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1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58页
三年高考(2013-2015)语文试题分项精析版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 2(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2、。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3、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4)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3(2015

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眀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1)(3分)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8分)劳 停 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5(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

7、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回答此类题目,要先将两首诗的大意读懂。第一首张说的邺都引,是作者纵观魏武帝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壮历史和身后遭遇时,联想自己被奸佞小人攻讦的现实,不禁感慨万千而写的。写得激情奔涌,慷慨悲壮,但诗情又紧和缅怀魏武的题旨,做到诗情恣肆而有节制,思想内蕴而

8、易外传。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诗人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6(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

9、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7(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8(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0、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9(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 诗中描写

11、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0(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1)(5分)本诗描写的

12、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2)(6分)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11(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残春旅舍 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13、)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12(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

14、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1) (2)(2)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3)因此学生平时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同时学会结合诗句分析。13(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2) 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

15、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4(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8分)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龙,扬子鳄。匕箸:羹匙和筷子。(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16、。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 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3)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属于鉴赏题,题目要求鉴赏画线句子手法。题目指向明确,要求鉴赏借景抒情的手法,学生可以沿着借景抒怀的思路进行思考,省去了对判断画线句子所用手法的判断,降低了难度。鉴赏时要能够做到知人论世,准确体会词人的情感。作

17、者张孝祥是位有才华、有抱负、有器识的爱国诗人,可他偏偏生活在南宋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代,而他个人虽是进士第一,仕途上却蹭蹬失意,被谗受贬。但是词人坚信暴风疾雨后,定然会“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这体现了词人博大宽广的情怀。15(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2) 诗题的“过”字

18、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16(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

19、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7(2014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18(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双调蟾宫曲 自乐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1、请简要分析。(3分)(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19(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送别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20(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

22、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21(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 22(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

23、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23(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

24、: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案】24(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5分)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2)答案一:此

25、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25(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

26、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26(2014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镜湖女 (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

27、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27(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28、偏”两字的妙处。(3分)(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8(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 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29(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阮 郎 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

29、。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30(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

30、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31(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答案】(1)猿声(2)(1)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2)第一首以32

31、(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33(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阮郎归 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

32、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 34(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

33、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答案】B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35(2013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

34、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答:(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 36(2013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 (1) “绿”字写出

35、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37(2013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

36、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38(2013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

37、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名师点睛】写作手法是指诗歌为更好的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多种感觉描写等。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表达手法,包括衬托(衬托手法,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

38、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39(2013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40(2013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眠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

39、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答: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答: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解析】41(2013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

40、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答:_(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41、(6分)答:_该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和对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对用典所表达的真正意思,既要理解这个典故当初的含义,又不能拘泥于原意,还要结合作品的语境来理解。【附鉴赏】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送答之作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真正能千古流传的佳作,却并不多。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底(1193年2月),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遂慨然而作此词。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

42、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怎么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呢?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岂能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

43、。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44、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

45、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

46、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

47、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

48、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选自宋词鉴赏大典)42(2013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49、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篆烟:盘香的烟缕。(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名师点睛】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一般的考查角度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43(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鹊 桥 仙陆 游华

50、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诗歌中的用典确实给鉴赏

51、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诗歌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加强平时的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44(2013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45(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52、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就成为了分析概括诗人情感的关键和捷径。46(2013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用典贴切,

53、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3)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细分析,一一比对。有对诗歌内容的概括,有对写作手法的分析,有对诗人感情的概括理解,要仔细分析,认真比对。(3)试题分析:炼字题的回答要包括三项内容:(1)字义,涉及修辞或活用的必须点明;(2)句意,把盖子放回诗句中,描绘诗句的意境。(3)表达的情感或艺术效果。【考点定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名师点睛】炼字题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54、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具体回答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47(2013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48(201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鹧

55、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特点。49(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

56、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2分)(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50(2013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 酬孝峙【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

57、,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 51(201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春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一直与我们同在。(1)将“风儿

58、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52(2013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答:【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

59、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赏析】(1)这是个山中秋夜,明月高悬斜挂在墨绿的山边,皎皎如烛光,真是一幅天然墨水画,带着秋意的霜风不时拂动着翠竹,摇曳不定的翠竹发出的簌簌声无意惊醒了正在栖息的山鸟,它扑楞着从一树飞向别一树!这大自然的一动一静,都被我这个半夜还未眠的独宿诗人感知到了。这首诗奇妙处,就是仅仅用二十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情画意场景,在这诗情画意中,你

60、不仅仅是在读一首五言绝句,而是在随着诗人的脚步,与他同置山中,与他共鸣,随着他的视角,静静独宿在山中,用整个身心去聆听和感知大自然的一动一静。韦应物秋斋独宿所描写的显然不是作为刺史的韦应物的生活情趣,而恰恰像是个恬淡自适的幽人逸士所追求的生活境界。这种境界与禅子追求的恒常清净、自我解脱的境界并没有什么不同。(2)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人。登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6)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仕五朝,宦海沉浮,居官廉明,直言敢谏,死而后已。是金代后期的着名文学家,继党怀英之後与杨云翼同为文坛领袖。主张宗唐复古、倡导风雅,大力纠正章宗后期浮艳尖新的创作倾向,为金代后期文学的正确发展作出了贡献。- 5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