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农问题解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1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农问题解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农问题解读一:经济学解读1本专题联系经济常识分析如下:(1)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资源配置。 (2)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在发挥市场(价值规律)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加强宏观调控。 (3)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说明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作用和意义。 (4)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全面认识城镇化战略的深远意义。 (5)运用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知识,说明只有加强农业结构调整、

2、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也才能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运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增加农民收人,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7)运用三大产业关系的知识,说明农业的发展对全面提高工业水平、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有关知识,说明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刺激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有重要意义。(9)结合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

3、入意义重大。2、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如何增加农民收人? 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就是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具体地说: (1)面向市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 (2)发挥优势。利用我国自然条件、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特点,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3)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发展产业化经营,靠龙头企业带动增收。 (5)积极扶持乡镇企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6)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7)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8)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外出务工,扩大就业领域,拓宽增收渠道。 (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 (10)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何重要意义? 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4、“2O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一举扭转2003年

5、以来连续4年粮食减产局面粮食生产在我国已经不成问题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这一观点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首要的是保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安全要抓住以下几点:坚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主攻粮食单产水平提高;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推进科教兴农,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完善粮食储

6、备体系;还要引导消费,减少浪费。5、怎样理解把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农业、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3)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发展,一靠政策,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7、体制。二靠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投人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靠科技,即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切实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另外,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统等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6、2004年以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什么还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怎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

8、率低。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化程度普遍较低。随着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减少、水资源匾乏的问题凸现,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的严重制约。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提高农业的效益,又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 (2)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9、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产业体系。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促进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7、如何看待“民工潮”与“工民荒”现象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0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量大区工资较高,从而吸引了内地大量民工涌入,形成了延续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用工要求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工潮”骤然演变成了“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自身具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10、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边是有人没工做,一边是有工没人做的尴尬局面,说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完全依赖市场是不合理的,需要国家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三:政治学解读 1本专题联系政治常识分析如下: (1)运用国体和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制定农业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体现了政府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搞好公共服务的职能。 (2)运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原则的知识,说

11、明国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及其他合法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人,改善农民生活,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党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具体措施的出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4)党制定各项农村政策及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体现了党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 (5)运用国际竞争的有关知识,理解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

12、力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从政治学角度说明应怎样解决“民工荒”问题。 (1)国家职能。国家要履行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真正体现和维护广大民工及相关企业的利益。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发改委同财政部、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办事,保护好民工与企业的合法权益。(3)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练习:1、农民增收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千

13、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三农”问题的核心。2004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在粮食主产区每年降低农业税1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并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为此,中央财政安排51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贴粮食主产区减免农业税后地方财政的负担。同时还出台了对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0年以来连续4年粮食减产局面得以扭转。更为可喜的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农民实现增 收。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0元,实际增长114,是199

14、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你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必须履行哪些职能,做好哪些工作?答: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要尽快增加我国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必须履行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具体要搞好以下工作:加强耕地保护,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深化农业和

15、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于加强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着力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着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服务。2、材料一:2003年,粮食主产区安徽某地作为粮改“直补”的首批试点,把过去投入到流通环节的补贴直接发放到粮农手中,变“暗补”为“直补”。一方面,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多种粮、种好粮。另一方面,促进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直补”试行以来,农民反映“收入增了,市场活了,心气顺了”。 材料二:随着北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

16、急速扩张,占用农业用地成为必然趋势,如何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就成为北京解决“三次”问题的新课题。丰台区某村结合本村实际,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与北京市巴士公司合作,把七八条公交线路直接引进村,使该地成为丰台区的一个交通枢纽,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盘活了地区经济。该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六百多元,也大大提高了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材料三:党中央、国务院2004年“一号文件”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科学发展观。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运用哲学常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 (3)结合政治常

17、识,谈谈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材料中如何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答:(l)材料一说明国家通过粮改政策,确保粮农增产增收。材料二说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北京失地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 (2)从实际出发。北京丰台某村,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失地农民增收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通过统等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要发展创新。通过加速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国家对种粮农民的政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由原来的“暗补”改为“直补”。 (3)党和政府重视农民增收,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党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执政为民以及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决定的,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保护农民切身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3、近几年来,市场上大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A县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资本的保护者、法规的制定者、规则的监督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大量投资,并合

19、理引导投资方向。外地某企业利用A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逐步建成包括规模优质小麦种植基地、10万头黄牛养殖基地、100万吨专用面粉加工、30万吨饲料加工、20万吨复合肥生产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今,这家大型龙头企业连接各类经济组织100多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年产值20亿元,形成“以优质特色农业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为母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县积极推广这一模式,使该县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7元。(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A县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2)从哲学

20、角度看,A县政府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3)A县政府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的? (1)该县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县政府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适时转变政府职能,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县政府努力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A县政府认真搞好自身工作,是重视内因;积极做好引资工作,是利用外因;引导外地资金的投向,促进本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现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县政府及时总结某企业成功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3)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县政府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转变职能,搞好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