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7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备考主打题1(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晚泊长台驿张咏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注】张咏曾因数次犯颜直谏宋太宗、宋真宗,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蕍以心直口快得罪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颙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_(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

2、归隐,不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2)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途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蕍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之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出于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解析:(1)解答此题,需理解诗歌大意,找出体现诗人形象的词句,并结合注释了解相关背景,综合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古楚城东面的渡头边,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已懒得再向朝廷进谏忠言。再看注释,了解当时的背景,诗人因犯颜直谏,被贬谪到地方,可见

3、诗人这种表面上的自饮自乐,其实隐含着激愤不平之情。后两句说:我仍然眷恋这圣明的朝代,还不想就此隐退去到林泉之间;倒不是山神不肯将我接纳,他完全知道我淡泊名利的心念。“恋明时”“休未得”及北山移文中的典故明确表达了诗人仍然心念君王和天下、不愿归隐的情怀。(2)解答此题,先品读全诗,确定抒情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写的是诗人出行途中,住宿驿站,饮酒抒怀等事,诗人愤激、关心国事的思想感情通过叙事体现出来。通过注释可知,诗歌还运用了谢蕍、周颙两个典故来抒发感情。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诗歌的抒

4、情手法之一。2(2016安徽省合肥市三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注】封大夫: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中军:主帅,指封常清。(1)本诗后面两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_(2)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_答案:(1)间接抒情。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庆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直接抒情。尾联“幸”字直接抒发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2)本诗描写了

5、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将士们的高歌豪饮、纵情醉舞,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解析:(1)在后面两联中,颈联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属于间接抒情;尾联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属于直接抒情。(2)首联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谐欢乐之景,表现了封常清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颔联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表现出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

6、;颈联中诗人描写了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也暗示了其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尾联既写边境安宁,也称颂了封大夫的英明领导。3(2016吉林省吉林一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梅雨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为梅雨季节。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素衣:本句诗化用了陆机的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1)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_(2)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7、_答案:(1)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愁深”“梦断”二句,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上是因为内心烦忧。(2)诗歌表达的是对遭到贬谪的哀怨之情。首联借描写江南梅雨的昏晦苍茫,道出自己内心的压抑;颔联写长夜难眠,进一步写出忧愁之深;颈联前一句写迁谪之远,后一句则暗示回京无望,点明忧愁之因;尾联则化用前人诗句收束全诗,抒发了自己远离京城、劳苦困顿之怨。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生活环境进行分析。结合诗歌后面的注释内容,不难看出此时柳宗元被贬谪江南,颔联“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则说明诗人因忧愁彻夜难眠。所以,整首诗塑造了

8、一个被贬谪、因忧愁彻夜难眠的诗人形象。(2)解题时要结合整首诗的忧愁的感情基调进行考虑:首联借助景物描写写出自己内心的压抑;颔联写彻夜难眠的忧愁;颈联写贬谪之苦;尾联则化用前人诗句收束全诗,抒发了自己远离京城、劳苦困顿之怨。4(2016江西省上饶市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1)王维山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_(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试分析二者有何异同。_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山景图。清浅的溪水,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

9、逐渐凋零的红叶,冷肃的秋意,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2)相同点:点明季节,渲染氛围。不同点: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一种悲伤之情。解析:(1)首句写山中溪水,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粼粼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次句写山中红叶,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中(这从下面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后两句写尽管冬冷天寒,但整个秦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

10、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2)相同点是,都写秋天的“叶”,和其他要素构成景物描写,营造了特定的氛围。不同点是,王勃山中的“黄叶”是“稀”的,是长在树上的,属于静态描写,而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飞”的,是飘舞在空中的,属于动态描写;在王维的山中,“叶”和其他要素一起,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而在王勃的山中,“叶”和其他要素一起,表现的则是诗人的悲伤之情。5(2016陕西省咸阳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踏莎行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注】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

11、州下邽(今属陕西)人,北宋政治家、诗人。菱花:指镜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_(2)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试结合词句简要赏析。_答案:(1)描绘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小梅缀枝,堂外细雨蒙蒙,堂内屏风半掩,余香袅袅,给人一种衰残沉寂之感。营造了一种衰败孤寂的伤感氛围,引出下文闺中思妇的形象。(2)从描绘的景物看,词中之景皆处暮春,衰落残败,迷蒙孤寂,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凄婉动人。从抒发的情感看,词人写闺中思妇,面对衰败孤寂的暮春残景,心情黯然,内心满是对春色逝去的感伤叹惋、闺中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对远方之人

12、的绵绵思念。解析:(1)做题时,要先抓住词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上阕中阑珊的“春色”、渐老的“莺声”、落尽的“红英”、小“青梅”、蒙蒙“雨”、半掩的“屏山”、袅袅“余香”都是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至于作用,因为上阕是景物描写,结合词的内容,按照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对于题干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凄婉”的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首先,从上阕来看,阑珊的“春色”、渐老的“莺声”、落尽的“红英”、小“青梅”、蒙蒙“雨”、半掩的“屏山”、袅袅“余香”都是比较典型的给人凄凉之感的景物,

13、这些景物营造了凄凉伤感的氛围;从情感上来看,词的下阕杳杳“离情”“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抒发的是充满忧伤、凄凉的伤春、孤寂和思念之情。6(2016陕西省汉中市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渔父(二首)南唐李中【注】其一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其二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注】李中: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1)这两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述。_(

14、2)“稚子争窥犬吠声”,此句历来受诗评家的青睐。请简述此句的精妙之处。_答案:(1)描绘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人情画。“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渔家打开房门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地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我”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渔人殷勤地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渔船也归来了。它从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适,淳朴的民风令人陶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意。(2)小孩子偷偷地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宁静的水乡,犬吠声响起,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同

15、时,以动衬静,更显其静。“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作品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淳朴的民风迎面而来。解析:(1)作者借助芦花、溪光、山色、相迎的渔人、偷窥的稚子、明月高照等情景,描绘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写诗人走向芦花深处的农家,一路是山光水色;“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写渔家热情相迎;“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写自己在水乡的生活细节;“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写诗人和渔家的情谊。这两首诗既体现了水乡渔家的淳朴民风,又抒发了作者对渔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2)“稚子争窥犬吠声”一句描写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农家生活细节。“稚子争窥”生动地写出了小孩子见到陌生人时机灵、可爱的神情,给人一种亲切感;“犬吠声”写农家的狗见到陌生人时叫个不停,符合真实生活,同时,以动衬静,从侧面表现出水乡山村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