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118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单元测试题(2)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2如图表示一个牧场生态系统中的“特殊”食物链中的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A的能量分配是:20%流向B,80%流向E。据图所作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E从A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捕食BEF和FE是该生态系统中所特有的一种捕食关系CC是该生态系统的一种分解者D减少B中不属于被饲养的

2、牲畜的成分能有效提高牧场产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分解者回归无机环境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换A B C D4四川地震造成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C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变化D部分生物种群的密度会发生变化5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3、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72010年洪灾重创巴基斯坦、热浪考验俄罗斯、中国的山洪泥石流、从芬兰到科威特等地的气温创历史纪录,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谋而合。有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岩石圈中的碳以无机盐(碳酸盐)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B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散失的热能,导

4、致温室效应C大气中的碳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8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均属于细胞呼吸CA和B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9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叙述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105焦/m2/年)()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

5、约为7.3107(焦/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所有GP之和10在局部地区的暴雨会使提供特定生态系统的氮、磷、钙的量受到限制,而提供给该系统的碳量很少出现这一问题,其原因是()A生物体不需要多少碳 B植物用阳光和水分就能制造自身的碳C植物能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的碳 D氮、磷、钙来自土壤,碳主要来自空气1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适当放牧,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

6、量多级利用12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0分)如图是某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流单位:103 kJm-2y-1)。据图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3 kJm-2y-1。(2)能量传

7、递效率较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_。(3)按图中能量传递效率,若顶级肉食性动物多获得1 kJ能量,则生产者需多具有_kJ能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4)如果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上述生物中_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14(22分)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_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性,属于气体型循环。(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_进入生物群落;表示的是_关系,

8、其内部之间还可存在_关系;表示_。(5)参与过程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效应。(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_;_;_。(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15(8分)下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 (1)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中的能量。(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3)农作物青贮的

9、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4)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不要求画出)。 16(12分)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生 物 种 类风险商数(RQ)铅(Pb)汞(Hg)A某种小乔木0.550.75B某种植食动物0.841.36C某种大型真菌0.480.91D某种肉食动物1.352.05(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这个生态系

10、统就会自行消亡。(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D每增重10 kg至少消耗A_kg。(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越高,生物体内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中具有富集作用。(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某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参考答案】一、1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

11、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2D(据图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B、C、D、F、G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故A与E、E与F都不为捕食关系。)3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重新排放到无机环境中,在该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4C(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和无机环境变化,会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种群密度发生变化。但是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变化,还是从低营养

12、级流向高营养级。)5D(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A、B、C三项均正确,D项其实应该是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6A(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W1A1B1C1D1;D1A2B2C2D2;由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能量,所以W1D1D2。)7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途径,但主要的措施还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

13、烧;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返流动;碳酸盐可以通过风蚀或者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参与碳循环,但不能直接参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有的生态系统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8C(由图解可知,B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为分解者,A和B不存在捕食关系;C为消费者,为群落中各生物的呼吸作用;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出现是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致。)9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应该为甲乙丙丁,不包括分解者戊;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5.91141.1100%11.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14、即871.27;并不是所有GP之和;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未被消费者同化的为:871.27105141.11057.3107。)10D(暴雨会使会使土壤的元素含量下降,致使生态系统的氮、磷、钙的量受到限制,而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可直接被植物体吸收。)11B(A正确,动物的植食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分化,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正确,例如: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12D(光照强度适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不能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海水深度不同,能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不同,分布的藻类不同。藻类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开始,同时也把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二、13(1)2 08

15、1 (2)通过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416.2 (4)顶级肉食性动物14(1)叶绿体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 HCO3 (3)全球(4)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捕食 竞争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和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群落(6)温室(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8)能量流动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5(1)粪便等废物 (2)分解作用 可以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3)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农作物秸杆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禽畜的消化吸收 (4) 16(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输入(供应)(2)有机物250(3)如图所示:(4)营养级(5)铅、汞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的RQ1,铅、汞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且汞的威胁更为严重;A和C生物的RQ1,A和C的生存不会受到此两种污染物的威胁。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若D和B死亡,低营养级的生物数目将会增加,而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