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98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ATP分子由1个核糖、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1个会断裂水解的高能磷酸键C. ATP的水解和ATP的合成需要同一种酶的催化D. ATP与ADP时刻发生相互转化,可以不断为细胞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据此分析。【详解】A、一个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B、一个ATP分子

2、中含有2个会断裂水解的高能磷酸键,B错误;C、ATP的水解和ATP的合成需要的酶不同,C错误;D、ATP和ADP转化在活细胞中时刻不停地进行,持续不断的为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2.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障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C.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D.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时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

3、能,加速反应的进行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详解】、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少部分为RNA,错误;B、酶具有高效性,因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B正确;C、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可以为各项生物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其所含的两个高能磷酸键键断裂时会释放出大量能量,D正确。故选择A。【点睛】识记ATP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识记酶的化

4、学本质和酶作用机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B. 有氧呼吸前两阶段都能生成 NADHC. 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基质中释放能量最多D. 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NAD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NAD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NADH+6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

5、的基本过程: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丙酮酸+4H2C2H5OH+2CO2或2丙酮酸+4H2C3H6O3(乳酸)。【详解】A、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A正确;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NADH及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及少量的能量,B正确;C、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是在第三阶段释放的,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D正确。故选D。【点睛】

6、识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基础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 下图表示人体的细胞呼吸。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B. 过程中需要过程提供HC. 过程需要O2的参与D. 过程不产生H,但消耗H【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为乳酸式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详解】A. 由分析可知,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 B. 无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H可用于第二阶段中丙酮酸的还原,B正确;C. 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O2的参与,C正

7、确;D. 过程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D错误。故选D。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A.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应先适量通气再密封B. 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 CO2 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C. “正其行通其风”的措施是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进而提高作物产量D. 增施农家肥的措施是通过提高CO2 浓度和土壤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

8、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应先直接密封,A错误;B、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B错误;C、“正其行,通其风”的措施是通过提高环境中CO2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C错误;D、增施农家肥的措施,可以使微生物通过分解农家肥产生CO2,提高CO2浓度和土壤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D。6. 若外界环境中的光照突然减弱,则叶绿体内 C3 和 C5 含量的变化是( )A. 均不变B. C3 减少,C5 增多C. C3 增多,C5 减少D. 均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

9、作用过程:(1)光反应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 水的光解: 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过程:CO2的固定: 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外界环境中的光照突然减弱,直接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使C3的还原减弱,所以叶绿体内 C3 含量增多, C5 含量减少。故选C。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中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B. 叶绿体中合成的 ATP,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 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 核膜将核内外物

10、质分开,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核膜【答案】C【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可以转录形成RNA。2、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线粒体合成的ATP能用于除暗反应以外的其他生命活动。3、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详解】A、葡萄糖的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A错误;B、叶绿体中合成的 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C、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D、核膜将核内外物质分开,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出核膜,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目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

11、的联系与区别,有一定难度。8.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C.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案】B【解析】【分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详解】A.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

12、收红外光和紫外光,B错误;C. 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正确;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故正确答案:B。9.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 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 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属于暗反应阶段D.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答案】A【解析】【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Pi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

13、2、ATP有机物、ADP、Pi、水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详解】A、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叶绿

14、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B正确;C、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正确;D、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D正确。故选A。10. 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高等植物叶绿体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和均为选择透过性膜B. 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这些色素对绿光吸收量少C. 上所含色素均含Mg2+,故缺Mg2+时这些色素都无法合成D. 在上形成的产物H和ATP进入中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如图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和分别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是叶绿体基粒,是叶绿体基质。【详解】A、和分别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

15、膜,膜结构均具有透过性,A项正确;B、为类囊体,其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这些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叶片一般为绿色,B项正确;C、叶绿素分子中含Mg2,胡萝卜素、叶黄素中不含Mg2,C项错误;D、在类囊体上形成的产物H和ATP进入中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D项正确。故选C。11.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B. 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C. 后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D. 末期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1)分裂间期: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

16、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重现。【详解】A、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A正确;B、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正确;C、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C错误;D、末期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D正确。故选C。12. 下图表示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 时期染色质逐渐缩短变粗B

17、. bc 时期高尔基体活跃,出现细胞板C. cd 时期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D. de 时期细胞中可以有两套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ab时期染色质复制,到bc时期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A错误;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在de时期高尔基体活跃,出现细胞板,B错误;C、cd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

18、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而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发生在末期,C错误;D、de时期着丝点已分裂,细胞中可以有两套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D正确。故选D。13.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种细胞都有细胞周期B.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周期时长一定不同C. 细胞周期可能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D. 分裂间期所需的时长远远低于分裂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段;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人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

19、期。【详解】A、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B、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周期时长不一定不同,B错误;C、细胞周期可能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C正确;D、分裂间期所需的时长远远高于分裂期,D错误。故选C。14. 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 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C. 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D.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20、,病毒通过增殖繁殖后代。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就是进行个体的繁衍,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只是个体的生长发育。【详解】A、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B、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B错误:C、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D、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D。15.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产生了完整植株,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 将乳腺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培育而

21、成的克隆羊“多利”,证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各种血细胞,证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D.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能体现植物体细胞全能性,A正确;B、克隆动物培育成功

22、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C、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具有全能性,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提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C。16.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D.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2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等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考查,梳理及识记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胚胎细胞等体细胞中都存在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错误;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为调控细胞分裂的基因,在正常细胞中表达,B错误;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但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识记并理解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

24、 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此过程中,蝌蚪的尾会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与细胞 凋亡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B. 细胞凋亡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有利C. 蝌蚪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细胞增殖和分化,而不发生细胞调亡D. 蝌蚪发育为成体后还存在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

25、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即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A正确;B、细胞凋亡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有利,B正确;C、蝌蚪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细胞增殖和分化,也会发生细胞调亡,C错误;D、细胞凋亡存在于整个生命历程中,所以蝌蚪发育为成体后还存在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18.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

26、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

27、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9.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四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A. BbCCB. BbCcC. bbCcD

28、. Bbcc【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详解】依题意PBbCc“个体X”F1中直黑卷黑直白卷白=3311,根据F1中直毛卷毛=1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Bbbb,根据F1中黑毛白毛=3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CcCc,因此“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各选项后代中不同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29、。20. 如果在一个植物群体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得到的下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16B. 1/9C. 1/8D. 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由于aa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其产生的配子中A占2/3,a占1/3,因此它们随机交配产生的后

30、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1/3=1/9,故选B。21.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B.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9D.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故开紫花的基因型为C_P_,其余都开白花。【详解】由题干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

31、C/c、P/p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基因型为CcPp,亲本表现为白花且为纯合子,亲本基因型为CCpp和ccPP,故A正确;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_pp、ccP_、ccpp,共5种,B正确;F2紫花为9/16,纯合子为1/16,故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C正确;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应是1:1:1:1的变形为1:3,D错误。【点睛】出现特殊分离比时,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出现特殊分离比,F1测交也会相应出现特殊分离比。22. 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色

32、盲遗传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等特点,且父亲正常女儿肯定正常,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详解】据图分析,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儿子,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可能属于色盲遗传,A错误;图中母亲和儿子都有病,父亲和女儿都正常,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据图分析,图中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不能排除色盲的遗传,C错误;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不可能属于色盲

33、的遗传,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判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23.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

34、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

35、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24. 如图为某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 该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 基因型为BbXDXd的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D. 若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为cX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D、CXd、cX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该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因此为雌

36、性;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XDXd,其中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他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A正确;B.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所以含有8条染色体,B正确;C.基因型为BbXDXd的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基因型分别为BXD、bXD、BXd、bXd,比例为1111,C正确;D.若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为cX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D、CXd、CXd,D错误。【点睛】注意:一个卵原细胞和一个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配子)的个数及其比例的

37、区别。25. 下列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B.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所致C. T2噬菌体的DNA可用含32P的无机培养基直接培养的方法来标记D.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噬菌体做感染细菌实验,32p全部在上清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

38、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也证明了蛋白质,多糖不是转化因子,A正确;B、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所致,B错误;C、T2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进入大肠杆菌内部,放射性离心后,主要分布于沉淀物中,D错误。故选A。【点睛】26.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NA分子的骨架由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B. 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磷酸基团

39、的数目相等C. 双链DNA两条链上碱基的序列一般不相同D. 双链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彼此连接【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和T配对,G和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的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A错误;B、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磷酸基团的数目相等,B正确;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序列一般不相同,C正确;D、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彼此相连

40、,D正确。故选A。27. 下列关于细胞的DNA分子和基因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C. 基因在DNA上,DNA上所有序列都属于基因D. 基因并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41、片段,A正确;B、生物体的一个DNA分子含有若干个基因,故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B正确;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并不是所有序列都是基因,C错误;D、基因是具有特定序列的DNA片段,D正确。故选C。28. 关于科学家方法与结论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科学家方法结论A孟德尔假说演绎法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B萨顿类比推理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摩尔根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D艾弗里同位素标记法 DNA是遗传物质 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等知识点,回忆相关实验的科学

42、家、实验过程、原理、方法和结论等,据此答题。【详解】A、孟德尔利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C。29.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 叶肉细胞的核酸初步水解产生4种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

43、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中的碱基是A、T、G、C四种,RNA的碱基是A、U、G、C四种。【详解】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D、叶肉细胞的核酸有DNA和RNA,初步水解产生8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B。30. 在一个用32P标记的含有2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有鸟嘌呤

44、40个,将其放在含31P的反应体系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子代DNA中含有31P的DNA占100%B. 复制过程中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C. 子代DNA中含有32P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1/8D. A和T碱基对之间通过3个氢键相连【答案】A【解析】【分析】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1个DNA经过n次复制,共产生2n个DNA分子。【详解】A、该DNA分子在含有31P的环境中连续复制2次,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都含有

45、31P,A正确;B、一个DNA分子有200对即400个碱基,其中鸟嘌呤40个,则腺嘌呤有160个,复制中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160=480个,B错误;C、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子代DNA中含有32P的DNA单链为2条,占总单链222=8条中的1/4,C错误;D、A和T碱基对之间通过2个氢键相连,D错误。故选A。31. 下列有关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合成氨基酸的模板是mRNAB. tRNA是氨基酸的转运工具C. 组成元素是C、H、O、N、PD. 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内质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6、,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题。【详解】A、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才是mRNA,A错误;B、tRNA是翻译时氨基酸的转运工具,B正确;C、氨基酸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氨基酸含有P、S等元素,C错误;D、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D错误。故选B。32.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B.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 图中所示的各个基因是同时并由同一个细胞完成表达的D.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的关系,性状表现往往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1、一

47、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详解】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是任意片段,A错误;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中所示的各个基因不是同时表达的,也不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表达,C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的关系,基

48、因表达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3. 某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含42个氨基酸,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则形成该蛋白质时脱掉的水分子数、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是()A. 41、3882、512B. 41、3882、126C. 40、3900、126D. 40、3900、132【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的分子量之和;2、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的水分

49、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详解】结合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2-2=40个。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的分子量之和=11042-1840=3900。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数3=423=126。故选C。34.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代表20种氨基酸B. 若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 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D. 只有与结合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答案】D

50、【解析】【分析】图中是mRNA,都是肽链,是核糖体;四条肽链都以为模板进行翻译,所以合成结束后得到的4条肽链完全相同;先合成的肽链长,后合成的肽链短,据此可判断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详解】A、图中是mRNA,结构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若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B错误;C、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转运,C错误;D、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从右到左,D正确。故选D35. 某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如下图所示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均表现为完全显性。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性状是

51、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B.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 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可以合成黑色素D. 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合成物质乙的占3/16【答案】D【解析】【分析】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能够合成黑色素的基因型为aaB_C_,其体内也能合成物质甲和物质乙;只能合成物质甲的基因型为aabb_;能够合成物质乙的基因型为aaB_,其体内也能合成物质甲;无色的基因型为A_。【详解】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图中显示三对等位基因决定一种性状,A错误;B、图中表明基因通

52、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不能合成黑色素,只有无色物质,C错误;D、三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产生的子代中合成物质乙的基因型为aaB_,比例为1/43/41=3/16,D正确。故选D。36. 下图表示某一生理过程。该生理过程的名称、图示片段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核苷酸种类依次为( )A. DNA复制、4种、4种B. DNA转录、4种、4种C. DNA复制、5种、5种D. DNA转录、5种、8种【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DNA的

53、两条链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过程,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RNA复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NA分子与RNA分子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属于转录过程;图中含有A、T、G、C、U共5种碱基,含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故选D。37.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根据该图可知纵坐标不可能表示

54、( )A. 另一条链上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B. 整个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C. 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中A+U所占的比例D. 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中G+C所占的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A、由于另一条链和这条链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的数目与该链相等,因此随着这条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A不符合题意;B、整个DNA分子中A+T的比例随着单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B不符合题意;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的,所以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

55、中A+U所占的比例随着该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C不符合题意。D、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中G+C所占的比例随着该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降低,D符合题意。故选D。38. 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转录,形成RNAB 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ATP即可完成C. 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是tRNA,表示翻译过程。基因对性状的控

56、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过程是由DNA形成RNA,为转录过程,A正确;B、过程为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ATP外,还需要酶和tRNA等,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结构蛋白(血红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正确。故选B。39. 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可表示能产生抗体的免疫细

57、胞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 甲可表示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C. 乙可表示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D. 丙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有DNA的自我复制过程,A错误;B、甲可表示DNA病毒(如

58、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B正确;C、乙可表示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C正确;D、丙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正确。故选A。40. 图示为人体内核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中表示基因2发生突变后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 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的同一个细胞中C. 过程需D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需tRNA的协助D. 、过程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中氨基酸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

59、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题图分析,图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表示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详解】A、为转录、为翻译过程,二者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前者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后者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A正确;B、人体所有体细胞所含基因相同,且都含有人体所有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会出现在人体的同一个细胞中,B错误;C、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RNA聚合酶

60、的催化,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tRNA的协助,C错误;D、过程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D错误。故选A。【点睛】二、综合题41. 如图是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水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Lx: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1)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2)N点该水稻_(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图中NB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4)若将该水稻放置于A点条件下9小时,再移入B点条件下_小时,理论上,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5)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水稻叶片,叶绿体中C3的含量相对稳定,若在图中C点

61、时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变化是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有 (3). CO2浓度 (4). 3 (5). 上升【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净光合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图中N点,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两者强度相等。(3)图中NB段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4)将该农作物放置于A点条件下9h

62、,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为209=180,B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60,所以需要B点条件下3h,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5)根据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若在图中C点时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量减少,则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消耗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未变,则最终C3的含量上升。【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变化的过程和发生的场所,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物质联系,把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并结合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42. 图甲是真核细胞中能够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简图,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

63、、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中、生理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 _;_; _(2)图甲中A、D所表示的物质名称分别是_、_在图甲过程中,有ATP产生的过程是_(填序号),在图甲过程中,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3)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场所有_C点时,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为_mg/(dm2叶h)(用CO2吸收量表示)(4)当植物缺镁时(其它外界条件不变),图乙中的B点将_(填“左移”或“右移”)(5)此实验中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果将实验中的环境温度25改为3

64、0,图乙中的B点将_(填“左移”或“右移”)【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3). 细胞质基质 (4). 细胞质基质 (5). 二氧化碳 (6). 乳酸 (7). (8). (9).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10). 20 (11). 右移 (12). 右移【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表示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A是二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丙酮酸,D是乳酸。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A表示呼吸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光饱和点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图甲中,表示

65、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表示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2)图甲中,A是无氧呼吸酒精途径中产生的二氧化碳,D是无氧呼吸乳酸途径中产生的乳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过程有;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所以可以进行的是过程。(3)图乙中B点时,只有光合作用可以产生NADPH,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场所有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C点时,呼吸速率为5,净光合速率为15,

66、所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为20mg/(dm2叶h)。(4)镁元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缺镁元素时光合作用的色素合成不足,光补偿点会增大,图乙中的光补偿点B点将右移。(5)将实验中的环境温度25改为30,呼吸速率变大,光合速率减小,所以图乙中的光补偿点B点将右移。【点睛】熟悉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各个阶段的生理过程发生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等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3. 下图一为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二是细胞分裂过 程中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_(填序号),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填序 号)。(2)

67、该生物体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条。(3)图中 D 细胞的名称是_,D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4)图一中的 C 细胞处于图二中曲线的_段。【答案】 (1). B、D (2). A、C、D (3). 4 (4). 初级卵母细胞 (5).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或极体) (6). b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

68、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图分析,图一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二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

69、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一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B、D;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及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即B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则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C、D。(2)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条。(3)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或极体。(4)图一中的C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其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

70、此处于图二中曲线的bc段。【点睛】熟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并能正确分析题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正确辨图是解答本题的前提。44. 甲病(由 A、a 控制)和乙病(由 B、b 控制)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2)-1 基因型为_,-1 基因型为_,-7 基因型为_。(3)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我国法律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如 果-1 与-7

71、近亲结婚,生两病兼得孩子的概率是_。(3)经检查,-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BbXAXa (4). bbXAXA或bbXAXa, (5). BbXaY (6). 1/8 (7). 其母亲-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图分析,-3和-4正常,但是有患甲病的儿子-7号,

72、又因为-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正常,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1,女儿患病,但是父亲正常,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正常,但有患甲病、乙病的女儿,因此其基因型为BbXAXa,-1患乙病,而其双亲均不患甲病,却有患甲病的妹妹,因此其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7是甲病患者,且其父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BbXaY。(3)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我国法律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如果-1与-7近亲结婚,根据其基因型可知,生

73、出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因此生出两病兼得孩子的概率是1/21/4=1/8。(4)经检查,-7患甲病,且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即基因型为XaXaY,其双亲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显然其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母亲提供了染色体异常的卵细胞(XaXa)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形成的,即是-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规律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遗传病的致病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前提。45.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

74、制,当 A,B 同时存 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 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2)当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基因 M 使花瓣成紫色,基因 n 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基因型为 AaBbMmnn 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已知 M/m、N/n 不在 A/a、B/b 所在的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 AABBMMnn、AABBmmNN、AABBmmnn 的个体,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请用以上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 M/m 和 N/n 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思路:选取基因型为_和_个体杂交获得

75、F1,F1自 交获得 F2。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F2中紫色红色白色=_,说明 M/m、N/n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 F2 中紫色红色白色=_,说明 M/m、 N/n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 (1). 红色白色=97 (2). 3/7 (3). 白色 (4). AABBMMnn (5). AABBmmNN (6). 紫色红色白色=211 (7). 紫色红色白色-934【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可以

76、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如果是第一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四种,其基因型为MN、Mn、mN、mn,用棋盘法即可算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第二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其基因型为MN和mn或Mn和mN。【详解】(1)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题意可知纯台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 B_ A_ bbaaB_ aabb=9331。根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_ B_ 的个体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表现型及比例

77、为红色白色=97,F2中白花个体占7/16,其中纯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各占1/16,因此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16+1/16+1/16)7/16=3/7。(2)题意可知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因此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白色。为确定M/m和N/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思路是选取AABBMMnn和AABBmmNN个体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若M/m、N/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紫色(AABBMmNn)红色(AABBmmNN)白色(AABBMMnn)=211;若M/m、 N/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紫色(AABBM_N_)红色(AABBmmN_)白色(AABBM_nn、AABBmmnn)=934。【点睛】熟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连锁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常规的分析基因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