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7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名师新品》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6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练测10周第6周周1读时文跳出四大名著看“高中生叫板北大学者”乔志峰北大学者秦春华近日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称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孩子不辨是非,易受影响。郑州高三学生撰文反驳:现实中的低俗比名著更甚。(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最近,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栏目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老师的“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一文后,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波澜。不少论者不认同秦老师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 “少儿不宜” 限制了学生阅读自由。而郑州的那位高三学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现身说法”,对北大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也有不少冷静、理性的读者指出,秦春华文章的

2、本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善意提请大家注意名著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即便不是专家的身份,作为一位长者,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提醒也无可厚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来都是我们读书时应有的态度,一分为二更是我们对待大多数事物的基本原则。名著虽好,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以甄别什么都吸收。最起码,红楼梦里的某些情色描写、三国演义中对“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过度渲染,都可能对缺乏鉴别力的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得出“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结论,否则便过于草率和武断,有“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的嫌疑。名著是宝贵文化遗产,要鼓励孩子去读,但要有引导、有选择性

3、地去吸收。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更何况读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实,如果我们跳出“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这个争议,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叫板北大学者”,会生出更多的感慨。能有学生对北大学者的文章提出异议甚至洋洋洒洒撰文进行批驳,说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学生们不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完全听教育者“号令”。相对于孩子对大人、对权威的“颐指气使”唯唯诺诺,敢于“叫板”无疑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高三学生的反驳文章,不仅写得文采斐然,还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同时还密切联系现实,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为了证实“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书籍”的观点,他写道:当

4、今媒体无孔不入,“厚黑学”“谋略之术”大行其道,含有色情意味的广告、节目并不鲜见,暴力游戏闪烁荧屏相比之下,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这恐怕不止是“学术讨论”,而是有了几分“解剖现象、批判现实”的杂文意味。少年当头角峥嵘,唯如此方有虎虎生气;少年也要有自己独到的观察视角,唯如此方能深刻理解社会,进而改造社会环境。中国孩子最缺少的东西,一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张扬的个性。曾几何时(比如我上学的那个时代),学生们的思想和作文千人一面,个个都在“按既定套路出牌”,思想僵化、毫无新意。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突破了“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桎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心去思考,并试图对社会现实作出自己的

5、解读,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解放思想”和“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吗?“高中生叫板北大学者”,这个可以有,并且越多越好!(2016年10月18日南方网)俗话说:“理愈辩愈明”。作为血气方刚的中学生,敢于与北大教授叫板,令我们感到吃惊的,与其说是辩论双方身份的特殊,还不如说是青年人的思想独立。思想之独立,是科技创新的前提,也是建立创新中国之需。一个人的真正成熟,不是年龄的增大,而是心智的成熟。不惟命是从,而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辩证地看问题,就是心智成熟的体现。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中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以往,中国的科技园里定会繁花似锦。周218个高频文言虚词专练(之、何、乎、若

6、、所、也、于)一、文言虚词课内语句练习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代词,第一人称,“我”。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答:_答案代词,“此”。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答:_答案代词,“这”,否定句中作前置的宾语。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答:_答案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答:_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答:_答案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答:_答案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

7、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答:_答案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答:_答案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1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答:_答案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答:_答案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呢”。1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答:_答案语气助词,

8、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答:_答案介词,相当于“于”。1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答:_答案助词,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1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答:_答案代词,“你”。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答:_答案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1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答:_答案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19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魏公子列传)答:_答案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前,同动词、形容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9、“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2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答:_答案表示被动。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答:_答案“所”和“以”连用,构成复音虚词,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2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答:_答案“所”和“以”连用,构成复音虚词,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靠他来”“的凭借”。23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答:_答案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答:_答案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2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答:_答案助词,用在句中,表示

10、停顿,以舒缓语气。26苟求性命于乱世。(出师表)答:_答案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在本句中可译为“在中”。2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答:_答案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2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介词,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动词前有“见”与它相应。29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于”和“是”构成复音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

11、二、文言虚词语境趣味练习30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答:_答案动词,到,往;代词,他;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指示代词,这样,这些;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我。3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

12、,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答:_答案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32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如此好乐?若恢恢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钝,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答:_答案助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助词,用在句中表停

13、顿;助词,词尾,不译;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33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_答案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这,如此;动词,像,如;代词,你;连词,表选择,或,或者;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像那”。3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所”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14、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答:_答案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表示被动;“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35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也”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汝之言,金玉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答:_答案助词,句中表

15、停顿,舒缓语气;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36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已闻于四方。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答:_答案助词,动词词头;介词,表示对象,对于;介词,到;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表示方位,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向;同现代汉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

16、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介词,在。三、文言虚词综合练习3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赵王)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17、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转折连词。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C项介词,把;连词,因为。D项代词,他;动词,往。(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_答案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参考译文赵王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

18、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3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19、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选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它;语气词,表反问,难道。B项介词,把;连词,并且。D项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转折,却。(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

20、。译文:_答案总共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总共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

21、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3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嚣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与兄义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崔不听。因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嚣辞让不得已,曰:“诸父众贤不量小子。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众皆曰:“诺。”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望至,说嚣曰:“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何以见信于众乎

22、?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嚣从其言,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嚣等皆称臣执事,史奉璧而告。(选自后汉书隗嚣列传,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A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B项副词,于是;介词,通过、经由。C项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肯定;句末语气词,表疑问。(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_答案隗崔和杨广等人认为起兵之事应该拥立君主来统一众人的思想,他们都说隗嚣一向有声望,又喜好经书,于是大家共同推举隗嚣为上将军。参考译文隗嚣

23、字季孟,天水成纪县人。他的叔父隗崔,平素性情豪爽,能博得众人的拥护,与哥哥隗义以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划起兵响应刘玄。隗嚣制止说:“战争,是凶险的事。我们的宗族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遭遇此劫)呢!”隗崔不听劝阻。于是聚众数千人,攻打平襄,杀死了王莽的镇戎大尹,隗崔和杨广等人认为起兵之事应该拥立君主来统一众人的思想,他们都说隗嚣一向有声望,又喜好经书,于是大家共同推举隗嚣为上将军。隗嚣辞让不过,说:“承蒙诸位父老众贤看得起我小子。必须采纳我的意见,我才敢听从你们的意见。”众人都说:“是。”隗嚣已经立为君主,派遣使者前去聘请平陵人方望,让他做军师。方望来了以后,劝隗嚣说:“您想上承天命下顺民心,辅

24、助汉室而起兵,今日立为皇帝的人在南阳,王莽还占据长安,虽然想用复兴汉室的名义行事,可实际上并没有接受汉室的命令,凭什么能被大家信服呢?应当赶快建立高祖庙,以臣子礼祭祀,这就是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于先祖的神灵。”隗嚣听从了方望的建议,于是在县邑东面建庙,祭祀高祖、太宗、世宗。隗嚣等人都自称臣子主管祭事,祝史手捧着玉璧祷告神灵。周3品美文感受世间美景宁夏一考生矢志创新的大李,勇攀科学高峰,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爱岗敬业的老王,踏实勤勉,从一个高职生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他们用非凡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绚丽风采,令人敬仰。然而我却以为,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的小刘,把自己的作品与众人分享,“独乐乐不如

25、众乐乐”,给忙碌的世界带来刹那的轻松,展现了这个时代更美的风采。捕捉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当今世界,物欲迷乱了世人的眼,对物质的追求,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生命中还有物质以外的精神追求,比如自然美景,比如美丽乡愁。这时候,不畏艰难用心灵捕捉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之美的小刘,就是这个过度重视物质的时代的抗衡力量,彰显这个时代更美的风采,当今世界,追求美的小刘更有风采。享受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当今世界缺少的不仅仅是物质,更缺少能够发现美、捕捉美、享受美的心灵。因为缺少,所以珍贵。从理论上讲,接近美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

26、湛,人们日益物质化的心灵,让这种理论很难成为现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光,当今世界恐怕已难追寻踪迹,即使存在也很少有人理睬。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像小刘那样,让自己心灵慢下来,驻足风景,用心捕捉,尽情欣赏,又有几人?当今世界,让心灵慢下来的小刘更有风采。分享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人不单是为吃米而活着”,巴金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精神之于人的重要性。其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亦是如此。如果说“矢志创新”的“大李”们和“爱岗敬业”的“老王”们齐心合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让神舟飞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中国,那么,“酷爱摄影”的“小刘”们就通过追求美、传递美

27、,托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国家的软实力也得以增强,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当今世界,传递美,让国人精神更充实的小刘更有风采。感受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让我们像小刘一样,拥有一颗求美的心,在身心疲惫的时候,走进自然,追寻美景,传递美,这样我们也能成为这个时代更美的风采之人。本文是一篇分析透彻的美文。这篇文章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结构清晰。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以“捕捉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享受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分享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为分论点,让读者能够迅速把握文章的结构。本文材料丰富。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旁征博引,见解深刻,引

28、人深思,说服力强。周4文言文翻译专练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杨摽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摽间行诣邺以观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摽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保定四年,迁少师。其年,周军围洛阳,诏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助之。然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摽以众败,遂降于齐。摽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选自周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1)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摽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译文:_(

29、2)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译文:_答案(1)稽胡依仗(凭借)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2)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参考译文杨摽字显进,是正平郡高凉县人。当时东魏迁都邺城,太祖想要知道他们做什么,于是派遣杨摽从小路到邺城来仔细察看他们的情况。杨摽出使回来,报告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依仗(凭借)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保定四年,杨摽被任

30、命为少师。这年,周朝大军包围洛阳,太祖下诏让杨摽率义军一万多人从轵关出发辅助攻打洛阳。然而杨摽自从镇守东境二十多年,数次与齐人作战,常常战胜,因此就有轻敌之心。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杨摽因为军队战败,于是向齐军投降。杨摽起初建立功勋时,有慷慨壮烈的志向,等到军队战败,就投降敌人求得苟且免死。世人因此轻视他。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

31、,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

32、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注脱粟:糙米饭。飚发凌厉:气势猛然。纠擿(zh):举发纠正。(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

33、者,是不遁也。译文:_(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译文:_答案(1)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2)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

34、,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

35、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负责(所属、所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

36、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

37、。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尚华靡,至穆而独用雅

38、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

39、,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40、译文:_(2)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译文:_(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译文:_答案(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3)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参考译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

41、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

42、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

43、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赐给他金印紫绶。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为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

44、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追赠他工部尚书。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也。少知名,年十八,郡署户藓史主记主簿。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

45、曹公败于乌林,还北。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阯,先主深以为恨。 巴入交阯,与交阯太守计议不合,乃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

46、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备又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

47、言。先主称尊号,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1)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译文:_(2)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译文:_答案(1)刘巴对曹公(曹操)说:“(如果)刘备占有荆州,(这)是不可以的。”曹公说:“刘备如果图谋它(荆州),我率领六军随后赶来。”(2)刘巴才智超过他人,遵从我,(我)可以任用他,违背我的人,(我)难以特别重用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注,不遂。”

48、欲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上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

49、徒文具,亡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就车,召释之骖乘,徐行,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繇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

50、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文帝崩,景帝立,释之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相,犹尚以前过也。年老病卒。其子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选自汉书张冯汲郑传,有删节)注汉时为郎者,须自备衣裘鞍马之饰,故有减产之语。(1)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译文:_(2)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

51、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译文:_答案(1)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要讲现在就能实行的。(2)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参考译文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

52、阔论,要讲现在就能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显示自己回答问题有如声响回应而且无法问倒。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

53、长者。”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

54、林令。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也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

55、,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张释之向皇帝报告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

56、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文帝死后,景帝继位。张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被贬谪为淮南王相,这还是由于以前得罪景帝的缘故。过了一些时候,张释之死了。他的儿子叫张挚,字长公,官职一直做到大夫,后被免职。因为他不能迎合当时的权贵显要,所以直到死也没有再做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

57、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58、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朱云传)注 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译文:_(2)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译文:_答案(1

59、)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2)微臣我能够和龙逢、比干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参考译文朱云,字游,是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多,仪容伟岸,凭借勇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崇敬他。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命令五鹿充宗和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

60、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没有谁能和(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从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我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答道:“安昌侯张

61、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当死不能赦免。”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能够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啊!”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在当世著称。假如他说得有理(对),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本来应该容纳他。我斗胆用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等到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一修,用它

62、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中,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做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用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观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我难道是想做丞相的小吏么?”薛宣就不敢再说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生堂记归有光予友盛征伯,与余少相善。而吴纯甫先生与予

63、为忘年友,征伯游其门,与顾给事伯刚等辈四五人,尤为同学相好。数十年间,纯甫既谢世,诸公相继登科第,征伯独连蹇不遇。为人亢直负气,不肯少干于人,用是日以贫困。去岁,倭夷犯昆山,征伯家在东南门。所藏诰命及先礼部篇籍之遗,悉毁于兵,屋庐荡然。予既力不足以振之,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始,其先礼部官留都,无事,喜方书。征伯少皆诵习,年长多病,方益精。其女婿郑生,传薛氏带下医,擅名于时。征伯兼得其书,故于医学博通。尝授徒海上,方数里之内,无病死者。征伯不为药剂,但书方与之。其人辄愈,来谢。予家有病者,征伯辄疗之。或病而征伯不在,多死。今年征伯居齐门,所疗甚众。 一妇人已死,征伯为

64、汤灌之,便觉身动,能举手至胸。须与,病良愈。郡人皆以为神。征伯亦喜自负,曰:“吾不复授徒矣,将以是行于世。”因诵扁鹊之语云:“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起之耳。”遂以自生名其堂。予一日过郡城,征伯语以其故。嗟夫!越人之言,吾少时与征伯相戏,谓治天下者当如是耳。予是时年少放诞,慨然以古皋、夔自命。征伯复时时诵古文词,称说纯甫之言。今皆穷老无所遇。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此余之所叹也。遂书之以为其堂记。(选自震川先生集)(1)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译文:_(2)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译文:_答案(1)只有伯刚忠实

65、于老朋友的情义,将征伯安顿到了齐门(苏州)内,用来救济征伯的(财物)很丰厚。(2)我正在奔波忙碌追求(名利)不止,征伯却能在读书的空暇,用他的医术来救活别人(或使他人活下来)。参考译文我的朋友盛征伯,与我年轻时交好。吴纯甫先生和我是忘年交。征伯曾到他的门下求学,与顾伯刚等四五人相处尤其要好。几十年来,纯甫先生去世之后,其他友人相继中了进士,唯独征伯遭遇坎坷,不得志。征伯为人正直,不愿有一点儿巴结逢迎,因此一天天地穷困了。去年,倭寇侵扰昆山。征伯的家在昆山东南门。征伯家里所藏的诰命、先人在礼部做官时存留下来的篇籍等,都在战乱中被毁了,房屋毁坏无存。我已经没有能力救助他,只有伯刚忠实于老朋友的情义

66、,将征伯安顿到了齐门(苏州)内,用来救济征伯的(财物)很丰厚。起初,征伯的先人在留都礼部当官,平日无事时喜欢(搜集研究)医书。征伯年轻时都读过(这些医书),年长后,征伯多病,他的医术也更为精湛。他(征伯祖辈)的女婿郑生,受传薛氏妇科,在当时享有名声。征伯又得到他的医书,所以对于医学广博精通。征伯曾在海上授徒,方圆几里内,没有因为生病而死的人。征伯不制药售药,只给病人看病开方子(让家属自行去配药)。那些病人按方服药后就会痊愈,前来答谢。我的家里有生病的人,征伯就给他们治疗。有时乡里人生病了而征伯不在,则常因此病死。今年,征伯住在齐门(苏州),给很多人治病。有一个妇人已经死了,征伯熬药汤给她灌下去

67、,便能感觉那个妇人身体能够动弹,并能将手举到胸口。不久,妇人的病的确好了。一郡的人都认为征伯是神。征伯也高兴自以为了不起,说:“从此我不再收徒了,将凭此在世上行医。”于是征伯引述扁鹊的话:“我不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自己应该活下去,我只是能让他恢复健康罢了。”于是用其中的“自生”二字来命名他的住处。有一天,我去郡城(征伯那里),征伯把命名缘由告诉了我。唉!扁鹊的话,我和征伯年少时曾戏言,认为治理天下也应当如此。我那时年少放纵,言语荒唐,曾经慷慨地认为自己是皋、夔一般的人。征伯也时常吟诵古诗文,陈述纯甫先生的话。如今,我们都年老不得志。我正在奔波忙碌追求(名利)不止,征伯却能在读书的空暇,用他的

68、医术来救活别人。这是我所感慨不已的。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作为为征伯写的自生堂记。周5约名人邓叔群(1902.12.121970.5.1),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23年清华学堂毕业。1928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森林学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高等真菌分类学上很有成就,编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真菌学专著中国高等真菌,为中国高等真菌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早年在森林生态、造林、森林病理等学科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并首先提出了生态平衡理论。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

69、,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

70、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做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

71、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

72、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

73、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叔群为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而选择农林。他们都是为国尽力、为民尽心的典范。这种爱国情怀,不会过时。作为青年人,我们难道不应该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吗?我们难道不应该挑灯攻读、报效祖国吗?周6文言文主观概括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谢杜相公书曾巩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

74、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

75、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注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答:_答案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杜

76、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怀。参考译文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依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帮忙,营救看护,

77、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侍奉,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愿的;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已高,皇上也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

78、,尽力援助我,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在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

79、敢说肯定能实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黄伯器传明杨士奇黄伯器,名鼎,一字孟铉。其先旴人,宋淳煕中八世祖笏知吉之吉水县,遂家焉。父彦粲,直谅和厚,四子皆秀颖,伯器、季岳尤杰出。伯器天资绝人,八岁倍诵五经四书,成童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班孟坚,论议闳博不可穷。既冠,明于世务,自许贾谊。时翰林吴沈得其兄弟之文,读之,叹曰:“今之轼、辙也。”季岳颖悟超越,清修笃学,兄弟自相切磋,亦必推服其兄。用荐授镇江府知事,镇江隶京师密迩,庶事丛脞,简牒山积,伯器至,裁决数日而尽,素习者不能及,吏民畏服之。坐诖误罢官,退处山林,取旧所为文悉焚之,自圣人之经,至于近代之说,研精核微,而从学者日众。伯器善开谕

80、,感之以诚,学者无贤愚少长,各有所成。其教人以实践为务,必使穷其理而体验于身。叹学者专务科举之业,曰:“士固由科举进,然志于道者必不以是自足。”笃于孝友,恬澹守约,穷达一致。为文章脱略凡近,根据至理,粹然大雅。所著有四书五经精义若干卷、学古斋诗文若干卷,宋史论未成,卒,年三十八。君子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国家初兴,吉之宗师硕儒,林林比立也,一二十年物故尽矣。学者方伥伥如失所归,伯器后出,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所从学者众矣,其显者故大学士胡广、左庶子邹缉。余不及识伯器,而二子者皆与余久处,为余言伯器才高意广,襟度洒落,玉洁而春和,庶几程伯子之风,余未尝不仰而兴慕,俯而私憾未得亲炙也。(选自东

81、里文集,有删改)注司马子长、班孟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程伯子:宋代理学家程颢。2请简要概括作者仰慕黄伯器的原因。答:_答案才学广博,有责任心;胸襟洒脱,人格高洁。解析从文章前三段以及第四段“才高意广”可以看出黄伯器才学广博,从“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看出其有责任心,从“襟度洒落,玉洁而春和”看出其胸襟洒脱,人格高尚。参考译文黄伯器,名字叫鼎,一字孟铉。他的祖先是旴人,宋代淳熙年间他的八世祖黄笏做了吉安府吉水县令,于是就在那里安家。父亲黄彦粲,耿直宽厚,四个儿子都很优秀聪明,伯器和他的弟弟季岳尤其突出。伯器天资聪明,超越一般人,八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年龄稍大后写文章,可与司马迁和班固相比

82、,思想认识宏阔广博不能探究其深度。到了二十岁时,明了谋身治世之事,自比贾谊。当时的翰林吴沈看到他们兄弟写的文章,读后称赞道:“这是当世的苏轼、苏辙兄弟啊。”季岳聪明有悟性,超过一般人,操行洁美,专心好学,兄弟之间相互切磋,季岳也一定推许佩服兄长。因为被人推荐,黄伯器做了镇江府知事,当时镇江隶属并靠近京师,政事琐碎杂乱,公文堆积如山。伯器到后,几天之后就裁决完毕,一向熟悉事务的人也比不上他,官吏百姓都很敬畏服从他。因为过失而被罢官,退居山林,焚毁过去写的文章,从圣人的经典到近代的学说,进行精细的研究,于是跟着他学习的人一天天多了。伯器善于开导让对方明白,用诚心感化他们,(跟他)学习的人无论贤能的

83、还是愚钝的,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有所成就。他教导学生要把实践当作自己的要务,必须让自己深入探究道理然后在自己身上加以体验。他感叹求学的人只致力于科举考试,说:“读书人的确由科举进入官场,但有志于道的人一定不会满足于科举。”黄伯器一心一意孝顺父母,对兄弟友爱,清静淡泊,保持俭朴,无论困窘还是显达都能保持一致的心态。写文章能摆脱凡俗,依据真理,文辞精粹典雅。所写的有四书五经精义若干卷、学古斋诗文若干卷,宋史论还没有完成,伯器就去世了,享年三十八岁。君子说:“从师学习的风尚确立,那么好人就多了。”国家刚刚兴盛的时候,吉安府的宗师鸿儒到处都是,一二十年之间,过去的人物消亡殆尽了。求学的人正觉得无所适从

84、,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皈依之所。后来伯器出现,急切追求,把造就后来的学者当成自己的目标,跟着他学习的人很多,其中显赫的有昔日大学士胡广和左庶子邹缉。我没有来得及认识伯器,但这两位都与我相识很久,(他们)对我说伯器才华高深,意趣宽广,胸襟洒脱,品行像美玉一样高洁,人格像春风一样和煦,几乎有程颢的风范。我时常仰慕他的人格,但又遗憾没有亲身接受他的熏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余。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

85、从。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居十年,三桂反。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

86、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寻调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寻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命甫下而素蕴已卒。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未

87、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3杨素蕴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尽职守责;具有远见;忧民疾苦;敢于直言;治绩卓异。参考译文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东明面对着黄河,(有一次)黄河决口,公家房舍城郭全部败毁,百姓房屋庐舍几乎全部倒塌,剩下的百姓依靠着山丘,仅剩下几十家。杨素蕴到任后,修缮城池,招集流亡的百姓,三年之后,人户已达一万多。山东境内以任风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东明一带。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

88、著,授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他上书说:“我是言官,应当以向皇帝进言为事务。但是现在天下所担忧的,正是在于臣子们议论的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能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没有多余的事情。(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顺治十八年,康熙皇帝登上皇位,辅佐他的大臣把持着政权,把杨素蕴调出京城担任川北道官员。吴三桂看见杨素蕴以前的奏折,憎恶杨素蕴,准备了给皇帝的奏章,极力辩解,并且摘录(杨素蕴原奏章中的)“防微杜渐”等用语,认为杨素蕴的意思含沙射影,话语中埋伏着产生危险的祸根。皇帝下诏责成杨素

89、蕴用奏章回答,杨素蕴回答说:“防微杜渐,是古今通用的话语。我只期望吴三桂等藩臣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做圣祖您的纯正的臣子,并没有其他的意思。”皇帝下令部下们商议这件事,给他定罪为含糊巧饰,判处降职调用,(不久)被罢免官职回家了。过了十年,吴三桂反叛。尚书郝惟讷上书说:“杨素蕴首先弹劾吴三桂,劝说皇帝应当防微杜渐。在那时候吴三桂反叛的情状没有形成,似乎是杞人忧天。但按照现在看来,那么杨素蕴的先见非常明达,而且他是为了国家勇于上书直言,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他的性情刚直,浩然正气,实在是有大大超过其他人的地方!急切时应该优先录用他。”皇帝诏令发湖广军前,按照原官品级录用。适逢父丧,服阕后,才奉

90、命赴任。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乱,策应吴三桂。清军派用大量军队运输粮饷,从襄阳到房县、保康一段路程险峻狭隘,舟车不通,每年须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的丁夫运送,军饷常常苦于接济不上。杨素蕴访察到谷城有条小溪可通船只,于是就实地去察看,在山谷中开凿运粮道路,由此水上运输通达便利,节省丁夫十分之九,军队就再也不缺粮食了。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适逢收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不久调任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杨素蕴上书请求减免武昌等三十二州县的钱粮,皇帝派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人会同巡抚勘察灾情。舒淑到达武昌时,杨素蕴正好中

91、暑患病,不久就上书称病打算解任归里。皇帝怀疑他借病(不勘察灾情),就解除他的官职。命令刚刚下达,可是杨素蕴已经死了。在他死之前,湖北的郡县是百姓疾苦最重的地方,如应城对种谷的田地征税很重,监利一年征收两次赋税,给百姓造成祸害几十年了。杨素蕴知道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后,分项目写成两篇奏疏。还没有来得及向皇上禀报,就生病而且被革除了官职,他就口授奏疏,列入遗疏,并且说:“如果能够按这奏疏实行,我死后就闭眼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欧阳文忠公,庐陵人也。庐陵旧有公全集本,既而收上内府,而天下遂不复得是全集久矣。海虞程君宗,广求之而得于胡文穆公家,盖内出本也。亟命工翻刻于郡横。适予使交南至庐

92、陵,其郡博郑钢,首进而请曰:“使庐陵文献足征而使天下复有是集者,太守功也。愿一言序其首。”予峻拒之弗获,至舟不能行,乃抚然有间曰:“士非文章之难也,而以文章救世为难。”荀、韩、黄老之术起,斯道遂亡于秦。幸而韩愈世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革弊而拯弱。尝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则亦隐然自任其传矣。后又变而为五季衰陋之习,虽宋兴七十有余年,而学者亦未易遽复于古。一旦欧阳子出,以文章道德为宗师。若范仲淹之贬于饶也,一时名士目为党人。公在谏院,为朋党论以献,群言遂息,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嘉祐学者争尚怪僻为奇,文体大坏,公知贡举,黜险怪而录雅正。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

93、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附录)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欧阳修文学复古主张的意义。答:_答案避免了党锢之祸;扭转了当时文风。参考译文欧阳文忠公是庐陵人。庐陵过去有先生的全集本,不久被皇家仓库收藏,于是天下不再得到这本全集很久了。海虞程宗先生,广泛寻求它,在胡文穆先生家里得到了,就是内出本。他赶快命令工匠在郡中的学舍影写重刻。适逢我出使交南到了庐陵郡,庐陵郡的博士郑钢,第一个进献时请求说:“假使庐陵郡的文献值得引证,从而使得天下再次有了这本文集,这是太守的功劳。请求您写一些话作为序言放在开头。”我态度严肃地拒绝未果,等到船不能出行,于是我怅然失意了一会儿说:“读书人

94、写文章不是难事,而用文章来救世是难事。”荀子、韩非子、黄老之学兴起,这种道统就在秦国灭亡了。幸亏韩愈出现,情绪激昂地把这种道统作为自己的责任,他的文章足以改革弊端并且拯救不足。(韩愈)曾经(在原道中)说过“孟子死了,这种道统不得流传了”,就是自己暗暗地担当起了道统流传的重任。后来又演变成了唐五代衰弱浅薄的风气,即使宋朝兴盛七十余年,然而做学问的人也不容易迅速复兴古代传统。有一天欧阳先生出现,把学识学问和思想品德作为尊崇敬仰的对象。至于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地,一时之间名士们被看成是他的朋党。先生在谏院,写了朋党论呈献(给宋仁宗),于是众人的言论就平息了,不是这样的话,党锢之祸就形成了。嘉祐年间求学的

95、人争着以崇尚怪异邪僻为奇特,作品的体裁、风格大大变坏了,先生掌管向君王举荐人才的职务,贬低并排斥险怪的文章而录用雅正的文章。读书人起初喧闹沸腾毁谤,之后不到五六年,文章的风格就变化并复兴古代的道统,不是这样的话,弊端将到怎样(的地步)才停止啊!这就是世人所说的文章一定以救世为难事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孟业,字敬业,臣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

96、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97、“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选自北齐书孟业传卷四六)5孟业为何如此得到信任?请具体分析其原因。答:_答案清廉少欲,品性端正;严于自律,不断修身;尽心尽责;声望卓著。参考译文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他的家庭本来贫寒低微,年轻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廉洁谨慎,和他同做官吏的几个人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绝而不接受。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处在官府的外面,您在官府的里面,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做中书

98、令,临上路前向元韶陈述说:“殿下您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任用他。其他的人不可信任。”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手说:“现在我离开到都城,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只有坚守正直,希望您自我勉励。”孟业只有一匹马,马因瘦弱而死。元韶认为孟业家贫穷,让州府官人一同吃马肉,想要让他们多偿还钱给孟业,孟业坚决推辞不敢这样做。元韶于是对孟业开玩笑说:“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孟业回答说:“我因为身份低贱,低身侍奉您,既然不能做有用的事,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后来齐高祖写给元韶的信上说:“典签姓孟的人极能用尽心力为官,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元韶是齐高祖的女

99、婿。刘仁之后来治理兖州,临别对吏部长官崔暹说:“您这个州的人,只有孟业,应该选拔推荐他,别的人不可信任。”崔暹问孟业说:“您先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使刘西兖(用为官之地尊称刘仁之)如此钦敬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禀性很愚直,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之官。孟业身体形貌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被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

100、,整个州郡的人认为这是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不久他因病去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曰:“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

101、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初,华作含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曰:“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四皓赞,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支娅:此处指亲信。庋:放东西的架子。元德秀权阜铭:为唐代诗人

102、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四皓赞: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6联系全文,请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答:_答案为人旷达,处事公正严谨,却为权贵所痛恨;遭逢乱世,担任伪职而毁节,以致抱惭退隐;晚年专心佛事,为他人作传写颂,才华不展;奖掖后进,使他人名重官显,而自己却默默无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参考译文李华字遐叔,是赵州郡赞皇县人,年轻时为人旷放通达,外表看似坦率放任,内心却严谨持重。经过逐级科考,进士及第,天宝十一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宰相杨国忠的党羽亲信在任所骄横奸猾,李华出京行使职责,对权贵严加弹劾查办,毫不屈服,州县上下十分敬畏,因而为权贵所痛恨。安禄山

103、谋反,唐玄宗进入蜀地避难,百官四散奔逃,李华的母亲在邺县,他打算从小路用车载着母亲逃离,被叛贼抓住,被迫担任凤阁舍人的伪职。叛贼被平定后,李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李华感伤自己陷入危险祸乱的境地,不能保全名节,又不能使母亲安定,想要为母亲养老送终,但是母亲不幸亡故,于是退居江南。上元年间,朝廷征召他担任左补阙、司封员外郎。李华感叹地说:“哪里有毁坏名节并使母亲陷入危险的不忠不孝的人,还想要承受天子的宠幸呢?”就以生病为由不去任职。李岘在江南一带负责选拔官员,上表请求将李华安置到幕府任职,提拔他担任检校吏部员外郎。李华苦于身患风痹疾病,辞去官职,客居归隐到山阳县,督促子弟致力于农业生产,安于困窘生

104、活。他晚年研究佛法,不很用心著书,只是写点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之类的文章,人们常常携带着金银布帛前往请求他写传作颂,他才勉强答应。大历初年,李华死了。当初,李华写成含元殿赋,把它拿给萧颖士看,萧颖士说:“你的文章在景福一文之上,灵光一文之下。”李华的文章言辞绵密华丽,而缺少宏大杰出的气象,萧颖士的文风刚健爽朗放任洒脱,当时人们认为李华的文才比不上萧颖士,但李华自认为超过他。于是他创作吊古战场文,竭尽才思反复研磨推敲,作成之后,故意将它污损成旧作,把它混杂在摆放梵书的架子上。有一天,李华把书送给萧颖士阅读,萧颖士称赞文章精美,李华问道:“当今谁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它?”萧颖士说:“如果你加以精细研思,就能到达它的境界。”李华十分惊讶,深表佩服。李华乐于奖掖读书人,许多人的名气也因为他的缘故而显著,像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这些人,后来都发达到在显耀的官职上执掌政事。李华遭受祸乱,心怀悔恨,等到替元德秀和权皋撰写墓碣铭、撰写四皓赞,他文中用深情委婉的笔调表达对笔下人物的称颂,令读到文章的人同情他的心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