成。提出问题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固体产物是Na2CO3 猜想:_(请完成猜想)。进行实验二下表是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完成方案: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结论猜想结论不正确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猜想结论正确拓展应用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 酸(可用盐酸表示)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11淮安升学)18(5分)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

73、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获悉】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 NaHCO3加热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实验过程】实验

74、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题18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 ,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3) (4)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拓展延伸】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

75、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2011资阳升学)35(5分)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并加以实验。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现象A,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76、(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_;(2)乙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A应为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拓展应用】(3)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4)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2011淄博毕业)1、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2011新疆)16. (6分)阿里木和李明两位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序摆放整齐的药品中(见下图),有一瓶标

77、签破损的试剂,他们很感兴趣并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标签破损的试剂是什么溶液?【作出猜想】(1)阿里木猜想:可能是NaOH溶液;(2)李明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3)你的猜想:可能是_溶液(任写一种)。【实验验证】(1)阿里木在玻璃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并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pH10.3,他判断这瓶试剂是碱性溶液。你认为下列对阿里木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实验结论的评价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友情提示:表中“”表示正确;“”表示错误。选项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实验结论ABCD(2)假设阿里木和李明两位同学中有一位的猜想是正确的。李明同学为验证自己的猜想

78、,选择上图中某种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取样于试管中,加入_溶液_猜想正确。化学反应方程式:_【实验拓展】假如阿里木同学在实验中所使用的pH试纸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的,则会造成测量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011玉溪)31(8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1)下水管道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

79、常用于疏通管道。(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表面潮湿 。将适量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发烫。向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羊毛线逐渐消失。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

80、化钠。(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一套仪器中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另一套仪器中加入银灰色粉末、氢氧化钠和水。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分别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在导管口点燃气体。火焰颜色为 淡蓝色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泡,堵塞物溶解 。

81、【反思】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防止“管道通”腐蚀衣物、皮肤、毛发等 。(2011营口)25. (7分)食品吸潮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一小包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 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 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_的混合物猜想五

82、:_【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无放热现象猜想_不成立方案二取方案一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猜想_不成立【实验与结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得到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2011西宁)21. (3分)小明同学对标签上只能看到“SO4”的某瓶无色溶液(如下图)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猜想其溶质可能是:H2SO4Na2SO4BaSO4(1)根据溶解性可知,以上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2)小明同学直接向试剂中加入几粒锌粒,根据_现象确定其溶质是H2SO4,

83、并给试剂瓶贴上“H2SO4溶液”的标签。(3)请你指出小明同学实验操作中存在的明显错误_。(2011厦门)17(12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实验一: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 设计如右图装置:小试管套装在带有支管的大试管中,整套装置气密性好,其他装置略去。(1)为确保安全,实验结束时,在移离酒精灯前必须完成的操作是 。(2)现象与结论: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口生成较多的无色小液滴,同时试管A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B中也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结束后,经检验大、小两试管内的物质均是碳酸钠。结合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碳酸氢钠受

84、热生成的物质是碳酸钠、 和 。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3)反思与讨论:加热大试管时,碳酸钠的受热温度会高于碳酸氢钠。这能否准确地说明“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这一结论? (填“能”或“否”),理由是 。实验二:比较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气体的快慢取碳酸氢钠4.2 g放入如图装置的锥形瓶中,取碳酸钠5.3 g放入另一相同装置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图装置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图 图 图(4)已知二氧化碳不溶于该油层,图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5)数据与分析:根据图曲线,可得出有关“比

85、较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气体的快慢”的结论是 。(6)反思与讨论:实验中 “取碳酸氢钠4.2 g、碳酸钠5.3 g”的目的是 。(2011三明)23. (8分)某学习小组对市售“管道通”(排水管专用清洁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产生兴趣,探究过程如下:成分:苛性钠、碳酸钠、铝粒、催化剂。特点:使用时,“管道通”样品倒入排水口,加水,瞬间释放高效泡沫,能溶解油脂、毛发、茶叶等,确保管道畅通。注意事项:使用时不能碰明火,禁止与皮肤接触。【提出问题】高效泡沫中含有什么气体?为什么使用时不能碰明火?【猜想】含有氢气。(1)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

86、方程式是2Al2NaOH2X=2NaAlO23H2,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_。(2)取“管道通”样品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请在下表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制取气体样品逐渐减少,产生大量气泡,盛装样品的试管外壁发烫反应生成气体,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检验气体发出爆鸣声该气体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注意事项”中,“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管道通”成分中的_有强腐蚀性,使用时“不能碰明火”的理由是_。(2011莱芜)28. (10分)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搜集资料】经老师

87、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SO、SO、NO中的一种;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_,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_或_。【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盐酸产生气泡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获得结论】该白色固体是_。【交流反思】(1)SO2和CO2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某些性质相似。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SO2通入澄清石灰水_;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

88、红色_。(2)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SO2,实验室中收集SO2的方法为_,检验SO2的试剂为_。(2011丹东)23.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器表面生成的绿色铜锈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探究铜锈的组成。【实验过程】实验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 取少量铜锈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_色铜锈中含有Cu2b. 将生成气体通入_铜锈中含有CO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_种元素。(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

89、CO2、H2O O2、H2O CO2、H2O、O2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_(填序号)。【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B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预计结论】若A中的铜生锈,B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_(填序号)。(2011常州)28.(7分)某兴趣小组对上述固体酒精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醋酸钙Ca(Ac)2,不可燃,不助燃,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温度无显著变化; 醋酸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和有特殊气味的丙酮。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中含有Ca

90、(Ac)2 假设2:白色固体中含有CaCO3 假设3:白色固体中含有CaO 假设4:白色固体中含有Ca(OH)2 【实验探究】 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足量蒸馏水中,过滤,得到滤液和白色不溶物; 实验:取中滤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取中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交流讨论】 (1)根据实验,甲同学认为假设2成立,理由是: ; (2)根据实验,乙同学认为假设4成立。丙同学认为假设4不一定成立,但假设3成立, 因为丙同学在实验中还发现: (3)仅根据实验,丁同学认为假设3或假设4成立,但戊同学反对,理由是: ;(4)欲确认假设1成立,还需进行如下实

91、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假设1成立 【反思提高】 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1哈尔滨)36(6分)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

92、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 丁同学:KOH、Ca(OH)2【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

93、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2011广州)19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和,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和,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2011广安升学)9、(10分)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提出假设】猜想:只有氢气;猜想:只有一氧化碳;猜想: ;【提供信息】由H

94、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设计实验】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现象与结论】现象结论. 装置A质量增加, 装置B质量无变化猜想 成立. 装置A质量 ,装置B质量增加猜想成立. 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 猜想成立【分析讨论】(1)装置A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 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装置B质量增加,说明该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 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2)装置A中浓硫酸的作用 。【反思】若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实验装置A、装置B,发现装

95、置A、B的质量都增加了,则该纯净物可能是 (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2011佛山)26(7分)5月1号起“醉驾入刑”。醉酒的原因是酒中含有一种物质叫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醉酒后驾车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1)乙醇(C2H5OH)易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交警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铬,硫酸铬有Cr3+和SO42-组成,则硫酸铬的化学式为 。(3)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酒中乙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被氧化成乙酸,现有一瓶密封放置了十几年的某种白酒,想知道该白酒的组成情况,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问题】白酒中溶质有哪些

96、?【查阅资料】材料一: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材料二: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猜 想】猜想1:只有乙醇猜想2:只有乙酸猜想3: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酒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 猜想3成立 。 (2011恩施州)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H2S的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1)查阅资料: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密度比空气的大;实验室里,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跟

97、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2)提出假设:H2S的水溶液显酸性(3)实验探究:I制备H2S若用稀盐酸制备H2S,其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H2S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收集装置只能选D的原因是 。II设计如第27题图II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A装置的作用是 。在通入H2S之前将B装置中胶头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操作的目的是 。当有H2S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4)结论:原假设成立。(5)反思与评价:该验证实验中,有一个明显疏漏,请你指出疏漏之处为 。(6)知识拓展:H2S的水溶

98、液显酸性,具有酸的通性,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1鄂州)40(6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 (2)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和: 在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

99、 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中加入 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2011德州毕业)2.(9分)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 质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 ,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

100、,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 ,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填化学式)。(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0 稀盐酸的体积增加的质量/g1020243040重复和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作用。若A瓶

101、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化学式),理由是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 (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2011达州升学)16、(7分)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

102、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小结

103、与思考: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任写一组)。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氧气由 (填“a”或“b”)进入E中。(2011达州升学)17、(10分)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持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

104、质;完全变质。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部分变质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 没有气泡产生 小结与思考: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 。(2011赤峰升学)26(7分)做钠在氯所中燃烧的实验时,钠完全反应后,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来吸收过量的Cl2,但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处理残余的Cl2呢?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向上述集气瓶中滴入石蕊溶液,发现溶液显红色。由此想到,选用氢氧化钠

105、等碱性溶液吸收Cl2,效果会怎么样?【查阅资料】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溶于水,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设计与实验】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1)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要先检验装置的_;(2)实验开始时,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注入充满Cl2的集气瓶;(3)充分吸收Cl2后,打开弹簧夹,观察进入两个集气瓶内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结论与解释】(1)甲实验中,Cl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实验中,Cl2与NaOH易发生化学反应。(3)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用碱性溶液比用水吸收Cl2

106、的效果_(填“好”或“差”)【交流与反思】(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2)向Cl2的水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_。(2011成都升学)18(11分)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提出问题】 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实验设计】 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方案评价】(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

107、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填“是”或“否”),原因是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 (至少1条)。【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实验事实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数据分析: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1条)(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 (2011广西北海)34(8分)实验室有瓶久置于空气中已经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乐乐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其成分。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内容

108、。 【查阅资料】 (1) 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相关反应:2 Na2O2+2H2O = 4NaOH+O2 2 Na2O2+2CO2 = 2Na2CO3+ O2 (2)BaNO3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猜想】 猜想:Na2O2、NaOH、Na2CO3 猜想:NaOH、Na2CO3 猜想:Na2CO3【实验推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固体的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制直至完全溶解。无气体放出猜想不成立。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存在。化学反应方程为:Ba(NO3)2+ Na2CO3 = BaCO3 +2Na NO3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证明 NaOH 存在。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是成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