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
2、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中国戏曲艺术是诗、舞、乐与舞台表现的有机结合,它不像西方演剧观那样以演员角色为中心,而是以舞台形象创造的美、所达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为中心,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重视抒情写意。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解读的“美”即:是从显现的、在
3、场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比如,刘长卿的著名诗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从诗的表层和字面意义上看,它写的是一个傍晚,一间茅屋被苍茫的远山包围,这时,守门的狗叫了,一个人踏着风雪归来。但这首诗所唤起的东西显然远不止这些。这就是意象之美的魅力所在,它让你从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的东西,从说到的东西体会到未说到的东西,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意象创造的意义正在于此。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他们
4、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艺术审美完全当作产业对待。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所以,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非常重要。(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5、项是A. 从审美范畴看,中国古代的书法、戏曲、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本质上与文学艺术一样,都是意象创造的艺术。B. 西方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将美看成是内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客观对象,是主客体的统一。C. 中国意象美学与存在论现象学关于“美”的解读是相同的,二者都能进入现代人的视野。D. 由于一些流行的时尚语对艺术的误解,现代人常常忘记了艺术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中国传统艺术不以实体和形象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物我交融。B.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明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精神已经在当代美学艺术实践中得到了传承
6、。C. 文章第四段中以意象创造的意义为立论前提,否定了当今社会只注重物质功利的东西的艺术现象。D. 文章先论述意象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特色,然后提出了意象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当代美学艺术实践的观点。3.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意象”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现代视野。B. 存在论现象学对“美”的解读可以理解为“通过在场的象,推想到背后不在场的意”。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一个意象世界,让人们既可以感受自然美,也可联想到更丰富的情感和内涵。D. 中国传统艺术偏向于用意象来表情达意,这比以形象为中心的西方传统艺术更具有优势。【
7、答案】1. A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张冠李戴,将“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与“西方实体论哲学与美学”混淆。C项,曲解原文,将“精神相通”理解为“相同”。D项,因果颠倒,因为忘记了艺术“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才导致一些时尚语对艺术的误解。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
8、,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刘长卿的著名诗篇的解释是为了证明意象“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可以“ 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而且原文只说“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非常重要”,并没有说已经得到了传承。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
9、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D项,“更具有优势”属于无中生有,作者虽然说到了中西方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但并没有比较他们的高下优劣。故选D。【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
10、)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孝养,待你培植。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
11、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
12、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
13、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有删改)注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善果寺:坐落在北京广安门内广义街东侧,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伟的北京外八刹之一。执绋(f):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虫豸(zh):虫子的通称,骂人的话。犹不是人。4. 下列对这篇记叙性散文的赏析,
14、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开始主要运用环境渲染法,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营造灵堂的凄惨氛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B. 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C. 作者用“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隐晦比喻,指责控诉现实中麻木的“闲人”,批判并揭露他们的“蠢、可怜、残忍、奴气”。D. 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夜里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5. 请结合语境,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
15、去了哪里”。6. 请简要分析记念刘和珍君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4. D 5. 真诚抒写“我”的恐惧和软弱,表达对刘和珍之死的无尽哀伤。凸显大屠杀的凶残,对比中体现刘和珍的勇敢。 6. 相同点:都表达了对刘和珍的赞颂和对她逝去的悲伤纪念之情,都表达了对屠杀者的控诉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不同点:本文对民族前路更多的是哀伤和悲观,而记念刘和珍君则强调了刘和珍等人之死对民族未来的意义让人们看到希望并奋起抗争,乐观而自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16、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于文无据,文章主要表达的是沉痛悲愤、敬佩悼念及哀伤悲观之情。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先划分句子结构层次,找出关键词和修辞手法。结合全文的主旨及文章内容“不敢听,不敢闻”“丢失了,吓跑了”,可知这句话内容上主要是说“我”的渺小、胆怯和软弱;手法上,和刘和珍构成对比,衬托凸显刘和珍的勇敢和伟大,表现“我”的哀伤。【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分析评价能力。分析评价作品
17、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解答本题,要在了解两篇文章相同的时代背景、对象和不同的作者背景及写作意图,特别是在对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辨析两篇文章所表达感情的异同。相同点较好找到,关键在于不同点:本文哀伤悲观,而记念刘和珍君则“坚强、希望、奋起”,思考理性,思虑深远而又积极自信。【点睛】赏析是散文考查的重点。赏析的综合性题目是需要从多角度进着手,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常见的赏析点分别是:对文学形象的概括。对文学形象的意义的理解。对语言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对叙述角度、人称变化及其表
18、达作用进行分析。对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意义或影响。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结合文章的写法,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时需要与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结合起来。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9、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
20、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21、三)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
22、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7.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起不意 卒:突然B. 被八创 被:遭受C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D. 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陈:陈述8. 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23、皆白衣冠以送之B. 乃朝服,设九宾C. 使使以闻大王D. 左右既前,斩荆轲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B. 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C. 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D. 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24、/因以匕首刺王僚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甲生动地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的场景,可谓波澜迭起。这一部分依次可概括为:“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廷刺秦王倚柱笑骂”等四个情节。B. 甲文中,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然“色变振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荆轲临危不惧,语意圆转,既化解了危机,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C. 甲文中,朝廷上,荆轲“取、奉、发、把、揕、逐”,连续进击;秦王则“惊、起、绝、拔、操、急”,手足无措,不只表现荆轲的勇武,更是为了刻画秦王的无能。D. 吴王阖闾能立王成事的原因,有“天时地利”,比如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
25、绝其后;也有“人和”以及布局精密,比如伏甲士于窟室中。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著,共33篇,分为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B.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声,声调激愤。荆轲刺秦王中写“复为慷慨羽声”,丰富了荆轲的形象。C.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D. 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
26、评价意义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范仲淹谥“文正”。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答案】7. D 8. C 9. A 10. C 11. A 12. (1)吴国外面正被楚国围困,国内空无耿直的大臣,这不能拿我怎么办。(2)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燕太子啊!现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
27、断。本题中,D项,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陈,陈列,排列。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中,A项,白衣,名词作动词,穿白衣。B项,朝服,名词作动词,穿朝服C项,闻,使动用法,使闻。D项,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
28、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划线句的翻译是: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长铍”是武器,作“持”的宾语,故应断在前面,排除BC;“足疾”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
29、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C项,“更是为了刻画秦王的无能”错误。不是为了塑造秦王的无能,而是为了以秦王的慌乱反衬荆轲的英勇。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由西汉刘向所著”错误,战国策是由刘向编辑的。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
30、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方今,现在;于,被;骨鲠之臣,耿直的大臣;是,这;如何,拿怎么办。(2)所以,的原因;乃,是;报,回报。【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
31、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甲文: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
32、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33、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
34、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
35、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乙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逃离楚国前往吴国时,知道专诸有本领。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个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于是就把
36、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 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公子光以头叩地说:“
37、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王僚当时就死了。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王僚手下的人一时混乱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38、小题剑客作者齐己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拔剑”点出了剑客的身份,“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B. “西风满天雪”把剑客置于西风狂啸、飞雪漫天的背景下,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C. “何处报人恩”,表面置疑,实际上赞扬他不惧风雪,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D. 五六句点出剑客为了报恩而勇于赴死,只是这种狭隘的复仇观不值得肯定。14.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是如何塑造剑客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3. D 14. 用典,化用荆轲的典故,塑造出一
39、个襟怀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对比,用剑客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过于细腻缠绵,突出剑客的豪气更在荆轲之上。【解析】【13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只是这种狭隘的复仇观不值得肯定”理解错误。颈联“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点出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
40、也绝不是那种气量狭窄,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指出塑造人物的手法,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翻嫌易水上”化用荆轲的典故,运用对比的的手法,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比较,自有高下之分。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
41、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三)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用“_,_”两句
42、对“真的猛士”做出了高度评价。(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_,_!【答案】 (1). 漫江碧透 (2). 百舸争流 (3). 敢于直面惨淡人生 (4).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境默写,注意认真审读题干要求,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比如“舸、惨、淋漓、萧、兮”等字词。【点睛】
43、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 ,预售1.9亿,上映60小时票房破12亿,从来没有这样一场电影让众多城市 。从开始到结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他们为影片掌声雷动、热泪盈眶,甚至出现了观影后全场观众合唱主题曲的动人情景。艺术是现实和时代的投射。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历史瞬间映射出新中国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与国家 、同心同力。电影以普通人的视角、当事
44、人的身份切入历史瞬间,触摸时代的心率和脉搏,使得宏大叙事有了温度,接了地气。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变献礼片体大思精的宏大叙事为生活化的日常叙事、个人化的个体叙事、 的细微叙事。这种通时合变的做法,拓展了献礼片的格局,展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魄。16.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横空出世 万人空巷 休戚与共 集腋成裘B. 脱颖而出 万人空巷 息息相关 积少成多C. 横空出世 万头攒动 休戚与共 积少成多D. 脱颖而出 万头攒动 息息相关 集腋成裘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和我的祖国
45、的主题围绕爱国,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B.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C.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的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D.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为主题,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更一定要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B. 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切中时代的脉动的影片才能够成功C. 时代脉动一定要准确地切中,而现实基础更是一定要深刻D. 一定是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答案】16. A 17. B 18. 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46、(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个空,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文段中的主语是“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应选“横空出世”。第二个空,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万头攒动: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文段中说人们都从家里出来观看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选“万人空巷”恰当。第三个空,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息息相关:彼此呼
47、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文段中强调的是普通人与国家利害相同,应选用“休戚与共”。第四个空,积少成多: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集腋成裘: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积少成多。文段中说我和我的祖国把珍贵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部影片中,用“集腋成裘”恰当。故选A。【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
48、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A项,结构混乱,前后句主语不一致,“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围绕爱国”应改为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且“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成分残缺,应改为“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C项,“爱国主题献礼国庆” 搭配不当,应将“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的爱国主题”改为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D项,结构混乱,“围绕爱国主题”与“以爱国为主题”两句杂糅,保留一句即可;且且“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成分残缺,应改为“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故选B。【18
4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上文说“艺术是现实和时代的投射”,因此所选句子应先说“现实”,后说“时代”,分别对应上文的“现实”与“时代”两个方面,据此可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结合上文“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可知括号内应填影片赢得广泛共鸣的原因,且句子的主语应是“一部影片”,B项说的是什么样的影片才是成功的影片,与上文衔接不连贯,排除B。故选D。19.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遒劲(qi) 颓
50、圮 长歌当哭(dng ) 杀一儆百B. 浸渍(qn) 自诩 殒身不恤(yn ) 黯然神伤C. 创伤(chung) 惺忪 泯灭人性(mn) 短小精悍D. 窠臼(k) 执拗 博闻强识(zh) 声名狼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A项,长歌当哭(dng ),应读作“dng”;B项,浸渍(qn),应该读“jn”;C项,创伤(chung),应读作chung 。故选D。
51、20.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的写作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协,音韵和谐,内容相关。下面是以“四川”为题的下联,请替此下联选出一个恰当的上联。上联: 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A. 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B.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C. 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贵州)D. 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为“以四川为题的下联”选出上联。这是考查对联的知识,题干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协,音韵和谐,内容相关”,首先从平仄的角度来看,一般讲究仄起平收,要求选出的是上联,故尾字应为仄声,即三、四声,B项,“琼海独具大手笔,五
52、指擎天”,“天”是平声,故排除B项;然后从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或短语结构一致的角度来看,“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川肴”“蜀绣”“锦官城”都是名词性,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关系,D项,“万里”是数量词,“万里长城”是偏正短语,结构与词性不一致,排除;A项,“石林自有高材生”,这是一个主谓宾结构,“自有”是动词性的偏正短语,与“蜀绣”对不上;C项,“苗寨黔山黄果树”,“苗寨”“黔山”“黄果树”都是名词性,且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关系,与“川肴蜀绣锦官城”结构词性都一致,“茅台赤水”与“花径草堂”结构和词性都一致,故选C项。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五个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20字)。成
53、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答案】历史悠久 茶馆众多 档次多样 茶技高超 茶具讲究
5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文段可以划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句可提炼成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第二层:第三句“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写出了成都茶文化的茶馆众多。后半句“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
55、四季生意兴隆”写出了成都茶楼档次多样。第三层,第四句“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通过列举茶倌掺茶的许多绝活,写出了茶倌掺茶的技艺高超。第四层,第五句“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写出了成都茶文化的茶具讲究。最后表达归纳时去掉举例子的内容,使用修辞的还原即可。22.下面是南充高中学生吴慈仁写给学校晚来诗社的投稿信,其中有四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晚来诗社:我是高2019级X班学生吴慈仁,是一位非常热爱写作的男生。久闻你社大名,有意投稿
56、。现奉上大作嘉陵汤汤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吴慈仁2019年12月1日 改作 改作 改作 改作 【答案】(1)“你社”改为“贵社”(2)“大作”改为“拙作”或“拙笔”(3)“拜读”改为“指正”(4)“务必”改为“能”或“能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出并修改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本题作为高中生给诗社的投稿信,主要考查谦词敬语的使用,“你社”用语不敬;“大作”敬称对方的作品;“拜读”表敬,用于读别人的文章;“务必”语气生硬。23.下面是一幅公
57、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答案】(1)主要内容:三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依“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幅变长。(2)寓意: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漫画,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画面按照祖辈、父辈、子孙的顺序画了三口井,三口井外都有木桶,并且汲水的绳子越来越长,依此写出漫画的内容
58、:三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依“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幅变长。总结漫画的劝诫意义时,注意三幅图画的对比,三幅画都有井、有桶、有绳子,这是三幅画的相同之处;不一样的地方是绳子的长度需要越来越长。联系现实中水资源日益枯竭现象,分析画面背后的寓意是: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多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材料二:习近平:“战争是一面镜子
59、,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2015.9.3)材料三:习近平:“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演讲2019.5.15)2019年12月13日,中国将举行第六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活动前南京市将组织开展以“历史记忆、和平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众多教育活动。作为享受着新时代岁月静好的青年,在阅
60、读以上材料后,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
61、: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我们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抵抗遗忘,我们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七十多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62、,发展才能强大。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推动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的力量。战争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因此,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的促进和平力量的增强,对维护世界范围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奋斗目标。要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同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富强复兴结合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认真学好知识,早日成才,
6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切实掌握过硬的学习本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值此纪念南京大屠杀76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戮30多万我们的同胞,以慰死难同胞冤魂!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审读材料,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则材料为一个部分,是国家对于抗战历史、烈士英雄所做出的举措,第二个部分是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第二
64、则材料是习近平主席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看法;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关于“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的看法。材料中有表明态度和立场的关键句:“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综合分析三则材料,不难看出,材料提供了我们关于“历史与未来”“战争与和平”“中国与世界”等多角度的思考,引领大家去重新认识历史,去反思历史,去铭记历史,面向未来。材料中的任务部分“历史记忆、和平发展、共创未来”给出了写作的话题与思考的角度;“作为享受着新时代岁月静好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事件进行思考,选择角
65、度进行立意。参考立意:1、勿忘历史,永记和平;2、缅怀历史,敬畏生命;3、反思历史,面向未来;4、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5、抗战精神永存;5、勿忘国耻,圆梦中华6、要常怀敬畏之心;7、不能忘却的记忆参考素材:1、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2、这就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在现今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没
66、有必要用欢乐消除自己的悲伤,如果那样就失去自我;我们也没有必要沉浸在微漠的悲哀中,我们应正视历史的烙印。我们应该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但这一切却又不能在空言与大话中消磨,作为学生,我们所应注意的: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认真学习,为建设祖国积累好本领;当升旗仪式时,我们是否唱起庄严的国歌;在外国人面前,你是否随地乱扔垃圾,你时刻是否在维护着国家尊严?3、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65年过去,那场战火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20亿人口卷入其中的残酷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前空浩劫,为子孙后代留下极其沉重的教训。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
67、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不枉人类付出的巨大代价。4、可让人忧心的是:如今许多青少年对这一段历史一无所知,这不禁让人寒心。是呵,现在我们沐浴着盛世阳光,心中逐渐被现代都市的红灯绿酒所填充,已没有空间去回味,体会这血一般的历史。对于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很多人觉得好笑。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董存瑞,却被认为是弱智傻瓜,不会投机取巧。这正是中华民族正在流失的一种精神。七十年前,就因为没有民族精神,团结精神,才遭到了外来国家的侵略。结构示例:“历史不能忘却”,文体:议论文。开篇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写起。正文分为三层: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奋斗目标。最后以铭记历史、纪念死难同胞结束。【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