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08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

2、对白。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

3、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这一体系接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开放化、多元化的语境中确认了前行的思想资源。这一种以“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使得文艺

4、作品具备了超越性的自我生长力,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品质奠定了思想资源。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战争文艺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响了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从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文艺虽然不能回避诸多不足,甚至也有过大量“抗战神剧”一哄而上的情况,但我们相信,有了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底气和全球化的视阈,有了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摘编自赵启鹏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无问西东等战争文艺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表明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B. 改革开放初期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一些方面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回望性的思考不能否定。C. 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以及表现出的大国自信,使得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建立。D. 中国的文学艺术只要有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就有很好的未来,“抗战神剧”可不必理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根据当前影视作品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中心论点。B. 文章第二段总结不同阶段战争文艺创作的特点,意在

6、说明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力越来越强的观点。C. 文章第三段既从现实的角度阐明文化领域的变化,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文艺自我生长力具备的原因。D. 文章由现象阐明观点,再回顾战争文艺的发展,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的情节、叙事、人物形象等特点以及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都是引人注意的闪光点。B. 战争文艺作品的反思性方面,无问西东要比红河谷更深刻,无问西东已达到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C. 有了“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就一定会深入。D. 战争对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的影响,比牺

7、牲精神、英雄壮举、战争的历史意义更值得战争文艺关注。【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的标志是“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C项,“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使中国呈现大国自信”与“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的建立”在文中是并列关系;D项,“抗战神剧不必理会”错,原文“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

8、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为“中国战争文艺作品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条件关系推导错误,“就一定会深入”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

9、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夜行列车胡炎漆黑黑的夜,列车像一条泅渡的鱼,游向看不见的远方。疲倦像一只无形的手,合上了一双双沉重的眼睛。几个精力过剩的民工,脱下臭烘烘的鞋子,两脚盘坐在座位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扑克。间或有列车员走过车厢,逡巡着那些睡意朦胧的旅客,提醒他们看好行李。她也困了,哈欠又深又肥,不时迷迷糊糊地打一个盹。身旁,老伴儿歪着头已经睡熟了,嘴角垂下一条黏亮亮的口水,偶尔砸巴砸巴嘴,似乎在梦里尝

10、到了什么美味。她撩起襁褓的一角,婴儿,酣酣地睡在怀中。手机震动起来:“路上没堵车吧?”这已经是老黑第三次询问了。“堵车”,这是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够听懂的暗语。“没堵,准点到。”她答得心不在焉。仿佛怕婴儿飞了,她下意识地把婴儿抱得更紧了些。此刻,她与婴儿的体温融在了一起,那娇嫩的肌肤和柔弱的心跳,也似乎与她密不可分了。“况且况且”车轮与铁轨,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况且”什么呢?似梦非梦,恍惚中她好像已经回到了家乡,那座皑皑雪山下古朴而贫穷的山村。山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漆黑漆黑的夜,列车像一条不安的鲸,狂燥地扑向

11、无边的黑暗。“哇”的一声,婴儿突然哭闹起来。她一个激灵坐直了,掀开襁褓,婴儿的小脸通红通红。是饿了吗?可是,她的胸脯是干瘪的。她慌忙把备好的奶嘴塞进婴儿口中,但婴儿摆脱了,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把人心撕碎了。“怎么了?”老伴儿也给惊醒了,有些紧张地问。她茫然地摇摇头,突然若有所悟,拿手试下婴儿的额头,火辣辣烫。“天哪,孩子发烧了!”老伴儿给这突然的变故搞得手足无措。旅客们纷纷醒来,那几个打扑克的民工扔下手里的纸牌,拿着仅有的一袋饼干簇拥过来。其他人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婴儿的情况。“没事,喂喂就好了。”老伴儿故作轻松地回答,一面向她使着眼色,示意她赶快离开。她抱起婴儿,向大家讪笑着,贼

12、一样躲进了卫生间。老黑的电话又来了,显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怎么回事?“孩子病了,烧得很厉害。”她的嗓音有些发抖。“笨蛋,连个娃子都看不好!老黑骂起来,“快捂住他的嘴!”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口上。婴儿拼命地转动着脑袋,两脚狂乱地蹬着襁褓。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怎么还没捂住,没用的东西!“孩子孩子会憋死的。”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他不死,大伙儿都得死!”老黑气急败坏了,“动静这么大,早晚得出事。给老子听好了,这单生意废了,把这鬼娃子给我隔窗扔出去!”她楞着,像一截枯木。“听好了,敢连累老子,今晚就让你老娘上西天!”她的头

13、一阵晕眩,趔趄了一下,差点跌倒。她想到了卧病在床急等救治的老娘,想到了一脸苦相还在打光棍的儿子,想到这是人贩子老黑交给她做的第一手活儿,想到婴儿那痛不欲生的年轻的妈妈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敲门声,一声紧似一声。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看到了一个个旅客关切的眼神,看了面色煞白的老伴儿,也看到了神情冷峻的列车员和乘警。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列车,停靠在灯火通明的小站。一辆120急教车,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静静地停在站外。“老伴儿,回家了。”她说。漆黑漆黑的夜里,地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真

14、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圣洁的雪山啊离太阳近的地方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回到梦中的家乡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题目中,“夜”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列车”是故事展开的动态场所,特殊的环境有利于营造特殊的故事氛围。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对于生病的孩子,看似粗鄙的民工却充满仁爱;车上旅客充满关切,“老黑”却是冷酷无情。C. 小说“救救孩子”一语是小说的关键,它不仅表现出女主人公人性的复苏,也是孩子转危为安、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D. 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在环境烘托、彼此衬托中,完成了一组人物群像的塑造。5. 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

15、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6. 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理解。【答案】4. C 5. 不失良知。在老黑巨大的压力下,一直以照顾孩子为最大的准则。胆小懦弱。面对老黑的声声质问,六神无主,顺从老黑“用手捂住孩子的嘴”以制止孩子发声的命令。知错能改。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发出“教救孩子”的呼声。 6. 含蓄地表现主题。小说结尾的歌声,用“圣洁的雪山”“经幡”等含蓄地表达了心灵在四处飘荡之后最终“回家”,突显了“心灵皈依”的主题。完成了形象塑造。歌声艺术化地彰显了山河故乡农村妇女人性的复苏,言有尽意无穷,韵味深远。情节上前后对照(照应)。小说开篇写到女主人公记不清“歌中所唱”

16、,结尾写到“听到了真真切切的歌声”,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迷失”到“回归”的心路历程。【解析】【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C项,“也是孩子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错误,这是考察到对小说细节情节的理解,从文中来看,后文说“老伴儿,回家了。她说。漆黑漆黑的夜里,地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

17、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圣洁的雪山啊离太阳近的地方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回到梦中的家乡”,可见,应该是女主人公回到故乡,而非说孩子。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这位农村妇女第一次参与人贩子的活动,如当老黑让她“快捂住他的嘴!”时,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 捂在婴儿的口上”,这表现出人物的胆小懦弱;如当老黑命令她捂住孩子的嘴、扔掉孩子时,“她

18、的心一阵战栗, 手不自觉地松开了。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 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她楞着,像一截枯木”,这说明主人公虽然参与人贩子的活动,但良知未泯;如“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这些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知错能改的特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

19、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结尾是一首歌词,而上文第三段提到“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而结尾说“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可见情节上前后形成呼应,开头“记不清”体现出人物本性的迷失,而结尾说“真真切切听到”,则体现本性回归;从人物形象上来看,上文所写的农村妇女参与贩卖婴儿的活动,而结尾所听到的歌声体现其淳朴善良人性的回归;从主旨上来看,“圣沽的雪山啊 离太阳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20、 回到梦中的家乡”,歌词中的“回家”应该是指心灵的“回家”,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

21、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三)实用类文本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

22、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年9月14日光明日报)材料二: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

23、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月29日新华网)材料三:预计到2020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

24、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9月29日环球网)材料四: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理

25、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7.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

26、,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B.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C. 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D.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所有新闻体裁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B. 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

27、育环境等。C. 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D.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E. 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深入解析人类是其必经之路。9. 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答案】7. B 8. CE 9. 9. 利:创造新型产业需求,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推动人的潜力的最大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弊:取代部分领域的人类工作,淘汰大量传统劳动力,加剧失业问题。可能导致人类面临

28、新的伦理和现实问题,如机器反过来控制人类等新问题。【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解答该题阅读材料找到相关语段与选项进行比照。B项“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表述过于绝对。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或者“不正确的一项”。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来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分条作答;

29、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说法太绝对、未然当已然等。总之,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选项内容,再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时,要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

30、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以偏概全,新闻写作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新闻评论”带有作者强烈个性色彩,而这恰恰是目前人工智能欠缺的;B项强加因果。戴尔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是因为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D项忽略了前提,把理论上的可能性说成必然,原文讲的是“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仔细审题题干中问利和弊,解答该题先阅读文段,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进行分析概括,有利的一面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

31、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可概括出第一点;“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可概括出第二店;“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

32、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可概括出第三点。弊的方面如“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据此可概括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

33、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 凿齿曰:“君几误死!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

34、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凡五十四卷。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史臣曰:习氏、徐公俱云笔削

35、,彰善瘅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注】二陆,指陆机和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徐公,即徐广,东晋史学家,晋纪的编写者。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B.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C.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D. 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辟,汉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形式,指的是

36、中央官署的行政长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员,可以自行征聘,然后再向朝廷推荐。B. 别驾,即别驾从事史,汉置官职,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位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总理众务。C. 桑门,即“沙门”,表示勤修善法、息火恶法之意;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僧侣。D. 史臣曰,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这种评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但都属于“论赞”。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桓温请人看天象,向其询问国家命运之长短,但星人的答复却令他不满,星人感到大祸临头,在听了习凿

37、齿的解释后才释然。B. 习凿齿用“生平所未见”来高度评价简文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C. 习凿齿撰写了汉晋春秋,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其意在以史为鉴,规劝桓温不要有非分之想。D. 苻坚对习凿齿非常赏识,赏赐给他好多东西,还将其与西晋的陆机、陆云相提并论,因习凿齿有脚疾,故戏称之为“半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週之。 (2)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答案】10. D 11. D 12. B 13. 无论何处任职,常处理机密重要之

38、事,处理公务有政绩,擅长文辞论议,桓温很器重他。等到襄阳被苻坚攻陷,苻坚一向听说他的声名,与释道安一起乘车把他请来。【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寻”“朝廷”“使”“会卒”“不果”。【11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

39、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理解有误,史书篇末评论有褒有贬。【12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说法不妥。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

40、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13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每”常、“处”处理、“莅”处理公务、“尺牍”文辞、“器遇”器重。 “及”等到、“陷”攻陷、“素”一向、“舆”乘车、“致”请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

41、小题。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辛弃疾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注】此词写于南宋宁宗泰嘉四年(1204年)作者初到镇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官署所在地。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唐朝镇江节度使李琦另命名为“金山”。后李琦反叛,被朝廷腰斩。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悠悠”“矻矻”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音韵之美,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以及当年治水的辛劳。B. 鱼儿自在地游入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间万物各得其所,直接评价了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功劳。C. 红日白浪,交相辉映,景象

42、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令人感慨万端隐含岁月如流之意,情调凄惋。D. 全词吊古感今,发思古之壮怀,上下阕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E. 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同,前者整篇都是怀古忆昔,用典较少;后者先怀古后伤今,用典较多。15. 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思想情感。【答案】14. BE 15. 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缅怀和崇敬之情。表达自己希望像大禹那样力挽狂澜、重振山河的情怀。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谴责了当时屈辱求和、毫无斗志的南宋统治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

43、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错在“直接评价”。通过写“鱼”和“人”,侧面展现了大禹治水的功劳。E项,两首词都是先怀古,后伤今。【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这首小令的意思,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结句中词人的思想情感。上片是吊古。辛弃疾开篇就以豪情壮志,大发思禹之情。如上片中通过“悠悠”“矻矻”两个叠词,既生动地写出其历史久远,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劳苦功高。作者面对一派江山如画、烟火

44、万家的绚丽景象,他考虑的却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尘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这都是禹的伟大业绩,此时词人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下片是伤今。“红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势;“白浪”句是指流光飞逝,历史是无情的。这正是一代爱国者的时代忧虑,是作者愤懑难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应了前阕,又阐明了词意:危亭登眺,无意于赏心悦目,主旨在忧时伤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着作者无限心事:在这苟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横流中,必须要再有个为民造福的神禹出来治水平土,力挽狂澜,重整山河。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谴责了当时屈辱求和、毫无斗志的南宋统治者。全词紧紧系住“尘

45、表”铺写,居高临远,吊古伤今,上下片浑然一体,意境奇特。结合上下片的内容,分点回答词人在尾句的复杂情感。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写景及用典来体悟情感。(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4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李商隐锦瑟的领联“_,_ ”运用典故,描绘了或美好或缥缈的梦境。(2) 杜甫登高“_,_”一联,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难以排遣的自身之苦与国运之恨。(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靡有朝矣。(诗经氓)【答案】 (1). (1)庄生晓梦迷蝴蝶、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3). (2)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3)夙兴夜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理

47、解性默写,也有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迷、鹃、繁霜鬓、潦倒、浊、夙、寐。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我国2018年针对各类购房需求要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但普通民众在拔地而起、望之俨然的现房面前的表现还是不够理性。打鼾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人们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常识,对打鼾的危害往往不以为然,多认为不需要就医治疗。当今人们不再把某些格言训诚奉为圭皋,如古代劝说人们要“知足常乐”,现有时会用“不知足者常乐”激励人们进取。近年来,某市经济

48、开发区实施了“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先后开展了4 大主题64项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首善之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符合语境。望之俨然:远远地望(君子)很庄严的样子。望文生义。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应为“不以为意”。语意不当。奉为圭皋: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符合语境。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

49、,指首都。范围不当。故选C。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转动以及把“人”字与“人”字组成,古代中国人创法了很多新字,比如“比”“从”“众”等字。B. 杨绛先生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小胡同大院里那几间坍败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这儿多年了。C. 文化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创新与横向的沟通、借鉴: 坚持对话, 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才能共同繁荣。D. 中国顾客在麦当劳的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在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

50、病、句意明确的一句”,A项,成分残缺,可在“组成”后加上“不同的结构”。B项,不合逻辑。“住这儿多年了”改为“住那儿多年了”。D项,语序不当,“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与“接受麦当劳快餐”调换位置。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

51、,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下面对于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秦风无衣生动地再现了秦国兵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表达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B. 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物写人,借物言志,将橘树的生态和习性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以热烈赞美。C. 殽之战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为背景,详细描写了战前、战中和战后秦晋两国君臣的种种活动,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布局谋篇的文学特色。D. 荆轲刺秦王通过一系列情节和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塑

52、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表现了荆轲勇于反抗、重义轻生的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详细描写了战前、战中和战后”说法不当。殽之战将笔墨主要用在描写战前、战后秦晋两国君臣的种种活动,直接写殽之战的只有句。首先,通过对秦国老臣蹇叔和秦穆公之间的对话,暗示着这场战争中秦军的惨败。接着,作者通过对其他几个人物的刻画,进一步反映秦国必败。当秦军过周北门时,秦军的轻率行为,引发了王孙满的一番言论,反映出秦军的随性、无纪律,从而再一次预示着这场战争的结局。之后,作者又塑造了郑商人弦高的人物形象。在这之前,文中没有提到关于战争场面和结果的任何描写,但是却让读者已经知晓战争结果。果然,“灭滑而还”道出了

53、秦军袭郑国的直接后果。最后,独独的一句“败秦师于崤”描绘,道出了这场战争的结局。20.下列各句中,每句都有表达不得体的词出,请找出并修改。您老不在府上不要紧,只要您的舍亲在就行,我们就想一瞻您的府第的风貌。这家公司现在的规模不大,但我看重它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前景,愿意屈就。毕业座谈会上,学生对老师说:“我们都很赏识您的教学,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面对身负重伤的他,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罪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每次学生来看她,她都拉着学生逢人夸耀:“这是我的高足,可有出息了。”【答案】“舍亲”改为“家人” “屈就”改为“就职(入职)” “赏识”改为“崇拜(佩服)” “未竟”改为“中途停下” “高足

54、”改为“学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舍亲”,谦辞,对人称自己的亲戚,改为“家人”。“屈就”,客套话,用于请人担任职务,改为“就职”。“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不可反用。改为“崇拜(佩服)”。“未竟”,没有完成,未达到,未终结,改为“中途停下”。“高足”,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改为“学生”。2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

55、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竹画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流程图解读、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流程图的题目,考生要注意流程图中的文字说明和箭头的指示,要注意文字说明语言的流畅和通顺,根据对流程图的而理解和文字的把握,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竹画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

56、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4月24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众多关注。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工,他在文中记述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44岁的范雨素是湖北人,20岁时来到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北京,住在东五环外的皮村,那里有众多小型加工厂和打工者租住的平房。201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范雨素得知皮村“工友之家”的文学小组开课。此后的整整一年,范雨素每周日晚7点都会来文学小组听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说。对

57、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范雨素的冷静最珍贵近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作者范雨素是位打工者,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文章被认为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但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范雨素的大火伴随着很多标签。如,“乡下女人”“离异”“初中毕业”“育儿嫂”等等。像诗人余秀华的大火引来极端的批评和极端的褒奖一样,范雨素也正在经历着。有人批评她的写作根本没文学性,有人说她揭露底层的痛苦攫取眼球,还有很多人则是持对底层“卑贱”故事的猎奇去观察她。在

58、这些骚动与喧嚣中,范雨素在接受采访时的态度,如她的文章一样朴素、冷静、清淡,她甚至因为怕媒体打扰而关机躲到了庙里。“我就是一个社会底层努力求生的弱者”“我对文字没有自信,我也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不适应有这么多人关注我”。谈及自己的女儿,范雨素说,“我让她上学只希望能让她的求生方式体面点,我不认为她能摆脱什么。”被文学圈所定义的“打工文学”,一直被主流文坛诟病是对苦难的喧嚣,对伤口的撕裂,算不上高级,也得不到机会。其实范雨素们的文字真正表达出了“文学的根本前提是众生平等”这个本质上的东西。“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说到底,谁的命运不是如她所

59、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就是范雨素。范雨素的文字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是其对“底层在场经验”不卑不亢的书写及其态度,不应过多地强调她的身份和底层标签。对文学和自身清醒的认识,才是打工作家郭金牛、阿北、范雨素们披荆斩棘、不断追求心灵自由的动力。打工作家们需要的不是施舍式的廉价同情,也不是那些强调“其文学性不过关,所以不应该被大众所认知”的酸溜溜论调,那些拿文学性说事儿的指手画脚和傲慢调教,才滑稽可笑。打工作家也好,草根作家也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人们通过阅读,理解他们,进而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们。此前,余秀华也被贴过“脑瘫”“残障”等标签,被过度消费过。这种喧嚣下,最考验写作者的其实是能否保持自己的初心,能

60、否延续内在的、不竭的创作冲动。如果被短暂的关注扰乱了写作的初心,最后也只能被大家遗忘。范雨素的冷静和清醒才是这个“文化事件”中最值得关注的。希望她能经受住走红所带来的压力,写出更多命运的顽强和宽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一篇现实性很强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材料的内涵,准确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审题立意,“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说。根据对材料中主人公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立意为精神追求比物质更重要。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例如本题就可以围绕材料写关于身边人对精神食粮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