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7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纲展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热点提示:(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2)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考点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凯歌行进1恢复国民经济(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掠夺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实施“一五”计划(1)背景: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成就:

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思考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提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完成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2)内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组织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

3、果: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点拨“一化”与“三改”之间的关系思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及举措。提示: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工业品市场需求扩大;国家要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举措: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问题:探究“一五”计划的特点材料一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4、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二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5、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信息解读 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材料二主要是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尝试解答(1)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三大改造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归纳总结】“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6、。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是()由国家发动以私人为主体城市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农村主导优先发展农业内向型工业化外向型工业化贸易保护政策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情况。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形势可知,当时的经济建设是由国家主导的而不是由私人主导的,错误;优

7、先发展的是重工业而不是农业,错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我国无法采用外向型经济模式,错误。故答案为B。2(2016保定质检)下面是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单位:亿元),对表格中年份的经济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项目1949年年社会总产值3.835.7国民收入1.914.3工业总产值1.719.1农业总产值2.15.0续社会商品零售额2.817.1A.这很可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B该时期商业增速最快C当时北京市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D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相对均衡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各项数据提升明显,与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社会商品

8、零售额提升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更快。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故选A项。319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政治运动波及经济领域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及“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可以判断材料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但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并未体现,通过材料可知原来的个体手工作坊变为统一

9、生产,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C项符合题意。4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71.6%。这说明()A农轻重比例不合理 B忽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初步实现工业化 D重工业发展成就斐然解析:选D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反映的主要是工业发展情况,说明的是“一五”计划,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故选D。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岁月峥嵘1成功探索(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

10、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1960年,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对混乱的国民经济进行恢复调整和全面整顿。2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影响:片面追求“多”与“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运动时间:1958年。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评价: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

11、建设道路上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事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影响:“大跃进”大炼钢铁造成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恶化,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等历史教训。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内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评价: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混乱。点拨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4)国民经济的劫难原因:“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

12、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表现: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结果: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思考我国1966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如下:“1966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 9.6%。1967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 4.2%。1972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9.2%。1974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1.9%。”其中1973、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

13、全面整顿。问题:探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一“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二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 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人民日报社论(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大跃进”运动有哪些认识?(2)材料二中“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什么

14、?它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危害?信息解读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运动的特征之一是“浮夸风”盛行,这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材料二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这种做法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尝试解答(1)“大跃进”不仅发生在工业领域,也同样发生在农业领域;“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1958年有85篇“高产卫星”的报道,说明“大跃进”运动快速推进;1960年只有一篇关于“高产卫星”的报道,说明1960年对“大跃进”有所反思。(2)人民公社。根源:“左”倾思想的指导。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15、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20年中的“左”倾现象及其教训(1)现象事件特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教训: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1(2016无锡模拟)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

16、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对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和相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是()A纠正“大跃进”“左”倾的错误B把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C确立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D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提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党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故D项错误。2“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

17、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一首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C八字方针 D八大决策解析:选B“滴滴汗珠变钢水”可知民歌反映并夸大了人民热情高涨,鼓足干劲建设国家的情景。三大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夸张冒进的内容,故A项错误;“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八字方针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措施,故C项错误;八大决策主张综合平衡进行经济建设,与材料中的夸大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3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

18、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反映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解析:选D抓住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实行公社化”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A项是“一五”计划,B项是中共八大的内容,C项是“大跃进”的教训,均不符合题意。4(2016济南质检)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

19、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自然灾害的发生解析:选A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 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之后的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年这一比值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选A。5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下列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时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较1969年40.3比1966年下降12.6%1973年100比1972年增长74.2%A.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C

20、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D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解析:选B1969年,“文化大革命”由政治领域波及经济领域,因此1969年贸易额下降;1973年,周恩来调整经济,贸易额有所增长,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外向型转变,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遭受严重挫折,C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D项错误。本讲课堂小结 术语必备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2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

21、中国建立。4“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成为这一探索中的严重失误。7“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易误必明119491956年中国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辨析: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

22、基本完成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2“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辨析:“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改变了国家工业化的面貌,工业化并未实现。3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辨析: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4“文革”和“文革”时期是一回事。()辨析:“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高考真题(5年全国,

23、2年地方) 全 国 卷1(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选A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快,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实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说法错误;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2(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

24、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粮食供应进行宏观统筹、计划管理,这对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A项没有必然联系;当时中国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故排除C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于1952年底,故排除D项。3(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

25、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选D美国的文件高估了苏联对华援助的作用,不符合中苏两国关系后来的走向,也不符合后来中国的工农业发展状况。故答案为D。4(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解析:选A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中共中央开

26、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题目材料即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纠正,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因此选择A项。B项错误,生产队仍然是集体所有制,所有制成分没有改变;C项错误,“左”倾错误只是暂时得到了纠正而非消除;D项与题意无关。地 方 卷5(2015福建高考)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解析:选D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示以及抓住“19521960年

27、”的时间信息。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到1956年这一时间段,A项“始终”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B项“均高于”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工业产值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农业产值呈下降趋势,故C项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使工农业产值呈现背离状态,D项符合图示的信息,故选D项。6(2014重庆高考)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解析:选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还没有进行工业化建设,A项错误;“一五”计划重点进行的是工业化建设,其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C、D两项是工业化基础奠定后进行的,故均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