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马关县民中2018-2019学年12月份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 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B.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D.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主要“新”在领导阶级、指
2、导思想、革命目标等方面。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党的“二大”上制定的。2. “英国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此材料直接反映了( )A. 英国民主代议制是少数人的民主B. 英国的议会席位主要由贵族把控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D. 光荣革命是新旧势力妥协的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所述1796年,英国议会中贵族或与贵族关系密切的人,占了议
3、会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是贵族把持着议会,所以选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议会制3.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山
4、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相关知识。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4. “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
5、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订,其目的在于( )A. 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贵族特权B. 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罗马帝国统治C. 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D. 强调平等,废除罗马法律的阶级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斗争贯穿于罗马历史的始终,而规定贵族和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其目的当然肯定也就在于缓和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达到稳定罗马政局的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目的5.嬴政
6、统一全国后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故制定了一系列的专有称谓,号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A. 皇权至高无上B. 嬴政功绩极大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D. 实行礼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感觉以前的称号“王”不能与自己的功绩相匹配,自称朕,命令称诏,为皇帝专称,任何人不得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说的是该称号的原因;CD两项错误,并非效法先王,而是超过先王;实行法治。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高无上6.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
7、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 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日本公使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可知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A项中“大肆出卖”的说法过于绝
8、对,故排除;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B、C两项的表述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 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 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 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宪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1871年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因此两部宪法都体现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思想。故选D。AC项不符
9、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该部宪法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B项不符合1787年宪法。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国1871年宪法点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联邦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但是是在宪法的规定之内去行使。1871年限法规定德国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明显的专制性。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学生需要对此进行细细的比较。此外,英国和法国的宪法性文件也需要掌握。8.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 提倡妇女参政B. 主张人民主权C. 反对轮番而治D. 重建道德价值观【答
10、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从而看出其反对轮番而治。A项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9. 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在于A. 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B. 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C. 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 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项正确,国民
11、大革命和辛亥革命都是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的。辛亥革命未广泛的发动群众,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以清政府为革命目标,排除C项;仅国民大革命符合D项表述,故排除D项,辛亥革命并未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10.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旌旗南指“大江”边等字
12、眼足以证明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就是要强渡长江,然后推翻国民政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的时间不适合淮海战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时间不适合和平解放北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时间不适合歼灭残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11. 20世纪20年代,民国日报在本报今年第一句话中说:“中国应该有一个主义明确的革命党。国民党经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全力创造,现在已是这样一个主义光明壁垒整严的党了。我们当然希望国民都能积极加入本党,但并不愿强制国人,非为国民党党员不可。如果有一个一样能建设新中国的党,我们未尝不认
13、彼做良友。”这表明( )A. 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B. 国民党确立了联俄政策C. 国民党确立了扶助农工政策 D. 国民党具有联共意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国民党经现在已是这样一个主义光明壁垒整严的党了。我们当然希望国民都能积极加入本党,但并不愿强制国人,非为国民党党员不可。如果有一个一样能建设新中国的党,我们未尝不认彼做良友。”这国民党具有联共意向。故选D。其他与材料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名师点睛】国民革命即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
14、,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2.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 )A. 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B. 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 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D. 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答案】D【解析】司马迁认为秦朝时期没有实行分封制使其后来没有受到分裂战争的干扰,所以可以看出其是在肯定郡县制度的功效即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13. 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
15、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 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B. 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C. 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 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武昌革命军兴,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因此
16、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过程14.“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 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 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冬宫”“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这些关键词句,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推翻沙皇是二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
17、公社革命运动。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的颁布。因此其它三项都排除。15. 2001年“911事件”后,当时美国总统布什曾首次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它反映的实质意图是A. 美国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B. 美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C. 美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D. 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你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它反映的实质意图是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AC不够全面,B材料没有反映。考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当今世界格局霸权
18、主义16.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 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B. 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C. 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 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40年的思念”可推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而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是指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B 不对,1987年11月2日,国民党执政的台湾当局顺应民众心愿,决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38年
19、的历史从此结束,但是不能说明两岸分歧完全消除;D在题干中也无从体现,这应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7.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 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判断材料中“1992年9月”与“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等信息,可以分析到
20、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随之发生了剧变,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观点发生了变化。A 项说法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较片面;D项与本题无关。故选C。考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点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原因归结为政治阻力太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结果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也开始爆发出来。最终导致国家政权的根本性变化,苏联完全解体。18. “它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
21、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在这里“它”是指A. 杜鲁门主义 B. 经济互助委员会C. 马歇尔计划 D. 西欧经济共同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它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联系所学知识,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欧洲经济得以恢复,稳定了政治局势,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
22、确的是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B.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 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D. 它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错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推翻了沙皇统治的革命是二月革命,排除C项;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是共产
23、党宣言的发表,排除D项。20.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A. 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 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D. 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孙中山始终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他的政治主张虽然有较大改变,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也没有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因此AC错误。材料本身也只能反映孙中山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有系统的,社会主义者的必读书,这个材料并不能
24、说明和国共合作有什么关系,可排除D项,孙中山对马克思有一定了解,并发表见解,只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故选B。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点评:此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误选C项,因为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很大不同。但要注意的是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来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1.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 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 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 是
25、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 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信息,“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由此可判断,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适应的,A项正确;BCD项说法虽正确,但未能从题干中体现。考点: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点评: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材料观点能力。22.“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中国成功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最典型范例是A. 万隆会议B. 中苏建交C. 日内瓦会议D. 欧共体成立
2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A。中苏建交是一边倒,错误;日内瓦会议体现出“和而不同”思想,C错误;欧共体成立和中国外交没有关系,D错误。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万隆会议23.早在1944年3月他(戴高乐)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西方集团”的组建始于A. 欧洲煤钢共同体B. 欧洲经济共同体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 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
27、中海”,可得出这一“西方集团”是指西欧的联合。结合所学,西欧联合最早开始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都建立于1958年。欧洲共同体建立的时间是1967年。故排除BCD三项。2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A.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B.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C.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D.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马克思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
28、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25. “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目的是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依法治国”理念加强基层民主建设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大革命使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此,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
29、治制度,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政治协商制度。同时,确立法制建设方针,提出“依法治国”理念。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故答案为A,项都正确。其它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C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法制的健全和民主制度的完善26.在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A. 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 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C. 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
30、的民主革命D. 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错误,俄国革命旨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错误,它仅仅符合俄国十月革命。C错误。二者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而D正确,两者由于国情不同,革命道路不同。27.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小论文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A. 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 论科技和冷战的关系C. 论科技与战争的
31、关系D. 论科技造福人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很容易的分析的出美国研究登月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苏联的成就,这反映了冷战的特点,美苏竞争。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并未用于生产;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战争的问题;D项造福人类的问题也未体现。故选B。考点:科学技术近现代科技发展科技和冷战的关系28.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
32、光。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A. 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B.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C. 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D.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所以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29.阅读下列材料:“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运动
33、。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请完成:你是否赞同材料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他关于“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的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赞同基辛格的观点。基本合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它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经济力量的崛起,对美国的单极世界企图进行了制约,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从经济角
34、度讲,世界力量出现多极化,美国难以称为超级大国。【解析】【详解】评述观点题要遵循几个重要的步骤,先判断和摆明观点,再结合史实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根据材料“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 结合当今国际关系的特点可以得出基辛格的观点基本正确。根据材料“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说明美国是超级大国;“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说明美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因为随着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经济力量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制约作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30.多角
35、度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三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
36、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指出其积极作用?(2)材料三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按材料四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答案】(1)政策: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37、的开展。(2)政治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评价: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革除不少封建陋习,促进社会生活习俗近代化。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即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角度来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如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
38、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2)第一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华民国国歌表达的政治愿望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即从现代化角度来评价辛亥革命。如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革除不少封建陋习,促进社会生活习俗近代化。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评价31.阅
39、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材料三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1)材料一中的分别与哪
40、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2)材料一中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答案】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2分)尼克松访华。(2分)影响:标志着中美关系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或中日建交。(4分)(3)“求同存异”的方针(2 分)(4)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41、一合法政府(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一中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圆明园被焚烧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劫掠行为所致,而对于后者来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出的信息不难判断出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跨洋握手”是指尼克松访华,中美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出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基本政策“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他的见解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一原则也对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产生了重要的意义。(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材料,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美建交的核心原则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中美建交的最根本的要求,这是针对台湾问题而言的,一个中国政策是中国所必须坚持的。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