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12题。1.“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答案:1.C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蓝月亮”围绕行星运转,应属于行星的卫星,故选C项。第2题,据图可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来自恒星,故选D项。2018年2月2
2、日15时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读下图,完成34题。3.“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4.“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台风答案:3.A4.B解析:第3题,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还是地球上的物体,发射成功后存在于宇宙空间,属于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是人造天体,
3、属于天体,故A项正确。第4题,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进而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太阳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对“张衡一号”卫星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故B项正确。读下表,完成56题。行星名称与太阳距离/(106千米)公转周期/年自转周期/天大气及成分表面温度/K水星57.900.2458.79极稀薄,氦、气化钠440金星108.200.62243.69浓密,CO2737地球149.601.001.00浓密,N、O2885.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
4、之间B.水星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C.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D.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B.C.D.答案:5.C6.D解析:第5题,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的轨道排序由内向外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水星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金星固体表面平均温度为737 K,比水星高。第6题,由于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的水能够以液态形式
5、存在。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106焦/厘米2)分布图,完成78题。7.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8.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A.B.C.D.答案:7.D8.B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故选D项。第8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排除,
6、故选B项。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的现象称为“凌日”。下图为某行星“凌日”照片。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的“大黑点”可能是()A.土星B.火星C.木星D.金星10.关于图中太阳上诸多“小黑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形成于太阳大气层中的色球层B.肉眼可见,因此多采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C.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无影响D.其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答案:9.D10.D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的现象,说明该行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内。根据太阳系天体结构,图中的“大黑点”可能是水星、金星。第10题,图中太阳上诸多“小黑
7、点”是太阳外部大气活动的标志,是黑子,一般形成于太阳光球层中,肉眼可见,但太阳辐射强,不宜采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降水有影响;其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2017年9月6日晚,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据此完成1112题。11.“闪焰”发生于()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12.“闪焰”可能导致地球上()A.信鸽迷途B.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C.地球上火山频发D.全球各地极光绚烂答案:11.B12.A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闪焰”为太阳耀斑大爆发,耀斑发生在色球
8、层,故选B项。第12题,耀斑发生会导致信鸽迷途,A项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而长波不会受太阳活动的影响,B项错。火山喷发与太阳活动无关,C项错。极光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D项错。巴厘岛阿贡火山自2018年6月27日晚开始持续喷发,喷发的火山烟尘高2 500米以上,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下图示意火山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13.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A.B.C.D.1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A.与交界处B.层内部C.与交界处D.与交界处答案:13.B14.C解析:第13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地幔,
9、图中表示的是地幔,故B项正确;表示的是地壳,故A项错误;表示的是外核,故C项错误;表示的是内核,故D项错误。第14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图中与交界处为古登堡面,故C项正确。读下图,完成1516题。15.B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16.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B.水C.土壤D.生物答案:15.D16.D解析: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第15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故D项正确。第16题,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是最活跃的圈层,故D项正确。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720题。
10、17.关于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到的名称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时期是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时期是D.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是18.在自然环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A.代末B.代末C.代末D.代末19.地质历史时期的两个重要造煤时期是()太古宙古生代后期中生代新生代A.B.C.D.20.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B.C.D.答案:17.A18.D19.C20.C解析:首先根据时间的划分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宙,太古宙。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古生代早期,形成铁矿的
11、重要时期是太古宙。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造煤的重要时期。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读图,完成2123题。2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B.“鹊桥”中继卫星C.“玉
12、兔二号”探月车D.月球22.“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B.C.D.23.此次科学考察中的所有探测器和探月车都依靠太阳能帆板提供电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B.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C.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0年D.只有黑子和耀斑两种太阳活动方式答案:21.C22.C23.A解析:第21题,组成宇宙的物质称为天体,月球属于天体,“玉兔二号”探月车是月球的
13、附属物,不是天体,故选C项。第22题,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正确。第23题,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A项正确;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层,B项错误;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C项错误;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下图示意19612010年某市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及总云量的多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2425题。24.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11985年,总云量比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小B.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逐年减少C.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D.总云量逐年增加25
14、.图中显示出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大气悬浮物含量D.昼长答案:24.C25.B解析:第24题,读图可知,19811985年,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并不是逐年减少的;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两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由图可知,总云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并不是逐年增加的。综上可知,C项正确。第25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总云量增加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减少,总云量减少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增加;而云量的多少与天气的阴晴
15、变化密切相关。故选B项。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10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分析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C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解析: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
16、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观测点测到的平均速度较快。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
17、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
18、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3)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第(2)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第(3)题,某星球具有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类似,可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归纳。28.(12分)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图表,完成下列各题。海平面日太阳辐射总量(卡/厘米2)表纬度90N60N40N20N020S40S60S90S春分04536968559108566984570夏至1 0939941 00
19、1950802576304480秋分04456858428978446904510冬至0513256158561 0141 0741 0611 166(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2)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3)由下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简析其原因。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我国30N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
20、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春分日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第(2)题,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大气保温作用弱而气温较低。第(3)题,从气候方面分析。29.(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级行政区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
21、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答案:(1)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总量低。(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解析:第(1)题,根据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可知,辽宁省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长白山地区,位于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总量低。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同时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因而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