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28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一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二单元 大气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09邯郸3月)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图中曲线为等高线),回答12题。1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解析】 依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可判断甲乙丙图中河流的流向分别为自西向东、自东向西、自东向西;又题中说明各河均是北岸冲刷严重,说明各河顺着流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向北侧;则甲地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为南半

2、球;乙丙均属于北半球。结合海陆位置及气候分布图可知,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丙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答案】 D2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解析】 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应该是降水较多的冬季,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的乙地,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较大。【答案】 B(2009临川2月)下图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这种气候图与其他气候图相比较,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回答34题。3该地7月的月均温可能为(

3、 )A10 B15 C20 D25【解析】 读图可知,7月最高气温出现在一天中的地方时14时左右,为20左右,而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约为10,所以7月的平均气温可能为15。【答案】 B4该地最可能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 根据图示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地最冷月最高气温为5,最低气温在0以上,且一日气温变化小,最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 A(2009南通4月)下图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以丙为中心的气压场中有两条锋线,说明该气压场为低压中心,从

4、风向标可看出丁为中心的气压场也是低压系统;则图中乙东侧的等压线数值最大,乙最接近等压线,故乙气压最高。【答案】 B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丙地晴朗,丁地阴雨C甲地风力大于乙地D丙、丁两地周围大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解析】 丙丁都处在北半球低压中心附近,周围大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且多阴雨天气。甲乙纬度相当,但甲处在锋线附近,降水多而气温稍低于晴朗天气处的乙地;乙地等压线最稠密而风力最大。【答案】 D(2009长春5月)读地球上某区域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78题。7如果该图表示某一气压带,则该气压带为(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

5、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 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程度(中部向上弯曲)可以判断该气压为高压,但极地高气压的四周都为南或北,故选项B正确。【答案】 B8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受上题气压带的影响( )A极地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解析】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选项C正确。【答案】 C(2009唐山5月)当海面温度比较低,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水面的气层与空中的气层密度便产生较大差异,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高,再往上方,空气密度突然降低,光线透过时就会发生某种作用,导致当地海上岛屿、船只等景物产生变形并脱离海面,形成海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6、9材料所述的“某种作用”是指( )A大气对光线的反射作用B大气对光线的吸收作用C大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解析】 从材料中“当地”这个信息点来看,海滋现象是当地景物反射的太阳光线又被大气反射回地面所形成的。【答案】 A10以下四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图中,最易形成海滋现象的是( )【解析】 由材料所给信息“海面温度比较低,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可以判断在近海面的大气出现了逆温现象。【答案】 C11海滋现象在以下区域中最不易出现的是( )A英国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C美国西海岸 D秘鲁西海岸【解析】 B、C、D所述海域都有寒流经过,容易发生逆温现象,而A所述海域受

7、暖流影响,不易产生逆温现象。【答案】 A(2009保定5月)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0.6C/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1214题。12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C16时30分次日7时 D23时次日5时13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该日该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在1630次日700,其最大高度约350米。【答案】 12.C 13.C14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

8、的含量【解析】 由于出现逆温,所以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或消失,将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答案】 B(2008海南)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516题。5月10月11月次年4月平均温()降水(mm)平均温()降水(mm)甲地2716502522乙地27890267715.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解析】 该地区平均气温终年较高(20以上),为热带地区;而降水量在北半球夏半年较大,因此为北半球低纬地区,热带季风和草原气候,纬度分布选B最合理。【答案】 B16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

9、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解析】 两地同一纬度而降水的差异较大,从地形角度来看,只能是山地使它们有这么大的不同,故选D。【答案】 D(2005江苏)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17m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18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19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Bb Cc Dd【解析】 本题组把教材上的锋面气旋图做了一个形式上的转变,从而实现了等压线图和锋面模式图的结合。根据图中方向及锋面示意图(为

10、暖锋)可知,m为暖气团,n为冷气团,空气由m一侧向n一侧(该气压为低气压)运动,故m地吹西南风;低压槽附近为锋面分布的位置,m位于锋后,n位于锋前,而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的冷气团,所以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答案】 17.A 18.D 19.B(2007福州3月)下图为中纬度某地冬、夏两季等温线分布图,这里地势平坦。图中反映出不同的季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和南北温差均有较大差异。读下图,回答2022题。20根据南北温差和等温线弯曲方向可以判断( )图a为一月份等温线图 图a为七月份等温线图 图b表示的是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图b表示的是夏季等温线分布图A B C D【解析】

11、 图a等温线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而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大时一般为冬季,此时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是1月份冬季的等温线分布图,图b为7月份、夏季的等温线分布图。【答案】 C21图a中甲乙两地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甲地昼长长于乙地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 甲地昼长短于乙地A B C D【解析】 冬季,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大,与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有关:纬度越高(甲地),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弱;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接受光照的时间越短,所以南北温差大。【答案】 B22如果图中相邻等温线间距为2,则冬季甲乙两地温差可能是( )6 8.2 9.8 10.2A B C

12、 D【解析】 若相邻等温线间距为2,则冬季甲乙两地温差大于3个间距、小于5个间距数值,即在610之间(不包括6和10),符合条件的为、。【答案】 D(2009黄冈5月)2009年1月30日上午,福州市上空出现“阴阳天”,气象专家称之“阴阳脸”天象。福州市东部的半边天空呈现上下阴阳分明的两部分,上面部分的天空晴日高照,下面部分的天空则乌云密布。据此回答2324题。2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关于“阴阳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暖湿气流与冷干气流在低空作用的结果B其产生与光线、云层厚度等有关C预示该地将要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D可能与逆温现象有关【解析】 “阴阳天”的云彩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它和一般云彩的

13、形成一样,只是形状特异而已,所以“阴阳天”的形成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否无关。【答案】 C24关于甲、乙两种天气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天气大气削弱作用较弱B甲天气大气逆辐射较弱C乙天气昼夜温差较小D甲天气一定形成降水【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甲为阴天,乙为晴天。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近地面温度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强,近地面温度较高,故阴天昼夜温差较小。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较大。D项说法太绝对,有云不一定形成降水,要看水汽凝结的颗粒是否足够大。【答案】 A(2009福州3月)读下面四幅等压线图,完成2527题。

14、25四幅等压线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 图中相邻的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差值应该相同或是0。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差值是10,但1010与1030之间差20。【答案】 C26图中M处气压值可能为( )A1010百帕以上、1020百帕以下B1010百帕以下、1000百帕以上C1010百帕D1020百帕【解析】 图中M点的气压值介于1010到1020之间。【答案】 A27下图中过OP线所作的剖面正确的是( )【解析】 可从各点的气压值作出判断。【答案】 C(2010湖南长沙2月)读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种天气系统出现频率分布图。回答2830题。28图示范围内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15、( )A温带气候 B热带气旋C锋面气旋 D反气旋【解析】 本题图示地区为西北太平洋,其天气系统应为热带气旋。【答案】 B29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面积大约为( )A5万平方千米 B50万平方千米C100万平方千米 D500万平方千米【解析】 出现频率最高(30)的区域约跨经度10,纬度4,据推算,其面积大约为50万平方千米。【答案】 B3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B附近有暖流经过C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D附近有马里亚纳海沟【解析】 该区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及其附近地区。【答案】 C二、综合题(共40分)31(2008宁夏)(10分)阅读以下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下图所示地区

16、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_。(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居民点条件的差异。_。【解析】 第(1)题,首先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甲、乙两路段位于等高线4555m之间的地段,等高线分布稀疏,都靠近河流,说明甲乙两路段地区地势比较低,靠近河流水汽较多。乙路段处在等高线50米以下地区,甲接近55米等高线,乙靠近河流的路段长,离山比甲远。说

17、明乙路段地势更低平,离山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水汽较多。第(2)题,运用图中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丙居民点附近的公路走向为西南东北向,丙居民点东北方向,等高线分布比较密集,山前公路间的两条等高线间距小,相邻地区有等高线重叠处,有峭壁,说明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狭窄,居民点建设受地域空间、地质条件限制大。相邻山坡等高线密集,有峭壁,山坡坡度陡,不利于降水下渗,又由于该地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存在夏季洪水,山体滑坡等危害。而南偏西方向相反。【答案】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18、);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32(2009成都5月)(10分)读下面中纬某地气温垂直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正受_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_。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则: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是_;降水对空气质量

19、的影响是_。(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_。【解析】 第(1)题,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该图为剖面图,图中等温线实质是等温面,从垂直方向看,等温线(面)弯曲明显处的气温是上暖下冷,且其位置从B向A逐渐升高,说明该地正受锋面系统控制。P处的气温在0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应该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类型,故答“锋面雨”是不对的),绘制锋面剖面图包括画锋面、云、降雪和空气运动方向。第(2)题,考查空气中尘埃的作用和酸雨的形成。第(3)题,可从逆温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动时,P处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答案】 (1)锋面(冷峰) 降雪 (绘图如

20、右图)(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 烟尘、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33(2009长春5月)(10分)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1、材料一 “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材料二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_(写出课题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3)“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请说出你的理由。_。(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二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_,B图表示_。(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

22、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解析】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隆起形成的。由材料二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前,长江中下游地区(32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第(4)题,A图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冬季;B图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答案】 (1)扣准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即可 (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3)(此题属开放性题目)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势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

23、成季风的条件。(同意。青藏高原隆起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4)冬季 夏季 (5)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风34(2007四川)(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图1(1)在图1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_百帕,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_。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_。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原因。_。材料二:图2(3)如图2所示为风力侵蚀

24、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中的、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的是_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_。【解析】 第(1)题,由图示a所示等压场信息看出,甲区域为冬半年形成的亚洲高压,而其同纬度的东部则为一低压槽。据图中给出的等压线数植可知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等值距为2.5百帕,按等值线的递减规律可推出,a等压线数值为1012.5百帕;根据地气压值大小可判断气压梯度力方向,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判断地风向为西北风或偏北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此时地完全在冷气团控制下,所以在此期间气压和天气变化是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甲天气系统此时为亚洲高压

25、,其消失时,南半球进入冬季,澳大利亚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应为西风带控制。第(2)题,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主要是冬半年AB一线受西风及地形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递减,即受源自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逐渐减弱;夏半年CB一线受海陆位置及夏季风影响,自东向西逐渐减弱。第(3)题,由图(2)可知为风蚀蘑菇地貌景观图,常分布于内陆干旱地区,故符合。此景观又属酷似造型景观,观赏方法应是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答案】 (1)1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3) 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