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2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 作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公元前913年,楚国第一次称王。公元前704年,楚国打败随国,并让周桓王同意其称王。 因周桓王不同意,楚君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此为楚国第二次称王。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已形成 B世袭制已不存在

2、C君主专制得以确立 D分封制遭到破坏25. 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 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26.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 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27. 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3、”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 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A草市迅速兴起 B租佃关系发展C小农经济瓦解 D自耕小农壮大28. 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品的输出,“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 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溯淮 泗,道汝洛”。这说明A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 B长途贩运推动工商业市镇兴起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D水运成为贸易运输的主要形式29. 下图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C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4、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 30.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 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了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动荡影响金融机构运作31洋务派认为:“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而内地又无处采买-贻误军需”。所以,除 了最早兴建的几个军工厂位于沿海外,后来兴建的绝大多数军工厂都选址内陆。军事工业布 局的调整反映出洋务派A寻求更加稳妥的国防战略 B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C致力于平衡东西工业发展 D由“自强”逐渐转向“求富”32. 严复把国富

5、论译为原富,并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出版。书中反对清政府的官办做法, 认为民之生计,宜听民自谋,经济自然秩序就是竞争,“大生财能事”就是以最少的工力生 产最多的物品。严复翻译国富论A主要是为了介绍西方的经济理论 B进一步证明了进化论的正确性C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主张官督商办的经济发展范式33. 1928年中共中央在给广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提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特殊的 方式:农民割据”,“这种割据局面必须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 上面表现坚强起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

6、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主导革命的胜利34. 1938年底,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参加南岳最高军事会议,正式决定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 并邀请中国共产党派人担任教官。此外,国民党还培养大量游击干部分赴敌后,并特设冀察、 鲁苏两游击战区,统一指挥游击战。这些举措 A. 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败 B.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标志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D. 顺应了相持阶段抗战的需要35.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 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 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

7、的革命道路 B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第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明代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揭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

8、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富户救济本地的贫民。从1877年爆发旱灾,一直持续到1879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遍及大江南北在西方传教士教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摘编自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赈济 材料三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

9、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

10、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7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杀了许多共产党人,

11、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

12、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

13、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7分)46.(略)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姜师度(653723),河北魏县人,曾任易州、沧州、同州等地刺史和河中府尹

14、、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司农卿等职,史载其“勤于为政”、“颇知沟洫之利”。706年,出任河北道支度营田使,任职期间,除组织修建冀州平虏渠等工程外,还在渔阳以北“涨水为沟”,阻挡契丹、奚人骑兵南下。因治水有功,713年,姜师度任陕州刺史后,通过实地考察,命人利用粮仓和河岸之间的地势落差,修建了一条坡道,将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719年,姜师度调任同州刺史,将黄河水导入废弃洼地通灵陂,“凡二千顷,收获万计”。他专注水利建设十多年,有据可考的水利工程就多达13项,约占唐前期北方水利工程的十分之一。摘编自樊光春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1)根据材料,概括姜师度的历史功绩。(8 分)

1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姜师度取得功绩的原因。(7 分)南充高中2018级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4.【答案】D【解析】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这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继承制度,且世袭制在当时各诸侯国是存在的,故B项错误;秦代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周桓王不同意,楚君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分封制下贵族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2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原来称周公为王,到后来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实际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等级观念,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

16、地方的关系,不能得出中央集权的发展;贵族政治的衰落及宗法制度的瓦解与该现象无关,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答案】B【解析】由于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软官绅墓葬中大多墓志署名只写官衔,极少写郡望,故B正确;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故C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27.【答案】B【解析】土地转移频率加速的结果是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破产,被迫成为“佃户”,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28.【答案】A【解析】江南丝织品流通范围有明显的区域市场,说明当时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

17、网络,A正确;材料未提及工商业市镇,排除B;丝织品不属于农产品,排除C;南方水运为主,北方陆路为主,D排除。29.【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见,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口贸易净值逐年增加,结合史实可知,近代以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与材料中的情况吻合,故选D项。材料中看不到进口的数据,无法判断逆差,排除A项。从材料中明显可见出口净值逐年增加,不能体现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排除B项。从材料中仅能看到中国出口,无法判断中国的进口贸易情况即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C项。30.【答案】D【解析】材料中撤庄发生在1853-1863年,且地点也是在太平军活

18、动地区,这反映了社会动荡影响金融机构运作,故选D项。题干跟银行制度无关,A项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排除B项;此时清政府忙于镇压革命,且材料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南方,排除C项。31.【答案】A【解析】根据“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而内地又无处采买-贻误军需”可知,洋务派在选择军工厂厂址时采取了较为稳妥的办法,将绝大多数军工厂都选址在内陆,故A正确;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求富”即建立民用工业的问题,排除D。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经济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以及运用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严复翻译国富论是为了强国富民,介绍西方经

19、济理论是手段,故排除A选项;B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严复在原富中强调经济自然秩序就是竞争,鼓励以最少的工力生产最多的物品,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选项正确;由材料“民生之计,宜听民自谋”可知,原富反对清政府的干预,故排除D选项。3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意在引导考生将历史事物放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强调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由材料可知,1928年中共中央认为农村的革命只是为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提供条件,城市中心论

20、在当时依然是主流,所以B正确,A错误;C误读材料,排除;当时中共中央依然以工人阶级为革命的主力,D错误。34.【答案】D【解析】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相持阶段的持久抗战,国民政府也派军队进行敌后抗日,所以选D;正面战场将战争拖入相持阶段,是战略目标的达成,不是正面战场的失败,A错误;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B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叫游击战区,C错误。35.【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论述可知,毛泽东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

21、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应该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不是革命道路问题,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先要经过“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批评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排除B项;题干论述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问题,不是其迫切性问题,排除C项。40.(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8分)(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

22、体。(任答1点给2分,共2分)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1点2分,任答4点即可,共8分)(3)意义: 有利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借鉴。(1点2分,2点4分,3点7分,共7分)41.示例一:情节: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得解放。(2分)概述:抗战胜利

23、后,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中共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国共双方的建国方针存在着根本分歧,内战不可避免。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率先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相继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并取得了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1个要点2分,共4分)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24、,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1个要点2分,共4分)示例二:情节:鹿兆鹏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战。(2分)概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西北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精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个要点2分,共4分)评价: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25、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举的贡献与牺牲,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个要点2分,共4分)示例三:情节:鹿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2分)历史现象:长征胜利,共产党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2分)概述: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1个要点2分,共4分)评价: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有生力量;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

26、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始。(1个要点2分,共4分)示例四: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2分)概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1个要点2分,共4分)评价: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但是,由于传统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观念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还需要进一步推进。(1个要点2分,共4分)45.(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剥削加剧;严重的财政危机;官员冗腐现象严重。(6分,任答3点)措施:裁汰冗官;提拔人才;加强对官员的考核。(2分,1个要点1分,任答2个要点)(2)作用: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7分,1点要点2分,2个要点4分,3个要点7分)47.(1)修建水利工程;构筑防御工事;变革粮食运输方式,节省劳力;改善土壤条件;促进粮食生产。(8分, 4个要点)(2)勤于为政,体恤民情;善于突破创新;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受到朝廷赏识,经历丰富。(7分,1点要点2分,2个要点4分,3个要点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