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单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1889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九单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九单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九单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九单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 第30讲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一块地里的玉米,高低不齐,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CA项,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B项,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项,一块地里的玉米不属于群落。D项,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因水分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类,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

2、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B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C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D错误。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

3、无分层现象解析:A燕山海拔高度不同,植被分布不同,是由于地形的起伏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中不同的植被对光照的利用不同,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淡水鱼的分层现象与食性有关;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无分层现象。4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B不同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

4、置不同,所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玉米的合理密植没有涉及不同种生物,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属于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主要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结果,这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生产上利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利用光能,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5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C该群落的演

5、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发生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演替,B错;在云杉林群落中既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错。6(2019山东莱芜一中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析:B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

6、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7下列能量流动模型关系图可依次表示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竞争、寄生、共生B竞争、捕食、寄生、共生C共生、寄生、捕食、竞争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解析:D图表示互利共生关系;图表示的是寄生关系,分别为寄生在体内和寄生在体表;图表示的是竞争关系;图表示的是捕食关系。8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

7、0%的酒精溶液解析:D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9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

8、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D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10如图表示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蝙蝠对夜间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棕蝙蝠活动能力强,更适于长时间夜间活动C三种蝙蝠活动时间存在重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解析:B由题图知,三种蝙蝠对夜间环境的适应

9、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棕蝙蝠活动能力强,但持续时间较短,B错误;从活动时间上看,三种蝙蝠的活动时间重叠,可能捕食的是同一种昆虫,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蝙蝠的夜间觅食是躲避天敌的有效措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D正确。1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

10、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解析:(1)根据题干和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由图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3)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

11、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5)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由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来决定,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12(导学号81576124)(2019四川南充二调,9)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

12、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1)若调查该稻田生态系统鲫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方法,调查时,若重捕计数后操作不当使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偏高/偏低/基本无差别)。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样方中_的数值。(2)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改变害虫的_,来降低种群密度。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作物价值。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是收益最大。解析:根据题干

13、分析,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而水稻和杂草争夺资源和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水稻和杂草属于自养型的生物,属于生产者;害虫和鱼属于异养型生物,属于消费者。(1)对于鱼等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减少,导致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高。物种丰富度指的是样方中生物的种类,所以要统计所有物种的种类的数量。(2)种群的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随害虫密度升高成本价值降低,因此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是不同害虫密度下农作物的价值;分析题图可知

14、,B点农作物的价值和成本价值之差最大,该点的效益最大。答案:(1)标志(记)重捕法偏高物种的种类(2)出生率B13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_。(2)甲面包虫()

15、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图3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及_。(4)综合图1、2、3可知,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及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难度中等。(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2)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答案:(1)竞争甲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2)乙消费者(3)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4)环境条件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