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1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马建辉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正是唐诗的大豪迈、大气度、大光焰、大悲悯形成了盛唐精神。盛唐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振兴,而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对于这次振兴,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精神性、灵魂性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对优秀文化产

2、品,特别是文艺作品作为推进民族复兴强大动力的有力肯定,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艺创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优秀文艺作品以其动之以情、劝之以美的特性,“入人也深”“化人也速”,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形成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善意的外部助力,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之相匹配。其道理就在于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人的品德养成而言,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与之相伴的私欲膨胀是

3、有毒的,而作为一种精神救赎的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有一个时期,人们讲道德滑坡,为什么道德会滑坡呢?就是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没跟上,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失灵了。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就是德的建设。文化建设作为德的建设,其主要价值就是在经济成长的进程中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修复人们破碎的道德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树立起一种理性精神和崇高品质,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无论其物质生产如何发达,物质积累如何丰富,它都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衡量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不仅有经济上的指标,更有文化上、精神上的指标。当然,提升民

4、族境界是一个艰难的道德爬坡的过程,不是只搞几项文化工程就可以实现的。一个民族的道德境界,是这一民族成员的道德境界的集中体现。因此,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在民族境界的塑造和提升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与民族成员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民族成员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它、感知它、领悟它。而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形象、生动、细腻反映的文艺作品,在这方面显然具有着更为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民族成员就会为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所吸引,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出自文心雕龙,“疏瀹”意为引导使畅通

5、。“澡雪”意为洗涤使清洁。),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进入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随着这样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繁荣发展,民族成员就会得到普遍的精神滋养,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 (选自2015年2月28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在盛唐时期的民族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力量。B.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内核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见证者。C.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期待和要求文艺作品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

6、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D. 优秀文艺作品能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因为它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发展不相匹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B. 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私欲膨胀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是有毒的,而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因为文化建设具有精神救赎的意义。C. 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德的建设,道德会滑坡的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不能发挥作用。D. 作为德的建设,文化建设

7、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树立起民族的崇高品质。3.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精神比经济、物质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伟大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它必然崇尚真善美,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B. 优秀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能够动之以情,劝之以美。如边城中洋溢的人性之美。C. 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而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吸引着民族成员,使其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D. 文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

8、之得以不断提升,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答案】1. C 2. A 3. C【解析】1. 试题分析:C 偷换概念。人们“期待”和“要求”的是文艺创作者,而不是文艺作品。见第2段。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A “经济的繁荣发展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理解有误,“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重要前提是“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见第3段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试题分析:“文艺作品能够”表述有误,应为“好的文艺作品能够”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

9、小题。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

10、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

11、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注】鞫:审问。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B.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C.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D.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

12、、熙宁、元丰、贞观、康熙。B.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C.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D.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B. 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C. 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

13、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D. 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答案】4. B 5. C 6. D 7. (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白若,没有害怕的神色。 (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

14、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朴”“蔡京”;谓语动词:“高”“强致”“许”“力拒”。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比如本语段中指秦琼对自己戎马一生的总结以及死后的所获的殊荣。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是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

15、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二是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三是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四是抓住名词、动词以及特殊

16、句式断句。比如本题就是借助名词和谓语动词来断句的。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左右表述绝对。旧时礼制习俗观念。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17、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一要立足课本,适度扩展,平时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要以“重要”为标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二要点面结合,增强感知: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6. 试题分析:D项,“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 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

18、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D对应全文,重点阅读倒数第2段,可推知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7.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死置于死地,危言用危言耸听的话,名词作状语,泰然泰然自若。(2)诸之于,莫没有,宾语前置句“惟王氏之听”。【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

19、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危言”,根据后面“动之”,可以推断“危言”是名词作状语,应译为“用危言耸听的话”的意思。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惟王氏之听”,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诸”“死”“莫”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 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

20、,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右司谏陈罐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 挽救的局面。”又说:“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

21、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

22、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埃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作者漫游长江下游一带的作品。

23、 襄水:古属楚国。8. 诗中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9. 诗中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8. 诗人捕捉到落叶、大雁和北风三个最具代表性事物写出了“早寒”特点,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 9. 颔联中“遥隔”表明作者离家遥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颈联先以游子泪“尽”他乡的细节,直接抒发强烈思乡之情;再假托家人遥望天际归帆盼望自己归去,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解析】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无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

24、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首联意象词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木落”“雁南度”为秋季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故诗人采用以秋景点秋,给人以寒意;“北风”一词给人以寒冷之感,营造了寒冷气氛,从而点出了题目“早寒”。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诗歌整天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作答,由“乡泪”,可联想到诗人的思乡之情,为实写;由“归帆天际看”可以想象出家人在岸边遥望天际的归舟的情形,为虚写;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发思乡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

25、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篇名句默写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虞美人中把愁绪形容成流水的句子是:“_?_ ”。(2)逍遥游中,庄子论述小年的两句是:“_,_”。(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搜刮老百姓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的句子:“_,_?”。【答案】 (1). 问君能有几多愁 (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

26、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君”、“菌”、“晦朔”、“蟪蛄”、“锱铢”,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乙 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下面小题。虚拟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

28、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宇,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忿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父亲是

29、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

30、,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颠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l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

31、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

32、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阳 遥寄哀思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很亮,像洞穿(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祖父与父亲间充当二人情

33、感的润滑剂。B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C祖父临终前,他的种种表现让“我很意外”,按常理,祖父应在这时对我父亲致歉,但祖父却没有,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D本文叙述手法巧妙,倒叙的运用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E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表面上是指“我”为祖父的葬礼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实际上是表明祖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2)小说中祖父的儿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4)祖父为什么对“能得到多少个花圈”

34、特别在意?为什么他实际得到的花圈很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A E (2)自卑:未得到足够关爱,高考落榜; 不自信而又胆大妄为:失去复读的自信,以祖父的名义让教育局长安排工作; 不宽容:走不出心理阴影,祖父死后也没有瞻仰遗容。(3)内容上:突出了祖父一心为学生,一生都以学生为骄傲的形象;对比,以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对祖父的冷漠作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交代祖父与父亲之间产生隔膜的原因:祖父因爱高材生而忽略父亲。 结构上:为后文“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4)第一问:“花圈”代表对死者生前的肯定,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祖父荣誉感特别强,前半生“享尽殊荣”,担心死后不

35、能像荣校长那样得到认可。第二问:祖父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学生虽然成才却不懂感恩,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 社会对老一辈无私奉献的遗忘,“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时过境迁,人们观念变化。【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无耻小人”说法太过了。C项,“我很意外”,是因为祖父口头说“释怀”,但眼神里“不是释怀”,“种种表现”不对,同时,“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不妥当。D项,本文应是插叙,与祝福不同。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

36、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2)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祖父的儿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特点。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思考:一是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二是人物的外貌、神态、

37、动作、心理等;三是特定的社会历史北景;四是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阅读文本,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概括。“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蚕的建议”“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总之,父亲未得到祖父足够关爱,高考落榜。失去复读的自信,以祖父的名义让教育局长安排工作,

38、但是祖父震怒。祖父死后也没有瞻仰遗容,走不出心理阴影。这些表明祖父的儿子是一个自卑,缺乏自信而又胆大妄为,不宽容自己的父亲的人。结合内容分三点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段的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内容本身的作用。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题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有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

39、作用考虑结构作用。分结构作用、内容上和手法上的作用回答。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交代了祖父与父亲之间产生隔膜的原因:祖父因爱高材生而忽略父亲,也突出了祖父一心为学生,一生都以学生为骄傲的教师形象。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以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对祖父的冷漠作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这是对比手法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为后文“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4)试题分析:题干是“祖父为什么对“能得到多少个花圈”特别在意?为什么他实际得到的花圈很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

40、掘解释用文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是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是多个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角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答题时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本题是两个小问,要分开来回答。第一问要抓住“花圈”的意思回答出“花圈”对祖父意味着什么。即:“花圈”代表对死者生前的肯定,代表祖父的荣誉。他前半生“享尽殊荣”,担心死后不能像荣校长那样得到认可。第二问要结合祖父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人们观念变化、学生不懂感恩来回答。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兴学育才,泽被世代

41、记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 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华人华侨慷慨捐资,建设故园,蔚然成风。田家炳先生就是其中爱国爱乡的一颗明星。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35年漂洋过海,定居越南,与同乡合办“瓷土公司”,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四年后转徙印尼,从事橡胶行业。他精心经营,仅十多年光景,便一跃成为出色的年轻实业家。 50年代后期,移至香港。他经过认真调查考察,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加之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 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仅在故乡大埔

42、,他兴办教育、卫生、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000多万元。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在北京等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如捐出数百万元,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市生物标本馆。在港台,田先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总而言之,这位慈善家的奉献是没有地域的,他的慈善公益行为,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誉。 家炳先生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喝的墨水不多,因此,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他有五子四女

43、,都受过高等教育。除第五个儿子留美发展外,长子、次子、三子、四子都在香港经营田氏化工工业。由于他的子女全部掌握了高深的文化知识,其创下的实业,也能得到不断开拓和发展。 田家炳先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感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有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是开拓事业的指路明灯,正如前人所言:“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人们要掌握知识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所以他的捐资很大部分放在兴学育才上,做了四件善事。 资助兴建各类学校,提供良好的育才园地,此其一也。家炳先生在其诞生的故土,除兴建托儿所、幼儿园和多所小学外,还建了家炳一至五中和玉湖中学共6所中学。在大陆、港台,都是斥资巨金建校园,为当地政府

44、分忧。资助兴建“空中讲台”,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此其二也。提供“双奖”基金,鼓励师生拔尖,此其三也。他在故乡,从1989年起,每年提供一定基金。专门输送20名高中毕业生到广州高等学府就读,毕业后回家乡服务。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校长的素质,此其四也。当他了解到广冻省有5000 多所中学,便主动捐资在广州兴建八层的“广东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全省校长进行轮训,为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基地。 在1000多年的华侨史册上,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他们爱国爱乡的优良美德,世代相传,彪炳千秋。孙中山高度评价曰:“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但广大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往往受历史条件或其他因素限

45、制,他们在世义举不断,离世后善事即告终。田家炳能借鉴历史,高瞻远瞩,首创了“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数不饶人,算盘子不饶人。”田家炳先生已过古稀之年,他为了慈善事业世代不辍,在1991年就立了遗嘱,指定把四幢工业大厦捐出,只留下化工厂给子女继续经营。同时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机构,建立了董事会,由专职董事管理。凡在各地捐建项目,均由受捐单位做出预算,交董事会审核后,逐一实施,并代代传下去。这一伟大创举,为广大侨胞、港澳台胞中的实业家世代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树立了榜样。 在香港这个世界游客云集之地,若站在芸芸布衣行列中,根本看不出田家炳先生有特殊身份。凡往港探亲考察的人,不论

46、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经联系他答应相见的,都亲自迎送。他虽年岁已高,商务缠身,甚为繁忙,但对客人尊为上宾,亲自陪同,共席相聚。遇上无闲暇,不能亲临,他都委托代理人替其接见。 笔者在壬申岁首往港探亲考察,慕名去拜访田老先生,通了电话,说明来意后,他首先表示欢迎。但同时说明,他因公事急需外出,暂无时间会见,深表歉意。随即问及笔者离港日期,并说会派人约我见面交谈。笔者作为一个小字辈,又和田老先生素未谋面,首次接触,听到如此热情的话语,确实非常感动。不久,田先生即派其基金会的董事房德昭先生代表他老人家专程来访,并再次表示歉意。此情此景,使人终身难忘。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一句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

47、香气还是射向四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田家炳先生早年在越南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后来到从事橡胶行业,再到香港创业,他深谋远虑,独具慧眼,踏实苦干,跃居香港首富宝座。B本文严格地以时间为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田家炳先生大半生的丰富经历及其主要事迹,文章脉络十分清晰。C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倒数第二自然段改用第一人称,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且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与敬意。D从整体上看,本文的语言质朴、平实,注重引用数据,不尚浮华,这种写法能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田家炳先生在慈善事业上的巨大贡献。E本文开头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文中引用

48、了孙中山的名言,此外还引用了一些俗语、谚语、格言,这些引用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2)作为一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慈善行为有哪些独特之处? (3)综观全文,田家炳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作者在末段引用了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 C 涉及的领域、地域广。其慈善行为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领域;遍及大陆、香港、台湾。侧重教育。大部分捐资放在兴学育才上。首创“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成立基金会,使其慈善行为可以代代传下去。 善于经营,有眼光,且有踏实实干精神。分析示例:早年创

49、业,从越南到印尼再到香港,凭借智慧与苦干,跻身富翁行列。慷慨无私。分析示例:大范围、多领域的捐助行为。重视文教。分析示例:捐助侧重于教育领域,且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待人谦逊、平易、诚恳。分析示例:对于来访者,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尽可能地亲自接待迎送。 内涵:这句谚语是说,真正有修养的人为人都是谦和低调的,而不会刻意地去炫耀、张扬,但即便如此,他的善行也会遍及他人,他的人格魅力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人,从而被人敬重。正如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的田家炳先生,一生做了那么多慈善事业,他并未因此居功,而受惠者自然会感激并 且敬重他;他待人谦逊诚恳,而与他接触的人也自然会被他

50、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跃居香港首富宝座”于文无据。B项,本文并非以时间为序。E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夸大其词。点睛: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如本题A项“跃居香港首

51、富宝座”于文无据。E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夸大其词。(2)试题分析:题干是“作为一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慈善行为有哪些独特之处?”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阅读全文,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再概括。“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仅在故乡大埔,他兴办教育、卫生、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000多万元。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在北京等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在港台,田先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

52、、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资助兴建各类学校,提供良好的育才园地,此其一也。家炳先生在其诞生的故土,除兴建托儿所、幼儿园和多所小学外,还建了家炳一至五中和玉湖中学共6所中学。在大陆、港台,都是斥资巨金建校园,为当地政府分忧。资助兴建“空中讲台”,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此其二也。提供“双奖”基金,鼓励师生拔尖,此其三也。他在故乡,从1989年起,每年提供一定基金。专门输送20名高中毕业生到广州高等学府就读,毕业后回家乡服务。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校长的素质,此其四也。当他了解到广冻省有5000 多所中学,便主动捐资在广州兴建八层的“广东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全省校长

53、进行轮训,为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基地。”“田家炳能借鉴历史,高瞻远瞩,首创了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总之,涉及的领域、地域广,侧重教育,大部分捐资放在兴学育才上。(3)试题分析:题干是“综观全文,田家炳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田家炳先生的优秀品质”进行概括,内容主要集中分析“早年创业,从越南到印尼再到香港,凭借智慧与苦干,跻身富翁行列。”“大范围、多领域的捐助行为。”“捐助侧重于教育领域,且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对于来访者,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尽可能地亲自接待迎送。”等,分别概括为善于经营,有眼

54、光,且有踏实实干精神。慷慨无私。重视文教。待人谦逊、平易、诚恳。 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田家炳先生的优秀品质”,实际就是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善于经营,有眼光,且有踏实实干精神。分析示例:早年创业,从越南到印尼再到香港,凭借智慧与苦干,跻身富翁行列。慷慨无私。分析示例:大范围、多领域的捐助行为等。(4)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在末段引用了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

55、香气还是射向四方。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内涵,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注意真正有修养的人为人都是谦和低调的,而不会刻意地去炫耀、张扬, 但即便如此,他的善行也会遍及他人,他的人格魅力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人,从而被人敬重。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的田家炳先生,一生做了那么多慈善事业,他并未因此居功,而受惠者自然会感激并且敬重他;他待人谦逊诚恳,而与他接触的人也自然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联系实际分析示例:国学大

56、师钱钟书、季羡林,“两弹一星”功臣于敏等人,都是贡献极大而且极其质朴谦和的,其人格魅力会感染和影响了无数人。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理解“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的内涵,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内涵,结合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这句谚语是说,真正有修养的人为人都是谦和低调的,而不会刻意地去炫耀、

57、张扬, 但即便如此,他的善行也会遍及他人,他的人格魅力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人,从而被人敬重。正如古语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的田家炳先生,一生做了那么多慈善事业,他并未因此居功,而受惠者自然会感激并且敬重他;他待人谦逊诚恳,而与他接触的人也自然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移动宣布,4G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联通和电信_。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感到不满的是,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会计丑闻时,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美国有关部门对中资公司的监管 。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昧的陵墓堪称史上防盗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

58、能 。A. 望洋兴叹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B. 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C.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 D. 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句强调联通和电信的用户数量远远落后移动,应选“望尘莫及”。句强调美国想监管中资公司,但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监管不到,应选“鞭长莫及”。 句强调赵昧陵墓防盗能力强大,盗墓贼想盗墓而不得,应选“望洋兴叹”。【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59、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组织变革,有利于扩大上合的代表性和国际地位,反映出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B. 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C.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无可争议地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D. 近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红利,快速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但也面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60、A项搭配不当。在“国际地位”前加“提升”。C项语序不当。把“已经”移到“无可争议”面前。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问题”。【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A搭配不当。在“国际地位”前加“提升”。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C项语序不

61、当,把“已经”移到“无可争议”面前。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5. 填人下面这段文字甲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俗话说“病从口入”,这当然是指不能乱吃东西,同时也是提醒大众要注意口腔卫生。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洁牙已经是一件日常的理所应当的事。A. 口腔疾病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而且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B. 口腔疾病不仅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而且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C. 口腔疾病既会影响

62、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也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D. 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影响,还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结合着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由横线上文“口腔卫生”可知,应围绕“口腔卫生”展开,据此可排除D;然后再分析ABC三个句子的句间关系,由此可以选出答案为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

63、、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题目,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和句式的选用。16.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哭泣可以使人的极度紧张得到放松,而极度紧张有害于身体健康,松弛则有利于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处于极度紧张,就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类的荷尔蒙,_,但此时已大量分泌,远远超过限度,因此血压就上升,血流就不畅,从而引发高血压,同时还会生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老化物质,_,因此,有人称“精

64、神状态紧张是万恶之源”。当然解除紧张的方法很多,其中,_。【答案】 (1). 这种荷尔蒙适量分泌对人体有益 (2). 从而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3). 哭泣就是一种简单有用的方法【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 阅读下面的图表,归纳出杜甫近体诗中叠词使用方面三个显著的特点。杜甫近体诗中叠词的使用次数及其位置统计表【答案】“萧萧”是杜甫近

65、体诗中使用最多的叠词。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次数明显高于七言近体诗。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位置通常在句首,其次在句末。【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阅读下面的图表,归纳出杜甫近体诗中叠词使用方面三个显著的特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表解说的题目,图表解说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表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表头和极值,表头反应的是图表的重点,极值是表中的特殊部分,也是重点分析的对象,同类数据之间还要观察变化的趋势,分析事件的走向。比如本题“萧萧”一词出现14次远远高于其他叠词,即可得出一条结论:“萧萧”是

66、杜甫写近体诗时使用最多的叠词。如果是提出建议要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点睛:表文转换题的方法: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作文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

67、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要求: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答案】 真实之美现实把人逼到了两种绝境:掩盖自己随大溜盲目前进及不拘于虚

68、假独自为真实前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句话为所有人所赞颂,可极少数人才真正做到了寻找光明,多数人都只是在黑暗中慢慢地摸 索并适应了那黑暗的空间。 许多人永远都看不见那如光明般的真实之美,因为他们没有去撕开黑暗的欲望。撕开虚假似乎已成为异类才会做的事情,就这么活着吧似乎才是 多数人的想法。 我想到了崔永元,那个为了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有害的而不惜前途不惜钱财甚至一度被抨击的的主持人。他因小崔说事而出名,也因无法忍受越来越不能说实话而愤然离去。他是真实的,他让无数人知道自己所吃的东西是有害的,他敢于寻找真相,他的真实之美是他的勇敢和善良。 我想到了方舟子,那个打击一

69、切作假的作家的“打假斗士” 。他的言语犀利,一针见血,只要有疑惑就一定会提出来。虽然他总被人们围攻甚至 危害他的家人,但他依然不与人们苟同,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打假事业。他的真实之美是他的不畏和勇气。 我想到了李承鹏,那个揭露一切黑暗的足球评论员。他风趣幽默但不带半点虚假,他的言论大胆但句句真实。他被监视着,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 抓走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这种行为,反而更加用力地把真相呈现给众人。他的真实之美是他的大胆和正义。 他们的一辈子也许就在唇枪舌战胆战心惊中度过了,但他们一定不会后悔,这是值得的。毕竟他们为了百姓而战,为了正义而战,为了真实而战。 他们是伟大的。他们不会说一个家苹果是香的,亦

70、不会种出种子是熟的花。他们会说的只是真话,是从众者所不敢去想象的话。真实是一种洒脱,所以陶潜才会因看不惯虚假的社会而隐居山林。 真实是一种追求,所以苏轼才会在不被皇上支持下仍然指出改革的不足。 真实是一种美丽,人间需要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打败虚伪,唯有真实才能改变偏见,唯有真实才能战胜丑恶。 我们应该去探求这真实之美,去追寻这看似无法触摸的真理。我们需要这真实之美,我们不应该再被虚伪蒙蔽,不应该怕自己会与别人不同。因 为真实才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们站在山下,真实之美是山顶散发的光芒。山脚与山顶的距离是荆棘、是悬崖、是峭壁,驻足观赏你只可欣赏,但爬上去你就可以触摸真实之 美的光芒。坚守本心 欧

71、子文 在哲学家的权威面前,众人选择服从,仅有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则材料让我们明白了权威也有不正确的时候。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服从于两个权威,一是国王的,二是教会的。教会主要是影响人们的思想,那时正推行着地心说,人们都以为地球就是宇宙的 中心,其他的行星还有太阳都绕着地球转。但是哥白尼经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的理论确是不同于教会的地心说,但因为教会的权威,他直至死前才把自己 的想法公布出来。如果他没坚守住自己的想法,那么人类发现认识宇宙的步伐便又要慢上许多。 我觉得在权威和事实面前,应该相信事实,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坚守自己本心,也许能获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像江西上饶影城一位清洁工十年来坚持拾金不昧,

72、从 2003 年起到 2013 年这十年里共见到 36 万余元的现金和物品,相当于他十年工资总额的 4 倍,虽然月薪仅千余元,面对伸手可得的钱她都如数交到该影城的失物招领中心。 在这物欲充斥着的社会里能坚持这样做实在不容易,但正是这些人撑起了社会的良心。 坚守本心,坚守真理,坚守美德,坚守自己的内心。点睛: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

73、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