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1.西周分封的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片森林草原,故各诸侯国之间没有明确的疆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土地开发,各诸侯国逐步树立了明确的疆界观念。这一变化A. 导致了周天子权势的下移B. 标志着地方割据的形成C. 为“大一统”提供了条件D.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没有国界概念,春秋战国时,明确的疆界观念形成,表明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大一统”格局形成,C正确;A不符合国家意识概念;春秋争霸战争不是地方割据,B错误;小农经济属于经济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 西汉时,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人被送交廷尉
2、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缴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予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最后依然按律轻罚。这反映了A. 西汉初期法家思想盛行B. 民贵君轻思想影响较深C. 皇权受到官僚机构制约D. 法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分析能力。据材料“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故B正确。依法治国,是现代的法制概念,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
3、政治,故C排除。皇帝也要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官僚集团【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的工具。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魏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
4、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3.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 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 “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强调租佣关系的盛行、宋代佃户地位的提高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从而推动了宋代农业的发展,材料并未涉及到农业生产
5、技术的进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A、B、C是均不能选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4.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认为“木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这反映了
6、A. 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B. 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C. 完备的中央监察制度D. 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乾隆皇帝认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巨,亦无奸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特点5.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A. 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B. 重工业和轻工业C. 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D.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以实现富国强兵,结果
7、促进民族工业发展,C正确;A属于洋务运动企业;B属于传统工业;D不符合洋务运动带来影响。6.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时段流行话题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解析】1915年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主张女子解放、婚姻自由、反封建礼教等冲击了封建传统文化,A错误;B表述绝对,错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争取政治权利开始新民主主
8、义革命,C错误;结合所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成为流行话语,D正确。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五四运动”,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7.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学校西迁至昆明后,组建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西南联大校歌主要表达的是A. 寄国共合作之成功B. 叹南迁流离之
9、苦辛C. 苦黎民受战争涂炭D. 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中涉及到了抗战、建国,并为此努力学习奋斗,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B、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8.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19501959年、19601971年、19721977年、1978年以后,下列示意图最能准确反映上述阶段我国科技引进情况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19501959年我国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特别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601971年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与西方国家仍然处于敌对状
10、态,因此对外国技术的引进大为下降;19721977年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好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状况有所改善;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技术引进状况,排除B、C、D项。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A. 监察官拥有实权B. 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C. 公民大会有否决权D. 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
11、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说明公民大会对国王是可以否决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古代希腊的政治文明斯巴达公民大会10.下表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欧洲A. 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B. 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C. 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D. 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世纪中叶比17世纪中叶,“有阅读能力的人”“妇女的识字率”“出版新书”“普通人藏书量”都有所提高,根据材料“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1
12、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启蒙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故AB项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政治改革,故C项排除。11.有学者认为,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 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 文化传统己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C.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A、B项表述过于绝对,不恰当,并且材料没有体现“要实现工
13、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传统己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B;材料说明工业革命首先波及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并且紧随英国之后,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说明制度文化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故C正确;根据材料, 欧洲大陆、北美国家与英国文化传统相近或相似,不是自然条件,排除D。12.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
14、向衰落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从国际组织投票权的变化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促使世贸组织出现“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D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确立,A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论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民主化,C错误。点睛: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
15、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
16、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菅、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答案】(1)特点: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
17、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程序严格等。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考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房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2)原因: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启示: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解析】(1)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可以看出宋朝设立机构进行专门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可以看出管理廉租房的各级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店
18、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可以看出账目管理周密;“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货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可以看出,宋朝对廉租房资格审查程序严格。背景需要结合所学来回答,考生可以从经济(如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坊界限的打破)、政治(如科举制度和文官政治的推动)、思想(如儒家治国理政思想)和现实需求(如人房矛盾突出)等方面来回答。(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国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第二小问启示,根据宋朝的廉租房建设,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
19、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我们的启示是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材料二中介绍的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比如可以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或者提供房屋租金补贴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1.0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4.0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根据材料,提炼出
20、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时空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论述: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并在欧美地区扩展,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工业化。示例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电气化。
21、论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电灯、电话等一系列电器的发明应用、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新兴工业迅速发展,电力工业成为最新技术成就的代表。示例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信息化。论述: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还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而且,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
22、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也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材料中“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指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然后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来分析材料中观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5.【历史选考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他一到任即发布政令,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
23、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在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还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摘编自马国军等柳宗元在柳州(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背景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柳宗元有为民请命、为国分忧的信念(此点从材料看不出)。当地弊政突出,问题凸
24、显。(2)特点:以改革陋习为突破口;改革领域多;注重生态建设;影响到附近州县;关注民生(或主动性、针对性、示范性、广泛性、前瞻性)。影响:释放奴婢解放了生产力,缓和了阶级矛盾。破除迷信,传播了知识、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了文化素养。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看到当地弊政突出,如“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又如“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面对这些弊政,被贬的柳宗元但仍然为民办事,废除“残酷风习”“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可见,一方面是由于被贬到柳州,另一方面是由于为民请命、
25、为国分忧的信念。(2)结合材料从柳宗元改革的领域,方法,措施等可以得出特点。他一到任即发布政令,废除残酷风习,以改革陋习为突破口;改革涉及教育,医学等多领域;垦荒,打井,关注民生,植树造林则改善生态环境。从改革的措施逐条分析释放奴婢缓和了阶级矛盾;“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了文化素养。垦荒,打井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植树造林则改善生态环境。16.【历史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二战后,根据一系列国际文件(包括: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文书和莫斯科外长会议决议等)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国际军事审判。审判后期
26、,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印度法官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全部甲级战犯;澳大利亚、法国等法官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中国法官梅汝墩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鉴于此,梅汝墩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土肥原贤二等7名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附:波茨坦公告第十条:“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
27、国家,但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摘编自余先予等东京审判、梅汝傲东京审判亲历记(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对甲级战犯是否判处死刑的不同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答案】(1)反对判处死刑理由: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母国废除了死刑;人道主义思想。主张判处死刑理由:法理依据:一系列的国际文件规定,对于战罪人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事实依据:日本侵略的事实和大量的证词、证人、证据充分证实了日军的暴行。(2)意义:从法律上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确立了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
28、的国际准则;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世界和平。【解析】(1)反对判处死刑理由:根据“印度法官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全部甲级战犯;澳大利亚、法国等法官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概括归纳。主张判处死刑理由:法理依据: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十条”得出一系列的国际文件规定,对于战罪人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事实依据:根据“中国法官梅汝墩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得出日本侵略的事实和大量的证词、证人、证据充分证实了日军的暴行。(2)意义:根据“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国际军事审判”得出从法律
29、上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根据“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得出确立了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的国际准则;结合所学可知,东京审判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世界和平。17.【历史选考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面临向列强赔款的巨大压力,加上海关税收人员与当地官员营私舞弊,国库空虚,国家收入日益减少。外商对清政府不规范的贸易秩序,非常不满。赫德在这种形势下,在清政府总理衙门授予他必要的权力后,在其它通商口岸设立由外国税务司管理的新型海关。赫德任总税务司期间,突出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事务:一是
30、有效保证了洋务企业的经费供给;二是主办同文馆;三是创办邮政;四是成立海务部门。在对付中国国内农民起义运动时,他充当曾国藩的政治顾问,为绞杀太平天国革命出谋划策。清政府先后授予赫德“按察使”、“布政司”衔,并赏“花翎双龙二等第一宝星”、“三代一品封典”、“太子少保”等,英国政府也由于赫德维护了其在华侵占的利益而授于他男爵爵位。摘编自周熊赫德与中国海关关系新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的举措。【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洋务运动的兴起;工业革命后
31、,英国国际影响力增强。(2)简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财政困难;保障了洋务运动的经费,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顺应了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解析】第(1)问,“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中叶国库空虚,国家收入日益减少。外商对清政府不规范的贸易秩序,非常不满一是有效保证了洋务企业的经费供给;二是主办同文馆;三是创办邮政;四是成立海务部门”得出: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外商不满贸易秩序、洋务运动的兴起等;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英国国际影响力增强角度补充。第(2)问,“评价”,根据材料信息“国库空虚,国家收入日益减少在其它通商口岸设立由外国税务司管理的新型海关一是有效保证了洋务企业的经费供给;二是主办同文馆;三是创办邮政;四是成立海务部门英国政府也由于赫德维护了其在华侵占的利益而授于他男爵爵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财政困难、保障了洋务运动的经费、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顺应了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以及维护英国利益等角度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