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00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名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名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名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哈三中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2、题。古代科举也有“特招” 廖保平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长生和他们 的家长。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 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 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 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在唐代, 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

3、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 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 缺陷和遗憾。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 年) 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 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 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 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 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由于这种考试是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高

4、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1页共 8 页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并不固定。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 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 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 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 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代的“特招”,或者说现在的“体考”、“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 的人相当于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不过他们可能并不都是学生、“生徒”, 也可以是普通百姓,还可以是已

5、经获得进士、明经及第的中举者,也可以是在职官员, 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就可以经推荐参加考试,颇具开放性,不拘一格录人才,这对于 严重偏科、有特长的人来说是福音,也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国家能招录到各种有用之才。(摘自长沙晚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国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每年都会有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为了应对教育局或高校公布的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而忙碌。 B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因为不仅现代教育如 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C“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有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弥 补常科的

6、缺陷和遗憾的目的。 D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在的“体考”、“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相当于现在的 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这些特长使他们有可能作为“非长之才”被选拔出来。 B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已经在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 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 C史料记载,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都设有制科考试,而且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 了一些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D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名目极多,不 像常科有固定的

7、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足安边科、才膺管乐科等很多的“制科”考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朝廷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B唐代的科举考试和由皇帝直接主持的制科考试的及第者都可以直接被授予相应官职, 原因是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 C经过推荐,普通百姓,已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及第的人,甚至在职官员,只要你认 为自己有特长都可以参加制科考试。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2页共 8 页D无论是古代科举中的“特招”,还是现代考试中招考特长生,都使得有特长的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得教育更加公平。二、古代诗文阅读(

8、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 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 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 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

9、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 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 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 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 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 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初,赵高欲专秦

10、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 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 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 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 朝见。(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B. C. D.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

11、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B. 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 入,故称宫禁。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3页共 8 页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

12、,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 陆路运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A. 赵高专权横行,以私怨杀人。他害怕大臣们揭发他,就哄骗秦二世深居宫禁,不亲自处理朝政。而赵高自己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 B.赵高排除异己,手段残忍。冯去疾、李斯等进谏皇帝,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 少兵役、运输等徭役,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 C.赵高阴险狡诈,指鹿为马。迎合他说是马的人没事,那些明说是鹿的人却被他暗中借 法令陷害。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D. 赵高麻痹皇

13、帝,专唱喜歌。他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但实际情况并 非如此,项羽俘获了王离等人,而朝廷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5 分)(2)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春怀示邻里陈师道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注】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1094 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 罢职回家。蜗

14、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粘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僧:作者自 指,自嘲自己像个游方和尚,经常浪迹在外。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 着的侍卫,称为蜂衙。8.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9.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4页共 8 页(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榫头和榫眼做喻体,来陈说自己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 是:“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辅佐刘备的句子是:“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

15、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其中,能够受上赏的人是:“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神灵不会保佑鲁国作战胜利的原因是:“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鱼我所欲也)(6)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钱穆:凤鸣高岗1931 年,钱伟长投考清华大学,中文科目的试题是梦游清华园,他用这个题目 做了一篇赋,得了满分,阅卷老师不能改动一个字。同时他也考了历史,试题的要求是:写出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应考者中,只有他得了满分。 钱伟长能有远超同侪的文史功力,归功于四叔钱穆对他的熏陶

16、。著书乱世1938 年,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学院在此落脚。日本并吞中国的野心,令战争席卷中 华大地。敌我力量悬殊这一现实,使一群当时处于中国最顶层的知识人,感觉到中国可能有亡国之虞。他们在困窘与恐惧中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钱穆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好友陈梦家的鼓励和一再要求下,钱穆答应撰写一本通史。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国史大纲。钱穆的弟子严耕望曾说:“近六十年来,中国史坛甚为兴盛,名家大师辈出。论根 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几无可伦比。”国史大纲出版后,钱穆在重庆等地进行了多场演讲,阐扬传统文化,激励军民 抗战士气,声誉日高。严耕望感叹,“国家多难,书生报国

17、,此为典范,更非一般史家所能并论。”任教燕园1929 年,顾颉刚回到家乡苏州,拜访了当时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钱穆,借去了钱 穆正在撰写的先秦诸子系年手稿。回家读了之后,顾颉刚认为,钱穆已经不适合再在中学教书了,便推荐他到中山大学任教,可惜未能成行。1930 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刚进学校,他就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意识”。 有一次,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同事,钱穆以初来乍到的身份,向校长进言:我一向听说,燕京大学是教会大学里中国文化程度最高的,现在看来是徒有其名,因为 我一进校门就看到 M 楼,S 楼,所谓的中国文化在哪里呢,建议改用中国名字。满座为之默然。后来,燕京大学召开会议

18、讨论,最后采纳了钱穆的建议,把 M 楼改为穆楼,S 楼改为适楼,其他建筑以此类推。至于校园里那个景色秀丽的湖该用哪个名 字,大家争论不休,最后钱穆定为“未名湖”1949 年后,燕京大学被撤销,北京大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5页共 8 页学迁到燕大,自那以后,未名湖成为北大的代称。传统人物 钱穆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传统人物”,确切来说,是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钱穆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写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

19、,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 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 大致来说,抗战之前,钱穆还是与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同的状态。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枪声响起,钱穆终于爆发,开始严厉批评新风气。对菲薄传统风气的深忧,遍见于 钱穆抗战后所著的书中。在 20 世纪的学人中,我们很难看到第二个人,像他这样不厌其烦地劝人要多读中国书、要做一个中国人。这也成了他身上一大争议点所在。1986 年 6 月,钱穆在素书楼结束了一生的教学生涯,媒体蜂拥而至,关注这位耆宿 的告别杏坛之作。钱穆对在场的学生说:“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的姓名都被人遗忘 了。现在哪人再讲梁

20、任公?照这样子,将无历史可讲。求新求变,那真是值得惊心动魄的。” 争议声中,这位老人的温厚与深忧,往往被低估。集大成者 抗战前,李埏入读北京师范大学,恰逢在北大任教的钱穆过来兼课。在上大学前,李埏已经读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背过不少秦汉文章。当时他认为自己还 有些基础,不料听了钱穆几节课下来,不禁怅然若失,“我简直是一张白纸啊!过去的读书,那算是什么读书呢?过去知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小堆杂乱无章的故事而已。” 世人尝道钱穆读书之勤、著述之丰,然而他的天分同样不容忽略。龚鹏程认为,钱穆先生天资过人,“他注公孙龙子只花了 7 天,写庄子纂笺也只费了两个月, 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事。钱先生给人的

21、印象是苦学成名,他也从不炫耀,其实如此捷才,可谓并世无两。” 相关链接:如果只看钱穆晚年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容易觉得这是一个守旧不前的人。事实 上,在江南的成长阶段,钱穆就非常关注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思想潮流,自言逐月阅 读新青年。他的弟子余英时说:“钱先生对于新知识的态度,与中外一切现代史学家比,都毫不逊色。五四时人所看重的一些精神,如怀疑、批判、分析之类,他无一 不具备。”思想峻厉、处世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 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在西南联大时,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地去钱穆宿舍问学,钱穆一一耐心作答,没有丝毫厌倦的神态。他告诉学生李埏:“孔子说,

2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选自 2015 年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钱穆的学生严耕望认为老师在抗战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其他的史学家都比不上他。 B顾颉刚在看了钱穆的手稿后,曾经推荐他去中山大学任教,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钱穆 不能胜任中学的要求。 C钱穆刚刚到燕大任教,就建议更改学校大楼的名字,他为燕京大学命名的“未名湖”, 后来成为了北大的名胜。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6页共 8 页D钱穆虽然一直要求自己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但因他保持着温煦的处世态度,所以一直和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

23、同的态度。 E除了苦学的态度之外,龚鹏程认为,钱穆的天分也不容忽视,这一点从他为公孙 龙子作注就能看出来。(2)文章开篇写钱伟长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 分)(3)作为一名集大成的学者,钱穆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6 分)(4)在如何看待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人认为钱穆的做法是充满矛盾和争议的,这种矛盾和争议在钱穆身上是如何具体体现的?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争议的?请结合 文章简要分析。(8 分)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8 分)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了如今的事业,后来者唯有兢兢业业努力进取,让它进一步发展

24、并取得更大的成绩,才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B. 若是场合对象选择得不对,那么即便是演讲者准备充分,演讲有热情有内涵,而听 众们也仍旧可能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进而失去对演讲内容的兴趣。C. 本次推广运用的新技术,各个部门都将可以尝鼎一膏,它将惠及各个部门,为各部门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助力,使公司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D. 第一代独生子女恶衣恶食,事事都要挑三拣四的情况远远不及第二代严重,这样的 事实让人担忧。在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出现已久的社会问题。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哈尔滨歌剧院拥有一座能容纳六百余名观众的紫丁香音乐厅,并负责管理哈尔滨市合唱艺术团和紫丁香舞蹈团,

25、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B我们学校的艺术节一般在九月中旬前后开始,秋季运动会则一般在九月下旬举行, 喜欢绘画或热爱音乐舞蹈又或者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们都可以一展身手。 C.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按部首归类,这是文字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 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现代人也多望尘莫及。D. 一到冬天,有的同学就借口交通拥堵、公共汽车久等不来、甚至路遇交通肇事为名, 常常迟到。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7页共 8 页14给下面一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原来写实单一的图腾对象越来越不能表现各族不断融合而不断扩大后的共同体形象由于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组成的综合体,族与族之间相互

26、竞争最后获胜的氏族便以自己的图腾对象作为多个氏族的图腾随着氏族范围的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表示不同部族的联合的复合图腾形象龙图腾A. B. C. D. 15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续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主题相应。(4 分)诗人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是的,只要心空阳光闪耀,拥有快乐和梦 想,生活无论什么样子,一定都是美好的。残月生凉,我们会心怀团圆的温暖;秋花凋 殒,我们会嗅到春泥的芳香; , ; , 。答: , ; ,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5 分)古人说的“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27、这句话可以从两层意义上去理解。 一是看人, 。有的人,看上去挺精明,但工作不好好干,整天为个人事忙忙碌碌;而有的人,看上去很平凡, 。如果没有把握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评价一个人。二是做事, ,拥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我们的社会建设就会更稳更好地向前发展。 五、写作(60 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国学大师启功活了 93 岁,他一生无儿无女,早在生前,他就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 的两百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曾执教过的北京师范大学,而自己却住在简陋狭窄的房 子里。启功老人去世后,留下了满满一柜子遗物。大家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字画文物古 董,等柜子一打开,人们

28、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儿童玩具。原来,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事儿, 就是玩儿儿童玩具。老人说:“哎,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第一次测试 语文 试卷第 8页共 8 页哈三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测试 语文 答案1B(强加因果关系。)2B(“制科考试”出现在唐代,“隋唐时期”表述不准确。并且“有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是指“科举制”而不是“制科考试”。)3B(事件错位,原文说的是,只有制科考试的通过者才因为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而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就

29、可以被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而科举考试是不可以的。)4D5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6B(原文只说冯去疾等人自杀而死,没有说是不是被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的。)7(1)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多下板子,李斯不堪忍受痛苦,自己含冤认罪。(“治”、“榜掠”、“不胜”、“诬服”各1分,句意通顺1分。)(2)自函谷关以东,大体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响应诸侯,诸侯也都各自统率部众向西进攻。(“畔”、“应”、“咸”、“西乡”各1分,句意通顺1分。)8.断裂的墙被雨淋湿,蜗牛爬行留下歪斜的“字迹”。老屋久无人住,任凭燕子飞来做巢。(3分)描绘了萧条破败、凄凉冷清的居住环境。(2分)9.首联虽写生活清苦,但诗

30、人苦中作乐,“蜗成字”、“燕作家”写出了诗人闲适乐观的心境。颔联写自己也想外出追寻点儿欢声笑语,但又怕归来后鬓角会更染上尘沙。显示出诗人虽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保持着傲然的情操,不愿在尘世中追名逐利。颈联即景抒怀:先写风翻蛛网,却是网开三面,昆虫仍好有个避开的去处;次写雷动蜂衙,那些蜂儿也仍然有主,有秩序地拥簇在一起。而人在尘网之中,却是纷扰不断,屡屡触壁,难有回旋的余地,表达了他对人生坎坷、世路崎岖的慨叹。尾联写自己屡屡失约,没能与“南邻”赏春,充满了伤春伤时的遗憾之情。(每种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答满2种情感得满6分。)10.(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

31、命于危难之间(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小信未孚(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6)骈死于槽枥之间11(1)C E(选C给2分,选E给3分,选B给1分,A项,原文强调“一般的”史学家比不上他;B项,原因有误,顾颉刚是认为钱穆的才华教中学有些屈才;D项,钱穆是在抗战之前和主流保持和而不同的态度。)(2)内容上:开篇写钱伟长的事情,属于侧面描写,钱伟长的古文功底深厚,体现了钱穆对他的影响与熏陶,侧面衬托了钱穆的学问之深。结构上:引出传主钱穆,和下文的正面描写相呼应,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丰富传主形象。艺术效果上:钱伟长的故事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吸引读者。(每点2分)(3)兼容并蓄,和而

32、不同的态度。坚持传统文化,也学习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或深忧。国史大纲出版后,钱穆在重庆等地进行了多场演讲,阐扬传统文化;后来对菲薄传统风气的深忧。爱国,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抗战时写出国史大纲,并进行多场演讲,激励军民抗战士气。天分高,能力出众。从严耕望和龚鹏程的评价来看。 (每一点概括原因1分,结合文章1分;四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勤奋、温厚的态度、敢于挑战权威等结合文章正确也给1分)(4)钱穆的争议体现在他一方面坚持弘扬传统文化,批判新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是一个守旧的人。前一点体现在他对胡适的态度上,后一点则可以从余英时对他的评价中看到。事实上,这种争议恰恰证明了钱穆是一个学贯中西古今

33、,兼容并蓄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在他的时代,还是在现代,我们每一个人在治学或做事方面都应该广泛地接纳各种观点,有坚持,有扬弃,做到和而不同。(答出争议并结合文章事例给4分,具体是坚持传统1分,事例1分;学习新文化1分,事例1分;评价有明确的观点或立场即支持或反对钱穆2分,讲述道理2分)12.A(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尝鼎一膏:膏: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恶衣恶食:粗劣的衣着和食物。)13.A(B.表意不明。删去“前后”一词;C. 自相

34、矛盾。“后无来者”与“现代人也多望尘莫及”相矛盾;D.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改为“就以为名”。)14.C(按照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中由单一到融合的逻辑顺序。)15. 黑夜未央,我们会感受黎明的萌动;孤雁长鸣,我们会听出奋争的高亢。(每一句2分,句式1分,内容1分。)16不要看表面现象或者要看实质。但工作踏实肯干(业绩突出)。不要图虚名(华而不实、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或者要务实做实事。(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2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略。【译文】 郎中令赵高仰仗着受皇帝恩宠而专权横行,因为他私人的恩怨杀害了很多人,因此恐怕大臣们到朝廷

35、奏事时揭发他,就劝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不过是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容颜罢了。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对件件事情都熟悉,现在坐在朝廷上听群臣奏报政务,若有赏罚不当之处,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大臣们,这样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圣明了。所以陛下不如拱手深居宫禁之中,让我和熟习法令规章的侍中们等待事务奏报,事务报上来再研究处理。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奏报疑难的事情,天下便都称颂您为圣明的君主了。”二世采纳了他的建议,不再坐朝接见大臣,常常住在深宫之中。赵高侍奉宫中,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 此时,盗贼日益增多,而朝廷不停地征发关中士兵去东方攻打盗贼,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

36、为此进谏说:“关东群盗同时起事,秦朝发兵进剿,诛杀的人非常多,但仍然不能止息。盗贼之所以多,都是由于水路运输军需物资等事劳作困苦不堪,赋税太重。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或免除四方戌守边防的兵役、运输等徭役。”二世说:“如今朕即位,两年的时间里,盗贼便蜂拥而起,你们不能加以禁止,又想要废弃先帝创立的事业,这样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为朕尽忠效力,你们凭什么占据着自己的官位呢!”于是就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司法官吏,审讯责罚他们的其他罪过。冯去疾、冯劫自杀了,只有李斯被下至狱中。二世即交给赵高处理,查究李斯与儿子李由进行谋反的情况,将他们的家族、宾客全都逮捕了。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多下板子

37、,李斯不堪忍受痛苦,自己含冤认罪。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李斯,李斯则翻供以实情对答,于是赵高就让人再次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还与以前一样,便终究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于是叛处李斯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走出监狱时,与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李斯便回头对次子说:“我真想和你重牵黄狗,共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但哪里还能办得到哇!”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三族的人也都被诛杀了。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巨细全由赵高决定。 当初,赵高想独揽大权,但又担心群臣不服,便先进行试验,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啊。”二世笑道:“丞相错了吧,怎么把鹿叫作马?”就询问侍立左右的大臣们,群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说是马以迎合赵高,有的则说是鹿。赵高于是暗中借法令陷害那些明说是鹿的人。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赵高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待到项羽俘获王离等人,而章邯等人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上书请求增兵援助。自函谷关以东,大体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响应诸侯,诸侯也都各自统率部众向西进攻。八月,刘邦率几万人攻打武关,屠灭了全城。赵高恐怕二世为此发怒,招致杀身之祸,就托病不出,不再朝见二世。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