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448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充高中2018级高三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B. 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C.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D. 细胞能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

2、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2、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3、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详解】A、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与细胞的其它物质结合在一起,液泡中的水为自由水,A错误;B、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参与有机物

3、的合成,例如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B错误;C、糖类中的单糖、二糖以及脂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D、细胞中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单体)脱水缩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如许多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后通过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D正确。故选D。2.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蓝藻细胞的DNA分子为环状,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 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的吞噬细胞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低于外界溶液时,会渗透失水D. 人体成骨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的端粒DNA序列会缩短一截【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真核细胞和原核

4、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2、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 有丝分裂钟”。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细胞寿命越短。【详解】A、蓝藻细胞的DNA分子为环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仁,A错误;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可吞噬细菌和病毒,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B正确;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

5、(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时,会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特定的DNA序列,人体成骨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的端粒DNA序列会缩短一截,D正确。故选A。3. 下列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B. 海带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快速、大量的将碘从海水中逆浓度吸收至细胞内C. 乙酰胆碱等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 磷脂分子中,由甘油、脂肪酸组成的头部是亲水的,由磷酸组成的尾部是疏水的,对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

6、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A错误;B、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快速、大量的将碘从海水中逆浓度吸收至细胞内,B错误;C、乙酰胆碱等某些小分子物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正确;D、磷脂分子中,由磷酸组成的头部是亲水的,由甘油、脂

7、肪酸组成的尾部是疏水的,对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D错误。故选C。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稀释的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B. 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结果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蔗糖分子可以穿过植物细胞原生质层中的细胞壁,但不能穿过细胞膜D.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所使用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一种指示剂,随着实验过程的进行,二氧化碳可以使其由蓝变绿再变为黄色【答案】D【解析】【分析】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水解。蛋白质中的肽键

8、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细胞壁为全透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在稀释的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唾液中含有蛋白质,但不能证明是唾液淀粉酶,A错误;B、无论蔗糖是否被分解,都不能与碘液反应,所以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反应结果,可用斐林试剂检测,B错误;C、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不包括细胞壁,C错误;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故选D。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B. 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

9、,主动引导走向坏死C. 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D. 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故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A正确;B

10、、凋亡细胞内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进行表达,主动引导走向死亡,但不是坏死,B错误;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一般都会走向衰老,C正确;D、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从而导致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6. 水稻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 W 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 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 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

11、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可作为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B. 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可能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C. 选择 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D. 选择 F2 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 3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的过程。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测交和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

12、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根据题意可知,纯种非糯性WW与糯性ww水稻杂交的子代F1基因型为Ww,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有1/4WW、1/2Ww、1/4ww【详解】A、观察F1Ww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即含2个红色荧光点WW的染色体与含2个蓝色荧光点ww的同源染色体在分离,因此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A正确;B、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W和1个蓝色荧光点w分别移向两极,可能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导致一条染色体上既有W又有w基因存在,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发生1个红色荧光点W和1个蓝色荧光点w分别移向两极的现象,B正确;C

13、、F1成熟花粉中非糯性和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1,故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有1/4WW、1/2Ww、1/4ww,F2所有植株产生的成熟花粉w:W的比例是11,选择 F2 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D错误。故选D。7. 下图甲是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中前表示分泌蛋白处于内质网时的几种生物膜面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腺泡细胞中进行示踪实验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途径。可发现放射性物质首先出现在附着有_的内质网中,然后出现在中,再出现在处,最后

14、出现在细胞外的分泌物中,此过程需要_提供能量。(2)囊泡是一种动态细胞结构,在分泌蛋白运输中有重要作用。图甲中,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_。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且具有一定的_性,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请在图乙中后处画出分泌蛋白出细胞后,另两种膜面积的柱状图_。(3)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进而可能会导致下列_(用字母表示)物质的合成受损严重。a呼吸酶 b唾液淀粉酶 c血红蛋白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e血浆蛋白【答案】 (1). 核糖体 (2). 线粒体 (3).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 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5). 流动性 (6). (7). b、d、e【解析】

15、【分析】据图甲分析,表示核糖体,表示高尔基体,表示细胞膜,表示线粒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1)由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腺泡细胞中进行示踪实验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途径。可发现放射性物质首先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然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再出现在(细胞膜)处,最后出现在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线粒体)为此过程提供所需能量。(2)囊泡是一种动态的细胞结构,在分泌蛋白运输中

16、有重要作用。图甲中,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囊泡膜属于生物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磷脂最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了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因此分泌蛋白出细胞后,内质网膜面积下降;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囊泡离开高尔基体到达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因此分泌蛋白出细胞后,细胞膜膜面积增加。分泌蛋白出细胞后内质网和细胞膜膜面积的柱状图如下图:(3)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进而可能会导致分泌蛋白合成受损严重;选项中呼吸酶、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

17、唾液淀粉酶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血浆蛋白在附着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故选b、d、e。【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 WDR26蛋白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该蛋白与调控细胞增殖某信号途径密切相关。为探究WDR26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某团队以HeLa细胞(某种癌细胞)为材料进行研究,实验组为WDR26蛋白过量表达的HeLa细胞

18、,对照组为WDR26蛋白正常表达的HeLa细胞,结果如下。(1)与正常细胞相比,培养的HeLa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原因是_。(2)实验组和对照组HeLa细胞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WDR26蛋白能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eLa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M点的HeLa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处的时期是_。如果在实验组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N点所对应的细胞数量将_(填增多或减少)。【答案】 (1). HeL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2). 促进 (3). 分裂间期(或

19、:S期) (4). 减少【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 ( DNA合成前期)、 S ( DNA合成期)、G2 ( DNA合成后期)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再增生, 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进行复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详解】(1)Hela细胞为癌细胞,其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20、,与正常细胞相比黏着性显著降低;(2)实验组为WDR26蛋白过量表达的HeLa细胞,对照组为WDR26蛋白正常表达的HeLa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HeLa细胞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的多,由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WDR26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3)图中M点的DNA含量介于2n和4n之间, HeLa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处的时期是S期。如果在实验组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细胞将停在S期,N点( G2、M期)所对应的细胞数量将减少。【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对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及分析能力。9. 为研究某因素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

21、响,研究者选取有等量棉铃、生理状况相同的棉花植株若干,分别去除不同数目的棉铃,在光照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l)研究者发现,随着去除棉铃数目的增多,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逐渐增加,叶片的CO2固定速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去除棉铃后,叶片中有机物会_,进而_(填“抑制”或“促进”)光合作用。(2)研究者进一步实验,选取有等量棉铃、生理状况相同的棉花植株若干,统一去除相同数目的棉铃后均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植株_(处理方法),对实验组植株半数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光照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进

22、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未遮光叶片的蔗糖和淀粉含量较低,CO2固定速率较高。由此分析,实验组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_。(3)结合(1)(2)综合分析,结论是_。【答案】 (1). 积累(“增多”或“增加”) (2). 抑制 (3). 不进行遮光处理 (4). 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使遮叶片充当棉铃的功能”,只答出使光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涉及有机物运输角度的表述不正确) (5). 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受阻,会抑制其光合作用(答出光合产物积累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增加叶片光含产物的输出,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答出产物的输出和叶片光合作

23、用的关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包括了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了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分析题干看出,随着去除棉铃数目的增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不断下降,而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和蔗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详解】(l)分析题中信息:随着去除棉铃数目的增多,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叶片中有机物会积累,叶片的CO2固定速率逐渐下降,说明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2)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知,对实验组植株半数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则对对照组植株应不进行遮光处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未遮光叶片的蔗

24、糖和淀粉含量较低,CO2固定速率较高。由此分析,实验组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使遮叶片充当棉铃的功能,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3)结合(1)(2)综合分析可知,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受阻,会抑制其光合作用;增加叶片光含产物的输出,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但涉及知识较为综合,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非常恰当地运用了背景材料探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好地考查了课标中的主干知识和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10. 野生型小鼠体型正常(由A基因控制),突变型小

25、鼠表现为侏儒(由a基因控制),A、a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者将纯合野生型雄性小鼠与突变型雌性小鼠进行交配,F1小鼠均表现为野生型,F1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理论分析,F2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A、a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2)实验结果表明,F2小鼠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11。研究发现,F2杂合小鼠染色体组成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在配子形成时来自某亲本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需要打上表达的印迹才能表达。据图推测,小鼠表现型是由_(父方或母方)染色体上的基因被打上表达的印迹所决定。(3)由亲代经F1繁殖获得F2的过程中,已被打上的表达印迹_(能或不能)被

26、擦除,判断依据是_。(4)若雌雄小鼠中均有AA、Aa、aa基因型个体30只、60只和10只,让这群小鼠随机交配,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野生型:突变型=3:1(或者 正常体型:侏儒=3:1) (2). 基因分离 (3). 父方 (4). 能 (5). F2代中突变型(侏儒)的杂合小鼠,其A基因来自亲本的雄性个体,如不能被擦除,应表现野生型(正常体型) (6). 野生型:突变型 = 3 : 2(或者 正常体型:侏儒=3:2)【解析】【分析】分析题干:野生型对于突变型为显性,纯合的野生型基因型为AA,突变型基因型为aa。图中相同的基因型表现型不同,当A基因来源于父方染色体时,变

27、现为正常鼠,当A基因来自于母方染色体,表现为侏儒鼠,据此答题。【详解】(1)合野生型雄性小鼠(AA)与突变型雌性小鼠(aa)进行交配,后代F1小鼠的基因型是Aa,理论上F1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为A_:aa=3:1,即野生型 :突变型=3:1。A、a作为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实际结果中F2小鼠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1:1,从图中可以看出,父方染色体上的A基因表达,母方染色体上的A进未表达,由此可知,小鼠表现型是由父方染色体上的基因被打上表达的“印迹”所决定。(3)根据子一代的雌雄个体中A基因均来自父方,但子一代在产生雌配子A时,与雄配子的a结合得到的子二代为侏儒鼠,说明这里的A基因

28、表达,因此印记能被擦除,如果不被擦除F2代中突变型(侏儒)的杂合小鼠应表现为正常体型。(4)依据题干信息,雌雄性小鼠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3/5A、2/5a,雌雄随机交配后代为9/25AA(正常鼠)、6/25Aa(正常鼠)、6/25Aa(侏儒鼠)、4/25aa(侏儒鼠),因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体型:侏儒=3:2。【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和从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写出后代的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同时根据题图信息确定该性状比例与父本的A基因有关,难度适中。【生物一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1. 硒是一种生命必需微量元素。亚硒酸钠对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土壤中的一

29、些富硒细菌可将其还原为红色单质硒。下图为土壤中富硒细菌的筛选和纯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中出现_的现象,则说明培养基中的亚硒酸钠被细菌还原。(2)梯度稀释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_。将细菌从接种到应采用_法。(3)固定化富硒菌一般采用_法。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还原亚硒酸钠的酶时,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_的蛋白质。(4)研究人员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強富硒能力的菌株,现欲通过观察菌落来判断菌株对亚硒酸钠的耐受值,请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亚硒酸钠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30、,_的培养基对应的最高亚硒酸钠浓度即为该菌株的最高耐受值。【答案】 (1). 培养基变红 (2). 菌落 (3). 平板划线 (4). 包埋 (5). 大 (6). 固体 (7). 向培养基中接种等量的该菌株菌液 (8). 有菌落生长【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为在亚硒酸钠的培养基上筛选目的菌,利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菌种。【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培养基的亚硒酸钠被细菌还原后,会生成红色单质硒,可观察到培养基变红。(2)梯度稀释的目的是: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明形成单个的菌落。由图可知,将细菌从接

31、种至采用了“挑取单菌落”的操作,这是平板划线法。(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和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里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由于富硒细菌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收或结合,多采用包埋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4)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菌落来判断菌株对亚硒酸钠的耐受值,故进行培养时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向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的该菌株菌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有菌落正常生长的培养基对应的最高亚硒酸钠浓度即为该菌株的最高耐受值。【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在识记相关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与实验设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