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学案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标要求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弃医从政19世纪末,孙中山放弃行医,开始从事政治活动。2转向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上书李鸿章,但没有受到重视,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特别关注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深化探究材料1889年,孙中山写了致郑藻如书,提出了改造乡村的三点意见:一是鼓励农民,发展农桑;二是立会设局,劝戒吸
2、食鸦片;三是办学校、兴教育。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他又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一整套经济改革的方案。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孙中山怎样的救国主张?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他的个人经历分析原因。(2)孙中山上述努力的结果怎样?对他有什么触动?答案(1)通过社会改良运动,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当时思想改良主义盛行,孙中山接受的是西方教育。(2)上书毫无结果。孙中山认识到改良道路走不通,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兴中会(1)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2)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4)影响: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2同盟会(1)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2)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材互补三民主义的提出,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人民版)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准备(1)思想上:与
4、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论战。(2)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经过(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建立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3)颁布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3意义
5、(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重点精讲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3)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最伟大的功绩)。(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轻巧识记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2)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
6、本的权利。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深化探究材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思考(1)这体现了临时约法的什么思想?(2)它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答案(1)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至上的专制思想。(2)“人民一律平等”否定了封建贵族的政治特权。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实践背景时间结果二次革命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合同1913年失败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两次护法运动捍卫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
7、、1920年失败重点精讲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1)主观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2)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3)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深化探究材料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思考(1)文中“陶醉”主要指什么?“残酷事实”让革命派清醒过来指什么?(2)随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又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1)陶醉: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
8、,建立了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临时约法,认为已完成了民族、民权革命任务。事实:袁世凯撕下伪装,刺杀宋教仁,向西方借款,一方面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准备复辟帝制。(2)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北上宣言等活动。五、促成国共合作1合作背景(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2)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3)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2合作实现(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基础:会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伟人逝世:1924年抱病北上,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宣传召集国民议会
9、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重点精讲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新旧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重点精讲孙中山实现人生第二次伟大转变的原因。(1)内因: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2)外因:护法运动的失败深深刺激了孙中山,使他感到国民党的失败在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革命力量。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希望,五四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更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所在。关键点拨孙中山革命一生受挫的原因: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
10、展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所以资产阶级政党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重点精讲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学到的精神:(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深化探究材料一历史名人眼中的孙中山思考(1)以上三位历史名人都肯定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贡献?(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一说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辉煌
11、的一生。答案(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仍奋斗不息,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
12、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思考(1)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何种思想?提出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2)在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就农民与孙中山主张的互动关系上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思想:民生主义。原因:看到了西方因贫富悬殊引发的社会矛盾尖锐隐患。目的:通过民生主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2)主张:反对没收地主土地(夺富人之田)。影响:不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民生主义是空想,也不能真正得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1“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相信,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
13、现共和的,我坚信这一点!”这里的“我”是()答案C解析从题干“共和”等关键信息可知是孙中山,故选C项。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答案A解析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实行责任内阁制。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革命,有
14、很多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两项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临时约法的颁布不是“变局”;中华民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共和政体,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4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答案D解析护国运动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此是成功的。5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联商、联俄、联共C俄共联合、工农联合、
15、农俄联合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答案A解析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学思之窗1提示个人职业的选择必须要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2提示是社会的进步。辛亥革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辛亥革命后提出的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3提示没有实施的可能。经济发展等各项活动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民族的独立。当时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取得民族的独立,因此孙中山的计划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施的。本课测评1提示贡献: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
16、布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基础达标1.右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成立于日本东京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 BC D答案C解析从图中的党员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同盟会的党员执照。最早的革命团体和提出“驱除鞑虏”口号的是兴中会。2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发动了
17、反清的武装起义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D解析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所给选项中只有D项任务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A B C D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排除;从这句话来看,体现不出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
18、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给予了人们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B、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给予了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并不充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并未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5“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答案C解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相比,最大不同点是群众基础广泛,有革命党、立宪派、军阀势力等,而“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孤军
19、奋战。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尝深闻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若人心日醒,发奋为雄,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则列国钦我敬我之不暇,尚何有窥伺瓜分之事哉?孙中山驳保皇书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20、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于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
21、么?答案(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解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7阅读下列材料:2013年8月15日上午,来南京参加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开
22、幕式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一行抵达中山陵谒陵。在孙中山灵前抚首追思,并进入陵墓致敬,在陵前宣读一份祭文,表达对孙中山的悼念。请回答:(1)请说明材料中林丰正一行拜谒中山陵的原因。(2)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曾说:“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你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答案(1)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他发起并领导了辛亥革命,是国民党的创始人。(2)“民主、自由”即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国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均富”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来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问题。解析本题以时政热点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从“国民党”这一角度思考。第(2)问应结合材料回答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各指什么。-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