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双流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10月月考试题语 文【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跪礼的涵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嬗变。唐宋之前,中国
2、是没有椅子的,只有一种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我们现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开始在平民中普及开来的。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但应用不广,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高型坐具的出现,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中国人通行跪拜礼,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秦汉以降,君臣之间方有尊卑之别,体现在礼仪上,臣拜
3、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谢。到椅子出现之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师亲”,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礼,迎别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宋朝臣对君,当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礼的时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至于君臣日常见面礼仪,当是揖拜之礼。从元朝开始,带有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清廷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至此,跪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
4、经淡化,而臣子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从宋至清,跪礼的变迁,不过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而已。如果比较宋代与清代的精神风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诫皇帝:“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至于廷争面折之事,更是不胜枚举。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经全无宋人风骨,竟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说了。宋代的平民见官,尽管也讲尊卑有序,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尊严,见多识广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长,常抓着官府的短处不放,跟官长争长短,也不给官长好面色看,急了就写检举信,或者到京师的直诉法院登闻鼓院控告。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见官得先跪拜叩头,老百姓向衙门呈交诉状禀词,都以
5、“蚁”或“蚁民”自称,官府称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蚁”。蚁民在官府面前表现得如此卑贱,只怕是前所未见的。古人说,“礼者,时为大”。礼仪的应用,还是以顺应时宜为第一要义。基于此,支持对跪拜礼的恢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有删改)1下列对具体情境中的跪拜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文天祥向蒙元丞相孛罗只长揖不跪拜,既表现他不向敌人屈服的民族气节,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基本的待人礼节。B当代古装戏从春秋剧到清宫戏,朝臣见到天子一律伏在地上叩头三呼万岁,君主高高在上岿然不动,这是违背跪拜礼仪传统的,显示导演缺乏礼仪知识的硬伤。C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当元妃凤辇到荣国府门前,贾母、
6、贾政、王夫人等一律跪拜叩头,起身迎元妃入堂后,元妃再请贾母上坐,拜见祖母。这是先行君臣之礼,再行家族之礼。D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的授业师,后任宰相,治理出西汉后期少有的中兴盛世。退职家居后患重病,成帝亲自探望,并在张禹床前行跪拜之礼,这表现了成帝对功臣的体恤。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先秦时代,跪拜是人际之间通行的礼仪,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因此没有尊卑之别。B唐宋之前中国没有椅子,只有一种叫做“胡床”的坐具。人们一般都是席地而坐。唐代出现了椅子,但直到宋代,椅子才从贵族、士大夫家庭向平民家庭普及开来。C宋朝君臣之间除了极庄重的场合和仪典,臣
7、子对君王才实行跪拜礼,一般日常见面只是行揖拜之礼。D宋朝大臣敢于告诫君王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敢于当面指责君王过错。而清代大臣已经由臣变奴,往往对君王极尽阿谀迎合之能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元朝以后直至清朝,跪拜礼由过去表示对对方的礼敬与尊重之意渐渐演变成君王显示威严或者臣子自我示卑、示贱之意。B秦汉以后直至唐宋,跪拜礼渐渐由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礼节交往变成了带有强烈的尊卑色彩的举动,这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蜕变。C宋代百姓在官员面前大体上能保持自身尊严,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长,敢于跟官员较长论短,甚至向上一级部门申诉,而清代百姓见官须跪拜叩头并自称“蚁”或“蚁民”。D在跪拜已
8、经含有强烈的尊卑含义之后,下跪这样的动作自然让人们感到了屈辱。这时候再来恢复什么跪拜礼,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
9、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
10、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明史张学颜传【注】王杲(go):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赔累:赔钱亏累。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
11、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B“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C“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D“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
12、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B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C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2)黜懦将数
13、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注】嚬,也作“颦”。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5分)9评论者认为结尾一句“情景俱佳”,请简要赏析。(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语句是:“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4、。”(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语句是:“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树下铁凝(1)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2)老于的
15、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3)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
16、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4)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
17、,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5)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
18、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6)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
19、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7)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8)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节选自铁凝作品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
20、突中展开。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2)作品的第五段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分)(3)请概括主人公老于的形象特征并作简要分析。(6分)
21、(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的人生和石头城(1)朱偰出生在浙江海盐县。幼时,执教于北京大学的父亲朱希祖躬自授读,谆谆教诲,期望良殷,朱偰亦立志自奋。朱自清在北大求学时期,是朱希祖的学生。朱偰才思敏捷,胜朱自清一筹。1932年7月10日,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与朱偰君一同赋诗,朱得句敏于我,诗成,皆出彼手。”1932年,朱偰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编审,年仅二十五岁。(2)从1950年始,朱偰陆续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至此,涵养了朱氏家族文
22、脉的藏书,经历了岁月动荡、战争硝烟,如江河朝宗于海,由私有变为公藏。后来,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1956年8月,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说许多人在城南拆明代的古城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砾废墟,已经被拆到了中华门城堡附近。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被拆除。令朱偰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把从古城墙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来铺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顿时灰飞烟灭。(3)于是,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
23、4)1956年9月23日,朱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痛说“南京人民都知道加以爱护的南京城墙,现在竟遭市政建设部门局部破坏,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一种粗暴行为”,他“希望南京市人民委员会立即查明责任,加以处理,并设法制止利用城砖、拆除城墙的行为。有关责任部门应该立即做出检讨并作为教训,以避免今后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致使国家文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5)这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6)同样做过抗争以保护古城墙的还有梁思成,他的种种努力,也未能阻挡住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代风潮。
24、朱偰被撤销一切职务,行政上降两级。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偰,到出版社当编辑,时常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生命的低谷之中,他的精神是高扬的,他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了一些作品。(7)1966年8月26日,南京图书馆的造反派、红卫兵和南京工学院的红卫兵抄了朱偰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但是对于保护城墙的罪名,他永远不会低头认罪,他说:“关于拆城墙,我向政府提出批评,完全是从爱护文物出发,请允许我保留意见。”(8)朱偰晚年在回忆年少的读书时光时说:“那时我佩服鲁仲连,功成不居;我爱好乐毅,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喜欢荆轲、聂政,支持正义,剪除强暴。那时我立志做一个大
25、丈夫,干一番伟大的事业。”生于文化世家,文化的印记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9)第四次写回忆录被没收之后,在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朱偰化身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10)朱偰去世十年后,得以平反。他的终生至交刘海粟送来挽联: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11)一轮明月照耀着南京城残存的城墙,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的悲剧,带着无尽的历史沧桑,萦绕于此,逝去的再也不会回来。(有删改)【相关链接】朱偰(1907年4月15日1968年7月15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北京
26、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等。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向政府提出意见,加以制止,最终阻止了南京的拆墙风潮,才得以有中华门瓮城和石头城的巍然屹立至今。朱偰这么解释自己对于文物保护的热情:“夫士既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保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江苏作协主席艾煊在帽子和城墙一文中说:“朱偰的那一顶难受的紧箍帽子,为南京人换回了一座中华门。因此有人建议,南京人是否可用社会集资,在中华门城堡上为朱偰立一塑像。”朱偰一生治学态度严谨,他对金陵古迹的
27、热爱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促使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摘自百度)(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朱偰之所以卓尔不群,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连他父亲的学生朱自清都自认为略逊其一筹,朱偰二十多岁时就担任教授。B建国后,无私而爱国的朱偰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化私有为公藏,因此,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C明代的古城墙被拆毁,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拆下的条石被敲成小石子来铺路,这令朱偰痛心疾首。D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
28、气,朱偰和他佩服、爱好、喜欢的古代的仁人志士均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E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却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2)文中为什么要写朱自清和梁思成?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6分)(4)作为一位文人,朱偰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一一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
29、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回味绵长。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A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记忆犹新B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C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D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念念不忘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B周
30、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C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D习近平出访10天,到访3个国家,辗转7座城市。国外媒体评价,此次访问不仅会对亚太、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更会成为中国外交新的里程碑。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且更能赢得成功的青睐。它发自内心,不出尔反尔,不
31、虚伪矫饰,自然而为,率真而作 有着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那样的风度与气质 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真正好的品德就应是一种没有雕饰的习惯 这样的人,举止大气,修养有度,内心高洁 可谓是人前不做作,人后不懈怠ABC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
32、清清楚楚了。17下面是2014年中央文明办颁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汉字和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5个字。(5分)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不可扭曲如蛆虫。 曼德拉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1
33、0月月考试题语文答案1【答案】D【解析】【“成帝在张禹床前行跪拜之礼”,表现的是成帝对功臣的尊重,而不是“体恤”(照顾)】2【答案】A【解析】【“跪拜就是正常的坐姿”,表述有误。原文是“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3【答案】B【解析】【“秦汉以后直至唐宋”错误,跪拜礼带有尊卑色彩是“椅子出现之后”的事,从时代来看,“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开始在平民中普及开来的”,然后“从元朝开始,带有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4【答案】B5【答案】A【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6【答案】B【解析】【“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
34、,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7(1)【答案】【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得分点】【“卓荦(lu)倜傥”、“人未之识(宾语前置)”、“诸”、“器”各1分,句意1分)(2)【答案】【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迁移游击军(流动袭击的军队)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游击”、“具”、“经画”各1分,句意1分】8【答案】【词的上片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岸边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轻理鬟鬓、长袖飘飘的佳人
35、。主要从听觉,视觉,嗅觉三方面来描绘的。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红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上片通过“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意象,使人突出地感觉到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斟酌给分)】9【答案】【结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而景中却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评分标准】【景2分,情2分
36、,手法及作用2分】10(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于嗟鸠兮,无食桑椹。(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参考译文】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
37、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
38、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
39、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赏析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
40、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
41、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11(1)【答案】A C(答C给3分,答A给2分)【解析】B项,“自豪心理”错;D项,老于谈文学,是为了讨好项市长;E项,文章没有批评项市长的意思。(2)【答案】第五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要维护自尊,在项珠珠同
42、学面前大谈文学,以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他向项市长提出请求的欲望在潜滋暗长,于是才会“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才会有“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的感觉。(总说2分,分析每点2分)(3)【答案】老于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生活在底层的知识分子。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心灵受到损伤。老于深爱着自己的家人。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他还是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
43、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每点2分)(4)【答案】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这棵树映射出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老于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保护其精神上的自尊。树有“权势”的意义。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每点2分)12(1)【答案】D E(答E给3分,答D给2分)【解析】A项“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全面,还有朱偰“亦立志自奋”等因素;B项,因果关系不当;C项“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错
44、误,原文中说的是“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被拆除。(2)【答案】将朱自清与朱偰进行对比,凸显了朱偰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3分)将朱偰与梁思成进行类比,揭示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侧面烘托了朱偰保护古城墙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共同价值追求。(3分)(3)【答案】在奔赴现场查看后,他向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毁城行为加以制止;四处奔走,联合各界共同呼吁,以阻止“拆墙”风潮;撰写文章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对主持拆毁明城墙的有关部门提出批评;电告国家文化部门,请求制止南京的“拆墙”风潮。(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4)【答案】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他学贯中西,青年得志。正直执着,坚持真理。他挺
45、身而出,保护南京古城墙,勇敢撰文,批评政府有关部门。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有崇高的气节,不屈的灵魂。永远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每点2分共8分)13【答案】C 【解析】【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情景清晰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14【答案】C【解析】【A项偷换主语
46、,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B项“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该为“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D项递进关系倒置。】15【答案】D【解析】【句紧承上文“习惯”,应放在最前面;句说的是“习惯”的具体表现。句开始说“人”,句继续。因此答案为D。关键点在于句,要放在句之前更好。】16【答案示例】【人具有双重属性;必须受礼仪的规范;这就与禽兽无异了】17【答案示例】该标志是汉字“志”的变形:上半部分的“士”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和平、和谐。下半部分的“心”是书法中草书的“心”字,象征着志愿者的爱心。寓含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18【理解材料】【材料第一句包括三个分句,写我们要适应环境、服从命运的安排;第二句,写适应了命运的安排但不能因此而歌颂丑恶、不能苟且偷生、不能嘲笑敢于对抗命运的人;第三句,总结上面的内容:人可以卑微但不能卑贱、扭曲。从材料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生存的局限、压力以及生存的方式、态度。】【立意角度】【即使卑微也要坚定,不随波逐流;穷则独善其身或者穷亦兼济天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还是”用它来“眺望”光明;在黑暗的环境中给心灵一点坚守(底线);在卑微中坚守;坚守心灵的高度;可以卑微不可扭曲;身陷黑暗,心向光明或寻找光明;沉默但不沉沦;卑微但不卑贱】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