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试题(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试题迎战考试,我们需要自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让学习始终充满动力,富有效率,直到最后征服考试,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数学试题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0分)(1) 的倒数是(? ),0.35的倒数是(? )。(2)在3:8中,把比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3)在2.5:0.5中,(? )是比的前项,(? )是比的后项,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4)(? )(? )=40(? )? =80%=(? )40(5)一个圆的半径是5cm,直径是(? )cm,周长是(? )cm,面积是(? )c。(6)六(1)班女生人数
2、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比女生多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7)小红15 小时行38 千米,她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要用(? )小时。(8)一件500元的皮衣,打折后卖425元,这是打(? )折,比原价便宜了(?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5分)(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5:1,面积和周长的比都是25:1。? (? )(3)生产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4)甲数比乙数多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 )(5)今年小麦喜获丰收
3、,总产量比去年增加10%万吨。?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要想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应该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2)在 、66.78%和0.67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 )A.? B.66.78%? C.0.67(3)画圆时,圆的周长为15.7cm,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 )A.2.5cm? B.5cm? C.15.7cm(4)王红的体重比李云的体重重 ,那么李云的体重比王红体重轻? (? )A.? B.? C.(5)一件20元的商品,先提价15%,再降价15%,这件
4、商品?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A.比原价贵? B.价钱不变? C.比原价便宜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
5、“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数学试题,预祝大家好运,考上理想的学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