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41医疗与公共卫生一、选择题1.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2.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朝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效果不显著B.重点是灾后赈济救助C.防疫措施
2、体现理学主张D.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3.“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某部医学著作的序言,这部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4.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朝“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的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
3、长5.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留下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请求神祇让我的生命和医术得到无上光荣。”这说明当时()A.神灵崇拜盛行B.医生职业要求较高C.宗教意识觉醒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6.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其中有一幅图画西医治病中注释道: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言语,而治病给药必须详询,方知病之原委。有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
4、君喉舌之司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A.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B.西医西药广泛传播C.报刊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D.西学东渐有所发展7.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老龄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A.建立“福利国家”B.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C.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D.推动企业自觉地进行科技创新8.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专科医生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服务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C
5、.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乡村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据此推知()A.“乡村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关心的问题C.“乡村医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10.1965年,某项科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该科技成果是()A.断肢再植手术B.针刺麻醉C.人工合
6、成牛胰岛素D.试管婴儿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格致微妙,尽为实用则尤中土医工所未逮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撼荡,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以来未有之奇变也”。摘编自计沙未来医学思维等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
7、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医学研究1904年中国医学研究会成立;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规定“以采用科学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医药改良仿效西法,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据丘祥兴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以来未有之奇变”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12.认识疫灾的演化和时空分布对人类社会防治疫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疫灾频度的朝代
8、变化图材料二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时期频发中心频发区及扩展魏晋南北朝长安、洛阳、建康扩展到长江干流一线隋唐长安、洛阳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和闽浙地区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扩展到两广、云南明朝北京海南开始有了疫灾流行清朝北京台湾、东北、新疆也成了疫灾流行区摘编自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根据材料一、材料二,选择至少两个历史时期,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考点规范练41医疗与公共卫生1.C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疫病发生的次数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相对而言疫病发生频率较低;北方经济繁荣,人口密度大,疫病发生的次数较多,故选C项;A
9、、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B题干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朝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表明明朝政府应对疫病以灾后赈济为主,故B项正确;明朝应对疫病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学主张,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体现不出人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排除D项。3.D根据题干材料“本草”“自炎皇(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可以判断这部著作是本草纲目,故选D项。4.C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但是医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为了解决传
10、染病流行的问题,医学家们只能“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创立。故题干材料表明医学理论的进步是“传染病流行”的社会现实推动的,选C项;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未超出汉朝伤寒论的范围”不符,故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5.D根据誓言中“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可知希波克拉底注重医学为人服务,认识到人的价值,说明当时人文精神影响医学,故选D项;题干材料的侧重点是人而不是神,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对医生的职业要求较高,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的意识的觉
11、醒,而不是宗教意识,排除C项。6.D根据晚清时期点石斋画报刊登的西医治病画中文字解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国人对西医作用和影响的认可,说明西学东渐已有所发展,D项正确; 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由西医治病及其文字注释无法证实西医西药广泛传播,这幅画体现不出报刊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B题干中三大保险法的通过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故选B项;“福利国家”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德国保险法的颁布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德国保险法的颁布与推动科技创新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8.A本
12、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英国医疗资源社会化大生产趋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医疗资源显著增多,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医务人员要维持生存,也须面对更广的群体,故A项符合题意。9.A根据题干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可知“乡村医生”在当时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10.C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以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故选C项。11.参考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的科技文化对传统的“中学”形成冲击;外国传教士将西方近代医
13、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学并存的局面,传统医学面临严峻挑战。(2)应对措施: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12.参考答案:示例时期: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分布特征:疫灾时间分布不均衡,疫灾频度降低;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都城是疫灾的频发中心。合理解释: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权并立、战争频仍、人口大规模迁徙、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疫灾频发。隋唐时期,受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疫灾频率降低。空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农耕区域的扩展,疫灾的区域呈现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但受人口密度、流动性、城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城都是疫灾的频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