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23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师说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2、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3、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师襄(xing) 苌弘(chng) 不屑(xi) 孰能无惑(sh)B.经传(zhun) 老聃(d

4、n) 嗟乎(ji) 贻笑大方(y)C.传道(chun) 谄媚(chn) 郯子(tn) 阿谀奉承(y)D.句读(d) 丰腴(y) 李蟠(fn) 间不容发(ji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B.彼与彼年相若也 相若:差不多C.官盛则近谀 近:套近乎D.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3.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B.本段第2句阐述了老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老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C.第3、4句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5、。作者从正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D.第5、6、7 句阐述了择师的态度。正面提出择师标准,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直播平台靠主播表演“起家”之后,直播答题显然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这一新鲜的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给各个平台带来了巨额流量和广告收入。虽然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交易,活动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创新的魅力。直播答题刚出现时,各路资本就蜂拥而上,足见资本对创意的渴求。当新的创意出现

6、时,它不一定成熟完美,但可能让我们大开眼界。比如美国HBO电视网最近推出了有史以来第一部交互美剧,整部剧可以在一个APP上观看,剧中的角色通过小视频分别介绍,观众能在APP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线索跟踪剧情发展,选择新的故事线。当然,我们不能无视某些平台数据造假、虚假宣传和各种“外挂”带来的技术和规则漏洞等问题,在我国网络监管逐渐走上正轨的今天,唯有严肃对待并及时攻克这些问题,方谈得上为下一次探索积累经验。(摘编自直播答题凉了,探索精神不灭)材料二:(选自20172018中国直播答题热点专题报告)材料三: 对各网络直播平台而言,益智问答以“知识竞赛”的面貌重塑了直播行业以往的形象,同时也收割了新的

7、流量和用户,这一模式的推出或其本身就是直播行业与过往“低俗”形象进行切割的努力。对参与的网友而言,直播答题开辟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但对于这种高热度的、全民均可参与的游戏,越是火爆,越需要冷静审视。如果说知识付费是让用户花钱买知识,直播答题俨然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给了不少人“靠知识赚钱”的幻觉。从火爆程度来看,显然后者更胜一筹。只是,知识付费也好,直播答题也罢,自始至终,知识都不是核心,而更多的是作为实现某种商业目的和全民娱乐的工具。不过,越热闹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热钱开道并不等于创新。当热钱退去、用户参与积极性降低,拿什么来捍卫一个行业的存在价值?(选自直播答

8、题:热钱开道不等于创新)材料四:融合了学知识、娱乐性以及赚钱等多方面的新型直播答题,既挽救了日渐衰落的直播行业,又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娱乐答题节目。在以往的答题节目中,类似于开心辞典等,只有嘉宾可参与其中,观众只是作为旁观者,但是在直播答题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主角,从而掀起了一股全民都来参与的浪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相较于以往传统的答题节目,在基数庞大的用户群体中,我们很难规范直播答题用户的作弊行为。这需要商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建立相关的防作弊体系、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等。对于赢得了奖金的用户,谁来保证奖金到账呢?没有相关的规范,光靠商家的信誉是行不通的,要知道没有相关部门的制度保障,就无法获

9、得足够的安全感,这是民众对政府部门信赖的体现,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除了上述几个问题,直播答题还存在一个隐患,一些常识性的题夹杂着商家的广告,我们不得不思考直播答题中的题目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向低俗化,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节目内容。(摘编自直播答题行业该如何规范)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直播答题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它给直播行业带来了创新,给直播平台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值得肯定。B. 直播行业以前给人“低俗”的印象,而直播答题与其不同,这种新型直播形式有助于将直播行业从衰落的趋势中挽救出来。C. 直播答题出现火爆场面与其开辟了新的

10、娱乐方式,从而既可以让人学知识,也可以让人娱乐,还可让人赚钱有很大的关系。D. 现在的直播答题,全体社会民众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真可谓是身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美国HBO电视网推出的交互美剧是一种新的创意,给观众提供了多种线索,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剧情。B. 大多数人对直播答题持乐观态度,当然,也有44.8%的人对直播答题持否定态度,认为平台缺乏公信力。C. 近年来,我国在线直播用户数呈上升趋势,2018年的人数预计达到新高,但相比前一年,增长率有所下降。D. 知识付费和直播答题两者都把“知识”作为实

11、现某种商业目的工具,我们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6. 目前我国直播答题存在哪些问题?商家、政府等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东坡居士林语堂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眼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

12、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

13、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

14、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

15、。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作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自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

16、生活。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出舆入辇,蹶瘘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

17、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由此可见,造物主也许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

18、。B.务农是很艰辛的,特别是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C.因为苏轼仰慕陶渊明,他认为陶渊明的诗表现了他的情思和生活,所以他要追寻陶渊明,做一个真隐士。D.从苏东坡写的三十二个字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感到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8.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6分)9.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说明,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20、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 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C.兵刃既接 兵 :士兵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诸子关于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B

21、.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因为魏国的都城在大梁,故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C.“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D.“庠”“序”都指学校,“庠”指小学,“序”指中学。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主张用“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22、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的这种思想。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23、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收复中原。B.“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的雄姿和声威,暗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出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提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

24、恶果。15.人们通常认为词中的廉颇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并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句是“,”。(2)李清照醉花阴中写词人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更增加了词人内心愁苦的词句是“ , ”。 (3)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

25、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具有深厚、广博、诙谐的品质,有发达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们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苏东坡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他保持天真纯朴,终生不渝。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的;他的诗词文章,或是一时,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吉光片羽自相矛盾信笔涂鸦清风朗月

26、B.凤毛麟角格格不入即兴之作光风霁月C.吉光片羽格格不入即兴之作清风朗月D.凤毛麟角自相矛盾信笔涂鸦光风霁月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他诗人在这些方面,苏东坡是不能望其项背的B.在其他诗人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C.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D.苏东坡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即使被贬,困难也没吓倒他,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B.即使他被贬,也没被困难吓倒,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C.即使他被贬,困难也没吓倒他,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D

27、.他即使被贬,也没被困难吓倒,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21.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要求: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李商隐的

28、诗歌因晦涩难懂的含意和缥缈朦胧的美感广为人知,他的诗广用各种意象,尤其喜欢“雨”意象。李商隐有众多经过自我的心理治愈的伤痛,但是留下了很多被深埋心底的伤痕残根,而“雨”在李商隐的诗中是作为勾起他回忆起曾被治愈过的心理伤痛的残留痕迹的引子出现的。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

29、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景东一中2022届高一(下)期末考语文参考答案1. D解析 “读”应读“du”,“蟠”应读“Pn”,“间”应读“jin”。2. C解析 近:近乎。3. C解析 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全体社会民众都参与其中”错误,范围不当。应是“全民均可参与”,这不等于全民都已参与。5. 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有44.8%的人对直播答题持否定态度”分析错误。从材料二可看出,对直播答题持

30、否定态度,不看好的占21.0%。在这21.0%的人中有44.8%的人认为平台缺乏公信力。6. 第一问:某些平台数据造假、虚假宣传及各种“外挂”带来的技术和规则漏洞等;热钱开道,这并不等于创新,难以持久;直播答题用户的作弊行为、保证奖金到账等相关的规范不够等。第二问:商家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政府部门给予制度保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节目内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由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 C解析 C项“做一个真隐士”错,原文说的是“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并不是说他要追寻陶渊明做一个真隐士。8.

31、“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的地方,更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农耕的地方,这里有他辛勤的汗水,更有他自力更生的快乐,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故以“东坡居士”自号。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隐士和佛徒之间。他此时是一个被贬的人,而且受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他选择做隐士。他的思想开始转向宗教,想从宗教中寻找心灵的解脱安宁,但他选择的是参禅而不是遁入空门。此刻的他,恰恰是介乎隐士和佛徒之间,以“东坡居士”自称,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他以这段特殊经历的标志为号,表明他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辱,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豪,这体现出他的豁达乐观的天性。9.(1)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

32、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更可贵的是,他的快乐是跟百姓大众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举了许多事例来表现这一点:务农之乐。务农是艰辛的,尤其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还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务农之乐。交友之乐。被贬至穷乡僻壤,苏轼可交往的朋友甚少,但他照样可以从中体会快乐。他与老百姓交朋友,能感受淳朴的友情。与不离不弃的朋友交往,感受忠贞的友情。还有与奇人异友交往的乐趣,更有与好友交往的无拘无束的乐趣。做菜之乐。苏轼从庸常的家居生活中也能体验快乐,在做菜中苏轼体验创造的快乐。无医之乐(幸存之乐)。病痛时无医无药,这是可悲之事,但苏轼也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品出

33、其中的乐。救人之乐。苏轼不以自己的苦为苦。在救婴的过程中,苏轼为能解民困导民风而感到快乐。隐居之乐。苏轼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十分满足,觉得一偿心愿,觉得自己天生适合隐居,因此,他以陶潜为榜样,甚至认为自己是陶潜转世,以自己能像陶潜那样农耕与写作为快乐。(2)启发:(示例)人要达观豁达,正确看待得失;人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就像苏东坡做菜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件小事,从细微处也可以品出快乐,甚至可以创造快乐;人要热爱劳动,才能真正享受收获的喜悦;人要有朋友,真挚的友情,朋友的陪伴、支持,这些都是快乐的源泉;人要关心他人,能帮助别人的人是快乐的;人应该追求精神的自由、心灵的喜悦,这才是生命的本真;人应该

34、懂得收藏和珍惜点滴的快乐10. D解析 A项,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项,更;C项,兵器、武器。11. D解析 “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12.A解析 B项,本文只能说明孟子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项,两者是不矛盾的。D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13.(10分)(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2)人死了,大王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 14.C解析 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出兵的观点。15.观点一:同

35、意。他们都已年老,赋闲在家,不得重用;他们都勇猛而持重,壮心不已,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廉颇那样再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观点二:不同意。词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词人却被朝廷弃用,空怀报国之心。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怨愤之情。16.(6分)(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17B 解析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语句中形容的是“品质”,应用“凤毛麟角”。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格格

36、不入:有抵触,不投合。句中说的是“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应用“格格不入”。即兴之作: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常用于自谦。根据前文“一时”可知应填“即兴之作”。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清风朗月:清凉的风,明朗的月。形容自然美景。此处说的是苏东坡,应用“光风霁月”。18. C 解析 A项,与原句意思相反;B项,主语残缺,句意不对;D项,变换了主语。 1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语与关联词语的位置关系。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面。例如,主语相同:她不仅学习成

37、绩好,还喜欢帮助同学。主语不同:因为下了雨,所以地上很湿。选项中句子的主语一致,应把“他”放在关联词前,故选D项。20.(6分)都要消耗能量直接吸收利用食物热效应21. (5分) 李商隐 “雨”意象 伤痕残根 引子22.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题时必须明确命题者规定的写作任务。首先,要找到规定任务的句子,然后明确具体任务。显然,这里规定了三项写作任务。一是选择两到三句诗文名言,使其成为一个组合,然后立意。这就要求考生找出这六句诗文名言之间的关联点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它们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以下若干组:自强奋发、正视现实、勇于担当;:正视现实、豁达自信、敢于担当;:坚

38、忍顽强、胸怀大志;:心怀天下、家国情怀;:爱家爱国、自信乐观;: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家国情怀、关注现实;二是在文中必须引用所选择的诗文名句,即以诗文名句为论据,证明文章的论点。三是必须写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所写文章的文体必须是议论文,论点必须是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的价值判断。【范文1】为人要有大格局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饼的大小是由锅决定的,人生也是这样。人生的那张饼究竟有多大,完全取决于烙饼的“锅”做人的格局。做人有大格局,人生才能有大精彩。何为格局?魏源有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由于接受的理念不同,每个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同。是“见一堂”

39、还是“照四方”,正是格局大或小的不同表现。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大格局,就是内心的大气象、大境界、大趣味。大格局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是不为一时之利争高下、不为眼前小事论长短的气量,也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风度。一言以蔽之,大格局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业。心眼小、计较多都是获得成功的障碍,唯有眼界宽、气度大的人才能顶天立地,笑傲江湖,成就一番大事业。史瑞乔经营的殡仪馆生意日益惨淡,当他得知接线员得了竞争对手的好处而将业务全部接到对方那里

40、去的时候,并没有急于报复对手,而是想:“要是能实现电话自动转接就好了。”在他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终于问世了。试想,如果史瑞乔小肚鸡肠,满脑子想着报复对手,岂能把心思用到自动电话交换机的研制上,岂能为社会作出如此贡献?大格局的人追求成功,他们能笑对成败,活得从容自在。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遵循天道,从而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大格局的人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有“人”“谋”,后有“天”“成”;“人”“谋”在前,“天”“成”在后。成功了,那只是顺应天意,做了应该做的事。失败了,那是自己努力不够,或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41、如此则接受教训,从头再来。人生是短暂的,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创造,往往取决于对目标的抉择、对烦琐世事的自我解脱和超越。我们想要卓越,想要改变平凡的人生,就要整合做人的格局。因为只有做人有大格局,人生才能有大精彩、大自在。【点评】此文选择“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两句名句,以其内涵“大格局”破题立意,气度不凡。从行文结构看,本文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典型的层递式议论文。文章首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做人有大格局,人生才能有大精彩”,可谓开宗明义。第二段,抓住中心论点的关键词阐释“何为大格局”,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议论。第三段论述“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业

42、”,第四段论述“大格局的人追求成功,他们能笑对成败,活得从容自在”,这两个并列段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一段论述“怎么办”,提出“我们想要卓越,想要改变平凡的人生,就要整合做人的格局”的建议。纵观全文,行文层层深入,思路一目了然。还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严整的结构中,又注意论述方式的变化,如第二段多引用名言诗句,感染力强;第三段主要援引事例论证,具体形象;第四段重在分析说理,富有理性色彩。可见作者对层递式结构行文达到了运用自如的境界。【范文2】眼界无穷世界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

43、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梅只能绚烂一隅。“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那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那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著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朵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

44、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杜甫说:“会当

45、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引杜甫、王安石和庄子的实例,以证古代先贤之大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

46、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点评】文章选择了“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两句名句进行解读,诠释出其“眼界无穷世界宽”的内涵,并以此为全文中心进行论证。其审题、立意、语言、布局都相当精彩。而纵观全文,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在文章第二

47、自然段论述“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的分论点,分别引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两句古诗,从反面否定了眼界止于自我者的局限,再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进行对比,赞颂了桂花蕴含的美学格局高尚豁达,为了突出桂花既彰显秋天也彰显自我的精神品质,作者又引用了“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蟾宫折桂”的典故。而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以铺排手法引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庄子笔下的各种寓言故事,展示了古代圣贤追求大格局大气象的胸襟,意境恢宏博大,令人叹服。文末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问汝平生功

48、业,黄州惠州儋州”两句设问,以“眼界无穷世界宽”铿锵作答,响亮利落,具有豹尾之美。全文材料丰富而表达生动,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古诗词积累功底。【范文3】悠悠文墨贯古今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

49、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为了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才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列举热点时事类素材,让文章更具时代气息。)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

50、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以现代科技、新媒体之力护佑传统文化,让其得以更好的传承。)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傳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

51、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点评】文章以“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为中心论点,在素材择取的时效性上比较突出,在行文中有四处巧用时事素材展开议论。第一处,是第四自然段用“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一例,来证明通过“创新求解”,可以让“悠悠文墨传承”,此处为正用。第二处,是第六自然段举出“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的现象,作者对此进行反驳,提出“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的观点,此素材可谓反用。紧接着,作者又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利用现代科技的事例,论证了应“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这是第三处利用时事素材。第四处在第八自然段,列举“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国人迷惘”,“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的现象,自然引出民族文化乃第一流的观点表述,这一次的素材又是反用。这四处素材,有的是具体事例,有的是概述现象,有的作为论据使用,有的用作批驳的对象,它们都是当下广为人知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时事素材的使用,让文章非常接地气,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彰显了作者敏锐的时代触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