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真灵活拆组卷说明:若时间不允许进行一次完整的套题检测,则分别将阅读题甲(必考题),阅读题乙(选考题)和表达题分别拆成3套卷使用;若时间允许,则将3套卷组合使用。拆组随心所欲,使用方便灵活。拆组卷1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医学有着诸多独特性质,其中之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始终作为构成中国医学自有的组织形态的基础。中国医学未能发展出医院制度,即在于它与西方医学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同。简言之,中国医学的存在与几率,发生在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医学不是独立于乡土共同体空间之外的一个技术机构,而是与乡土社会融为一体,并且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
2、,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至少19世纪以前,在中国江南城镇社会,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有一些在外地学习医学的人,艺成后也会回到他所在的地方从事医学职业。医学史上留名的医人,往往也都以“地望”称世。甚至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也往往以地方命名,如清代早期名医沈鲁珍就属吴医流派,另外还有浙医、淮医等。这些皆可说明,医学在传统中国离不开乡土社会,医人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进一步说,乡土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医学既是一种需求,也是共同体内部的责
3、任约定。当医学在乡土社会展开时,医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施药治病,而要承担着这个共同体所有成员福祉之任。毋庸置疑,生于斯长于斯的医师,分属这个共同体中一员,他所从事的医学与其说是职业,不如说是这个共同体的个体分工,他以其专长服务于全体。但医师的身份又另有其特殊性。在范围几十平方公里、人口数千或近万的共同体区域中,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我们看到有名望的医人,往往为地方士绅团体中一员,或者受士绅信任,参与该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医学在乡土社会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而医师则在医学专业之外,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因此,还要延伸到医学在
4、乡土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和伦理处境。为什么包括沈鲁珍在内的众多医师,长期以来一再选择本土从业?这种偏好,或许有多种解释,但他们给出的最有力的理由,则集中在两点:“事亲”与“活人”。这两点在许多著名医人的自述里屡屡被提起,实在是有着深刻的道德伦理考量在内。“事亲”往往是他们从事医学的起点,而由身边亲人,扩散到整个“乡党”组成的共同体,却是他们的志业。这个志业的目标是“活人”。作为中国医学经久不变的思路,医师总是把“存活”他所在共同体男女老少的生命,当成他的责任和使命。当年张仲景放弃太守官职,执意要回到饱受离乱之苦的南阳故郡,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责任。事实上,“医圣”张仲景这种强烈的乡土情怀,作为道德
5、影响力,在19世纪以前可以说久传不衰。显然,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不仅形成了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医学特殊性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一般说来,医师在乡土社会广受尊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作为医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这种魅力,经由他的医学实践,在乡土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凝合和向心作用。对共同体而言,德性高尚的医师,其感召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也是“医道”之所以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的深层基础之所在。(摘编自费振钟乡土社会、共同体与医学沈鲁珍沈氏医案,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6、思的一项是()A中国医学的存在不是以单纯的技术机构存在于乡土社会中,它的组织形态的基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B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相融,并作为一个融合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C中国医人一直具有乡土身份,他们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D中国医师的道德性选择,为乡土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乡土社会中,医师并不仅仅有施药救人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还承担着共同体区域中成员的福祉之任。B有名望的医人往往成为乡土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医学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在共同体
7、社会中的政治性能。C乡土社会的医师以其医学专长服务于共同体,并通过医学活动的方式来参与管理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D中国医学的众多医师多有强烈的乡土情怀,他们以“事亲”作为从事医学的起点,由此扩展到“存活”乡党共同体中男女老少的生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医学能够发展出医院制度,与它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像中国医学那样严重依存于乡土社会共同体有关。B中国医学传统有鲜明的乡土性特点,离不开乡土社会,这就是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一概以“地望”来命名的根本缘由。C在乡土社会,医师往往凭借着自己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来为自己赢得名望,获得权威,许多人因此而跻身地方的士绅团体
8、。D医师身上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的感召力在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非常大,这就使得“医道”获得乡土社会的合法承认有了深层的基础。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
9、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
10、,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B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
11、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C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D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
12、、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D田弘正御下不严
13、,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分)译文:(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高适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8诗歌首联是如何表现悲的?依据颔联谈谈诗人为何这样悲伤。(5分)答:9诗歌颈联是什么意思?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14、)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3)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两句。拆组卷2阅读题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最后的篝火邴继福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
15、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一个。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好几天了,都累得筋疲力尽。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来做伴。好在坑里窝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也得饿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连累带饿,猎人昏倒几次。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个罪恶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条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
16、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嚎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丫子淌着血,向他扑来。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了。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
17、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了主人宠爱,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光,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舌头要舔他的手。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它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
18、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出深坑,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食物,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当猎人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家炕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
19、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儿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然而,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狗很忠诚,从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是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救助流浪狗。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中间插入猎人与熊搏斗的一段,主要目的是说明猎人打猎十分机灵,既能丰富写猎人的内容,又能为下文写猎人
20、掉进深坑埋下伏笔。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身体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没有力气。C最后一段中的“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联系,情节上形成首尾照应。D小说采用叙述性的语言,使文章朴实、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与猎狗的关系,告诫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能随便将狗扔掉不管,否则会造成社会上有许多流浪狗的局面。(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3)“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4)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何
21、意蕴?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国学守望者定之旅居杭城,已有数年了。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寄情山水,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思,或者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我所读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
22、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之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于己可为“守身如玉德之花”,于学则是“南北归一学之宗”,堪称一代大师。姜亮夫在1921年以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说:
23、“十八日(1926年3月18日)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备取生”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诸公。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言道:“1928年8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离骚。请人为
24、章曰与屈子同年。”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年,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而在1927年,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先生,继承先师先生(生前)治学的路子”。此后便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年。28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在路漫漫兮修远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辞章
25、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二招校注和以180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其力作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姜亮夫治学不仅勤恳严整,平日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年不断抄录各代楚辞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皇皇巨著。姜亮夫说自己
26、是个“钝根人”,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但正是这“笨”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底;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选自国学守望者姜亮夫传略,有删改)相关链接:姜先生的说法:“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通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姜亮夫本来是要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他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姜亮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
27、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先生本没有多少积蓄,又是自费留学,那段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先生如此亏待自己,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去拍照。1979年,年逾古稀的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中文系,事务繁难,却接到了教育部发给他的一个函,委托老先生办一个“楚辞进修班”。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经过十年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姜亮夫在巴黎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
28、心疾首,决意抄录、拍摄,而这番辛苦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B先师的无故离去和人世沉浮使姜亮夫悲痛欲绝。为纪念王国维先生,也为继承先师治学道路,同时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姜亮夫投入对楚辞的研究。C文章说姜亮夫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是因为他终世不倦于学术求索,虽久历坎坷,但建树卓著,治学为师,皆为世人所景仰。D姜亮夫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这正是他“守身如玉德之花”的表现。E1926年3月18日,姜亮夫参与执政府请愿,几乎遇难,后来他越墙脱离险境。这件事
29、对他触动极大,一方面使他忧患国事,另一方面也使他潜心治学,发愤读书。(2)材料首段说“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作者自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3)文中第二段说姜亮夫“进可兼济一方”,他的“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答:(4)姜亮夫一生辗转,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答:拆组卷3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为了保存这些书籍,
30、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A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B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C惨淡经营苦心孤诣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惨淡经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前日,因嫖娼被收容教育六个月的演员黄海波,被证实收容教育期满,按期解除收容教育。昨日凌晨,黄海波在微博中首次发表声明向公众道歉。B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年的金球将刻上谁的名字,注定会成
31、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C近日,联邦调查局对一名受雇于美国海军的工程师“钓鱼执法”,指控其盗取美国最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计资料,试图交给“埃及情报部门”,12月5日被逮捕。D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一向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发展对日关系,继续克服政治障碍,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15填入横线中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与它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_,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同时进行的。A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B正如听觉器官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语言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
32、行的一样C正如语言的相应完善化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逐步发展同时进行的一样D正如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必然是和语言的逐渐发展同时进行的一样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功课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
33、,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7下面是一次班会的主题图案,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图案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6分)(1)内容:(3分)(2)寓意: (3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每一个险恶的浪都会有浪花绽放我决定边冲边欣赏一路都有人阻挡人们说的荒唐却是我心中的天堂“五月天”经典歌词要求:紧扣材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 案1选C“中国医人一直具有乡土身份”错误。从原文第二段“至少19世纪以前,在中国江南城镇社会,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可以看出,19世纪以后医师未必就具有了乡土身份,同时“大都”也说明即便是19世纪以前,也有一部分
34、没有乡土身份。2选C“并通过医学活动的方式来参与管理”错误。原文有医师“以其专长服务于全体”“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可知参与管理该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首先是要通过医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增加权威性,不是医学活动本身。3选B说法绝对。“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一概以地望来命名”错误。文中说的是“甚至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也往往以地方命名”。4选C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5选AA项,“署”表示代理、暂任官
35、职。6选D叛乱的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7(1)田季安因为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调他出任临清镇将,想搜集他的过失来谋害他。(得分点:“以”,因为,1分;“人情”,人心,1分;补充“归附”后的宾语1分;“捃摭”1分;句意1分)(2)又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得分点: “纪纲之仆”,维护军纪的人,1分;“持”,稳定,1分;“给”,供给,1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法。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
36、,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士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调他出任临清镇将,想搜集他的过失来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暂代旧职。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
37、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又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
38、供给。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8首联以绚丽的春天景色反衬离别的悲伤。(3分)诗人送别相知十年的朋友,此次分别,将相距千里。(2分)9云雾散开,朋友乘坐的帆船已经远去了;(2分)诗人骑着马在山路上缓慢前行。(2分)尾联照应开头,突出其“悲”。(2分)10(
39、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11(1)解析:A项,“主要目的是说明猎人打猎十分机灵”有误,插叙猎人与熊搏斗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人一臂之力;且“既又”的分析与概括也不正确。B项,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分析概括不准确。E项,关于小说主旨的表述错误。答案: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2)解析:由此段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小兴安岭”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冬天”为季节,天气特点为寒冷;而这种环境描写,正为故事的发生渲染气氛;从情节上来看,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濒临绝境做铺垫;从
40、塑造形象的角度来讲,更能突出猎狗有情,人无情。参考答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气环境;渲染了一种冷峻的气氛;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饥寒交迫,濒临绝境做铺垫;反衬猎狗的有情,烘托人的冷酷。(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解析:分析一个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考虑全面,如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其他形象的突出及环境氛围的营造的作用等。本文想通过对通人性的猎狗的描写,呼吁人类保护动物;在小说中,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猎狗的推动;猎狗是忠诚的,而人是冷酷无情的,这样更能突出猎人这一形象;山村、猎人、猎狗等,更能突出环境特征。参考答案:小说写“猎狗”,其作用主要有:为表达主旨服务。猎狗在小说中
41、其实代表着所有有生命的动物,它们通人性,希望人类对它们加以保护。推动情节发展。故事围绕猎人与猎狗展开,因猎狗带伤回村报信,猎人才得以获救。与猎人形成对比。猎狗对猎人十分忠诚,而猎人却在走投无路时要残忍地杀害它。营造环境氛围。猎狗是山村猎人的必备动物,小说把它作为山村环境的特定事物来进行描写,描画出一幅山村打猎的图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解析:“最后的篝火”除了表层含义外,还有其深意。猎人觉醒,他不再打猎,而是劝诫村民开始保护动物,这就是“最后的”的意思;此外还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篝火”,“火”中寓有“热情”的意思,“热情”就是在猎人的劝诫下,村民也会有保护动物的热情,人类会有与自然
42、和谐相处的热情。参考答案:标题“最后的篝火”表面上是指猎人在深坑里点燃的最后一堆取暖用的篝火,结合小说,它其实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指猎人终于觉醒,从此不再进山打猎杀生,再去点燃第二堆篝火;它是猎人在与动物交往过程中,悟出人与动物息息相通的道理的分水岭、分界线,它点燃了山村村民保护动物的热情;它激发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8分)12(1)解析:A项,姜亮夫在巴黎的所作所为与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无必然联系;C项,还因为其人格高尚;D项,“守身如玉德之花”错。答案:答B给3分,第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2)解析:解答第一问,需要对第一段认真理解,根据“寄情山水,任意东西,
43、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及“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可概括出要点。解答第二问,关于第一段的作用,因为是首段,引出了下文,即引出传主姜亮夫,并概括总领全文;此外作者与姜亮夫形成对比,以此反衬姜亮夫,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参考答案:自问实则是自责。一方面自责于自己寄情山水,任意东西,逍遥人生,并以此为乐。(1分)另一方面自责于对国学研究不深入。(1分)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传主,(1分)概括总领全文,(1分)以自己的不足反衬姜亮夫的深厚的国学功底与高尚的人格,(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
44、进”的理解。“进”指的是有责任意识,甘于奉献。本题的有效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段及“相关链接”中的内容。如“相关链接”中,主要讲他治学高远,为全人类留下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则是写他倾心教育;第三、四、五段及“相关链接”则是从忠诚祖国的角度来谈。参考答案:治学高远:认为一切事理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精研楚辞,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倾心教育:姜亮夫倾心教育,古稀之年接受重托,为培养楚辞方面的力量而欣喜不已。忠诚祖国:关心国事,揭露军阀,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面对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境况而折节读书,研究屈原、楚辞学;在巴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每点2分,共6分)(
45、4)解析:解答本题,先要从文中找出关于姜亮夫成为国学大师的原因,分析时可以从外在和内在方面进行。外在因素就是指王国维等人的影响,而内在因素则是指他治学的精神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而谈启示,则要注意精神品质对治学的作用等。参考答案:原因:国学大师的影响。王国维、梁启超等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对姜亮夫的学术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勤恳踏实的精神。他勤于做笔记,潜心学术,执着严谨的品质奠定了他的国学功底。爱国明理的品质。在巴黎放弃攻读学位的机会,抄录拍摄中国文物是出于拳拳爱国之心,他从事屈原研究是因为他认为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认为一切事理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这种精神使他能够触摸到治
46、学的真谛。(每点2分)启示:略。应该围绕为人与为学相辅相成的核心,适当联系现实进行阐释。(2分)13选C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14选AB项,语序不当,最后一个分句应改为“注定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议的话题”。C项,中途易辙,可在“被”前加“他”。D项,结构混乱,“以的原则”应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15选A注意“脑髓”与“语言”、“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发展”与“发展”、“完善”与“完善”的对应
47、。16解析:处,据上文“像交付一件东西”和下文“你收到了手里了”可知,此处应填与“交付东西”有关的内容。处,据上文“根本问题”和下文“无非是教师”可知,此处应填和教师的作用有关的内容。处,据上文“不是把现成的学生”可知,此处应填“而是”,内容上强调学习的方法。注意字数限制。参考答案: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或“教师应该怎么教”或“教师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意思相近,符合语境即可。答对一处2分,两处4分,三处5分)17解析:图片内容较为简单,解答第一问时要将其构成部分分别表述出来,不做过多的内涵阐释。解答第二问时,要将图片反映的深层次含意(往往是道德
48、、精神层面的)阐释出来。“人”字两笔,像是两足,一笔是能力,一笔是责任,两笔都存在,“人”字才完整,人才能站稳。注意语言的简练。参考答案:(1)内容:“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捺代表一个人的“责任”。(3分)(2)寓意:要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既要有能力,又要有责任,两者缺一不可。(3分)18立意探索材料是“五月天”的经典歌词,可抓住歌词的每一个侧面展开联想,进行立意。根据“每一个险恶的浪/都会有浪花绽放”,可以有“坦途和险境”的立意,坦途有坦途的舒坦,险境有险境的壮观,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全在于你的价值取向。根据“我决定边冲边欣赏”,可以有“如何对待艰难险阻”的立意,艰难险阻不仅是我们战胜的对象,而且是我们体验欣赏的对象,只把坎坷当成敌人,那是狭隘的人生观。根据“一路都有人阻挡/人们说的荒唐/却是我心中的天堂”,可以有如下立意: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判断,别人的眼光不应成为自己的羁绊,你眼中的剽悍,是他眼中的莽撞,你得敢于挑战;惊涛骇浪有时是绕不过的考验,有时是着意寻找的惊险,从不回避是勇者,主动出击是强者;荒唐、天堂,各有所感,但现实中还是有衡量事物的标准,个性也好,挑战也好,有底线,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