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
2、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
3、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
4、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
5、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选自宋词的文化品格,有删改1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D )(3分)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解析】D项只是说词可以把诗的题材作为自己的题材,与“市井文化品格”无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文章运用引证法
6、,论述了词的产生与其音乐属性有关。B文章将诗与词进行对比,论证了词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C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为了论证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 复杂的感情世界。D.作者在论证诗词的不同文体特征时,认为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解析】D项“诗的语言晦涩艰深”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词又被称作“诗余”,这标志着诗的发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
7、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解析】A项从“诗余”这一名称并不能证明诗的消亡;C从第一段“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错误;D“因为其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于文无据。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互联网的出现之初,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预言了“theDailyMe”(我的日报
8、)一个完全个人化的报纸的出现。在theDailyMe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他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对于社会普通公众中的某些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也是风险,有时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 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开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
9、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桑斯坦解释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与“信息茧房”相关的常见讨论中,最常被指责的对象,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大热的推荐算法。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许多以推荐算法为核心
10、的互联网产品,都凭着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然而,事物总有两面,这种“量身定做”常常会令人怀疑:算法的自我迭代,是否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又是否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 由于这些质疑,与“信息茧房”的形象正好相符,于是,许多人都认为“算法”是制造“信息茧房”的元凶。然而,结合“信息茧房”的原始定义,我们却不难发现,这口“大锅”并不能轻率甩给算法。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的。当时连互联网都尚未充分普及,推荐算法根本不存在。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为的不是警告互联网公司,而是直接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信领域
11、。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很可能将个体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 对于推荐算法,曾经有人总结道:“算法没有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它对,是因为算法本身只是一串由逻辑组成的代码,它既不会主动思考,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然而,之所以说它不对,是因为算法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应用算法的人,而这些应用者的价值观,很可能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受到算法的放大,进而被推向极端。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
12、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摘编自杨鑫宇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信息茧房”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认知陷阱。既然是陷阱,便必然有诱饵、有伪装,而不可能直接以其险恶的真实面貌示人。在“信息茧房”这种陷阱里,起到“诱饵”作用的,便是唯有身处“信息茧房”之内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观点与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同,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做到“一呼百应”的人注定凤毛麟角。“信息茧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信息来源完全被与其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包圆”时,他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在这个看似众声喧哗,其实无异于“回音
13、场”的环境里得到精准的呼应。 这种人人都能“一呼百应”的快感,是各种不同立场每天都在激烈对撞的真实舆论场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们虽然在理智上不难理解“信息杂食”的重要性,但要直面那些和自己的立场全然对立的观点与事实,确实需要拿出一点勇气。离开“信息茧房”的好处,当事人的心里未必不清楚,但是,就像自然界里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鹰离巢时的样子一样,又有多少人能对安全、安逸的环境全无眷恋呢? 如果说“信息茧房”给人提供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陷阱的“诱饵”的话,那么这个陷阱自然也要有相应的“伪装”。对一般人而言,“信息茧房”最有力的伪装,就是“独立思考”这一社会迷思。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会在各种各样的
14、人口中听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把“独立思考”理解成不随波逐流,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那么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实之中,却有不少人扭曲了“独立思考”的内涵,将其曲解为“完全不受(和自己主观意见不同的)外部信息影响”,以至于许多人不仅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观点,还言之凿凿地自称自己善于“独立思考”,甚至引以为豪。这也是许多人身处“信息茧房”之中而不自知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杨鑫宇识破信息陷阱的诱饵与伪装“信息茧房”系列谈之三)4下列不属于人们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原因的一项是( A )(3分) A在信息茧房中,个人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这样茧房就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梦魇。
15、B.“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自己的习惯与偏好,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 C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信息茧房能给人们带来认同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D有人将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的观点当成不受外界影响,善于独立思考。【分析】A.依据原文“桑斯坦解释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这一项是信息茧房所带来的后果,不是原因。故选A。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信息茧房”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社会普通公众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 B推荐算法会使用户看到的信息越来越极端
16、单一,会屏蔽与用户认知相异的信息,所以我们应当拒绝推荐算法。 C设计推荐算法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的价值观会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影响受众。 D不同于每天都有不同观点激烈冲突的真实舆论场,信息茧房能让人们从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那里获得快感。【解析】A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在the Daily Me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他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对于社会普通公众中的某些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也是风险,有时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给社会普通公众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的是“个人日报”,“个人日报”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但它本身不是“信息茧房”。B.推断
17、错误。依据原文“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原文虽然说推荐算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应用者本身,所以不能得出“拒绝算法”的结论。C.依据原文“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错在“程序设计员”,原文中“算法背后的人”,是指应用推荐算法的人,是指用户,而不是程序设计员。6请结合材料分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6分)【参考答案】摆脱个人偏好,广泛
18、涉猎信息。警惕推荐算法带来的弊端,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有意识地跳出舒适圈。摆脱信息茧房的诱惑。不能沉迷于“一呼百应”的快感,一味地追求认同感,要了解并接受不同于自己认知的观点。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学会辨析外界信息真伪和价值,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能力。(每点2分,共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仙人掌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
19、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 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
20、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起来。 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 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她是
21、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弯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的。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 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 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
22、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两天后,他们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一阵寒暄过后,她注视着他,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
23、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他的过错在哪儿?该怪谁呢?此时此刻,谦卑的他在自负的废墟中寻找答案,假如 公寓房间里,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拉回现实之中:“你的白兰地可不怎么样。”这位偶然来访的朋友走到他身边,“哪一天到潘塔来看我,尝尝老加西亚走私过来的那玩意儿。嘿,这儿还有一位老相识呢!特里斯戴尔,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盆仙人掌?” “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里斯戴尔说道,“知道是什么品种吗?”“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热带仙人掌,在潘塔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喏,这上面挂着西班牙语标签呢。”特里斯戴尔笑了笑:“标签上写的是西班牙语吗?” “是的。当地人想象,这种
24、仙人掌的叶子是在向人伸手召唤,所以他们把它叫做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选自英语世界2017年第12期,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始部分写主人公特里斯戴尔站在房间里回忆往事,结尾部分又回到眼前,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往事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 B小说第二段中对仙人掌描写,既是展示特里斯戴尔房间的环境,也是对小说题目的照应,更为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揭开悬念的谜底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的“她”内心已经接受了特里斯戴尔的求婚,却出于羞涩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D卡拉瑟
25、斯崇拜特里斯戴尔,把他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析】C项“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错误。结合“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特里斯戴尔笑了笑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分析可知,特里斯戴尔虚荣自负,不懂装懂才是
26、根本原因。故选C。8. 本篇小说结尾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小说构思精巧,层层铺垫,最后揭示分手原因,收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前面精心设计一个个悬念,最后陡然破解,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无穷回味。谜底揭开后戛然而止,让人印象深刻,强化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主旨。(每点2分,共6分)9. 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结局是悲剧性的。他非常喜爱她,为她着迷;她对他更是十分欣赏,甚至奉为天神。两人相互爱慕,却因男主人公的小小的虚荣之心和女
27、主人公的一个“聪明之举”,阴差阳错,互相误解,错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样的结局令人遗憾。示例二:我认为结局是喜剧性的。他因为虚伪浮夸赢得了她的好感,最后因为不学无术、不认识仙人掌标签而错失对方,实是自食其果。她本来用送仙人掌这样含蓄的方式答应求婚,但对方并未领会她的意思,暴露了真容,这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幸运。故事结局偶然中含有必然,极具讽刺意味和喜剧效果。(给出观点2分,结合原文进行分析且言之有理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
28、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
29、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
30、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B.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C.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D.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
31、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解析】“蔡伯坚”为人名,作动词“师”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怀英”为人名,第二处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 节度使,官名,唐睿宗时开始成为正式官职,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政、财及监察大权,所辖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宋朝成为虚衔。B. 表,
32、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C. 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D. 长短句,词的别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解析】C项“与水龙吟登建康赏 心亭中的建康不同”错,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同为今江苏省南京市。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 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
33、,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B. 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司农寺主簿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C. 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D. 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解析】“任司农寺主簿时”错,原文为“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应为“任滁州知州时”。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
34、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5分)【参考答案】辛弃疾说:“(请)给予我三天为期,没有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丐,给,给予;获,抓到,捕获;揣,推测。丐、获、揣三点各1分,句意2分)(2)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5分)【参考答案】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为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缘:因为;期:想到,料到;何以:以何,用什么,拿什么。缘、期、何以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
35、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
36、,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
37、阴检判。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以至门生故旧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然像活着
38、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替辛弃疾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1415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 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
39、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作了铺垫。B. 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上,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C. 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D. 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解析】“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错,不论是“拟把疏狂图一醉”还是“对酒当歌”,都是作者想要借酒和歌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人的感情。15. 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孤独寂寞之感。“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无人
40、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春愁。“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写出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春愁”二字直接点出其愁绪。怀人。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思念“伊人”而变得憔悴、消瘦.(每点2分,满分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能力。“无言谁会凭阑意”意思是:默默无言,谁能理解我凭栏眺望的心意呢?表现了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写出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春愁”二字直接点出其愁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是:我渐渐身体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我情愿为她瘦骨嶙峋,一身憔悴。直抒胸臆,点出词人怀人之情。【诗歌赏析】“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
41、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42、。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
43、,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写春愁,
44、抒发刻骨的相思之情,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文章借景抒情,抒发凄美、感伤、惆怅之情。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感慨万端中,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与明月。(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3)李清照声声慢中“ , ”两句,写词人倍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心,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参考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乍暖还寒时候,
45、最难将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进北京世园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半环形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青山绿水间、梯田花海旁,这座建筑宛如一柄温润的“如意”,金色的屋顶勾勒出_的曲线。中国馆_了中华园艺精华,向人们讲述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国馆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 ),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态微循环。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
46、”“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依次布局,_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_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 跌宕起伏汇聚经过整合 B. 蜿蜒柔和会聚通过整合 C. 蜿蜒柔和汇聚通过融合 D. 跌宕起伏会聚经过融合【解析】 C。“蜿蜒柔和”侧重于形容线条的曲折而又自然;“跌宕起伏则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处用“蜿蜓柔 和形容中国馆屋顶的曲线恰当。“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
47、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在。此处用“汇聚”恰当。“通过”强调方法、手段,“经过”强调事情的过程。此处用“通过”恰当。“整合”多是简单地、机械性地叠加、组装、搭配,并不改变结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融合”则多是复杂的、化合性的,往往可以改变融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此处用“融合”恰当。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 A. 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 B.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C. 中国馆的设计,
48、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 D.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解析】D。原句的语病有三处,前一分句中途易辙,后一分句缺主语、缺宾语。A项前一分句中途易辙,后一分句缺宾语;B项前后分句都缺主语;C项后一分句缺主语和宾语。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A. 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雨水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可被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 B. 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 C. 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
49、D. 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地下有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解析】B。与“屋顶设里雨水收集系统”句式相对应的是“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故排除A、C,“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的主语应该是“雨水”,故选B。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题目。(6分)近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已有多省市实行了美育中考改革,教育部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美育进中考的意见、建议,争取扩大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并不断总结经验,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市推进艺术进中考,其中河南省已经做了部署,现在还只是在部分地市实行;江苏、湖南、
50、云南三省都已经开始实行。另外,山东、四川、山西、内蒙和吉林5省已有12个地市开始实行美育中考这项改革,分值在10到40分之间。(1)请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艺术已进多省中考,将扩大美育进中考试点范围 (每点1分,共2分)(2)对这一改革,你是否赞成?请简要陈述理由。(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观点一:不赞成。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表明态度1分)。理由:客观来看,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重点学习、复习音乐、美术课程,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通常城市孩子接触音乐、美术教育较早,而乡村地区孩子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美
51、育入中考,也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美育教育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习惯,而不是考试。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学生做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于从激发孩子兴趣到养成习惯这一重要步骤。(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其他的理由如果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观点二:赞成,美育应该加入中考(表明态度1分)。理由:艺术类课程与实践是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业责任,是不应该被减下来的负担。艺术类学习与实践纳入学业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恰恰需要艺术课程学习与实践,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
52、错误做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其他的理由如果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21下面是某学生干部为校长拟写的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6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时光飞逝,岁月如歌。2020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6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八百余名师生,真诚地邀请您重返母校,重温您们意气风发的求学时光,感受母校发展的勃勃生机,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6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参考答案】(1)“寿辰”改为“华诞”;(2)“耿耿于怀”改为“憧憬”
53、或“魂牵梦萦”;(3)“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4)“您们”改为“你们”或“您”;(5)“手足”改为“同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1)“寿辰”一般用于老年人,学校应用“华诞”等。(2)“耿耿于怀”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不符合全校校友的心情,应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等。(3)“我要代表”中的“要”用在邀请函中不得体,应该改为“谨”。(4)“您”不能用作复数。“您们”改为“你们”或“您”。(5)“手足”是指兄弟,此处同学聚会参加校庆应该用“同窗”。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节约既是个人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依然缺乏节约意识,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导大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