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g-108 S-32 Cl-35.5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2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AHNO2BH2SO3CHClO3DHClO43下列性质不是由氢键引起的:A水的熔点比硫化氢高BHF的键能很大C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D通常测定氟化氢的
2、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理论值4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最高正化合价之和均等于8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金属元素最外层最多有3个电子D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5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为:XH3H2YH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B非金属性:XYZC原子半径:XYZD离子的还原性:X3-Y2-Z-6下列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HCl比H2S稳定 HClO氧化性比H2SO4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 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A B C D7下列有关
3、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Al3+、Na+、O2-微粒半径依次增大B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升高D锂、钠、钾、铷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来越难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B在A、A族元素中,寻找制造农药的主要元素C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寻找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D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2O2的电子式:H+2-H+BCl-的结构示意图:C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8O2DHClO的结构式H-Cl-O10X、Y、Z、W、M五种元素的
4、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Z、W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B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WZYX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D用M单质和Y单质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构成的原电池,工作一定时间则Y的质量不变11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2O2BCaCl2CNaOHDNaClO12下列各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变
5、化的是( )AHCl和NaOH的反应BAl和盐酸的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13化学反应A2+B2 = 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 1molA-A 键和 1molB-B 键能放出xkJ 的能量C2mol AB 的总能量高于1mol A2和1mol B2和的总能量D断裂 2mol A-B 键需要吸收ykJ 的能量14已知断裂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断裂1mol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生成2molNH3(g)放出热量为92.4kJ,则断裂
6、1molNN键吸收的能量是A431kJB945.6kJC649kJD869kJ15化学反应A+BC(放出能量)分两步进行:A+BX(吸收能量),XC(放出能量)。示意图中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 16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实验后的记录:Cu为负极,Zn为正极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SO42-向Cu极移动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电子的流向是:CuZn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ABCD17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
7、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CA是Fe,B是Ag,C为稀溶液DA是Ag,B是Fe,C为稀溶液18将反应Cu(s)2Ag(aq)Cu2+(aq)2Ag(s)设计成原电池,某一时刻的电子流向及电流计(G)指针偏转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B工作一段时间后,AgNO3溶液中c(Ag)减小C电子由AgNO3溶液通过盐桥移向Cu(NO3)2溶液DCu作负极,发生还原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HI(g) 1/2H2(g)1/2I2(s)H26.5 kJm
8、ol1,由此可知1 mol HI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热量B已知2H2(g)O2(g)=2H2O(g)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H285.8 kJmol1C已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则H1H2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120美国海军海底战事中心与麻省理工大学共同研制成功了用于潜航器的镁过氧
9、化氢燃料电池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2B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D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2H2O21为了验证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产物,某同学选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BC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2生成CF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D将装置B与C位置互换,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22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其中H1H2A2H2(g)O2(g)2H2O(g) H1;2H2(g)O2(g)2H2O(l) H2B
10、S(g)O2(g)SO2(g) H1;S(s)O2(g)SO2(g) H2C2SO2(g)O2(g)2SO3(g) H1;2SO3(g)O2(g)2SO2(g) H2D已知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H0,C(金刚石,s)+O2(g)CO2(g) H1;C(石墨,s)+O2(g)CO2(g) H223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化学键H2O中HO键O2中OO 键H2中HH键H2O2中OO键H2O2中OH键键能kJ/mol463496436138463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 mo
11、l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2H2O2H2+O2B过程I吸收了926 kJ能量C过程II放出了574 kJ能量D过程属于放热反应24某华人科学家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纸电池”(如图)。这种一面镀锌、一面镀二氧化锰的超薄电池在使用印刷与压层技术后,变成一张可任意裁剪大小的“电纸”,厚度仅为0.5毫米,可以任意弯曲和裁剪。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正极材料为锌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发生了氧化反应C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MnO2+2H2O+2e-2MnO(OH)+2OH-D当有0.1 mol锌
12、溶解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6.02102325下列说法或表示不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BC(金刚石,s)C(石墨,s) H1.19kJmol1,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含1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为57.3kJD在101 kPa下,2 g 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H2O(l) H285.8kJmol1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26(8分)有以下8种物质:Ne HCl P4 H2O2 Na2S NaOH Na2O2 NH4Cl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1)不存在化学
13、键的是_。 (2)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3)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 (4)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5)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 (6)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27(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2)用电子式表示元素与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3)比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7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为_;(4)写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_,若将其溶于水,破坏了其中的_(填“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
14、”);(5)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及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为18电子分子,请写出这两种化合物按物质的量之比4: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8(9分)硫 酸 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其性质有 酸 性 吸水性 脱水性 强 氧化性,请 将 序 号 填 在 相 应 的 横 线 上:(1)锌 和 稀 H2SO4制 H2_;(2)浓 硫 酸 作 干 燥 剂_;(3)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_;(4)浓 硫 酸 与 铜 的 反 应_;(5)浓 硫 酸 使硫酸铜晶体变白_;(6)浓 硫 酸 使 湿 润 的 蓝 色 石 蕊 试 纸 先 变 红,后来又变黑_。29(9分)依据化学能与热能的相关知识回
15、答下列问题:、键能是指在25 、101 kPa,将1 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时所需要的能量。显然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如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1,是指使1 mol H2分子变成2 mol H原子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已知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下同)。A每生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B每生成1 mol H-Cl键吸收431 kJ能量C每拆开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D每拆开1 mol H-Cl键吸收431 kJ能量(2)已知键能:H-H键为436
16、 kJmol-1;H-F键为565 kJmol-1;H-Cl键为431 kJmol-1;H-Br键为366 kJmol-1。则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_。AHFBHClCHBrDH2(3)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_。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1 mol N原子和3 mol H原子生成1 mol NH3(g)的过程_(填“吸收”或“放出”)_kJ能量。(2)0.5 mol N2(g)和1.5 mol H2(g)生成1 mol NH3(g)的过程
17、_(填“吸收”或“放出”)_kJ能量。(3)1 mol NH3(l)生成1 mol N原子和3 mol H原子的过程_(填“吸收”或“放出”)_kJ能量。30(12分)根据化学能转化电能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发生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_。(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 mol,则生成银_g。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
18、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2)乙中负极电极反应为_,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时,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由此他们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依据该实验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参
19、考答案1A【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正确;B单质分子中有的含有化学键,如H2,有的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故B错误;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果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Cl4,故C错误;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键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故D错误;故选A。2D【分析】在含氧酸的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越多,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详解】A. HNO2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1; B. H2SO3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2; C. HClO3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2; D. HClO4非
20、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3;综上所述,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HClO4,所以HClO4的酸性最强,故选D3B【解析】【分析】A.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沸点相对较高;B.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H-F的键能很大;C.乙醇可以和水形成氢键,故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D.HF分子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详解】A.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熔点相对较高,所以水的熔点比硫化氢高,故A不选;B.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H-F的键能很大,与氢键无关,故B选;C.乙醇可以和水形成氢键,故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故C不选;D.HF分子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通常测定氟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缔合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相对
21、分子质量大于理论值,故D不选;故答案选B。4D【详解】AF为非金属元素,但没有正价,只有负价,故A错误;B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最高价还与倒数第二层电子有关,故B错误,C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电子,但不代表全部,如铅、锗元素最外层4个电子,铋元素、锑元素最外层5个电子,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分布,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需要注意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的氢元素和氦元素,最外层少于3个电子,都是非金属元素,不能只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是金
22、属还是非金属。5B【详解】A、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说明X、Y、Z为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为:XH3H2YHZ,故原子序数为XYZ,故A错误;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为XYZ,故B正确;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XYZ,故C错误;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增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还原性X3Y2Z,故D错误;答案选B。6D【解析】分析:利用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非金属性的
23、强弱,以此来解答。详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HCl比H2S稳定,则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正确;不能根据含氧酸的氧化性判断非金属性,所以HClO氧化性比H2SO4强,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正确氯气能置换出H2S中的S,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正确;答案选D。7A【解析】分析: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BO、F无正价;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详解:A具有相同电子层
24、结构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Al3+、Na+、O2-微粒半径依次增大,A正确;BN、O、F中只有N元素有最高正价,B错误;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错误;D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则锂、钠、钾、铷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来越易,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选项B是易错点,注意O没有最高价,F没有正价。8D【详解】A项,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A
25、项错误;B项,通常制造农药所含的F、Cl、S、P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靠近,B项错误;C项,在过渡元素中寻找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项错误;D项,元素周期表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D项正确;答案选D。9C【详解】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O原子又分别与一个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 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项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表示为: ,故C项正确;D. HClO中O原子分
26、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结构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点,明确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区别 。10D【详解】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X是H;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Y是C;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M是Al;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Z是N,W是O。综上所述,X是H,Y是C,Z是N,W是O,M
27、是Al。A.X是H,Z是N,W是O,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H4NO3为离子化合物,故A项错误;B.X是H,Y是C,Z是N,W是O,M是Al,其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lCNOH,即MY Z W X,故B项错误;C. 化合物YW2、ZW2分别为CO2、NO2,CO2是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项错误;D.用Al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阳极区铝离子和碳酸氢根双水解会产生白色沉淀,阴极区产生氢气,故D项正确。答案选D.11A【详解】A.Na2O2中含有的是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A项正确;B.CaCl2中只含有离子键,B项错误; C.NaOH中含有离子
28、键和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 D.NaClO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D项错误;答案应选A。12D【详解】从图象分析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是吸热反应;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中和反应,放热,不符合图象,故A错误;B铝与盐酸反应,产生H2,属于放热反应,不符合图象,故B错误;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为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不符合图象,故C错误;D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符合图象,故D正确;答案为D。13D【详解】A.由图可知,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高于2molAB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旧
29、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故B错误;C.由图可知,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高于2molAB的总能量,故C错误;D.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故D正确;故选D。14B【详解】断裂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断裂1mol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生成2molNH3(g)放出热量为92.4kJ,说明反应是放热,成键放出的热量大于断键吸收的热量,设断裂1molNN键吸收的能量是akJ,则有391kJ6436kJ3a kJ=92.4kJ,解得a =945.6kJ,故B符合
30、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15D【分析】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详解】由A+BC是放热反应可知,A+B的能量大于C,由A+BX(吸收能量)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B的能量小于X,由XC(放出能量)可知,这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C,综上所述,图像D符合题意,故选D。16B【分析】在该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锌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溶解;根据异性电荷相吸原理,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详解】在该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
31、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错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铜极上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发生还原反应,正确;锌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所以在锌极附近有带正电荷的离子,根据异性电荷相吸原理,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错误;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正确;外电路电子流向为从负极到正极,即ZnCu,错误;在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其反应式为 2H+2e-=H2,错误;答案选B。17D【详解】该原电池中,A极逐渐变粗,说明A上发生还原反应,A作正极;B极逐渐变细,说明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作负极,则B的活泼性大于A的活泼性,所以排除AC选
32、项;A极逐渐变粗,说明有金属析出,B选项析出氢气不是金属,D选项析出金属银,所以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一般是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正负极,但如: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铝作负极,镁作正极,根据电解质溶液参与的化学反应来判断正负极是易错点。18B【解析】分析:根据电子的流向,Cu为负极,Cu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Ag为正极,Ag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g+2e-=2Ag。详解:根据电子的流向,Cu为负极,Ag为正极。A项,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KNO3盐桥中的K+移向AgNO3溶液,A项错误;B项,Ag
33、为正极,Ag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g+2e-=2Ag,工作一段时间后,AgNO3溶液中c(Ag+)减小,B项正确;C项,电子由Cu极通过外电路流向Ag极,C项错误;D项,Cu作负极,Cu发生氧化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可根据反应的类型、电子的流向等方法判断正负极。易错点是电子流向的判断,在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即“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19C【详解】A. HI(g) 1/2H2(g)1/2I2(s)H26.5 kJmol1,由于反应可逆,可知1 mol HI气体充分分解后可以放
34、出小于26.5 kJ的热量,故A错误;B.根据燃烧热定义可知,水的状态不对,必须为液态才可以,故B错误; C.已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盖斯定律可得:2CO(g)O2(g)= 2CO2(g) H1-H2,因为燃烧放热,所以H1-H20, 则H1H2,故C正确;D.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热,所以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4 kJmol1,故D错误;正确答案:C。【点睛】关于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点:A.当反应逆向进行,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5、B.2SO2(g)O2(g)2SO3(g)Ha kJmol1,意义是指2 mol SO2气体与1 mol O2完全反应时,放出a kJ的热量,若将2 mol SO2与气体1 mol O2放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要小于a kJ,且当平衡移动(各物质状态不变)时,H不变。燃烧热定义:101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例如氢元素对应液态水,硫元素对应二氧化硫等中和热定义: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只生成 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kJmol120B【分析】【详解】A.该燃料电池中
36、,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A正确;B.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氢离子向正极移动,B错误;C.原电池正极上双氧水得电子结合H +生成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所以溶液的pH增大,C正确;D.镁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被还原为水,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2H2O,D正确;故选B。21D【详解】A. 若反应产生了H2O,无水硫酸铜与水结合形成CuSO45H2O,物质的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A正确;B. 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可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2生成,B正确;C. 反应产生的SO2在D
37、中与溴水发生反应: Br2+SO2+2H2O=H2SO4+2HBr,经E中品红溶液检验不褪色,说明SO2已经除尽,然后在F中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反应产生CO2,C正确;D. 若将装置B与C位置互换,由于气体通过品红溶液会带出一部分水,因此不能达到检验水蒸气的产生,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22A【详解】A、由于液态水的能量小于气态水的能量,则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因此H1H2,A正确;B、由于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体硫的能量,则气态硫完全燃烧放热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所以H1H2,B错误;
38、C、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放热反应,H10,三氧化硫分解是吸热反应,H20,则H1H2,C错误;D、C(金刚石,s)C(石墨,s) H0,这说明金刚石的总能量高于石墨的总能量,因金刚石完全燃烧放热多,则H1H2,D错误;答案选A。【点睛】H的比较: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H越大。另外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还需要注意: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H越小,吸热反应的H越大;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23D【详解
39、】A由图可知,总反应为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H2+O2,故A正确;B过程I为2molH2O分子变成2mol氢原子和2mol羟基的过程,吸收的能量=463 kJ2=926 kJ,故B正确;C过程II为2mol氢原子和2mol羟基生成1mol氢气和1mol过氧化氢,放出的能量=436 kJ +138kJ=574 kJ,故C正确;D过程为1mol过氧化氢变成1mol氧气和1mol氢气,断开1molH2O2中2molHO键和1molOO键,形成1molO2中OO 键和1molH2中HH键,吸收的能量=463 kJ2 +138 kJ =1064kJ,放出
40、的能量=496 kJ +436 kJ =932 kJ,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该过程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图中化学键的变化,分别计算吸收的能量和放出的能量,在判断反应的热效应。24C【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式Zn+2MnO2+H2OZnO+2MnO(OH)可知,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锌作负极、二氧化锰作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O,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解答。【详解】A该原电池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锌失电
41、子作负极,故A错误;B该原电池中,锰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3价,二氧化锰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错误;C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故C正确;DZn+2MnO2+H2OZnO+2MnO(OH)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转移2个电子,当有0.1 mol锌溶解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故D错误;故选C。25C【详解】A. 气体能量高,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较多,A项正确;B. 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正确;C.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
42、量是57.3kJ,浓硫酸溶于水,C项错误;D. 燃烧热指的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1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285.8 kJ热量, 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H2O(l) H285.8kJmol1,D项正确;答案选C。26 【分析】Ne为单原子分子,故不含化学键;HCl为共价化合物,故含有极性共价键;P4为共价物,故含有非极性共价键;H2O2为共价化合物,故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Na2S为离子化合物,故含有离子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故含有离子键,但氢氧根中含有极性共价键;Na2O2为离子化合物,故含有离子键,但过氧根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H4Cl为离子
43、化合物,故含有离子键,但铵根中还含有极性共价键。【详解】根据分析,不存在化学键的是;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只存在离子键的是;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点睛】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7ClO2Mg2+ 第四周期第IVA 离子键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是H;是C;是N;是O;是Na;是Mg;是P;是S;是Cl元素。(1)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2)Mg与O先得
44、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3)元素是P元素,是15号元素,比它的原子序数多17的元素是32号元素,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确定元素位置;(4)三种元素分别是H、O、Na,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aOH;NaOH溶于水电离产生OH-、Na+;(5)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18电子分子是H2O2,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18电子分子是H2S,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这两种化合物按物质的量之比为4: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详解】(1)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l核外有3个电子层,O2、Mg2+核外都有2个
45、电子层,所以Cl的半径最大,O2半径次之,Mg2+的离子半径最小,故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Mg2+; (2)Mg原子失去电子形成Mg2+,O原子获得电子形成O2,Mg2+与O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为;(3)元素是P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5,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大17的元素是32,其核外电子排布是2、8、18、4,所以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A;(4)三种元素分别是H、O、Na,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aOH,其电子式是;NaO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当其溶于水电离产生OH、Na+,所以断裂的是离子键;(5)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18电子分子是H2
46、O2,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18电子分子是H2S,该物质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时按物质的量之比为4: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8 【解析】根据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分析解答。(1)锌和稀H2SO4制H2利用的是硫酸的酸性,答案选;(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答案选;(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使蔗糖炭化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答案选;(4)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生成硫酸铜、SO2和H2O,利用的是酸性和氧化性,答案选;(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使硫酸铜晶体变白,答案选;(6)浓硫酸具有酸性和脱水性,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
47、试纸先变红,后来又变黑,答案选。29AD A A 放出 b 放出 b-a 吸收 b+c 【分析】根据键能的含义,结合拆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以及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分析解答I;根据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分析解答。【详解】、(1)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所以要拆开1 mol H-Cl键需要吸收431 kJ能量,要形成1 mol H-Cl键需要放出431 kJ能量,故答案为:AD;(2)键能越大,键越稳定,由键能的数据可知,HF的键能最大,则HF最稳定,故答案为:A;(3)A键能越大,分
48、子越稳定,氮气中的共价键的键能比氧气的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能用键能解释,故A选;B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点越高,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是因为单质碘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与键能无关,故B不选;C稀有气体的原子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形成化学键,为单原子分子,很难发生化学反应,与键能无关,故C不选;D物质的挥发性与其沸点高低有关,分子晶体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键能无关,故D不选;故答案为:A;、(1) 1 mol N原子和3 mol H原子生成1 mol NH3(g)的过程是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由图可知,1 mol N原子和3 mo
49、l H原子生成1 mol NH3(g)放出bkJ能量,故答案为:放出;b;(2)根据图示,0.5 mol N2(g)和1.5 mol H2(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NH3(g)的总能量,因此0.5 mol N2(g)和1.5 mol H2(g)生成1 mol NH3(g)的过程放出(b-a)kJ能量,故答案为:放出;b-a;(3) 1 mol NH3(g)生成1 mol N原子和3 mol H原子是断开化学键的过程,吸收能量,根据图示,1 mol NH3(g)生成1 mol N原子和3 mol H原子吸收bkJ能量,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则
50、1 mol NH3(l)生成1 mol N原子和3 mol H原子吸收(b+c)kJ能量,故答案为:吸收;b+c。30Cu 氧化 AgNO3溶液 碳棒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108 2H+2e-=H2 Al 2Al+2OH-+2H2O=2+3H2 AD 【详解】(1)在反应Cu+2Ag+=2Ag+Cu2+中,Cu失去电子,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正极上,Ag+得到电子生成银单质,所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Cu,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需要提供Ag+,故可用AgNO3溶液;(2)正极上发生反应:Ag+e-=Ag,可看到碳棒上出现银白色物质。(3)根据正极反应:Ag+e-=Ag,转移1
51、mol电子,生成1molAg,即108gAg。(1)甲中镁比铝活泼,更容易和硫酸反应,所以镁作负极,失去电子,铝作正极,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正极反应式为:2H+2e-=H2。(2)乙中铝能和NaOH溶液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铝作负极,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3H2。(3)镁的原子半径比铝大,且镁的核电荷数比铝小,所以镁比铝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镁比铝活泼,这是不争的事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依然是正确且有实用价值的。在乙中之所以铝作负极,是因为铝能和NaOH溶液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镁不能,所以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同时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故A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