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冷成金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
2、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
3、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
4、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7月21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量”阅读并不能使人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反而会使人空虚和焦虑,所以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B经典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它永不过时。 C
5、经典阅读和基础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D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如同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安装得越早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立体、平面。我们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已经消逝。 B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具有吸引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并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 C中国四大名著中所表现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可以予人以熏陶和激励。 D经典阅读带来的思
6、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能使人更从容地面对海量信息,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使世界变得更真实和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大名著中的故事集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B小说与诗词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后者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爱读诗的人,一定热爱生活。 C对年轻人来讲,现在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但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感,不知道应该知道什么,使他们出现前辈人未有过的恐慌。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可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
7、以产生知识和智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邓廷瓒,字宗器,巴陵人。景泰五年进士。知淳安县,有惠政。丁母忧,服除,迁太仆寺丞。贵州新设程番府,地在万山中,蛮僚杂居,吏部难其人,特擢廷瓒为知府。至则悉心规画,城郭、衢巷、学校、坛庙、廨舍,以次兴建。榜谕诸僚受约束。政平令和,巡抚陈俨上其治行。帝令久任。九载秩满,始迁山东左参政,寻进右布政使。 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廷瓒自令至守,淹常调者逾三十年。至是去知府止三岁,遂得开府。以生母忧归。服阕,还原任。都匀苗乜富架、长脚等作乱,敕廷瓒提督军务,同湖广总兵官顾溥、贵州
8、总兵官王通等讨之。副使吴倬遣熟苗诈降富架,诱令入寇,伏兵擒其父子。官军乘胜连破百余寨,生系长脚以归。群蛮震慑。廷瓒言:“都匀、清平旧设二卫、九长官司,其人皆世禄,自用其法,恣虐,激变苗民,乱四十余年。今元凶就除,非大更张不可。请改为府县,设流官与土官兼治,庶可久安。”因上善后十一事,帝悉从之。遂设府一,曰都匀,州二,曰独山、麻哈;县一,曰清平。苗患自此渐戢。论功,进右都御史。 八年召掌南京都察院事。甫数月,命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越二年,进左。廷瓒治尚简易,于吏事但总大纲,结群蛮以恩信,不轻用兵,而兵出必成功。郁林、云垆、大桂诸蛮及四会饥民作乱;以次讨平,两广遂无事。十三年复召掌南院。未行,卒。
9、赠太子少保,谥襄敏。廷瓒有雅量,待人不疑,时多称其长者。至所设施,动中机宜。其在贵州平苗功为尤伟云。【注解】滞留 常调 ,官制用语。又叫“常调官”。宋朝判、司、簿、尉及其摄官,依不同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是否流外,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录,称为常调。以此法升转之官,则称常调官。时有俗语说: “家常饭好吃,常调官好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淳安县,有惠政 知:主持,管理B知淳安县,有惠政。 惠:通“慧”,聪明C丁母忧,服除,迁太仆寺丞 丁:遭丧D廷瓒有雅量,待人不疑 雅:宽宏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延瓒惠政的一组是( )(3分)吏部难其人,
10、特擢廷瓒为知府 至则悉心规画,城郭、衢巷、学校、坛庙、廨舍,以次兴建 遣熟苗诈降富架,诱令人寇,伏兵擒其父子 请改为府县,设流官与土官兼治 遂设府一,日都匀,州二,日独山、麻哈;县一,日清平 郁林、云垆、大桂诸蛮及四会饥民作乱,以次讨平,两广遂无事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廷瓒在贵州做知府时,政治安定法令平和。巡抚陈俨上报了他为政的成绩,皇帝让他长久在此地任职。九年任期满,才离开此地。 B弘治二年,邓廷瓒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在贵巡察安抚,此前一直没有升职。这时距离他当知府只有三年。 C都匀的苗人乜富架、长脚等人制造叛乱,邓廷瓒在讨伐平定
11、叛乱后,向皇帝上报善后的事共十一件,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D廷瓒有宽宏的度量,对人不怀疑,当时人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他所筹划的事常常能切中要害,实行的措施常常能适应时机。 7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元凶就除,非大更张不可(4分)(2)廷瓒治尚简易,于吏事但总大纲,结群蛮以恩信,不轻用兵,而兵出必成功。(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赠阙下裴舍人钱 起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解】此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姓裴的舍人,目的是向其请求援引
12、。上林:即上林苑。汉武帝时的御苑。此指唐宫苑。阳和:指仲春二月的和暖之气。捧日心:三国魏程昱年青时:曾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此处喻辅助君王之心。华簪:达官贵人的冠饰。 8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答: 9诗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对援引的请求,但表达得含蓄有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1)怅寥廓,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 (4)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 (5)虽无丝竹管弦
13、之盛,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6)三岁为妇,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天上人间 女真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成了,端午那天,三口人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
14、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五年来,李大壮头一次回老家过年。头两年他留在广州,看厂房,老板多给他开二百块钱,加上省下的往返路费和花销,里外里等于多挣几千块钱。第三年,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
15、说还算病吗?生孩子,来例假,妇科病,哪样不疼?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卖盒饭的小车来了,他咬牙买了一份。一盒米饭,一盒莱。放在茶几上,往儿子那边推。儿子看他一眼,不吱声,也不伸手。李大壮不管他,闭上眼睛。从冯秋萍住院。他就再也没睡好觉。现在,他可以
16、安安稳稳地睡上一会儿了。李大壮睡着了,还做了梦。他们坐在老家的炕上烧好的炕头,从屁股热到心窝里。冯秋萍给他盛了酸菜汤放在炕桌上,竟然还有两只咸鸭蛋!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了! 李大壮还没伸出筷子,就被惊醒了。他在想,老家的房子,借给表弟庆魁住了。大年根儿底下的让人搬家,难为人啦。回老家过年的电话,一个星期前就打回去了,不知道庆魁房子收拾得怎么样了? 外面阴着天。南方的湿冷,让他思乡心切,恨不得一步到家,又害怕很快就到家。有些事情,他还没想好怎么办。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
17、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 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
18、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7月4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第二段重点描写了冯秋萍的抠门儿,这是为下文作一个铺垫,对
19、人物命运有着暗示作用。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一盒米饭,一盒菜。放在茶几上,往儿子那边推。儿子看他一眼,不吱声,也不伸手”,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可结果回家来的是一只骨灰盒。这一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以“回家”为线索,通过正面描写,表现了李大壮和冯秋萍这对夫妻勤劳、节俭、质朴的性格。E小说的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圆合。这种结局也令人回味,引人思考。(2)这篇小说的开头有什么特点?(6分)(3)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大壮。
20、有人认为是冯秋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关于陈寅恪的传奇故事,就一直在清华园里流传着。甚至他的名字,也被人们一再讨论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先生。然而在字典里并没有“恪(qu)”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似乎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坎坷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供职清华,被称为“活字典”。 1
21、925年,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陈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导师。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番舌战。校长说,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梁启超说:“没有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一年后,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他很幽默。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
22、。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当时,冯友兰先生是大学者,名气比陈寅恪响亮得多,但冯友兰在陈寅恪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以学生自居。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海外游学,开阔了视野。 早年的湖南原本是保守闭塞之地,在洋务运动中却突然开风气之先,兴学、办报、开矿、建工厂,这得益于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宝箴有个助手,也就是他的儿子陈三立。 陈三立不要孩子应科考、求功名,在陈寅恪13岁时就把他和哥哥送去了日本。自小博闻强
23、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的陈寅恪,因此并行不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 后来陈寅恪因病从日本回国,考入复旦公学。两年后的1909年,陈寅恪毕业,他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 陈寅恪一辈子以家族为荣,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世,也终生背负着家、国的使命。他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莱文等22种语言。陈寅恪在德国读书,都没有要学分。人家上课他跑去听,听了做笔记,他自己注册的是印度学系,他就在那儿自己读书,没事去听课,完全是一种文人求学,有点像中国传统的游学。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
24、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不求博士文凭的陈寅恪,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陈寅恪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 (选自镜湖晚报2014年9月8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据说梁启超向清华校长力荐陈寅恪出任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但遭拒绝,后在知名学者冯友兰的帮助下,陈寅恪才进入清华园。 B陈寅恪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学术连在一起,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坎坷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成为影响深远的国学大师。 C陈寅恪的博学令人惊叹,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他的课。他被称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连冯
25、友兰都对他恭敬有加。 D祖父陈宝箴和父亲陈三立不要孩子应科考、求功名,于是将陈寅恪和他哥哥送到日本去留学,后来他们又到西方去求学。 E陈寅恪在德国读书,没有得到学分。他注册的是印度学系,他就在那儿读书,完全是一种文人求学,却因此形成宽阔的学术视野。(2)本文开头写陈寅恪的传奇故事有何作用?(6分)(3)请简要概括陈寅恪先生的形象特点。(6分)(4)陈寅恪博学多才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3月11日,从阿富汗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美军士兵在阿富汗坎大哈省枪杀了16名阿平民。 B黄山之
26、大美如一幅画,一幅由大自然利用峰、松、石等为道具堆砌的、有节奏旋律、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 C在英国汉普郡一户人家的花园内,一对贪吃的小松鼠脑袋被卡在椰子壳内。这一幕被这户人家的主人拍摄下来,其场面令人忍俊不禁。 D在第一阶段小组9个队的循环预赛中,河池队以小组第一名出线。第二阶段进行复赛,河池队不孚众望,顺利过关,在决赛中争得第一名,卫冕成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不久前,我被应邀赴香港担任“亚洲同际声乐节”合唱组比赛评委,对群众合唱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感慨颇多。 B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群众合唱深深地扎根在祖国大地,人们对美好
27、生活的赞颂和向往都融入了歌声中。 C去年底,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对外公布,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D我们今天开展学雷锋活动,重在学习雷锋精神的本质和当代价值,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就在他们的身后,是赤金色的落叶松和白杨林带。 , , , , , 。 黛褐色的枝丫疏朗交错 再上方的山坡林地,树叶已经落尽了 白杨林的上方是苍青色的云杉林 和远处山顶的烽火台遗址 共同书写着“辽阔”两个大字 衬着蔚蓝色的天空 A B C D16阅读下面材料,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内容。使其与语境保持一致。(6分) 周立
28、波应邀到某音乐学院做演讲。演讲结束后,与学生互动,回答各种问题。一位同学说:“老师一直教导我们做人要谦逊、低调,您刚才的演讲中也明确地对此表示了肯定。但是,纵观您的做法,我却发现您并没有低调,甚至有时候还自我标榜高调。那么,您是觉得高调好还是低调好呢?”周立波故作严肃地说:“看来你的音乐理论知识没学扎实呀。”就在观众发愣之际,周立波又恢复了一贯的放松和活跃,“学音乐的都应该知道, 。”台下的观众听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17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新中国成立后,开国领袖毛泽东只题词号召学习一个战士,那就是他;题词的日子3月5日,被全国人民自觉地作为“学雷锋纪念日”。很多人渴望成为晶莹宝石,他却甘愿做一颗螺丝钉; , ; , 。因为谦逊朴实、助人为乐,成就了他的伟大,正是因为平凡,让他成了亿万人的偶像。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贾平凹说:“人活在这个世上,苦也罢,乐也罢,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一泓清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