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四)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如果携带有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 D竞争分解者22010海南卷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42011潍坊一模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K34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图K341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得到的能量多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 BC D5在呼伦
3、贝尔草原上有如图K342所示的食物网,仔细分析该食物网,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图K342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62011青岛质检图K343所示系统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图K343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
4、不会发生明显变化7. 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图K344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图K344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8如图K345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K345A该食物网包含了12条食物链B鹰处于第三营养级C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D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9如图K346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
5、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K346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10.2011四川卷 回答下列问小题。图K347中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鬛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K347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图K347(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营
6、养级,其与卷尾鬛蜥的种间关系是_。(2)引入卷尾鬛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鬛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11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生物及环境因素重金属质量分数/%生物及环境因素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0.01池塘水0.02猫头鹰12浮游植物0.5食虫鸟5
7、浮游动物2昆虫0.2大鱼10草0.02小鱼5 (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池塘生态系统:_。草原生态系统:_。(2)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布有什么规律?_。_。(3)在上述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4)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原因是_,采取解毒的相应措施是可服用大量的_(选填:A.水;B.食盐水;C.牛奶;D.蛋清;E.豆浆)(多选)。课时作业(三十四)1B解析 蜱虫一般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属于寄生。病毒寄生在蜱虫活细胞内,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2D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是
8、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有机物的生产者;鸭可以捕食害虫以控制害虫的数量;杂草和水稻会争夺稻田中的养料和生存空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各种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3B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之一;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病毒是寄生生物,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蚯蚓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4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丙和丁有共同的食物乙,所以二者之间除存在捕食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只以甲为食物,丁除以甲为食物外,还以乙和丙为
9、食物,二者之间缺乏其他条件,得到能量多少无法比较;若湖泊受到DDT的污染,根据富集作用的原理,乙、丙、丁中DDT的浓度比甲高;与丁有关的食物链有三条,丁分别占有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5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营养关系,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开始分析,注意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A项老鼠取食蚂蚁,但老鹰不以蚂蚁为食,所以老鹰不是蚂蚁的天敌。B项蜥蜴只有一个取食对象即蚱蜢,但老鼠除蚱蜢外还有两个取食对象,所以B项正确。C项老鹰与蛇是典型的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而非共生关系。D项蚂蚁直接从矮灌木上获取营养物质,应属于消费者。6C解析 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
10、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ABH;ACDH;ACFGH;AEDH;AEFGH,共5条。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中)、第四(链、中)和第五(链、中)营养级。C项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7B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11、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水塘内的硅藻、虾、小鱼以及微生物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错;结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确定,物种A是硅藻,物种B是虾,物种C是小鱼,结合题中食物链的关系,若物种B的数量突增,C的食物增加,在短时间内其数量也会增加,C对。8B解析 A项中,以牲畜喜食的牧草开头的食物链有6条,以牲畜不喜食的杂草开头的食物链也有6条。B项中,鹰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项中,牧草和杂草竞争水肥等。D项中,调查植物一般采取样方法。9D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CBA;在57年,B的食物减少,天敌增加,故B减少;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在一定区域中,包括A、B、C在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10(1)三或第四
12、竞争和捕食 (2)垂直结构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知识。从食物网中不难看出沙氏变色蜥处于多条食物链中,但都是处在第三或四营养级;卷尾鬣蜥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又是沙氏变色蜥的食物,因此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之间既是捕食又是竞争的关系;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活动范围的变化,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发生改变;从图B中可以看出,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在有物种引入的情况下仍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1(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2)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3)浮游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4)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 C、D、E解析 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作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的。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重金属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相应的解毒措施是服用蛋白质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