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质疑问难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式,以疑激趣,以疑促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堂课是否该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结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绝不是给学习活动画上句号,相反地,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从某种角度上讲,学习活动总是和问题相伴而行的。学生心中有疑问,必然会主动地去求解,从而变被动地获取为自主地探寻,最终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留下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向课外拓展,自学、自悟、自得。让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走出课堂呢?1.横向的拓展。
2、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中外名人、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难以且不适于在课堂中全部解决,这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拓展知识,解决疑问。如学习第八册赤壁之战一文,学生质疑:曹操败走华容道后,结果怎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自行求解。2.纵向的深入。学习语文有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掌握外,还应启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去尝试、发现。如第六册第六单元读写例话归纳段落大意告诉学生:如果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的,要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可是如果一个自然段的句子无重点非重点之分,应该如何概括段意呢?这就需要启发
3、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带出课堂。对于那些教学任务之内的、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力求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带出课堂的问题应是那些知识拓展、深化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呢?1.置疑。即对学生的质疑分类处理,选取属于知识拓展、深化的问题置而不答,让学生在课外自行解决。如教学第六册五彩池一文时,学生提出了四个问题: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为什么池水会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叫五彩池?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对于前三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解决,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则可以置而不答,向学生推荐中国名胜经典等书,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己弄清其中的奥妙。2.启疑。即引导学生生疑。如教学第四册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说没有问题。教师告诉学生,黄山奇石除了课文介绍的外还有许许多多,顺势诱导学生在课外去图书馆里查阅有关介绍黄山奇石的文章,并做成卡片,准备开一个黄山奇石研究会。总之,问题对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唤醒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