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9569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9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3-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大庆 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 自然界的细胞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功能差异巨大,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是所有细胞都适合生活在37,如深海热泉附近的细胞B. 不是所有细胞都是球形,如神经细胞的直径很小,长度可超过1mC. 不是所有的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如有些以RNA作为遗传物质D. 不是所有细胞的观察都需要显微镜,如鸵鸟卵细胞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答案】C【分析】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有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例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详解】A、不是所有细胞都适合生活在37,如深海热泉附近的细胞适合高温生活,A正确;B、不是所有细胞都是球形,如神经细胞的直径很小,长度超过1m,B正确;C、所有的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不是所有细胞的观察都需要显微镜,如鸵鸟卵细胞(据科学数据,鸵鸟卵细胞的直径可达5cm)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D正确。故选C。2. 酶、抗体、激素、糖原、脂肪、核酸都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 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

3、C【分析】1、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有的属于蛋白质类,有的属于脂质,有的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B、糖原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但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错误;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4、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单体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单体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正确;D、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原和脂肪都是机体的储能物质。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C。3. 下列有关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B. 反应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C.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 过程的能量可为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供能【答案】D【分析】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5、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详解】A、ATP由腺苷(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A正确;B、反应表示ATP的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B正确;C、正常生活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正确;D、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D。4. 研究发现,核仁的稳定性下降、线粒体功能失调等会引起细胞的衰老,而当线粒体渗透性发生变化,或者外膜破裂时,线粒体膜间腔的蛋白质会释放出来,有些会进入细胞核内调节

6、某些凋亡基因,从而产生凋亡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功能失调会导致衰老细胞不能产生能量,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 衰老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下降,甲紫染色颜色变浅C. 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可能会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D. 细胞凋亡是所有核仁稳定性下降的细胞的必然结果【答案】C【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线粒体功能失调会导致衰老细胞产生能量减少,因细胞质基质也可产生少量能量,能量减少物质运输功能

7、降低,A错误;B、衰老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下降,但染色体结构稳定性不影响染色,B错误;C、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可使细胞吸水,线粒体渗透性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线粒体外膜破裂线粒体膜间腔的蛋白质会释放出来,有些会进入细胞核内调节某些凋亡基因,从而产生凋亡效应,C正确;D、细胞分裂过程中伴随核仁的解体和重新形成,该过程中核仁稳定性下降不会导致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C。5. 下图为ATP参与Ca2+主动运输的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 该载体蛋白是一种催化ATP 水解的酶 B. 磷酸基团与载体蛋白发生了不可逆的结合C. Pi的结合导致了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 D. 载体蛋白磷酸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8、【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Ca2+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ATP水解产生的Pi与载体蛋白结合,导致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钙离子通过细胞膜。【详解】A、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的水解,故是一种催化ATP水解的酶,A正确;B、磷酸基团与载体蛋白质发生了可逆的结合,B错误;C、Pi的结合导致了载体的空间结构改变,利于钙离子通过细胞膜,C正确;D、ATP水解释放能量用于钙离子的运输,脱离下来的Pi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发生了磷酸化,该过程伴随能量的转移,D正确。故选B。【点睛】6. 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

9、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 Avy和a基因可能存在部分相同的序列 B. 不同体色的F1小鼠的基因型不同C. Avy和a基因的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D.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答案】B【分析】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vya,但由于Avy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使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详解】A、Avy和a是等位基因

10、,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序列,A正确;B、亲代是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所以不同体色的F1小鼠基因型相同,都是Avya,B错误;C、Avy和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正确;D、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D正确。故选B。7. 某种XY型的生物体中,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后导致了无眼性状的产生。图1是该种生物的两只正常眼个体杂交的图解,图2是其中部分个体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正常情况下,DNA电泳时的迁移速率与其分子量呈负相关。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1、 )A. 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眼为隐性性状B. 根据电泳结果分析,5号应为纯合子,且表型为正常眼C. 3号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与2号相同的概率为2/3D. 若5号与异性杂合子杂交,子代有一半表现为正常眼【答案】D【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详解】A、根据杂交图解分析,亲本为正常眼,子代4号雌性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由于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可判断出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

12、、由于DNA电泳时的迁移速率与分子量成负相关,5号个体的电泳带只有一条,且位于电泳方向的后端,表明5号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分子量相对较大,根据题干信息,无眼基因(a)是由于正常眼(A)缺失片段导致,故可判断为5号个体基因型为AA,B正确;C、设A控制正常眼,则a控制无眼,故亲本1号、2号为Aa,3号为1/3AA或2/3Aa,4号为aa,3号眼型基因片段的电泳结果与2号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D、若5号与异性杂合子杂交,其子代全部为正常眼,D错误。故选D。8. 如图中是在显微镜下小鼠睾丸内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细胞分裂的排序是 B. 图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

13、色单体C. 图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图细胞中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A正确;B、图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但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图(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自由组合型基因重组)(同源染

14、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此时细胞中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D正确。故选B。9. 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显性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隐性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可模拟极大人群中的随机婚配过程和相应结果B. 重复100次实验后,BB、Bb出现率依次为4%、3

15、2%C. 甲、乙容器中的豆子可模拟不同性别群体的基因频率D. 该实验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时配子随机组合【答案】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该实验中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可表示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可表示极大人群中的随机婚配过程和相应结果,A正确;B、容器甲、乙中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说明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

16、2,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8,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出现的概率为0.20.2=0.04=4%,Bb组合约为0.20.82=0.32=32%,B正确;C、甲、乙容器中放入的两种豆子的比例相同,因而可模拟不同性别群体的基因频率,C正确;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即B和b是等位基因,甲、乙容器中红色豆子(B基因)和白色豆子(b基因)数量相同时,该实验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时配子随机组合,D错误。故选D。10.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7、) A. 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物质B. 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C. 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一定不具有放射性D. 若只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则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

18、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详解】A、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物质,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A正确;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和模板DNA都没有放射性,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一定没有放射性,C正确;D、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原料没有32P,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

19、放射性,D错误。故选D。11. 基因治疗是癌症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3型微管蛋白(TUBB3)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某种RNA可调节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TUBB3mRNA/表达量TUBB3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人胃癌细胞组102031221某种RNA人胃癌细胞组0340211988A. TUBB3mRNA的合成标志着细胞已经发生异常分化B. TUBB3蛋白可能具有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C. 某种RNA可能通过抑制TUBB3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D. TUBB3基因上3个相邻碱基排列而成的三联体称密码子【答案】C【分析】1、遗传密码又

20、称密码子是指信使RNA分子(即mRNA)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的规律。2、根据表格可知, 人胃癌细胞中加入siRNA后,3型微管蛋白(TUBB3)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都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大,说明某种RNA 可抑制TUBB3基因的转录,影响翻译过程,使TUBB3 蛋白减少,增加细胞的凋亡;推测TUBB3 蛋白促进细胞的凋亡。【详解】A、TUBB3mRNA的合成既能发生在正常细胞中也能发生在癌细胞中,TUBB3mRNA的合成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异常分化,A错误;B、由实验结果可知,TUBB3蛋白表达量高,细胞凋亡率低,说明其可能具有抑制胃癌细

21、胞凋亡的作用,B错误;C、根据表格分析,某种RNA导致TUBB3mRNA的含量减少,TUBB3蛋白表达量也减少,故某种RNA可能是通过抑制TUBB3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C正确;D、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D错误。故选C。12. 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B. 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 野生稻的“缺点”是不

22、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D. 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分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详解】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不等于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B、据信息可知:野生稻和栽培稻某些性状存在差异,由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该过程中有人工选择的作用,故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野生稻的“缺点”是对于人类的利用而言,并非是针对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C错误;D、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

23、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据题干信息可知:栽培水稻是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两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13. 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细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应立即用纸巾擦拭干净B.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 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D【分析】实验原理: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在该抗生素周

24、围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越敏感,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不敏感,则不会出现透明圈。【详解】A、若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应先用纸巾盖起,再用漂白粉溶液使纸巾湿透,放置适宜时间后清除,A错误;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B错误;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较低,C错误;D、在平板上扩散速度慢的抗生素,形成的透明圈可能会比实际结果偏小,因此,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故选D。【点睛】14. 如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体液)。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依次代表细胞液、组

25、织液、淋巴、血浆B. d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如富含血红蛋白、蛋白类激素等C.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发生在b、c、d中D. 若淋巴管堵塞,c中的液体可以进入b【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a、b、c、d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血浆。【详解】A、据图可知,a与b、a与d、b与d之间是双向渗透,该细胞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可以与血浆和组织液双向渗透,且b能单向渗透到c,c能单向渗透d,据此可知,a、b、c、d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B、d表示血浆,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有血浆蛋白、蛋白类激素等,血红蛋白是

26、存在于红细胞中的,B错误;C、b、c、d构成内环境,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发生在b、c、d中,C正确; D、若淋巴管堵塞,c淋巴中的液体进入d血浆受阻,从而使组织液中液体增多,引起组织水肿,但c淋巴中的液体不能进入b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C。15.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递质的降解酶,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AOID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兴奋在患者体内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 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最终膜内Na+多于膜外C.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

27、神经递质量增大D. 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或分解过程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细胞X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Y是突触后神经元,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突触前膜;蛋白M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详解】A、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由于涉及突触结构,故单向传递,则MAOID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兴奋在患者体内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正确;B、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钠离子内流,但最终膜内Na+仍低于膜外,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递质的降解酶,所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抑

28、制单胺累分解,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大,C正确;D、由题意可知,单胺类递质增多可缓解抑郁症,故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或分解过程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 “酶-底物中间物”假说认为,酶(E)在催化反应中需要和底物(S)形成某一种中间物(酶-底物复合物(ES),再进一步反应生成产物(P)。反竞争性抑制剂(I)是一类只能与ES结合,但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结合的抑制剂。该类抑制剂与ES结合后,导致产物无法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位点可能是底物诱导酶空间结构改变后产生的B. 底物充足

29、的条件下,反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会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加C. ESPE所需的活化能比S直接转化为P所需要的活化能要高D.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不断减弱【答案】BCD【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酶的特性:高效性: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其特异性的活性部位决定了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专一性。酶促反应的速率受酶的活性的影响,也受到抑制剂的影响,反竞争性抑制剂只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导致产物无法形成

30、,影响反应速率。酶-底物复合物越多,反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会减弱。【详解】A、反竞争性抑制剂是一类只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但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结合的抑制剂,因此反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位点可能是底物诱导酶空间结构改变产生的,A正确;B、反竞争性抑制剂是一类只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但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结合的抑制剂,故反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不会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加,B错误;C、酶的作用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ESP+E(有酶催化)所需要的活化能比S直接转化为P所需要的活化能要低,C错误;D、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量应该也要增加,酶-底物复合物才会越多,反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

31、用才会不断减弱,D错误。故选BCD。17. 和 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B. 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会加重铵毒D. NRT11转运的速度与细胞外NO3的浓度呈正相关【答案】ACD【分析】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

32、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详解】A、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是协助扩散,AMTs是其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A错误;B、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说明是逆浓度运输,则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为顺浓度梯度,但是要通过载体蛋白,所以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C、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NO3-会减少细胞外的H+,所以会减弱铵毒,C错误;D、载体蛋白NRT1.1转

33、运NO3-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速度受载体的数量、细胞呼吸等因素限制,D错误。故选ACD。18. 某二倍体植物花的颜色与显性基因A的数量相关,含有3、2、1、0个A基因的植株的花色分别为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白色。该植物种群有6号染色体缺失1条的单体植株和增添1条的三体植株,单体植株不含6号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用浅红花单体植株作父本,红花三体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题中单体植株的形成原因是其父本减数分裂异常B. 三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染色体组的数目增加C. 若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F1不会出现白花植株D. 若A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F1会出现深

34、红花植株【答案】AB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单体和三体分别是体细胞中少了或多了一条染色体,从要遗传变异的角度看,属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组称为染色体组。【详解】A、单体植株不含6号染色体的花粉败育,单体植株少1条染色体,不可能是其父本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少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A错误;B、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组称为染色体组,三体植株只是多一条染色体,染色体组的数量没有增加,B错误;C、若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用

35、浅红色的单体植株(A)作父本,只能产生A的雄配子,与红色三体植株(AAa)作母本进行杂交,不会产生aa即白花的后代,C正确;D、若A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用浅红色的单体植株(Aa)作父本,红色三体植株(AA)作母本进行杂交,母本产生的雌配子为A,则F1不会出现深红色花植株(AAA),D错误。故选ABD。19. 如图为某种生物细胞内多肽合成的局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聚合酶既能使氢键断裂,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 图示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在人体细胞内一定不存在该现象C. 图示RNA聚合酶处具有3条核苷酸链,即2条DNA单链,1条RNA单链D. DNA转录时,mR

36、NA链的延伸方向与核糖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均为35【答案】AC【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两者同时进行,能发生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详解】A、转录过程种,因为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功能,所以RNA聚合酶既能催化氢键的断裂,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正确;B、人体内含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和核糖体,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B错误;C、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则RNA聚合酶处具有

37、3条核苷酸链,即2条DNA单链,1条RNA单链,C正确;D、RNA聚合酶只能与3-端结合,因此DNA转录时mRNA的延伸方向是53,mRNA是翻译的模板,mRNA上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方向为53,因此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的移动方向是53,D错误。故选AC。20.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种不同类型的变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所示的变异均为染色体变异 B. 甲、乙、丙、丁均可以发生在造血干细胞中C. 若图乙为精原细胞,则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2 D. 图中变异类型中,甲、乙、丁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答案】AB【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出现了两个c,发生的是染色体

38、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甲、乙、丁是染色体变异,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丙图所示变异为基因重组,正常情况下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造血干细胞只能有丝分裂,B错误;C、若图乙为精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三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两级,则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2,C正确;

39、D、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甲、乙、丁都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AB。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1.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发生在西红柿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图表示种植某西红柿植株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Y物质是_;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填标号)。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2)乙图中,表示该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_(填字母);(3)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该西红柿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0、”)。(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西红柿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丙图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b叶片被截取部分_。【答案】(1) . 丙酮酸 . . 线粒体基质 (2)B、D (3)增多(4)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水的光解,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表示

41、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葡萄糖变成Y物质再变成CO2,因此Y为丙酮酸;过程中,只有过程(三碳酸的还原)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将丙酮酸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则其中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小问3详解】乙图中,由于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因此经过一

42、昼夜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故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多。【小问4详解】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而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22. 为研究黄芪甲甙(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者用培养至不同细胞分裂次数(细胞代数)的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据表回答下列问

43、题:组别小鼠细胞实验处理(8天)SOD活性相对值丙二醇含量相对值135代培养液12841538250代培养液6832105350代培养液适量A液6782112450代培养液等量01%黄芪甲甙9581616注:01%黄芪甲甙由黄芪甲甙溶于DMSO中配制而成。(1)第3组实验使用的A液为_,设置该组实验的目的是_。(2)已知SOD是细胞内能清除具有强氧化性自由基的酶,丙二醇是生物膜脂过氧化的产物。由实验结果可知,黄芪甲甙延缓衰老的机理可能是_。(3)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发现,与第1组相比,第2、3组细胞具有细胞体积_、染色质_等特点。(4)细胞凋亡也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有些激烈的_,可能诱发细胞凋

44、亡。【答案】22. . DMSO . 排除溶剂DMSO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3. 提高细胞内SOD活性,使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丙二醇含量相对值降低24. . 变小 . 固缩25. 细胞自噬【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是整个实验的空白对照组。3是4的对照组,A液应该是0.1%黄芪甲甙溶液的溶剂,即DMSO,可以排除溶剂DMSO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小问2详解】已知SOD是细胞内能清除

45、具有强氧化性自由基的酶,丙二醇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根据表格中2、3、4组中SOD活性相对值数据变化和丙二醇含量相对值数据变化可知,黄芪甲甙能提高细胞内SOD活性,使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丙二醇含量相对值降低而延缓了衰老。【小问3详解】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发现,与1组相比,2、3细胞细胞出现衰老现象,具有细胞体积小、线粒体数量少、染色质固缩、酶的活性降低等结构特点。【小问4详解】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当自噬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导细胞凋亡。23. 果蝇的复眼颜色由几十个基因共同决定,性状的发育受多基因控制,任何基因的变化、缺陷都会影响到性状。(1)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

46、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B/b、N/n基因的控制。品系甲为一种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研究人员用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推测B/b、N/n两对基因均位于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品系甲的基因型为_。进一步将F1个体与品系甲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表型如表所示。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2表型及比例IF1品系甲暗红眼:白眼1:1品系甲F1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3:7:7:43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组合I与组合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_。

47、(2)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I时,发现极少数实验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不变。初步推测有个别F1雄蝇所产生的携带_基因的精子不育。(3)野生型红眼果蝇(W)可突变为伊红眼(We)、白眼(w)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性。【答案】23. . 常 . bbnn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N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n在另一条染色体上 . 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而雌性可以发生交叉互换24. b、n 25. 不定向性【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即野生型果蝇体内能同时合成

48、棕色素和朱红色素,品系甲为一种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即甲不能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说明该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暗红眼为显性性状,则野生型果蝇基因型为BBNN,品系甲基因型为bbnn。【小问1详解】研究人员用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与性别无关,且暗红眼为显性性状,可推测控制眼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品系甲的基因型为bbnn。分析正反交结果:杂交组合中F1作父本(BbNn),品系甲作母本(bbnn),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BN:bn=1

49、:1。杂交组合中,品系甲作父本,F1作母本,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眼=43:7:7:43,说明父本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BN:Bn:bN:bn=43:7:7:43。故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N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n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组合与组合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而雌性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小问2详解】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时,发现极少数实验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变。初步推测有个别F1雄蝇所产生的携带

50、bn基因的精子不育。【小问3详解】野生型红眼果蝇(W)可突变为伊红眼(We)、白眼(w),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4. 某兴趣小组将某水稻(2N)品种的纯合植株分别种植于甲、乙两个相邻的实验田中,两实验田水、肥等环境因素基本相同。但是甲实验田植株喷洒了适宜浓度的BEM溶液(一种发酵产品),乙实验田未喷洒,结果发现甲实验田植株比乙实验田植株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浓绿有光泽。该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后,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BEM诱发了水稻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假设:BEM仅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未引起水稻遗传物质的改变。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成员为探究假设是否成立,最佳的实验方案是甲实验田产生的

51、水稻种子再种植于甲试验田,在_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水稻的表型。(2)若从染色体变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甲实验田出现的变异有可能是BEM诱发了_,判断依据是_。(3)该兴趣小组在乙实验田的植株中发现了一些3号单体。该类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条3号染色体。(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3号单体植株的一个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假设水稻大粒和小粒分别由A、a基因控制,为探究该基因是否在3号染色体上,应选择_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理论上,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说明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答案】(1)除不喷洒BEM溶液外,其他栽培条件相同的 (2) . 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了多倍体

52、植株 . 多倍体植株具有茎秆粗壮、叶片较大等特点(3) . 2N-1或4N-2 . 纯合大粒3号单体水稻与小粒正常水稻 . 大粒水稻:小粒水稻1:1【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若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一般不会将变异性状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由题意“二者差异是由于甲地块玉米喷洒了BEM(一种发酵产品)所致”可推知:该假设情况可以成立,因为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简单的方法是:将甲实验田产生的水稻种子再种植于甲实验田,除不喷洒BEM溶液外,其他栽培条件相同,然后观察水稻的表型。【小问2详解】题目中描述的植株特点“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浓绿有光

53、泽”,类似于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因此可以做出假设为BEM溶液诱发了水稻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3详解】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3号单体比正常植株少一条染色体,3号单体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3号单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2N-1,故根尖细胞中多数为2N-1条染色体,但在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2。假设水稻大粒和小粒分别由A、a基因控制,为探究该基因是否在3号染色体上,应选择纯合大粒3号单体水稻与小粒正常水稻(aa)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为AOaa,子代为Aa、aO,故理论上,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粒水稻:小粒水稻1:1,则说明A、a基因

54、位于3号染色体上。25. 为研究某种蛇毒阻遏神经传递的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1)大鼠的呼吸中枢发出两条传出神经M和N支配膈肌收缩。麻醉条件下切断N,保留M完整(如下图),记录两种不同处理下a处传出神经表面和b处膈肌表面的放电频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实验处理记录位置放电频率不注射蛇毒a点b点注射蛇毒a点b点传出神经M通过神经-肌肉突触支配膈肌收缩,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_。切断N,b点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原因是_。不注射蛇毒时,a点的放电频率与b点放电频率_(填“增强”、“减弱”或“无显著差异”),该组实验处理作为整个实验的对照组。注射蛇毒后,a点的放电频率降低,b点无放电,此时直接

55、电刺激膈肌仍可收缩,推测蛇毒最可能阻遏了M与膈肌间通过_(填结构)进行兴奋的传递。(2)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位点,研究者用蛇毒处理传出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溶液处理肌肉。若肌肉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填结构),若肌肉不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填结构)。【答案】(1) . 效应器 . (M保持完整)呼吸中枢可通过神经M使b兴奋 . 无显著差异 . 突触 (2) . 突触前膜 . 突触后膜【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

56、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出神经M通过神经-肌肉突触支配膈肌收缩,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因为只切断了N,没有切断M,M还有完整性,该神经在呼吸中枢的调控下通过神经M仍可以使b兴奋。从题中表格可以看出,不注射蛇毒时,a点的放电频率与b点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该组实验处理作为整个实验的对照组。M为传出神经,与膈肌之间通过突触连接,故注射蛇毒后,a点的放电频率降低,b点无放电,此时直接电刺激膈肌仍可收缩,推测蛇毒最可能阻遏了M与膈肌间通过突触进行兴奋的传递。【小问2详解】突触主要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该蛇毒作用于突触,而肌肉相当于突触后膜,如果用乙酰胆碱处理肌肉,肌肉收缩,说明蛇毒作用于突触前膜,如果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作用于突触后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