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5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名校》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清水田里,时有白鹭站着钓鱼,那雪白的蓑(su)毛,那全身的流线形结构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kung)里的画。B.钟表是故宫博物院中非常独特的藏品,堪称世界博物馆同类收藏中的翘(qio)楚,这些钟表一部分是皇帝设计、由做钟处完成的“御制钟”,还有一部分是泊(b)来品。C.鲁迅先生蜚(fi)声世界文坛,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的作品深刻,隽(jun)永,他的文字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了数亿中国人的

2、共同回忆。D.把黄河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中华儿女的夙(s)愿,开启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zn)新篇章,也为黄河沿岸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年过半百,我别无长物,终于拥有一些书,终于拥有了可崇可敬的大师们,有了可亲可爱的朋友们赠予我的书!人不读书,如夜行无烛,人若无书,与乞丐何异!【甲】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爱书,自不待言,且看古今中外的书家书斋,曾有多少别出心裁的名字。书人作品题名直接与“书”字相沾的,更是不计其数;老作家冯亦代,索性以“书人书事”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一本书后,还在滔滔不绝写下去。【乙】书家说书,常把书喻作中天的明月,

3、闪烁的星光;有的书家,更为自己心肝宝贝的藏书起了各种爱称。书痴们一见好书就两眼发直的那种馋相,着实教至爱亲朋妒忌;更有奇者,小抒书话时,却以“恨书”为题,初看时不免惊诧:书家,家学渊源,书藏极丰,何以会“恨”?【丙】既而一想不难了然:爱到极处便是恨,一个“恨”字里道出了无穷爱意,书家道书,委实是个扯不尽的话题。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无长物B.题名C.洋洋洒洒D.既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岑学恭的画作灌县都江堰,以中华儿女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改造自然,造就了都江

4、堰这一人间壮举,赞颂了美丽河山,是美术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B.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追溯”系统自上线以来,分散在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的数据汇集起来,可实时调阅全省各地每日接种量和目标达成情况。C.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声声叮嘱中,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铿锵承诺里,能清晰感知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行、所系。D.王阳明曾言,一个人改过的目的不仅是去除内在“心”之过,更是改正外在“事”之过,所以,改过不能只依赖他人的提醒与指正,更要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电视节目预告:此次比赛盛况,本台将于明晚20点重播。B.校庆校友祝福语:请允许我

5、代表历届校友,向母校十年华诞,致以最衷心的祝福。C.纳凉晚会主持词:虽然没有明星,但我们是绝对的主角,咱们社区卧虎藏龙。D.社区节能倡议书:希望各家各户率先垂范,自觉落实绿色节能各项措施。6.某校围绕“人工智能”举行辩论活动,如果你是反方辩手,你将怎样针对正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不超过100字。(6分)正方陈述:未来世界,强大的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法官。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分支,可以比人类的法官更快地查找出相关的法律条文、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它可以对人类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它不通人情世故,能拒绝偏见,防止人工疏失导致的冤假错案。反方辩驳:_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

6、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和今天的很多人一样,年轻时的我分不清“回忆录”和“传记”。相比随笔式的文学回忆录,“传记”这个词所描述的更接近自传。那些著名人士的传记很少专注于一个主题或者选出生活的一个方面来深入探索,但回忆录会。通常,“传记”(前面总是有一个定语:“我的传记”“他的传记”)是一本剪贴簿,上面贴满了生活的片段。当然了,这些体裁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过去没有那么明显,现在也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候,副标题写着“回忆录”的书看上去更应该用传记或者自传来做标题。内德罗勒姆的知道何时停止:回忆录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包含了日记的选段,还有许多不同的文体,尽管流畅有趣,却没有组成一个有条理的

7、整体。在我早期的阅读生涯中,回忆录很短缺。回顾往昔,我发现那时候的某些作家正在为当代的文学回忆录铺设道路:比如弗吉尼亚伍尔芙,她为直白坦率的个人写作奠定了基础,后来这种写作形式广泛流行。然而,在那个时候,图书馆里似乎只有小说和散文随笔。散文随笔不好读,我十二三岁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读查尔斯兰姆和威廉赫兹里特之类作家的作品,我总要嘟嘟囔囔地抱怨。现在,我写着自己的故事,才渐渐明白,现代回忆录其实和散文一样,是同属一个种类的。菲利普。洛帕特关于散文的论述极具启发性,在其论述中,回忆录(还有沉思录、趣闻逸事、抨击谩骂、学术研究、奇幻故事以及道德哲学问题)就是被归到“随笔或小品文”这个大标题下的。他认

8、为,把这一类型散文和其他类型散文区分开来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形式,而是作者的声音。伟大的散文家蒙田认为:“在散文中,奋力理解问题的思想轨迹就是情节,就是奇遇。”回忆录作家不仅仅是在直白坦率地陈述生命中的一个故事,他还仔细思考,试着依据他现有的认知去阐释这个故事的含义。在当代回忆录中,回顾是故事中的主要部分。你的读者必须愿意享受故事本身,同时还必须对你在回顾的时候是怎么认知这件事情的感到好奇。为了让读者关注你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在你的作品中,必须有一个吸引人的声音一个把握了人物个性的声音。在包括回忆录在内的所有类型的随笔中,作者的声音都是谈话式的。现在,和随笔作家同属一类的还有报纸的专栏作家。和正

9、式论文或者报纸其他版面新闻那种不带情感的阐释相比,专栏作家闲聊式的风格很容易辨认。回忆录写作和专栏写作一样,需要读者感到作者正在对自己说话。在早些时候,这种谈话式的特征体现在作者对读者的呼语(“亲爱的读者”)上,但在19世纪中期回忆录的鼎盛时期过去之后,这种特征逐渐消失了。尽管如此,即便没有直接呼语,现代的回忆录作家依然力图与读者直接对话,读者也喜欢体会作者的语言,就像他们正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听着许许多多的秘密。虽然回忆录扎根于个人散文的范畴,现代文学回忆录也有着小说的许多特点。在时间轴上来回跳跃、再现可信的对话、在场景描写和概述中不停穿梭、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通过这些,回忆录作者成了娴熟的故

10、事作者,让读者全神贯注。所以说,回忆录是一种混合的形式,兼具小说和散文的要素,在这种体裁里面,作者用自己的声音,以谈话的形式道出对真实故事的深思,这是最重要的。(节选自美朱迪思巴林顿回忆录是什么)7.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回忆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忆录和自传的界限一直都十分明显,回忆录时常专注于一个主题或者选出生活的一个方面来深入探索,而传记作者则时常撰写生活的诸多片段。B.现代回忆录、沉思录、趣闻逸事、抨击谩骂、学术究、奇幻故事以及道德哲学问题和散文一样,是同属一个种类的,回忆录中有一个吸引人的声音。C.回忆录作家和报纸专栏作家同属一类,都属于随笔类型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

11、闲聊式的风格,这种风格与不带感情的阐释相比很容易辨认。D.回忆录具有小说和散文的要素,作品在时间轴上跳跃、再现可信的对话、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因此可以归到“随笔或小品文”这个大标题下。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中介绍的内德罗勒姆的知道何时停止:回忆录一书,是想说明它不是很典型的回忆录作品,而是更类似于传记或自传作品。B.在回忆录很短缺、图书馆里似乎只有小说和散文随笔的年代,其实,伍尔夫等作家已经开始为当代文学回忆录的写作铺设道路。C.文中引用散文家蒙田的话意在表明,就像思想对于散文来说特别重要,回忆录作家对事件及其意义的认知与阐释同样重要。D.“谈话式”一直是回忆录写作

12、的特征,这使得读者喜欢体会作者的语言,然而这种风格在19世纪中期达到鼎盛后便逐渐消失不复重现。9.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声音”有何意义。(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六畜兴旺刘星元多年的老规矩了:每到除夕日,父亲就开始写春联。按他的说法,集市上买来的印刷版春联,即便纸张再华贵,纸张上面的洒金黑字长得再漂亮,也显得生硬,没有活着的灵气。写春联,要的就是一个“诚”字,唯有用自己的手和心将那些寄予希望的汉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下来,汉字才能被激活。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获得天地和众神的怜悯,才有可能得到它们的庇护,才有可能得偿所愿。贴春联是当家男人的活计,女人是不能上手

13、的。或许是为了给这条规矩寻找一个合理的依据,我乡曾流传过一些女子贴春联出丑的笑话,我对其中一条记忆颇深。说的是这家男人喝醉了酒,蒙头大睡,女人就自作主张,把春联贴了。她依着往年丈夫贴春联的印象,该贴的地方都贴满了,最后还是余出了一张,怎么想都想不出贴在哪里。正要去问他那沉睡的丈夫,猛然一拍头想起来了,那没有贴的地方,恰恰就是她丈夫睡觉的那张床,于是她将本该贴在猪圈上的“肥猪满圈”贴到了自家的床头,篡夺了“身体安康”的位置。这笑话太假了,但是好笑,流传度也广,每年贴春联,各家都要给孩子讲一遍,即便见了同样在贴春联的乡邻,也不忘取笑一句:记得要把“肥猪满圈”贴到床头上呀。但我总怀疑这个故事是从外乡

14、流传过来的,因为在我乡,条幅上是不写“肥猪满圈”的,我们写的是“六畜兴旺”。就这样讲着故事,说着笑话,各家开始按部就班地贴春联:“出门见喜”要贴在正对着大门的墙壁上,“五福临门”要贴在外门的门梁上,“阖家欢乐”要贴在内门的门梁上,“一家之主”要贴在厨房里新请来的灶王爷头顶之上,“吉星高照”要贴在堂屋北壁尽量高的位置,“仓龙聚会”要斜贴在粮仓的腰身处,斗大的福字要贴在堂屋正中与人平视的位置其他各种条幅则要根据寓意各据其位。父亲原本一直是有说有笑的,直到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贴了一个遍,直到他看到我们盛放春联的簸箕里还余下一道条幅。对于写了三十多年也贴了三十多年春联的父亲而言,春联在他心里门儿清,

15、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事情。那道条幅就像是一尊被我们忽略的神灵的警告,就像是它凭空变出来的一样,不禁让父亲反思是不是在自己的虔诚上有所偏失。父亲弯下腰,于沉默中带着几丝惊慌和疑惑,展开了条幅,条幅之上,四个大字跳入眼帘:六畜兴旺。父亲手一抖,一时懵住了。良久,他抬起头,于茫然中举目四望,就像我乡故事里那个贴春联的女人一样,他不知该将这四个自己亲手写下的大字贴在哪个位置。父亲的“懵住”是有原由的。写春联时的父亲,一定还沉浸在去年的愿望中,还沉浸在多少年都一成不变的愿望中。他循着旧日的希望,写下这些汉字,他把整个人投入其中的时候,是安安静静的,是心无旁骛的,那时候,他只与神灵对话,却忘了自己那烟火味

16、的尘世生活,忘了尘世里的生活虽然缓慢,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我想要说的是:这一年,我们家把羊圈拆了。因为有盗贼兴起,本乡发生了数十件失羊案,搞得每家每户都人心惶惶,很多人家急匆匆把牲畜卖了,牲畜一空,养牲畜的圈窝也就空了,村里人的心也就接着空了,村人看着空空的圈窝心里潮潮的,也就顺手把圈窝拆了。他们边拆边说,不养了,养了也是为别人而养,白搭功夫。说这话的,也包括我父亲。另外,只要有一把子力气,我们这里有本事的人和没本事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和种地、养牲畜相比,打工的钱来得多、来得快,这样一对比,也就不种不养了,地荒了,牲口也没有了。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我乡繁盛多时的牲畜大业就凋敝了。我想起了那

17、些六畜兴旺的时代,确切地说,是六畜兴旺的最后时代。那时候,在我乡,不但猪、羊、狗、猫这些通常的牲畜遍地都是,就连牛、马、驴、骡这些大型牲畜也随处可见。尤其是牛,牛之于农业生产,已无需我再赘言,它的身份高于其他牲畜,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我不管,但至少在我们这个地方,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能耕会播的牛,俨然就是“六畜之王”。我们家也养过牛。那时候我还年少,祖父也还没有这般衰老。那头小牛犊是祖父从几里外的集市上牵回来的,瘦瘦弱弱的,像野地里一窝不经风吹的草,摇摇欲坠,一吹就倒。祖父却说,不怕,有的是草。是啊,我们有的是草,高粱秆、玉米秆、麦秸秆,地瓜秧、黄豆秧、南瓜秧,狗尾草、狼尾草、白茅草这些从旷野里

18、收集来的草料,是加持和佑护牲畜们安然度过冬季的神灵。院子里、院子外,那些草料分门别类,以不同的形状堆积如山。在我们家,牛棚是草,饲料是草,给牛整理出的软绵绵的铺盖也是草。在昏暗的马灯下,牛铺它的草,牛盖它的草,牛吃它的草。祖父像个石头墩子一样蹲在牛的对面,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它,也像一头牛。棚外是风,是雪,是风卷着雪在落,是雪缠着风在飞。一枚雪花飞进来,落在牛鼻子上,牛鼻子顿时折射出圆润温暖的光泽。祖父就笑,他一笑,就抖落了自己帽子上众多的雪花。就像是野草在我乡的地位,牛羊遍地、鸡犬相闻的六畜繁盛时代,作为庇佑六畜安康的草木,它们是一种怎样高贵的存在啊。而如今,六畜不保,草木已彻底沦为碍手碍脚碍眼

19、的无用之物,人们就那么任它们于百无聊赖中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然而,作为农业立本的国度,我们似乎对五谷更为偏爱。神农氏教民植五谷,被视为中华文明正统的肇始。逐水草而居、牧牛羊于野的北方民族,则被视为夷人的行径。但事实上,我们的祖先驯服那些野生动物的难度和它们对于我们生计的影响,一点儿也不逊色于从草木之中完成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粮食。现而今,在我乡,“六畜凋敝”已经不再是一个疑问句。作为既定的事实,这四个字的尾巴尖上,不该挂上一个表现陈述口气的句号,而是应郑重地挂上一个让我们感到沉重且惊恐的感叹号。这绝非危言耸听。请看如今的我乡:在这除旧迎新之际,究竟有多少人手拿一副上书“六畜兴旺”的条幅,却

20、无处可贴?(选自山东文学2019年第7期,有删改)10.本文围绕“六畜兴旺”展开,请据此梳理全文思路。(4分)11.理解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父亲手一抖,一时懵住了。(2)那时候,他只与神灵对话,却忘了自己那烟火味的尘世生活,忘了尘世里的生活虽然缓慢,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12.作家王鼎钧用“语言自然、清新”来评价作者,请据此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6分)13.“乡情”是刘星元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请结合全文简析他的乡野情结。(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封建论唐柳宗元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21、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

22、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23、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天下之道,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注】:狉狉(p):形容野兽轰动。陵替:衰败、衰亡。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更:经历B.必痛之而后畏痛:痛恨C.思迁其秩而已迁:晋升D.秦

24、郡邑而促促:短命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斧斤以时入山林B.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犹且从师而问焉C.固不当复议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古时由原始阶段过渡到“封建制”的实施,并非古代圣贤的真实意愿,有时代环境的因素,是当时局势使然。B.虽然夏、商、周、汉实施“封建制”而治国长久,秦实施“郡县制”而短命,但是从今唐治理情况看来,“郡县制”是时代潮流所趋。C.依照天下的常理,国家治理得好,政局安定,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国家安

25、定,贤明的人才能居上位,不贤的人居下位。D.本文提出: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作者承认客观情势,而不承认天命;作者觉得由分封制到郡县制是进步,而汉唐还要实行分封制是倒退。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故 近 者 聚 而 为 群 群 之 分 其 争 必 大 大 而 后 有 兵 有 德 又 有 大 者 众群 之 长 又 就 而 听 命 焉 以 安 其 属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4分)(2)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谪

26、仙怨唐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注】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司马途中,经苕溪,在宴集上为远谪的梁耿寄赠而作。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19.上片中“解携”的意思是,与下片中“_”字相照应。(2分)20.请赏析本词最后两句“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的妙处。(6分)(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

27、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礼记中庸)21.“亲亲而仁民”与孔子_的待人基本原则相一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达到了儒家_思想的绝佳境界。(2分)22.习近平指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在实现这一愿望过程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子曰:“不愤不启,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2)可堪回首,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百

28、亩之田,勿夺其时,_。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王勃滕王阁序)(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心理学家福纳吉提出了“心智化”的概念,意思是指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能力。当一个人的心智水平偏低的时候,往往会曲解他人的意图。有时候,人们内心的“主观事实”与客观发生的“外部事实”并不一致。有些陷入痛苦的人常常抱怨:“世界对我充满恶意!”可实际上,世界是无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

29、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清水田里,时有白鹭站着钓鱼,那雪白的蓑(su)毛,那全身的流线形结构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kung)里的画。B.钟表是故宫博物院中非常独特的藏品,堪称世界博物馆同类收藏中的翘(qio)楚,这些钟表一部分是皇帝设计、由做钟处完成的“御制钟”,还有一部分是泊(b)来品。C.鲁迅先生蜚(fi)声世界文坛,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

30、的作品深刻,隽(jun)永,他的文字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了数亿中国人的共同回忆。D.把黄河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中华儿女的夙(s)愿,开启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zn)新篇章,也为黄河沿岸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和字音的能力。根据句子的意思分析作答。【解答】A.错误。“流线形”的“形”应改为“型”;“玻璃框”的“框”应读作kung。B.错误。“泊来品”的“泊”应改为“舶”。C.正确。D.错误。“崭新”的“崭”应读作zhn。故选:C。【点评】字形积累:唉声叹气 白雪皑皑 和蔼 蔼然可亲 暮霭 安装 按图索骥 昏暗暗淡 黯淡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佶/诘屈

31、聱牙桀骜不驯 翱翔遨游 道貌岸然。般/班配 选拔赛 木版画绊脚石 磕磕绊绊 搅拌机 自暴自弃 暴发户 山洪暴发 爆发力 爆冷门 火山爆发爆发革命 辨正/辩正 辨证/辩证 辨证/症论治 辩解 辩论 辩驳 狡辩 声辩 辩证法 分辩(辩白)分辨(辨别) 辨认 辨别 明辨是非 硬邦邦 双胞胎 永葆青春 飞扬跋扈 依山傍水 傍人门户 自暴自弃彪炳千古 落英缤纷 远大抱负 打击报复 以德报怨 甘拜下风 比比皆是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大有裨益 奴颜婢膝 可见一斑班门弄斧 班师回朝 安邦定国 坂/阪上走丸 图穷匕见 背水一战背道而驰 并行不悖 中西合璧金碧辉煌 作壁上观 刚愎自用 秉公执法

32、毕竟 必/毕恭必/毕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年过半百,我别无长物,终于拥有一些书,终于拥有了可崇可敬的大师们,有了可亲可爱的朋友们赠予我的书!人不读书,如夜行无烛,人若无书,与乞丐何异!【甲】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爱书,自不待言,且看古今中外的书家书斋,曾有多少别出心裁的名字。书人作品题名直接与“书”字相沾的,更是不计其数;老作家冯亦代,索性以“书人书事”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一本书后,还在滔滔不绝写下去。【乙】书家说书,常把书喻作中天的明月,闪烁的星光;有的书家,更为自己心肝宝贝的藏书起了各种爱称。书痴们一见好书就两眼发直的那种馋相,着实教至爱亲朋妒忌;更有奇者,小抒书话时,却以“

33、恨书”为题,初看时不免惊诧:书家,家学渊源,书藏极丰,何以会“恨”?【丙】既而一想不难了然:爱到极处便是恨,一个“恨”字里道出了无穷爱意,书家道书,委实是个扯不尽的话题。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无长物B.题名C.洋洋洒洒D.既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应理解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着重考查顿号,应了解顿号的用法并结合语句辨析。【解答】(1)A.“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34、。通过后文终于拥有一些书,可知生活的困窘。运用正确。B.“题名”,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姓名;题目的名称。根据后文所列举的现象可知,是这些老作家、书家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与“书”字相沾。运用正确。C.“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本处是说作家冯亦代以“书人书事”为题,写的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运用正确。D.“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此题前句有“初看时”。所以“既而”运用错误。故选D。(2)B.“中天的明月”后的逗号运用错误,“中天的明月”和“闪烁的星光”为并

35、列词语,所以应该用顿号。故选B。答案:(1)D(2)B【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岑学恭的画作灌县都江堰,以中华儿女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改造自然,造就了都江堰这一人间壮举,赞颂了美丽河山,是美术史上的一件重

36、要作品。B.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追溯”系统自上线以来,分散在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的数据汇集起来,可实时调阅全省各地每日接种量和目标达成情况。C.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声声叮嘱中,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铿锵承诺里,能清晰感知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行、所系。D.王阳明曾言,一个人改过的目的不仅是去除内在“心”之过,更是改正外在“事”之过,所以,改过不能只依赖他人的提醒与指正,更要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要从句子的结构来考虑。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从搭配、语序、逻辑等方面入手考虑。【解答】A.成分残缺,“壮举”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壮举”后加“为题材”;B.

37、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浙江省”,与后句主语“数据”不一致,将“自”移到“浙江省”前面;C.正确;D.语序混乱,“不仅是”“更是”后面的递进关系颠倒,将“不仅是”“更是”后面的内容互换。故选:C。【点评】语序混乱,是指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失当。句子是由若干个词语排列起来的,这若干个词语的排列又是有一定次序的。如果词语位置安排不当,就会造成语法不通,不合逻辑或违反语言习惯的现象。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电视节目预告:此次比赛盛况,本台将于明晚20点重播。B.校庆校友祝福语:请允许我代表历届校友,向母校十年华诞,致以最衷心的祝福。C.纳凉晚会主持词:虽然没有明星,但我们是绝对

38、的主角,咱们社区卧虎藏龙。D.社区节能倡议书:希望各家各户率先垂范,自觉落实绿色节能各项措施。【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解答】A得体。B得体。C得体。D“垂范”是指给下级或晚辈做榜样,这里用于小区的住户,对象错误,不得体。故选:D。【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说话有合理的顺序。

39、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6.某校围绕“人工智能”举行辩论活动,如果你是反方辩手,你将怎样针对正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不超过100字。(6分)正方陈述:未来世界,强大的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法官。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分支,可以比人类的法官更快地查找出相关的法律条文、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它可以对人类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它不通人情世故,能拒绝偏见,防止人工疏失导致的冤假错案。反方辩驳:_【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辩论词的能力。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注意辩词的拟

40、写一定要有针对性与逻辑性。【解答】围绕“人工智能”这一辩题,作为反方辩手,首先亮明自己观点,即未来世界,人工智能不会代替人类法官。然后要针对正方的论据进行反驳。正方的论据主要从三方面来说:人工智能可以比人类的法官更快地查找出相关的法律条文、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类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人工智能可以防止人工疏失导致的冤假错案。反方要针对这三方面进行反驳。第一,人工智能虽能更快地查找出相关的法律条文、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但它只是机械践行程序,而法律条文需要法官灵活解读;第二,人工智能只是模拟人类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但缺乏变通性和创造性;第三,人工智能不同人情世故,但真正的法律

41、是法理情有机融合的,不能光是用理性逻辑推演出来的冷冰冰的一纸判决。答案:未来世界,人工智能不会代替人类法官。人工智能只能机械践行程序,而法律条文需要法官灵活解读;人工智能只能一味地模仿,缺乏变通性和创造性;真正的司法不光是用理性逻辑推演出来的冷冰冰的一纸判决,应该是法理情的有机融合。【点评】综合读写:(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二、现代文

42、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和今天的很多人一样,年轻时的我分不清“回忆录”和“传记”。相比随笔式的文学回忆录,“传记”这个词所描述的更接近自传。那些著名人士的传记很少专注于一个主题或者选出生活的一个方面来深入探索,但回忆录会。通常,“传记”(前面总是有一个定语:“我的传记”“他的传记”)是一本剪贴簿,上面贴满了生活的片段。当然了,这些体裁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过去没有那么明显,现在也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候,副标题写着“回忆录”的书看上去更应该用传记或者自传来做标题。内德罗勒姆的知道何时停止:回忆录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包含了日记的选段,还有许多不同的文体,尽管流畅

43、有趣,却没有组成一个有条理的整体。在我早期的阅读生涯中,回忆录很短缺。回顾往昔,我发现那时候的某些作家正在为当代的文学回忆录铺设道路:比如弗吉尼亚伍尔芙,她为直白坦率的个人写作奠定了基础,后来这种写作形式广泛流行。然而,在那个时候,图书馆里似乎只有小说和散文随笔。散文随笔不好读,我十二三岁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读查尔斯兰姆和威廉赫兹里特之类作家的作品,我总要嘟嘟囔囔地抱怨。现在,我写着自己的故事,才渐渐明白,现代回忆录其实和散文一样,是同属一个种类的。菲利普。洛帕特关于散文的论述极具启发性,在其论述中,回忆录(还有沉思录、趣闻逸事、抨击谩骂、学术研究、奇幻故事以及道德哲学问题)就是被归到“随笔或

44、小品文”这个大标题下的。他认为,把这一类型散文和其他类型散文区分开来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形式,而是作者的声音。伟大的散文家蒙田认为:“在散文中,奋力理解问题的思想轨迹就是情节,就是奇遇。”回忆录作家不仅仅是在直白坦率地陈述生命中的一个故事,他还仔细思考,试着依据他现有的认知去阐释这个故事的含义。在当代回忆录中,回顾是故事中的主要部分。你的读者必须愿意享受故事本身,同时还必须对你在回顾的时候是怎么认知这件事情的感到好奇。为了让读者关注你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在你的作品中,必须有一个吸引人的声音一个把握了人物个性的声音。在包括回忆录在内的所有类型的随笔中,作者的声音都是谈话式的。现在,和随笔作家同属一

45、类的还有报纸的专栏作家。和正式论文或者报纸其他版面新闻那种不带情感的阐释相比,专栏作家闲聊式的风格很容易辨认。回忆录写作和专栏写作一样,需要读者感到作者正在对自己说话。在早些时候,这种谈话式的特征体现在作者对读者的呼语(“亲爱的读者”)上,但在19世纪中期回忆录的鼎盛时期过去之后,这种特征逐渐消失了。尽管如此,即便没有直接呼语,现代的回忆录作家依然力图与读者直接对话,读者也喜欢体会作者的语言,就像他们正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听着许许多多的秘密。虽然回忆录扎根于个人散文的范畴,现代文学回忆录也有着小说的许多特点。在时间轴上来回跳跃、再现可信的对话、在场景描写和概述中不停穿梭、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通过

46、这些,回忆录作者成了娴熟的故事作者,让读者全神贯注。所以说,回忆录是一种混合的形式,兼具小说和散文的要素,在这种体裁里面,作者用自己的声音,以谈话的形式道出对真实故事的深思,这是最重要的。(节选自美朱迪思巴林顿回忆录是什么)7.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回忆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忆录和自传的界限一直都十分明显,回忆录时常专注于一个主题或者选出生活的一个方面来深入探索,而传记作者则时常撰写生活的诸多片段。B.现代回忆录、沉思录、趣闻逸事、抨击谩骂、学术究、奇幻故事以及道德哲学问题和散文一样,是同属一个种类的,回忆录中有一个吸引人的声音。C.回忆录作家和报纸专栏作家同属一类,都属于随

47、笔类型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闲聊式的风格,这种风格与不带感情的阐释相比很容易辨认。D.回忆录具有小说和散文的要素,作品在时间轴上跳跃、再现可信的对话、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因此可以归到“随笔或小品文”这个大标题下。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中介绍的内德罗勒姆的知道何时停止:回忆录一书,是想说明它不是很典型的回忆录作品,而是更类似于传记或自传作品。B.在回忆录很短缺、图书馆里似乎只有小说和散文随笔的年代,其实,伍尔夫等作家已经开始为当代文学回忆录的写作铺设道路。C.文中引用散文家蒙田的话意在表明,就像思想对于散文来说特别重要,回忆录作家对事件及其意义的认知与阐释同样重要。D

48、.“谈话式”一直是回忆录写作的特征,这使得读者喜欢体会作者的语言,然而这种风格在19世纪中期达到鼎盛后便逐渐消失不复重现。9.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声音”有何意义。(4分)【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A.“回忆录和自传的界限一直都十分明显”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第一段“当然了,这些体裁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过去没有那么明显,现在也没有那么明显”

49、可知,回忆录和自传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C.“回忆录作家和报纸专栏作家同属一类,都属于随笔类型的作家”混淆范围,从文中第四段“和随笔作家同属一类的还有报纸的专栏作家”可知,随笔作家和报纸专栏作家同属一类,回忆录包括在随笔中。D.“因此可以归到随笔或小品文这个大标题下”强加因果,“作品在时间轴上跳跃、再现可信的对话、控制故事的节奏和张力”是“回忆录具有小说的要素”的原因,不是“可以归到随笔或小品文这个大标题下”的原因。故选B。(2)D.“谈话式然而这种风格在19世纪中期达到鼎盛后便逐渐消失不复重现”张冠李戴,应该是“直接呼语”在19世纪中期回忆录的鼎盛时期过去之后逐渐消失了。故选D。(3)从第

50、四段“在包括回忆录在内的所有类型的随笔中,作者的声音都是谈话式的。现在,和随笔作家同属一类的还有报纸的专栏作家。和正式论文或者报纸其他版面新闻那种不带情感的阐释相比,专栏作家闲聊式的风格很容易辨认”可以总结出来,“作者的声音”很容被读者所辨认,从而把回忆录和其他类型散文区分开来。从第四段“现代的回忆录作家依然力图与读者直接对话,读者也喜欢体会作者的语言,就像他们正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听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可知,“作者的声音”吸引读者,让读者更愿意享受故事本身,对回忆录作者在回顾的时候是怎么认知这件事情的感到好奇,关注作者对他自己生活的看法。从第五段“回忆录作者成了娴熟的故事作者,让读者全神贯注。所

51、以说,回忆录是一种混合的形式,兼具小说和散文的要素,在这种体裁里面,作者用自己的声音,以谈话的形式道出对真实故事的深思”可知,“作者的声音”不仅仅是在简单地陈述生命中的一个故事,他还仔细思考,试着依据他现有的认知去阐释这个故事的含义,这是读者所喜爱的。答案:(1)B(2)D(3)“作者的声音”把回忆录和其他类型散文区分开来。“作者的声音”不仅仅是在简单地陈述生命中的一个故事,他还仔细思考,试着依据他现有的认知去阐释这个故事的含义。“作者的声音”吸引读者,让读者更愿意享受故事本身,对回忆录作者在回顾的时候是怎么认知这件事情的感到好奇,关注作者对他自己生活的看法。(答出两点即可)【点评】“规范作答

52、”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六畜兴旺刘星元多年的老规矩了:每到除夕日,父亲就开始写春联。按他的说法,集市上买来的印刷版春联,即便纸张再华贵,纸张上面的洒金黑字长得再漂亮,也显得生硬,没有活着的灵气。写春联,要的就是一个“诚”字,唯有用自己的手和心将那些寄予希望的汉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下来,汉字才能被激活。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获得天地和众神的怜悯,才有可能得到它们的庇护,才有可能得偿所愿。贴春联是当家男人的活计,女

53、人是不能上手的。或许是为了给这条规矩寻找一个合理的依据,我乡曾流传过一些女子贴春联出丑的笑话,我对其中一条记忆颇深。说的是这家男人喝醉了酒,蒙头大睡,女人就自作主张,把春联贴了。她依着往年丈夫贴春联的印象,该贴的地方都贴满了,最后还是余出了一张,怎么想都想不出贴在哪里。正要去问他那沉睡的丈夫,猛然一拍头想起来了,那没有贴的地方,恰恰就是她丈夫睡觉的那张床,于是她将本该贴在猪圈上的“肥猪满圈”贴到了自家的床头,篡夺了“身体安康”的位置。这笑话太假了,但是好笑,流传度也广,每年贴春联,各家都要给孩子讲一遍,即便见了同样在贴春联的乡邻,也不忘取笑一句:记得要把“肥猪满圈”贴到床头上呀。但我总怀疑这个

54、故事是从外乡流传过来的,因为在我乡,条幅上是不写“肥猪满圈”的,我们写的是“六畜兴旺”。就这样讲着故事,说着笑话,各家开始按部就班地贴春联:“出门见喜”要贴在正对着大门的墙壁上,“五福临门”要贴在外门的门梁上,“阖家欢乐”要贴在内门的门梁上,“一家之主”要贴在厨房里新请来的灶王爷头顶之上,“吉星高照”要贴在堂屋北壁尽量高的位置,“仓龙聚会”要斜贴在粮仓的腰身处,斗大的福字要贴在堂屋正中与人平视的位置其他各种条幅则要根据寓意各据其位。父亲原本一直是有说有笑的,直到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贴了一个遍,直到他看到我们盛放春联的簸箕里还余下一道条幅。对于写了三十多年也贴了三十多年春联的父亲而言,春联在他

55、心里门儿清,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事情。那道条幅就像是一尊被我们忽略的神灵的警告,就像是它凭空变出来的一样,不禁让父亲反思是不是在自己的虔诚上有所偏失。父亲弯下腰,于沉默中带着几丝惊慌和疑惑,展开了条幅,条幅之上,四个大字跳入眼帘:六畜兴旺。父亲手一抖,一时懵住了。良久,他抬起头,于茫然中举目四望,就像我乡故事里那个贴春联的女人一样,他不知该将这四个自己亲手写下的大字贴在哪个位置。父亲的“懵住”是有原由的。写春联时的父亲,一定还沉浸在去年的愿望中,还沉浸在多少年都一成不变的愿望中。他循着旧日的希望,写下这些汉字,他把整个人投入其中的时候,是安安静静的,是心无旁骛的,那时候,他只与神灵对话,却忘了

56、自己那烟火味的尘世生活,忘了尘世里的生活虽然缓慢,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我想要说的是:这一年,我们家把羊圈拆了。因为有盗贼兴起,本乡发生了数十件失羊案,搞得每家每户都人心惶惶,很多人家急匆匆把牲畜卖了,牲畜一空,养牲畜的圈窝也就空了,村里人的心也就接着空了,村人看着空空的圈窝心里潮潮的,也就顺手把圈窝拆了。他们边拆边说,不养了,养了也是为别人而养,白搭功夫。说这话的,也包括我父亲。另外,只要有一把子力气,我们这里有本事的人和没本事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和种地、养牲畜相比,打工的钱来得多、来得快,这样一对比,也就不种不养了,地荒了,牲口也没有了。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我乡繁盛多时的牲畜大业就凋敝了

57、。我想起了那些六畜兴旺的时代,确切地说,是六畜兴旺的最后时代。那时候,在我乡,不但猪、羊、狗、猫这些通常的牲畜遍地都是,就连牛、马、驴、骡这些大型牲畜也随处可见。尤其是牛,牛之于农业生产,已无需我再赘言,它的身份高于其他牲畜,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我不管,但至少在我们这个地方,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能耕会播的牛,俨然就是“六畜之王”。我们家也养过牛。那时候我还年少,祖父也还没有这般衰老。那头小牛犊是祖父从几里外的集市上牵回来的,瘦瘦弱弱的,像野地里一窝不经风吹的草,摇摇欲坠,一吹就倒。祖父却说,不怕,有的是草。是啊,我们有的是草,高粱秆、玉米秆、麦秸秆,地瓜秧、黄豆秧、南瓜秧,狗尾草、狼尾草、白茅草

58、这些从旷野里收集来的草料,是加持和佑护牲畜们安然度过冬季的神灵。院子里、院子外,那些草料分门别类,以不同的形状堆积如山。在我们家,牛棚是草,饲料是草,给牛整理出的软绵绵的铺盖也是草。在昏暗的马灯下,牛铺它的草,牛盖它的草,牛吃它的草。祖父像个石头墩子一样蹲在牛的对面,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它,也像一头牛。棚外是风,是雪,是风卷着雪在落,是雪缠着风在飞。一枚雪花飞进来,落在牛鼻子上,牛鼻子顿时折射出圆润温暖的光泽。祖父就笑,他一笑,就抖落了自己帽子上众多的雪花。就像是野草在我乡的地位,牛羊遍地、鸡犬相闻的六畜繁盛时代,作为庇佑六畜安康的草木,它们是一种怎样高贵的存在啊。而如今,六畜不保,草木已彻底沦为

59、碍手碍脚碍眼的无用之物,人们就那么任它们于百无聊赖中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然而,作为农业立本的国度,我们似乎对五谷更为偏爱。神农氏教民植五谷,被视为中华文明正统的肇始。逐水草而居、牧牛羊于野的北方民族,则被视为夷人的行径。但事实上,我们的祖先驯服那些野生动物的难度和它们对于我们生计的影响,一点儿也不逊色于从草木之中完成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粮食。现而今,在我乡,“六畜凋敝”已经不再是一个疑问句。作为既定的事实,这四个字的尾巴尖上,不该挂上一个表现陈述口气的句号,而是应郑重地挂上一个让我们感到沉重且惊恐的感叹号。这绝非危言耸听。请看如今的我乡:在这除旧迎新之际,究竟有多少人手拿一副上书“六畜兴旺

60、”的条幅,却无处可贴?(选自山东文学2019年第7期,有删改)10.本文围绕“六畜兴旺”展开,请据此梳理全文思路。(4分)11.理解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父亲手一抖,一时懵住了。(2)那时候,他只与神灵对话,却忘了自己那烟火味的尘世生活,忘了尘世里的生活虽然缓慢,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12.作家王鼎钧用“语言自然、清新”来评价作者,请据此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6分)13.“乡情”是刘星元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请结合全文简析他的乡野情结。(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从而分析文章的思路。(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要善于

61、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分析语言的特点应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答】(1)文章共18段,“多年的老规矩了:每到除夕日,父亲就开始写春联”“贴春联是当家男人的活计,女人是不能上手的。或许是为了给这条规矩寻找一个合理的依据,我乡曾流传过一些女子贴春联出丑的笑话”“但我总怀疑这个故事是从外乡流传过来的,因为在我乡,条幅上是不写肥猪满圈的,我们写的是“六畜兴旺”,第1、2段是由民间贴春联的风俗及笑话引出

62、“六畜兴旺”的话题。“那道条幅就像是一尊被我们忽略的神灵的警告,就像是它凭空变出来的一样,不禁让父亲反思是不是在自己的虔诚上有所偏失。父亲弯下腰,于沉默中带着几丝惊慌和疑惑,展开了条幅,条幅之上,四个大字跳入眼帘:六畜兴旺”“父亲手一抖,一时懵住了。良久,他抬起头,于茫然中举目四望”,文章第3到5段写父亲对“六畜兴旺”条幅无处可贴时迷惘的情景。“父亲的懵住是有原由的”,从第6段开始,一直到第16段,作者通过介绍父亲“懵住”的原因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因为有盗贼兴起,本乡发生了数十件失羊案,搞得每家每户都人心惶惶,很多人家急匆匆把牲畜卖了,牲畜一空,养牲畜的圈窝也就空了,村里人的心也就接着空了

63、,村人看着空空的圈窝心里潮潮的,也就顺手把圈窝拆了”“和种地、养牲畜相比,打工的钱来得多、来得快,这样一对比,也就不种不养了,地荒了,牲口也没有了”“那时候,在我乡,不但猪、羊、狗、猫这些通常的牲畜遍地都是,就连牛、马、驴、骡这些大型牲畜也随处可见”“就像是野草在我乡的地位,牛羊遍地、鸡犬相闻的六畜繁盛时代,作为庇佑六畜安康的草木,它们是一种怎样高贵的存在啊。而如今,六畜不保,草木已彻底沦为碍手碍脚碍眼的无用之物,人们就那么任它们于百无聊赖中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交代了六畜凋敝的现实。“然而,作为农业立本的国度,我们似乎对五谷更为偏爱现而今,在我乡,六畜凋敝已经不再是一个疑问句。作为既定的

64、事实,这四个字的尾巴尖上,不该挂上一个表现陈述口气的句号,而是应郑重地挂上一个让我们感到沉重且惊恐的感叹号”“这绝非危言耸听。请看如今的我乡”,文章第17、18段是写作者对六畜凋敝现实的思考。综上所述,文章以“六畜兴旺”为线索,逐步展开,层层推进。(2)理解“父亲手一抖,一时懵住了”的含意应抓住关键词“一抖”“懵住了”,作者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刻画“父亲”的形象。结合“良久,他抬起头,于茫然中举目四望他不知该将这四个自己亲手写下的大字贴在哪个位置”“其实,我想要说的是:这一年,我们家把羊圈拆了”可知,“一抖”写出了父亲面对条幅无处可贴时的惊慌与疑惑,“懵住了”写出父亲的愿望无处寄托时的茫然和失落

65、。结合前文“他把整个人投入其中的时候,是安安静静的,是心无旁骛的”可知,“他只与神灵对话”是写父亲写春联时专注、入迷、虔诚的态度。后文连用两个“忘了”,分析可知,第二个“忘了”是对第一个“忘了”的解释,“尘世里的生活虽然缓慢,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强调尘世生活的“变”,结合父亲茫然的表现可知,这是写父亲与变化后的农村生活的隔阂,对过往的留恋。而之所以连用“两个”是为了突出、强调。(3)“祖父像个石头墩子一样蹲在牛的对面,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它,也像一头牛”,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且所选喻体为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的“石头墩子”“一头牛”,体现了语言的自然。“牛棚是草,饲料是草”是短句,“给牛整理出的软绵

66、绵的铺盖也是草”是长句;“牛铺它的草,牛盖它的草,牛吃它的草”是短句,“祖父像个石头墩子一样蹲在牛的对面,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它”是长句。画线句子多用短句,节奏轻快;又有长短结合,富有变化,急缓相间,轻快自然。“棚外是风,是雪,是风卷着雪在落,是雪缠着风在飞”极富场面感,“卷着雪在落”“缠着风在飞”“笑”等词句再现了农家生活殷实温暖的画面。画线句子既有“牛棚是草,饲料是草,给牛整理出的软绵绵的铺盖也是草。在昏暗的马灯下,牛铺它的草,牛盖它的草,牛吃它的草”“祖父像个石头墩子一样蹲在牛的对面,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它,也像一头牛”这样富有乡村生活气息句子,也有“是风卷着雪在落,是雪缠着风在飞”这样诗情画意

67、的表达,文白相间,平实而不乏清新诗意。(4)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过去,“那时候,在我乡,不但猪、羊、狗、猫这些通常的牲畜遍地都是,就连牛、马、驴、骡这些大型牲畜也随处可见”“我们有的是草,高粱秆、玉米秆、麦秸秆,地瓜秧、黄豆秧、南瓜秧,狗尾草、狼尾草、白茅草”“在我们家,牛棚是草,饲料是草,给牛整理出的软绵绵的铺盖也是草。在昏暗的马灯下,牛铺它的草,牛盖它的草,牛吃它的草。祖父像个石头墩子一样蹲在牛的对面,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它,也像一头牛。棚外是风,是雪,是风卷着雪在落,是雪缠着风在飞。一枚雪花飞进来,落在牛鼻子上,牛鼻子顿时折射出圆润温暖的光泽。祖父就笑,他一笑,就抖落了自己帽子上众多的雪花”

68、等,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温馨自足的传统农村生活的喜爱与留恋。“六畜兴旺”是以前家家户户都要贴在猪圈上的春联,是希望“肥猪满圈”,六畜兴旺”象征曾经传统畜牧业及传统农家生活的兴盛,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期盼。“和种地、养牲畜相比,打工的钱来得多、来得快,这样一对比,也就不种不养了,地荒了,牲口也没有了”“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我乡繁盛多时的牲畜大业就凋敝了”“我想起了那些六畜兴旺的时代,确切地说,是六畜兴旺的最后时代”体现了现代的人们对动物及自然缺乏关心和敬重,作者对此充满了遗憾和不满。“现而今,在我乡,六畜凋敝已经不再是一个疑问句。作为既定的事实,这四个字的尾巴尖上,不该挂上一个表现陈述口气的句号,

69、而是应郑重地挂上一个让我们感到沉重且惊恐的感叹号”“这绝非危言耸听”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乡土习俗逐渐消逝的无奈忧伤,对农业凋敝现象的深切担忧。答案:(1)首先由民间贴春联的风俗引出六畜兴旺的话题;然后写父亲对“六畜兴旺”条幅无处可贴时迷惘的情景;最后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引发对六畜凋敝现实的思考;文章以“六畜兴旺”为线索,逐步展开,层层推进。(2)“一抖”写出了父亲面对条幅无处可贴时的惊慌与疑惑,“懵住了”写出父亲的愿望无处寄托时的茫然和失落。用一个“只”字,突出了父亲写春联时的入迷与虔诚;连用两个“忘了”,写出了父亲与变化后的农村生活的隔阂,对过往的留恋。(3)运用比喻,把祖父比作“石头

70、墩子”“一头牛”,喻体的选择富有生活气息;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富有变化,显得轻快自然;描写牛棚时语言质朴,描写棚外场景时语言诗化,文白相间,平实而不乏清新诗意;语言富有场景感,“卷着雪在落”“缠着风在飞”“笑”等词句再现了农家生活殷实温暖的画面。(答出三点即可)(4)“乡野情结”体现在:对温馨自足的传统农村生活的喜爱与留恋;“六畜兴旺”象征传统畜牧业及传统农家生活的兴盛,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期盼;现代的人们对动物及自然缺乏关心和敬重,作者对此充满了遗憾和不满;对传统乡土习俗逐渐消逝的无奈忧伤,对农业凋敝现象的深切担忧。(答出三点即可)【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

71、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封建论唐柳宗元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

72、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

73、理乎?”余又非之。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天下之道,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

74、?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注】:狉狉(p):形容野兽轰动。陵替:衰败、衰亡。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更:经历B.必痛之而后畏痛:痛恨C.思迁其秩而已迁:晋升D.秦郡邑而促促:短命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斧斤以时入山林B.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犹且从师而问焉C.固不当复议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古时由原始阶段过渡到“封建制

75、”的实施,并非古代圣贤的真实意愿,有时代环境的因素,是当时局势使然。B.虽然夏、商、周、汉实施“封建制”而治国长久,秦实施“郡县制”而短命,但是从今唐治理情况看来,“郡县制”是时代潮流所趋。C.依照天下的常理,国家治理得好,政局安定,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国家安定,贤明的人才能居上位,不贤的人居下位。D.本文提出: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作者承认客观情势,而不承认天命;作者觉得由分封制到郡县制是进步,而汉唐还要实行分封制是倒退。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故 近 者 聚 而 为 群 群 之 分 其 争 必 大 大 而 后 有 兵 有 德 又 有 大 者 众群 之 长 又 就

76、 而 听 命 焉 以 安 其 属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4分)(2)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4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

77、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必然要使他受痛苦之后感到惧怕。痛:使痛,惩罚。(2)A.介词,把/介词,按照。B均为连词,表承接。C.句末语气词助词,一般陈述语气/句末语气词,表判断。D.句末语气助词,吗/介词,相当于“于”。故选:B。

78、(3)C.“所以国家安定,贤明的人才能居上位,不贤的人居下位”错,原文中“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强调了“用人唯贤”才是“国家安定”的原因。(4)“群”为名词,第一处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句;“其争”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前两处的“大”都是作名词,其间断开;“大者”为“有”的宾语,其后断句;“焉”后断句。句子断句为: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句子翻译为:这样附近的人就聚结成群,分成许多群以后,相互间争斗的规模一定会大,相争的规模大了就会产生军队和威望。这样,又出现了威德更大的人,各个群的首领又靠近并且听从威望更

79、大的人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部属。(5)假:借助;就:归附;曲直:是非。句子翻译为:那借用外物来求生的人必然会相争,争夺不停止,一定会去归附那能判断是非的人并且听从他的命令。利:使有利;一:统一;封略:诸侯国的全部国土。句子翻译为:如果想要使国家有利并且统一人民的思想,那么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诸侯国的全部国土。答案:(1)B(2)B(3)C(4)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5)那借用外物来求生的人必然会相争,争夺不停止,一定会去归附那能判断是非的人并且听从他的命令。如果想要使国家有利并且统一人民的思想,那么又有世

80、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诸侯国的全部国土。参考译文: 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不能够明白这个问题。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不能够明白这个问题。这样那么,(有或没有原始阶段)哪种说法是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是接近事实的。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建制就明白这一点了。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可以(让它废除),这种形势产生,大概是在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是原始阶段的那种形势,就没有用来产生封建制的办法。实行封建制,并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那人类的原始阶段跟万物一起生存,

81、野草树木杂乱丛生,野兽成群四处奔走,人不能(像禽兽)抓扑啃咬,而且没有毛羽(来抵御严寒),不能够供养自己、保卫自己。荀卿说过:“(人类)一定要借用外物把外物作为求生的工具。”那借用外物来求生的人必然会相争,争夺不停止,一定会去归附那能判断是非的人并且听从他的命令。那聪慧又明白事理的人,服从他的人一定很多;他把正直的道理告诉那些相争的人,不肯改悔的,必然要使他受痛苦之后感到惧怕,于是君主、首领、刑法、政令就产生了。这样附近的人就聚结成群,分成许多群以后,相互间争斗的规模一定会大,相争的规模大了就会产生军队和威望。这样,又出现了威德更大的人,各个群的首领又靠近并且听从威望更大的人的命令,来安定自己

82、的部属。于是产生了诸侯这类爵次,那么他们相争的规模就更大了。又有比诸侯威德更大的人,许多诸侯又靠近并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封国。于是又产生了方伯、连帅这类领袖,他们相争的规模还要大。这就又出现了比方伯,连帅威德更大的人,方伯、连帅们又靠近并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老百姓,这以后天下便统一于天子一人了。因此先有乡里的长官而后有县的长官,有了县的长官而后有诸侯,有了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了方伯、连帅而后才有天子。从最高的天子到乡里的长官,那些对人民有恩德的人死了,人们一定会要求他们的子孙(成为首领)并事奉他们。所以说实施封建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的人说:“实行

83、封建制的人,一定是把他的封地当作自己的土地,把他封地的老百姓当作自己的儿女,使封地的风俗变美好,整治封地的政治秩序,(这样以后)施行教化就比较容易。郡县的地方官吏,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一心只想提升官阶罢了,怎么能治理好呢?”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今天国家完全实行郡县制,不断地任命郡县长官,这种情况是不能改变了。善于控制军队,慎重地选择地方官吏,那么政局就会安定了。有人又说:“夏、商、周、汉四代实行封建制而政局延续了很久,但是秦朝实行郡县制,统治的时间却很短。”这更不是所谓懂得治理国家的人说的话。魏继承汉朝,分封贵族的爵位仍然实行封建制;西晋继承魏,因袭(旧制)不变革,但魏和晋都就是衰败,没

84、有听说延续皇位。如今唐朝纠正(魏晋的过失)改变了制度,延续统治已近二百年,国家基业更加巩固,这与分封诸侯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又以为:“(治理)商、周二代的是圣贤的君王,但是没有改革他们实行的封建制,本来不应当再谈论(这件事)。”这种想法特别不正确。 至于天下的常理,是治理得好、政局安定,这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使贤明的人居上位,不肖的人居下位,然后才会治理得好、政局安定。如今那些封建制的君长,是世代继承统治下去的。这种世袭的统治者,居上位的人果真贤明吗?居下位的人真的不肖吗?那么人民是被治理得好还是遭遇祸乱就无法知道了。如果想要使国家有利并且统一人民的思想,那么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

85、,占尽诸侯国的全部国土。圣贤的人生在那个时代,也没有用来在天地间立足的办法,这就是封建制造成的。难道是圣人的制度使事情到达这种地步吗?所以我一开始就说:“这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

86、,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谪仙怨唐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注】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司马途中,经苕溪,在宴集上为远谪的梁耿寄赠而作。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19.上片中“解携”的意思是,与下片中“_”字相照应。(2分)20.请赏析本词最后两句“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的妙处。(

87、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点词语意思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关键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本诗为送别诗,是诗人被贬睦州司马途中,经苕溪,在宴集上为远谪的梁耿寄赠而作。“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意思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解”,解开;“携”,离开。朋友与诗人天各一方,

88、从此孤独惆怅,因此“解携”与下片“独恨长沙谪去”中的“独”字照应,写出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2)“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结合注释可知,“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江潭春草萋萋”在诗歌末尾,描写江边繁茂的春草杂乱而无际的景色,因此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通过写春草繁茂和杂乱表达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遗恨之多、之乱,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独恨长沙谪去”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送友人远谪后内心的凄婉悱恻、孤独惆怅之情。结构

89、上,尾句的“恨”照应标题的“怨”,既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谪的愁苦,也包含着友人远谪,好友分别的“怨”“恨”。答案:(1)离别或分手;独(2)用典。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表达梁耿和自己共同遭贬的痛苦。化抽象为具体。以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十分深长。以景结情,用春草茂盛的画面来结束全词,更写出了愁之多愁之乱。暗合词牌“谪仙怨”。把友人、自身遭贬的痛苦及离别之思与“怨”字相呼应,前后圆合。直抒胸臆。一个“恨”字直接点明了送别远谪的凄婉悱恻之情。译文: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

90、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赏析: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

91、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

92、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

93、,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

94、歌,进而明了全是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

95、主旨。(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礼记中庸)21.“亲亲而仁民”与孔子_的待人基本原则相一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达到了儒家_思想的绝佳境界。(2分)22.习近平指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在实现这一愿望过程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4分

9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观点。(2)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亲亲而仁民”意思是:君子爱自己的亲人而对百姓施行仁政。君子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并能推己及人爱天下百姓。可见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与孔子的“推己及人”观点一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说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万物各不相同却又各自生长,不妨

97、碍它物的生长,这是一种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强调的是世界各国既各自发展,又互不妨害,甚至共同发展,实现互利互助,共赢共生。要想实现这一理想,需要世界各国遵循共通的原则,尊重彼此,推己及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据此解读文本,筛选出有效信息。如“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强调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序为可贵,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果世界各国都以和为贵,以礼相待,就会共存共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强调君子爱自己的亲人而对百姓施行仁政,对百姓施行仁政也就会爱惜世间万物。爱己、爱人、爱他人,拥有仁爱

98、思想,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从而互利共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和而不同,尊重彼此的差异,不妨碍彼此的生长,和谐共生。而我们要在存异的基础上求同,美美与共,和平共处。答案:(1)恕/推己及人;中庸/和而不同。(2)需要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进行。儒家认为如果不以礼为规则,任何交往都是不可行的。我们只有共同遵守,才能形成共存、共赢、共进的局面。需要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互相关爱。儒家认为要亲爱亲人、仁爱百姓。我们要互相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需要尊重差别,求同存异。儒家认为万物不相妨害,彼此不相违背。而我们要在存异的基础上求同,美美与共,和平共处。需要尊重自然,学会从爱人到爱物。儒家

99、认为不仅要爱民,也要爱万物。提醒我们要把人类生命的共同体扩大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同体,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参考译文: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序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论语学而)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孟子尽心章句上) 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

100、处啊!(礼记中庸)【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

101、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复核的过程。(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子曰:“不愤不启,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2)可堪回首,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王勃滕王阁序)(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

102、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重点字:隅)(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重点字:佛、狸)(3)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点字:颁)(4)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重点字:坠)(5)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重点字:幽)【点评】论语中的名句辑录:1阐述正确

103、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孔子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闻道,夕死可矣。5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教育弟子专心求学的几句话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

104、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心理学家福纳吉提出了“心智化”的概念,意思是指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能力。当一个人的心智水平偏低的时候,往往会曲解他人的意图。有时候,人们内心的“主观事实”与客观发生的“外部事实”并不一致。有些陷入痛苦的人常常抱怨:“世界对我充满恶意!”可实际上,世界是无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首先分析“心智化”的概念,心智化其实是为心理过程建立一个模型:人类的心理过程是看不见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人的行为,但可

105、以据此去推断对方的动机、情绪、需求和渴望等心理。如何通过外在行为推断他人的内心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型。当一个人的心智化水平偏低的时候,往往说明他的这套模型总是曲解别人的意图。就像A刚刚走进咨询室,就断定我不喜欢她。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并通过他人去理解自己,这是心智化能力的核心。本次作文立意应围绕着“心智化”展开论证,可以从何为心智化、为何心智化、如何提升心智化等方面入手,但文章不能只分析问题,建议让解决问题部分更加凸显。参考立意:1.感受幸福的能力。2.关于心智化的思考。3.如何提升心智化。【解答】关于心智化的思考 最近在看一部日剧出租救世主。有些离奇的主题,说得是一个公司开办的业务就是出

106、租救世主,具体意思就是当你走投无路没有人帮你的时候可以给这家公司打个电话,他们会派人来帮你解决一切你不愿让其他人帮助的问题。 在其中,有一个姑娘很有意思,她全名是百地零子,同学都称她为“地藏妹”,因为她每次碰到他人欺负或害怕时,就开始念她的咒语:“我一个人是可以生活的,我是不孤独的,我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零子同学家中很富裕,父亲与哥哥都是杰出的企业家,她是家中最被忽略的孩子,她自己形容自己是:“愚蠢的笨蛋,是不会有人帮助自己的。”于是,即使碰上了绑架,她也放弃了求助,因为觉得没有人会帮她。还好,她碰上了好心的“救世主”,当她看到为了帮她而受苦的另一个“救世主”,第一次呼叫出来“我需要帮助!”当

107、然,“救世主”就是听到她的呼声,而拯救了她。 这个故事很有深意的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定律:我们的强迫性重复能否打破?零子同学一遍又一遍念着她的咒语:“我可以一个人孤独的,我可以生活的”。这是我们很多人内心的台词,只是没有像她可以直接表达出来而已。 在她内心世界中无比可怕,她远离家人独自住在一个危险的地区,在混乱的房屋里她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念着她的咒语。 这是一个孤独的姑娘,她也把内心的害怕完全呈现在真实的世界里,备受欺辱,无依无靠。当家人打电话时,她会告诉他们她很好,做着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实际上她在做着屡受性骚扰的营业员工作。她无法生活得好,因为她活在自己可怕的内心世界里。 弗洛伊德曾说过

108、: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是他内部精神生活的体现。在零子的世界里,她的内部与外部世界完全重合,越是恐惧,她的生活就充满了痛苦。她所有的生活都呈现着一个主题,就是她的咒语:她注定孤独,一个人,无依无靠难道,她的命运就该如此? 到这里,仿佛到了死结:你难道命该如此?没有任何办法了吗? 但如同零子遇到特殊事件,逼着她换了一种方式来决定,随之,她的命运也跟着改变了。 所以,我想说,如果你对他人,对世界的理解发生改变时,你的命运会不会变化呢? 这个理解方式的改变,我想可以用心智化概念来解读,先说心智化的概念:个体借助于有意的心理状态(诸如个人的欲望、需要、感受、信念和动机等),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理解和解

109、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我们内心在关系中可以跳出自己内心有些扭曲的判断,从外部来审视自己,从自己内部来理解对方,将心比心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但能够以心智化的方式理解自己与他人,与依恋关系紧密相关。当父母是安全依恋,可以以心智化方式理解关系时,通常孩子也会有同样内心思考的方式。如果先天没有这样的条件,就需要我们后天对自己的深刻理解与修复。我们需要将对方的感受镜映,理解并内部加工还给对方,使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如此真实,可以被理解和回应,他内部自体表征可以被确认,客体表征开始发生松动。简单讲就是当一个人逐渐被深切理解和感受时,他也会发展出自己的心智化功能,就是重新有空间来理解这个世界和他人。

110、 就如同电视剧中的零子,当她被对方看到,救世主拯救她后,她开始可以信任这个世界了,并且开始寻找自己价值时,她的命运开始变了,她不再孤独,无需在孤独的世界里念着绝望的咒语。 也许,我们的世界没有那个救世主,但,我们是否也必须沉浸在那自己认定的“痛苦”呢?当你开始重新理解自己,信任世界时,潜意识中的心动了,不知你感受到的命运又会如何?【点评】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