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73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单项选择题(56分,每题2分)1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

2、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以愚黔首:民间组织的头目B隳名城:毁坏C因河为池:趁着,趁此D蹑足行伍之间:行走(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用法相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以弱天下之民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瓮牖绳枢之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 / B/ / C/ / D/ / (3)文中划线句子与下列给出的例句句式一致的是。例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销锋镝,铸以为金人

3、十二B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B后秦击赵者再:两次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令,让D礼天下之奇才:礼待(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B邯郸为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3)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翻译正确无误

5、的一项是。A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B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加速了(灭亡的)祸患。C那么胜败损伤的数目,存亡的道理,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D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因为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的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3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

6、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装作B斋戒五日:古代

7、帝王祭祀或举行重大礼节时,洁身清心,以示虔诚C决负约不偿城:辜负,对不起D从径道亡:逃走(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徒慕君之高义也:白白的B臣等不肖:不聪明,不贤能C顾吾念之:顾虑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相如广成传:使居住,使动用法。B乃使其从者衣褐:穿着,名词动用。C而相如廷叱之:上朝堂,名词动用。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意动用法。4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8、,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幽武:禁闭B武卧啮雪:咬,嚼C羝乳乃得归:产奶,喂奶D杖汉节牧羊:执,拄(2)文中划线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B卧起操持,节旄尽落C请毕今日之驩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单于愈

9、益欲降之:使投降B廪食不至:公家发给的粮食C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断定D效死于前:立刻,马上。5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 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

10、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宿整兵器:在夜里B贼周章:恐慌失措C迁登为东城太守: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D共拔郡随登:攻克(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豪气不除:英雄的各种品质B是元龙所讳也:避忌C若元龙文武胆志:像D造次难得比也:这里指随随便便的人。6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

11、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据武功五丈原:占据,驻守B使己志不申:通“伸”,伸展C军无私焉:偏私D相持百余日:两军对峙7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

12、可使将。”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天下莫能当:和相比B若必将之:带兵,率兵C母置之:搁置,摆D妾得无随坐乎:株连,因而获罪(2)下列各项中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天下莫能当:认为B而括易言之:连词,相当于“然而”C其母上书言于王曰:介词,向,对D王终遣之:结构助词,取巧句子独立性。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三这年,他每日伏案苦读,置身书海,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几近焚膏继晷的地步,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心目中的学府B他晚年以打渔为生,浮家泛宅,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C

13、笛声渐消,随着轻盈优美,飘忽若仙的舞姿,舞娘们广袖开合,拂袖而去D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9下列各项中的成语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B风起云涌:像风云那样遇到机会比喻遇到得以施展才能的好机会C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方兴未艾: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它的“无 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

14、阅读境界呢?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 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 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 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ABCD1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15、,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在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其实这而要确定所以/B这其实/能认为因为即使C实际上却会/可能就是D这当然就是如果/虽然AABBCCDD12以下各项对三国演义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吕布战败后,被缚上白门楼,请求在座的刘备为他求情,未果,被曹操缢死;而他的部将陈宫大骂曹操,反而被重用封为中郎将B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水镜先生,他向刘备推荐了伏龙、风雏,于是刘备日夜盼望得到二人在遇到二人之前,刘备遇到了徐庶,拜为军师C“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这几句诗

16、称颂的是刘备D曹操曾在潼关之战中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狼狈而逃13下列各项中内容与关羽无关的一项是()A温酒斩华雄B单骑救主C身在曹营心在汉D刮骨疗毒14“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称赞的是()A诸葛亮B陆逊C傅彤D冯习15以下各项对三国演义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煮酒论英雄”的人物分别是曹操和刘备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 关羽 ,“汉相”指的是 曹操 ,所寻之“兄”是 刘备C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庞统 ,死于麦城的大将是张飞 ,死于白帝城的是刘备D“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 诸葛亮16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傅

17、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

18、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

19、传)【参考注释】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番僧:西域来的僧侣。下院:僧寺的分院。中旨: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牙牌:象牙腰牌。宋元以后为官员身份证。因多系象牙兽骨制成,故名。其上书写官员官衔、履历。始见于宋,明朝正式定制。分为五种:公、侯、伯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

20、“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B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C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D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

21、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

22、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D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4)把文明史傅珪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二主观做答题1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练习临江仙宋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

23、思,踏雪没心情。【参考注释】此词系易安从赵明诚守健康时所作,时间大致为建炎三年扃(jing):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秣(m)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按照时间的先后春天可分为孟春、仲春、季春三个时段,你绝得这首词写于春天的那个时段?请结合词的相关内容说明你的理由。(2)“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使用怎样的表达技巧?结合全词及词的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背后所隐藏的情感。18根据要求填写句子(1)登高一诗中,诗

24、人将极深沉广远的悲愁寓于极阔大苍凉的景物之中,这两句景物描写是:,。(2)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写秦国统治者纵情与音乐,宫殿里乐器发出的声音比市场声音还要喧闹。杜牧这样写道:,。(3)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一词中,词人在是否效法张翰这一问题上产生短暂的彷徨,但接着便以许祀为界自勉道:,。(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遥想昔日英雄了的孙权,词人这样感慨道:舞榭歌台,。(5)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上阙写景,下却怀古抒情,其中连接上下两阙,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19请指出下面的两首诗所描述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片段(1)“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以上诗歌所

25、描述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片段是:。(2)“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以上诗歌所描述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片段是:。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夜宴群臣,并让自己的爱姬起舞助兴。突然,灯烛被风吹灭了。一人趁机牵扯庄王爱姬的衣服,爱姬顺手把此人的帽缨撤了下来,请求追查,但庄王并没有追究此人。后来在一次对外战役中,有一人不顾滚石和流矢,奋勇杀敌,立下大功。此人正是被庄王爱姬撤下帽缨者。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5-2016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实验中学高一(下)期

26、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56分,每题2分)1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27、族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以愚黔首:民间组织的头目B隳名城:毁坏C因河为池:趁着,趁此D蹑足行伍之间:行走(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用法相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以弱天下之民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瓮牖绳枢之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 / B/ / C/ / D/ / (3)文中划线句子与下列给出的例句句式一致的是D。例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B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28、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词类的活用,注意词语的词性在句子中的变化(3)本题考查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解答】(1)B A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黔首:普通百姓;C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因:凭借,依靠;D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行:古代军制单位,“行伍”连用代指军队(2)C 均为使动用法, 均为名词动用, 为名词作状语(3)D 例句为宾语前置,何,通“呵”,意为呵斥;A为定语

29、后置,B为状语后置,C为被动句式;D宾语前置句答案:(1)B(2)C(3)D参考译文: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占据着华山,面对着黄河,认为是险固的地势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

30、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之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

31、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2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32、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B后秦击赵者再:两次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令,让D礼天下之奇才:礼待(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B邯郸为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3)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A燕

33、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B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加速了(灭亡的)祸患。C那么胜败损伤的数目,存亡的道理,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D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因为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的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34、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向使:假使(2)A A两个而均表转折;B第一个“为”表成为;第二个“为”表被动;C第一个“以”表示拿,用,介词;第二个“以”是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D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3)A B选项中“速”应当翻译为“招致”C选项中“数”和“理”都是指“天数,命运”D选项中“为”表示被动,不

35、能翻译为“因为”答案:(1)C (2)A (3)A 参考译文: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

36、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

37、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3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

38、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装作B斋戒五日:古代帝王祭祀或举行重大礼节时,洁身清心,以示虔诚C决负约不偿城:辜负,对不起D从径道亡:逃走(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徒慕君之高义也:白白的B臣等不肖:不聪明,不贤能C顾吾念之:顾虑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

39、(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舍相如广成传:使居住,使动用法。B乃使其从者衣褐:穿着,名词动用。C而相如廷叱之:上朝堂,名词动用。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意动用法。【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三个题目都是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解答】(1)C 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负:违背(2)B A只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徒:只是;C但是我想到顾:但是,只不过;D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因:通过,经由(3)C 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廷: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答案:(1)C(2)B

40、 (3)C 参考译文: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

41、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4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

42、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乃幽武:禁闭B武卧啮雪:咬,嚼C羝乳乃得归:产奶,喂奶D杖汉节牧羊:执,拄(2)文中划线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A掘野鼠去草实

43、而食之B卧起操持,节旄尽落C请毕今日之驩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B廪食不至:公家发给的粮食C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断定D效死于前:立刻,马上。【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通假字,注意根据句意分析(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解答】(1)C 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乳:生子(2)B A“去”通“弆

44、”C“驩”通“欢”D“霑”通“沾”;“衿”通“襟”;“决”通“诀”(3)D 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效:献出答案:(1)C (2)B(3)D参考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让他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认为他是神,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李陵与苏

45、武一起喝了几天酒,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劝告”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很久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汉如此忠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5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 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

46、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宿整兵器:在夜里B贼周章:恐慌失措C迁登为东城太守: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D共拔郡随登:攻克(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豪气不除:英雄的各种品质B是元龙

47、所讳也:避忌C若元龙文武胆志:像D造次难得比也:这里指随随便便的人。【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两道题都是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解答】(1)D 广陵郡吏民扶老携幼一起离开拔:离开(2)A 豪横之气不加检点豪气:狂傲之气答案:(1)D (2)A参考译文: 陈登登上城楼,认为可以出击,就申告命令将士,率军向敌阵冲去陈登亲自擂鼓,将士奋勇冲杀,孙权军大败陈登趁胜追击,斩杀敌寇数以万计后来升迁陈登为东城太守,广陵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临行时)广陵郡吏民扶老携幼,要随陈登一起北迁 后来,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

48、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元龙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能举个例子吗?”许汜说:“以前我遭遇战乱,然后路过下邳,然后我吧去见元龙然后元龙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然后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然后他自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地产价格,说的话没一句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不取的做派,凭什么跟您说话?如果是当时是在下

49、,我想自个儿卧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上,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 刘表听了,放声大笑刘备深情地说:“象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6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据武功五丈原:

50、占据,驻守B使己志不申:通“伸”,伸展C军无私焉:偏私D相持百余日:两军对峙【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例如语境推断法(结合语境揣摩),课文推断法(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借助成语推断实词词义,有很好的效果),语法推断法等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结合语境判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解答】A解释

51、正确,译文为“驻军在武功的五丈原这个地方”;B解释正确,译文为“以至于自己的意愿无法达到”;C私:解释有误,应解释为“私下掳掠”,译文为“队不曾掠夺百姓”;D解释正确,译文为“两军对峙一百多天”;故选C7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以天下莫能当:和相比B

52、若必将之:带兵,率兵C母置之:搁置,摆D妾得无随坐乎:株连,因而获罪(2)下列各项中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以天下莫能当:认为B而括易言之:连词,相当于“然而”C其母上书言于王曰:介词,向,对D王终遣之:结构助词,取巧句子独立性。【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解答】(1)C 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将:以为将领(2)D 您一定要派他领兵之:代词,代赵括答案:(1)C(2)D 参考译文: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

53、,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三这年,他每日伏案苦读,置身书海,始终保持学习

54、的热情,几近焚膏继晷的地步,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心目中的学府B他晚年以打渔为生,浮家泛宅,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C笛声渐消,随着轻盈优美,飘忽若仙的舞姿,舞娘们广袖开合,拂袖而去D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和正确运用,且考查的都是一些易错成语学习时要注意搜集这类词语,注意其使用语境、对象、范围、褒贬等【解答】A“焚膏继晷”指勤奋地工作或读书符合本句语境B“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符合本句语境C“拂袖而去”指把衣袖一甩就走了形容飘然而去,也形容因生气而离去这里望文生义,用来形容舞娘们跳舞的衣袖摆动,错误D“繁文

55、缛节”指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用于祭拜神明的仪式,切合语境故选:C9下列各项中的成语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B风起云涌:像风云那样遇到机会比喻遇到得以施展才能的好机会C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方兴未艾: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考点】成语【分析】本题单独考查成语意思,要注意成语释义的准确性【解答】A“奉为圭臬”比喻把某种言论或事情当作自己的准则B“风起云涌”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选项解释错误C“沸反

56、盈天”指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生喧闹,乱成一片D“方兴未艾”指刚兴起还没有停止先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正在蓬勃发展故选:B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它的“无 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 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 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

57、透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 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ABCD【考点】排列句子顺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

58、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解答】根据语段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判断,本段的中心思想是讲述“无用”阅读的作用根据原文中的“它的无 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一句,我们可以确定原文的行文思路是先解释“无 用”的阅读,再讲“无用”的阅读的作用两句解说“无用”的阅读,根据关联词“虽然”可知, 在之后,排除A 项;根据关联词“但”可知,放在之后,排除B、C 两项故选D1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

59、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在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其实这而要确定所以/B这其实/能认为因为即使C实际上却会/可能就是D这当然就是如果/虽然AABBCCDD【考点】字义、词义辨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语言的连贯,主要是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根据中的前面结果,后面原因的关系可以排除AC;根据中的假设关系和“也”可以排除D;答案:B12以下各项对三国演义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吕布战败后,被缚上白门楼,请求在座的刘备为他求情,未果,被曹

60、操缢死;而他的部将陈宫大骂曹操,反而被重用封为中郎将B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水镜先生,他向刘备推荐了伏龙、风雏,于是刘备日夜盼望得到二人在遇到二人之前,刘备遇到了徐庶,拜为军师C“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这几句诗称颂的是刘备D曹操曾在潼关之战中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狼狈而逃【考点】名著阅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解答】A项,得到曹操重用的部将不是陈宫

61、,而是张辽;故选:A13下列各项中内容与关羽无关的一项是()A温酒斩华雄B单骑救主C身在曹营心在汉D刮骨疗毒【考点】名著阅读【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解答】B项,单骑救主的是赵云,不是关羽;故选:B14“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称赞的是()A诸葛亮B陆逊C傅彤D冯习【考点】名著阅读【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解答】陆逊,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官

62、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建安九年,进入孙权幕府章武二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黄武七年,陆逊又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被拜为上大将军赤乌九年为丞相,因卷入立嗣之争于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故选:B15以下各项对三国演义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煮酒论英雄”的人物分别是曹操和刘备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 关羽 ,“汉相”指的是 曹操 ,所寻之“兄”是 刘备C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庞统 ,死于麦城的大将是张飞 ,死于白帝城的是刘备D“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63、指的是 诸葛亮【考点】名著阅读【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解答】C 项,“死于麦城的大将是张飞 ”有误,死于麦城的大将是关羽,张飞死于阆中;故选:C16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

64、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

65、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参考注释】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

66、臣的重要来源之一。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番僧:西域来的僧侣。下院:僧寺的分院。中旨: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牙牌:象牙腰牌。宋元以后为官员身份证。因多系象牙兽骨制成,故名。其上书写官员官衔、履历。始见于宋,明朝正式定制。分为五种:公、侯、伯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B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

67、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C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D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68、正确的一顶是D。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D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4)把文明史傅珪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69、汉语。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

70、答】(1)D “今自去秋来”为时间状语,其后断句,排除A、C;“地震天鸣”与“雹降星殒”结构对称,中间、前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2)A 土地、户籍,是户部的职责范围(3)D “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是朝廷不听言官的请求(4)俄:不久;以:因为句子翻译为: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忠谠:直言;报:回复句子翻译为: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

71、上奏,朝廷没有回复答案:(1)D(2)A(3)D(4)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朝廷没有回复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 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

72、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 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

73、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

74、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二主观做答题1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练习临江仙宋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参考注释】此词系易安从赵明诚守健康时所作,时间大致为建炎三年扃(jing):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秣(m)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

75、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按照时间的先后春天可分为孟春、仲春、季春三个时段,你绝得这首词写于春天的那个时段?请结合词的相关内容说明你的理由。(2)“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使用怎样的表达技巧?结合全词及词的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背后所隐藏的情感。【考点】写景诗【分析】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根据词序,此词仿照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而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此词不单是作者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

76、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全词格调苍凉沉郁,几乎全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从而判断景物所处的季节答题时,抓住季节特有的景物特点进行判断“柳梢梅萼渐分明”,梅花开放,柳树抽出新芽;“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试灯”说明元宵将至,“踏雪”,说明积雪未融尽以上讯息说明作者作词的时间正属于孟春(2)本题有两小问,一是分析表达技巧,从结构上看,是对仗,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人老”与“春归”的对比;第二问是分析情感,注意题目的提示“结合全词及词的写作背景”,背景中“此词系易安从赵明诚守健康时所作”,诗中“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由此可以

77、看出此人的情感答案:(1)这首词写于孟春,理由如下:“柳梢梅萼渐分明”,梅花开放,柳树抽出新芽;“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试灯”说明元宵将至,“踏雪”,说明积雪未融尽以上讯息说明作者作词的时间正属于孟春(2)这两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春归秣陵树”,春天归来,整个南京城都沐浴在初春的景象中,欣欣向荣;“人老建康城”,而此时词人年近半百,和丈夫飘零在外春归树,人飘零;春气新,人老去;对比鲜明词人好丈夫寄居健康,无心吟咏风月,无心预赏花灯,无心踏雪赏梅,这些描写委婉地表现词人的家国沦丧、飘零无依的伤感参考译文: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

78、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 ,即1129 年初,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不单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起句直接采用欧阳文忠公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第二句:“云窗雾阁常扃”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再加强“深”的意境

79、 ,“常扃”与陶靖节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 ,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老”字,时间概念 ,“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悲恸欲绝的境界上片造境,下片言情“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今昔对比,无限感喟建炎之初,清照抒写了许多语悲意明的政治诗,希望朝廷能以社稷苍生为重,谁知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词人面对着南渡偏安的悲

80、剧,既伤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业尽付东流,百感交集“谁怜憔悴更雕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写实结元宵在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乃北宋官民预赏灯节之俗,今则“ 试灯无意思”;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今则大势已去,恢复无望,而金兵日炽,惨酷的现实哪里还有心情去预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18根据要求填写句子(1)登高一诗中,诗人将极深沉广远的悲愁寓于

81、极阔大苍凉的景物之中,这两句景物描写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写秦国统治者纵情与音乐,宫殿里乐器发出的声音比市场声音还要喧闹。杜牧这样写道:管弦呕哑,多余市人之言语。(3)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一词中,词人在是否效法张翰这一问题上产生短暂的彷徨,但接着便以许祀为界自勉道: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遥想昔日英雄了的孙权,词人这样感慨道: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上阙写景,下却怀古抒情,其中连接上下两阙,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

82、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关键字:萧萧)(2)管弦呕哑,多余市人之言语(关键字:呕哑)(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9请指出下面的两首诗所描述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片段(1)“一天浓雾满长江,远

83、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以上诗歌所描述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片段是:诸葛亮草船借箭。(2)“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以上诗歌所描述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片段是: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考点】名著阅读【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熟悉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涉及的人物,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解答【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三国演义中诗歌和事件的掌握能力学生首先要认真分析诗歌内容,然后抓住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推测其描述的片段即可;故参考答案为:(1)诸葛亮草船借箭;(2)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备注:答案意思对即可)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84、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夜宴群臣,并让自己的爱姬起舞助兴。突然,灯烛被风吹灭了。一人趁机牵扯庄王爱姬的衣服,爱姬顺手把此人的帽缨撤了下来,请求追查,但庄王并没有追究此人。后来在一次对外战役中,有一人不顾滚石和流矢,奋勇杀敌,立下大功。此人正是被庄王爱姬撤下帽缨者。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考点】材料作文【分析】这是一则故事型材料作文,故事的内容很简单,涉及两个人:楚庄王和牵扯庄王爱姬衣服的人从楚庄王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1)宽容力无穷;(2)不计小失,放眼未来;从牵扯庄王爱姬衣服的人的家度,可以有以下立意:(3

85、)投桃报李,以德报德;(4)懂得感恩【解答】感恩的心 韩诗外传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楚庄王和群臣夜宴烛灭,有人在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绝其缨(注:缨,帽带),以告楚王王乃命群臣皆绝缨,然后举火后楚与晋战,有一人抗击敌人特别勇敢,楚王问他,他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每当读到这则故事,在佩服楚王气度的同时,总为古人的义气所感染以楚王的身份,一怒之下,绝缨者定当人头落地那绝缨者夜宴过后,醒来自会胆战心惊,但毕竟楚王并不知晓,过去也就算了可在他心里,这是别人对自己的恩德,不报答就永远也不安生 也许是古人特别注重以德报德的缘故吧,于是留下了许多千秋佳话从“衔环”“结草”的神话传说到“士为知己者死”的

86、刺客游侠,无不秉承同样一个内涵对于一个稍有道德的人,做出以上事情,也是情理中的事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别人有恩于我们的时候,总该想着如何报答才好 前不久看过一则报道:一位母亲花了十六年时间寻找两个女儿的救命恩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亲口对恩人说一声“谢谢”有人问辛辛苦苦找了这么多年,值得吗?朴实的母亲眼含热泪:“如果没有恩人,两个女儿早就没了,可人家连让我说一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我这一生心里不安啊!”或者,这位母亲并没有财力去报答那位救了自己女儿的恩人,但还有比这种执着了十六年的心更让人感动的吗?还有这么一家人,意外收到三十万元的馈赠,正当家人疑惑的时候,汇款者出现了原来,他在十多年前曾是一个流

87、浪儿,一位好心的老婆婆可怜他,给了他十块钱,并劝告他男儿要有志气乞儿很感动,留下了老婆婆的地址后来乞儿洗心革面,终于发家致富他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全凭老太太一句话啊!然而,老太太早已不在人世,善良的家人尽管家境不好,依然不肯收下这笔钱老太太的儿子说:“如果我收下了这笔钱,就违背了母亲的意愿了啊!”经过协商,用这笔钱为村里修了一座敬老院这是何等感人的报恩方式啊! 然而,并不是任何事都那么称心如意我不能说人心不古,然而不讲奉献只有索取心态的人还是占有不小的市场;甚至,做了好事反被嗤笑为傻帽的也不在少数久而久之,人的心就冷淡了,除了自己,心里想的还是自己如果人人都这样,还何谈感恩呢?还有更让人心寒的

88、事,有的人自己住华屋丽室,弃父母于不顾,这样的人连畜生也不如了 或许,真是改革开放了的缘故,总有那么些惹人眼球的东西一股脑儿从国门溜进来以节日而论,传统的节日一个个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偏偏西方的什么“情人节”“愚人节” “圣诞节”还有更多的什么鬼节之类的流窜进来,唯独没有想过把感恩节引过来也许,上面的这些节日更有情调,更能满足人们的戏谑心理,更足以赚足腰包,满足个人的私欲而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所有这些都将是徒劳的 还记得几年前火爆过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本是最正常不过的事然而,即使是劝导,也难让老人们如愿宁肯陪同情人“欧洲八国游”也不愿带着父母到市郊走一走的还少吗?连父母养育之恩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就更谈上对别人报恩了 其实,报恩有时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善意的举动都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心存感激,做起来并不难但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别人帮了什么忙,因为事情小,觉得不足挂齿,也就看作是理所当然;别人给你让个座,连一声谢谢也懒得说出口听上去都微不足道,不值得这么斤斤计较细一琢磨,还真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因为久而久之,人心变得麻木,感恩的心慢慢也就萎缩了人人都失去了感恩的心,那该是一个怎样令人生畏的世界啊! 如果后人在编著这段历史的时候,也还能找到类似“衔环”“结草”这样感恩的事件载入史册,该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2016年12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