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7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考点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一、 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考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

2、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但图中未涉及檀香山,与“20世纪初期”也不尽相符,故A项错误;图中带处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一致,以此为组织基础,1921

3、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而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顺序不对,故C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时序不对,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

4、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

5、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6、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答案】B5(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考点】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解析】调动农民

7、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故B项正确;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也不是实质而是目的,故C项错误;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也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答案】B6、(2014浙江卷18)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解析】 本题以纽约时报中的记者报道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

8、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是指孙中山接受苏联顾问的帮助起草国民党一大宣言;“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是指北伐军队攻克武汉;“上海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是受到北伐军影响;“攻克南京”是指北伐军攻占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是指军阀混战。据以上信息可以说明是国民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C项。【答案】C7、(2014四川卷5)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改组A B C D【解析】 本题

9、以殷海光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技术的反应”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属于“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观念的反应”指新文化运动;“组织的反应”指新文化运动后新的革命政党的组建,与此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8、(2014天津卷7)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

10、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解析】 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故C项正确。【答案】C9、(2014天津卷8)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11、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 本题以“革命的火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同时也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4四川卷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

12、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解析】 本题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在1931年制定的,国民革命运动指19241927年的革命,故A项错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规定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而宪法大纲规定“资本家、富农”没有政治自由权利,与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故B项错误;宪法大纲深受俄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当时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说明宪法大纲与中国革命实际有脱节的地方,是导致“左”倾错误的重要因素,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1、(2014福建卷16)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

13、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 本题以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意,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长征时间是从1934年到1936年;二是因民族矛盾加剧而引发的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A项发生在1927年,排除;B项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党内问题召开的会议,与题意不符;随着中日民族矛盾加剧,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改变对国民党的政策,呼吁两党结束内战,一致抗日,C

14、项正确;D项发生在1945年,排除。故选C项。【答案】C12、(2014山东卷16) 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B CD【解析】 本题以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看,存有史迹的地区肯定包括广州、南京、武汉、上海、北京等。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12、(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

15、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可知反对资产阶级尚不是正确的。故选A。【答案】A1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1928

16、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B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答案】B14、(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

17、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C,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答案】B15、(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

18、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答案】C16、(2012重庆文综卷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解析】根据地理知识,ABCD分别是上海、南京、武昌和南昌。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全国革命中心是在武昌, C项正确。【答

19、案】C17、(2012北京文综卷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的称谓。故选B项。【答案】B18、(2012广东文综卷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

20、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ABC项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答案】D19、(2012山东文综卷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

21、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20、(2012上海单科卷26)下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解析】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具体方法是:1912+141=1925年。【答案】B 21、(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

22、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解析】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如青海的马家军对中共屠杀甚烈(1935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岁!”出现于1927-1937年间。A、B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C、D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

23、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当为最佳答案。22、(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28年”,1928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表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扩大和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直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所以1928年红色政权的建立后导致了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

24、大幅度上升,B项符合题意,选B。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局部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全面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9年,都不符合图片1928年党员数量急剧上升的信息,故排除A、C、D。【答案】B23、(2011广东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

25、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 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民革命的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才会呈现出湖南、湖北、江西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故选C项。【答案

26、】C 24、(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28年”,1928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表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扩大和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直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所以1928年红色政权的建立后导致了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B项符合题意,选B。五四

27、运动发生于1919年,局部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全面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9年,都不符合图片1928年党员数量急剧上升的信息,故排除A、C、D。【答案】B 二、 非选择题1(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

28、,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考点】(2)五四运动;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答案】(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3分)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2分)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9、。(2分)2(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考点】(3)“中体西用”思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30、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析】(3)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答案】(3)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

31、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3、 (2013江苏单科22)(13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5分)【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根据地图中相关信息,特别是注解的三大军阀、国民党和地图名称,不难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据点。军事斗争从地图名称可以归结:北伐。结局一是从取得的成果上归结,而是从最终国共关系的破裂上分析。【答案】(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2分)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2分)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