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6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 芯 ) 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法国社会学家雅克埃吕指出,从来没有得到说理机会的人们,习惯了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相信。在不允许自由思想、独立判断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宣传,他们最怕的就是与众人

2、、与集体、与领导不合拍或意见不同。发生这种情况时,他们会本能地感觉到“孤立”和“不安全”,觉得“可能会招惹麻烦”。宣传利用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焦虑和害怕的感觉。然而,容易上当受骗的并不只是那些没有动脑筋习惯和能力的愚民。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那些布设巧妙的往往是大谎言,人不容易轻信小谎言,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言。小谎很容易揭穿,而谎言越大,就越不可能揭穿,例如,纳粹说犹太人有统治世界的阴谋,又有谁能够证明犹太人没有这样的阴谋?希特勒说,“一般的人,倒不是有意要想作恶,而是本来就人心败坏。他们头脑简单,比较容易上大谎的当,而不是小谎的当。他们自己就经

3、常在小事情上说谎,而不好意思在大事情上说谎。大谎是他们想不出来的,就算是听到弥天大谎,他们也不能想象能有这么大的弥天大谎。”谎言是一种构筑生活世界的伪劣材料,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被欺骗者会心甘情愿地用它来构筑自己的生活世界图景。即使在明白的情况下,告别这样的生活世界图景也是很困难的。长期接受和依赖谎言的人们,甚至还有在谎言破灭后,自己也加入到维持谎言中的。1950 年代,一位名叫玛丁的家庭主妇,她是一个叫“追求者”的地方教派的组织人,她向她的信众们宣称,在1955年12月25日,一场洪水将会摧毁世界,而外星人会驾着飞碟来解救他们,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追求者”们为世界末日做好了一切准备,辞去

4、了工作、变卖了家产,甚至把裤子上的铜拉链都剪掉了,以免妨碍飞碟的电子通讯。结果,当那一天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按理说,这些受骗的人应该清醒了,但是,完全出乎一般心理推断的预料,这些坚定不移、付出了重大代价的信徒不但没有改变他们的信念,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和虔诚,他们相信,世界没有按原计划毁灭,是因为他们迎接死亡的虔诚态度感动了上帝。“追求者”们甚至完全改变了他们以前一贯低调、不愿与外人来往的作风,变得热衷于宣扬他们的教派信仰,到处加倍努力向他人证明自己教派的正确。费斯汀格在当预言失败时一书中用“认知失调”即人们的经历与信仰相矛盾时产生心理不适,以致反而变得更依赖信仰,更加信仰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5、。他认为,要使人们接受一个虚假的预言,有几个条件:首先,预言要符合人们原来的信念;其次,需要接受预言者卷入预言的相关活动;第三,要维持信仰,还必须有社会的支持,或团体内部成员的相互支持,以相互强化无法证实的信念。从认知和心理缺陷来认识谎言如何对普通人产生影响,我们就更需要通过学校的人文教育和社会启蒙来提高公民的理性思考水准。这样的启蒙教育能帮助民众了解欺骗机制,同时也重视自己易于上当受骗的心理弱点,有了这两条,民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增强,被欺骗和利用的危险也就自然会随之降低。(摘编自徐贲为什么我们对谎言深信不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从来没有

6、得到说理机会的人们,才会相信谎言。B. 希特勒认为谎言越大越容易欺骗那些小事上说谎的人。C. 长期受骗和依赖谎言的人会在谎言破灭后去维持谎言。D. 人文教育和社会启蒙可以帮助民众了解欺骗机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提出了两种人最容易受骗的问题。B. 举希特勒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和引用论证,使问题由小到大得到了拓展。C. 玛丁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没有说理机会的人容易受骗。D. 文章最后一段属于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全文结构清晰严谨。3. 下面对“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7、A. 傻子平时都在小事上说谎,所以面对布局精巧的谎言反而更容易上当。B. 布局精巧的谎言更容易欺骗那些能动脑筋的人,他们比傻子更容易上当。C. 布局精巧的谎言往往都是大谎言,聪明的人容易识破所以不会上当。D. 傻子虽然不习惯动脑筋,但对布局精巧的谎言却会去思考所以不易上当。【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8、。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只有”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从来没有得到说理机会的人们,习惯了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相信”可知,“只有”表述以偏概全,所以答案错误;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证明了没有说理机会的人容易受骗”理解错误;根据原文“谎言是一种构筑生活世界的伪劣材料长期接受和依赖谎言的人们,甚至还有在谎言破灭后

9、,自己也加入到维持谎言中的。1950 年代,一位名叫玛丁的家庭主妇”可知,玛丁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长期接受和依赖谎言的人们,甚至还有在谎言破灭后,自己也加入到维持谎言中的”,答案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对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理解错误;由原文及题干“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可知,“傻子反而更容易上当”错误,所以排除

10、;B项,正确;C项,前文说“容易上当受骗的并不只是那些没有动脑筋习惯和能力的愚民”,“并不只是”,隐含意思就是聪明的人也容易上当,所以该项错误,排除; D项,“但对布局精巧谎言却会去思考所以不易上当”,无中生有;傻子不易上当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大谎言进行了思考,该项错误。故选B。【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

11、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

12、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四十九条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

13、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缔约国应致力于促进规定或建立专门适用于被指称、指控或确认为触犯刑法的儿童的法律程序、当局和机构,尤应:(A)规定最低年龄,在此年龄以下的儿童应视为无触犯刑法之行为能力;(B)在适当和必要时,制订不对此类儿童诉诸司法程序的措施,但须充分尊重人权和法律保障。(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四十一条第3款)材料二:2012年4 月13日晚,衡阳县西渡镇突发一起特大命案,一名12岁的小男孩用水果刀将姑妈一家三口杀害。4月13日晚23时01分,衡阳县公安局接到刘某报警,称其位于西渡镇滨江路君泰宾馆家属楼五楼住房内发生命案,其妻和9岁女儿、4岁儿子被人

14、杀害。通过周密细致的现场勘查和摸底排查、全县范围内的清查盘查及相关视频资料比对分析,确定死者肖玲林的亲侄儿肖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进一步侦查,于14日上午9时30分将肖某抓获,当场从其身上搜出其姑姑家房门钥匙、手机及2000元现金等物。犯罪嫌疑人肖某对杀死其姑姑及表弟表妹的事实供认不讳。(材料来源新浪陕西)2019年12月2日晚,湖南沅江一名12岁男孩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将母亲在卧室内杀害,据悉,男孩因抽烟被母亲发现后遭皮带抽打,积怨最终酿成惨案。案发后吴某康已被警方控制。12 月12 日,吴某康被释放,其亲属要将他送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却遭到了其他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而该男孩的亲属又拒绝将

15、男孩送往工读学校。吴某康目前正处于既不能入狱,又不能入校的困境之中。(材料来源新京报)材料三: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势态,重大、恶性案件层出不穷。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流动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其次是离异、留守、单亲和再婚家庭。学界认为,因为现在人的发育比较早,与30年前(即1979 年,该年刑法规定的刑责年龄为14岁,沿用至今。)相比,14岁孩子的认知也大大提前,所以承担刑事的年龄可以适当降低到12岁。目前,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 新加坡等国均将未成年人入刑标准定在14周岁以下12周岁以上。

16、但未成年人服刑的效果以及如何回归社会,则是一个不得不深入思考和有待观察的问题。(材料来源法制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明确规定为十八周岁。B.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未对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做出明确规定。C. 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势态,重大恶性案件层出不穷。D. 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将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降低到14岁以下12周岁以上。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重大恶性犯罪频发,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刑责年龄”的关注。B. 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在于家庭

17、,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各种各样问题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C. 现在人的发育比较早,与30年前相比,14岁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也大大提前和提高了。D. 是否降低“刑责年龄”既是一个司法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吴某康的困境其实也是“刑责年龄”的困境。6.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责年龄”的看法。【答案】4. A 5. B 6. 示例一:1.同意适当降低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2.现在人发育较早,认知水平也比30年前有所提高,因此“刑责年龄”也应该有所变化。3.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恶性案件频发,因此应该适当降低“刑责年龄”。示例二:1.不同意降低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

18、2.降低“刑责年龄”并不能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3.降低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有可能不利于未成年犯人的改造和回归。【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A项,“十八周岁”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答案错误。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

19、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B项,根据原文“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流动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其次是离异、留守、单亲和再婚家庭”可知,“来自各种各样问题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并不能直接推出“犯罪的根源在于家庭”这一结论,所以答案错误。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

20、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题干要求结合材料,谈对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责年龄”的看法,答题时,首先应表明态度,“同意”或“不同意”,然后说明理由。从“同意”这一角度看,根据原文“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势态,重大、恶性案件层出不穷”以及“现在人的发育比较早,与30年前(即1979 年,该年刑法规定的刑责年龄为14岁,沿用至今。)相比,14岁孩子的认知也大大提前,所以承担刑事的年龄可以适当降低到12岁”,可以从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态势及未成年人的发育、认知水平角度来分析。从“不同意”这一角度看,根据原

21、文“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流动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其次是离异、留守、单亲和再婚家庭”以及“但未成年人服刑的效果以及如何回归社会,则是一个不得不深入思考和有待观察的问题”和“吴某康目前正处于既不能入狱,又不能入校的困境之中”,可知:一方面,降低“刑责年龄”,却并没有解决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也就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另一方面,降低“刑责年龄”之后,未成年人服刑的效果及如何回归家庭和社会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最后将以上内容加以归纳整理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

22、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焦七冯骥才焦七最爱吃的东西是肉肠子。他别的事全交别人干,只有做肉肠子的事自己干。他只吃自己做的肉肠子:自己买肉、切肉、剁肉、拌肉、灌肠,他有自己的一套。用多少黄酒、胡椒、酱油、葱姜、红糖,肉要几成肥几成瘦,不信别人只信自己。他做的肠子也全归自己独吃,别人别想吃到,连他老婆也难吃一口。毒的人凡事必独。他刚搬到梁家嘴来后,发现院里的一棵老榆树又大又高,杈子多,树荫浓,有风又不

23、晒,正好晾肉肠。他就把灌好的肉肠一串串挂在树权上,晾好的肠子干湿合度,真好吃。可是这样做了几次之后,忽然发现挂在树上的肉肠子少了。奇了!鸟叼去了还是猫儿偷走了?他下一次再做肉肠,用了心计,先数好多少串,挂在树权上之后天天盯着。一天,他忽看到邻居家隔墙伸过一根竹竿来,竿头绑个铁钩,过来一勾一挑,生生把一串肉肠子摘过墙去。妈的!原来是叫人偷去的!焦七这人阴,有火不发,憋在心里想招。想来想去,想出天底下最厉害的一招。转天他出门买了一块肉,一包肠衣,一些大葱生姜,路上拐个弯儿,到药铺买一小包砒霜。到家就在院里剁肉拌料,掺上砒霜,灌进肠衣,做成了十五串毒肠子,全挂在树上。然后天天坐在当院一张椅子上,抽烟

24、喝茶,两眼一直没离开从树杈一串串垂下来的毒肠子,像是蹲在河边钓大鱼。几天过后,终于看到那绑着铁钩的竿子又伸过墙来,前后两次,挑了两串毒肠子过去。他心里暗暗一笑,一直憋在心里的火立马熄了。跟着,他把树上余下的毒肠子全摘下来,塞进一个袋子里,天黑后从家提到河边,扔进河里。当天晚上只听邻院叫喊声忽起,又是“救命”,又是“死人”,人哭狗吠,动静很大,闹了整整一晚。第二天一早,一个小混星来说,隔壁邻家那个倒腾木料的胡老大叫人下了药,毒死了。官府来了几位捕快正在问案。焦七听了当没听,好像大车砸死一条野狗。到了晌后,有人哐哐拍门,焦七开了门,只见几个黑衣捕快站在门口。不等他开口,用纸托着三根肉肠给他看,问他

25、:“这是你的肠子?”捕快猜他准说不是。谁想他苍白的脸上阴冷一笑,竟然反问捕快:“我家的肠子怎么在你手里?”捕快一怔,跟着问:“好,我问你,你家的肉肠为嘛放砒霜?”这话问到关节上。焦七答得更快:“我这肠子不是吃的,是药黄鼠狼的。不放砒霜放嘛?放白糖?焦七这话叫捕快没想到,全怔住,下边的话就没劲了:“你可知道你的肠子毒死了邻家的胡老大?”焦七装傻,说道:“这不会吧!我药黄鼠狼的肠子挂在我家院子,他怎么吃的?偷去吃的?”他忽然笑出来说,“那就不干我事了。他要是翻墙到我家来,用我家菜刀抹了脖子,也是我的事吗?”捕快们再没话可说,闷住了口。焦七的话句句在理。他并不否认这肠子是他家的,砒霜是他放的,可他为

26、了药黄鼠狼,他并没错。胡老大偷吃毒肠,自然怪不得人家。这事无论从哪头讲,都和焦七沾不上边。后来连胡家的人都说,这事只能怪胡老大自己,他要不去偷吃哪会致死?最后,官府结案,胡老大贪嘴致死,与焦七不相干。可是,这事再往深处一寻思,就费解了。谁会用肉肠子药黄鼠狼?焦家又没养鸡,也没闹过黄鼠狼,他毒黄鼠狼干嘛?黄鼠狼是大仙,没事谁会去招惹大仙?是不是胡老大以前就偷吃过焦七的肉肠子,惹了他,才使了这毒计,下了这毒手?慢慢地谁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谁也没办法。不单官府没法儿,老天爷都没辙。焦七这人还有人敢招惹吗?最倒霉还是胡老大,活了这么大岁数,最后竟然死在了贪嘴上,连家里人也抬不起头,后来悄悄搬出了梁家

27、嘴。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点出焦七“毒的人凡事必独”,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B. “用了心计,先数好多少串”,心理描写,刻画出焦七内心的阴毒。C. 捕快与焦七的对话属于语言描写,既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推动了情节发展。D. 小说结尾伤天害理者无事受害者的家人却悄悄搬走,意味十分深长。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焦七的性格特点。9. 结合全文,简要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答案】7. B 8. 自私,“他做的肠子也全归自己独吃,别人别想吃到,连他老婆也难吃一口”。阴毒,仅仅因为邻居偷了几节肠子,便将其毒死。狡猾,面对捕快的盘问,竟然振振有词,

28、滴水不漏,为自己洗脱罪名。 9. 犯小错的人却付出生命的代价,连家属都羞愧得抬不起头,只好悄悄地搬走。与杀人的人却安然无恙,无人敢招惹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虽然对胡老大的死因大家心知肚明,但官府没法,老天没辙,天理公道都在世道人情中显得无奈和苍白,揭示中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心理

29、描写”错误,“用了心计,先数好多少串”应是细节描写,所以答案错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小说开头介绍人物时写道“他做的肠子也全归自己独吃,别人别想吃到,连他老婆也难吃一口。毒的人凡事必独”,说明焦七自私的特点。根据原文情节“忽然发现挂在树上的肉肠子少

30、了。他下一次再做肉肠,用了心计,做成了十五串毒肠子前后两次,挑了两串毒肠子过去。他心里暗暗一笑,一直憋在心里的火立马熄了当天晚上只听邻院叫喊声忽起”,焦七发现肠子少了做毒肠子毒肠被偷胡老大被毒死,说明焦七阴毒的特点。面对捕快的询问,焦七“苍白的脸上阴冷一笑,竟然反问捕快:我家的肠子怎么在你手里?答得更快:我这肠子不是吃的,是药黄鼠狼的。不放砒霜放嘛?放白糖?装傻,说道:这不会吧!我药黄鼠狼的肠子挂在我家院子,他怎么吃的?偷去吃的?他忽然笑出来说,那就不干我事了。他要是翻墙到我家来,用我家菜刀抹了脖子,也是我的事吗?”说明焦七十分狡猾。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分条整理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

31、的分析理解能力,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本题考查的是结尾段的作用。小说结尾从内容上看,一方面进一步交代了胡老大的悲剧结局,同时“连家里人也抬不起头,后来悄悄搬出了梁家嘴”,另一方面写了焦七无人敢招惹,通过对两类人的对比,点明文章主旨,突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同时结尾写到焦七连官府、老天爷都没辙,说明了天理公道在特定世道人情中的苍白,深化了文章主旨。其

32、它角度,如结构上,总结了全文;表达效果上,能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等,只要言之有理亦可。【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

33、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

34、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已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端曰:“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

35、“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节选自宋史吕端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

36、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B. 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C. 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D. 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吕端,字易直”中“字”: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作为对“名”的补充,供他人称呼,多与“名”的含义相近或相辅。B. “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C. “端备位宰相”中“备位”:是居官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自己本来能力不够,愧居其位,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是聊以充数

37、。D. “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文中“宫车晏驾”,宫车晚出之意,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B. 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C. 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D. 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

38、本人,才率众跪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2)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2)等到宋太宗的病情加剧,内侍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朝中大臣计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

39、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栉风沐雨”和“吊民伐罪”是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共同作“主上”的谓语,因此在“民”后断开,排除AD;“非也”是一个否定判断句,“主”是动词,与“留务”构成动宾关系,因此在“非”前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说法错误,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40、。古人二十岁才是成年。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错误,原文说“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招降的是李继迁的儿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41、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同列”,同事;“罕”,很少;“建明”,倡议。全句译为: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2)句中,“及”,等到;“忌”,畏惧;“阴”,私下里;“谋”,计划。全句译为:等到宋太宗的病情加剧,内侍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朝中大臣计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

42、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之后,吕端管理浚仪县,同判定州。吕端治理政务清正简约,远处的人也感觉到便宜。十年,出京管理蔡州,因为善于管理政事,官吏百姓排着队上奏请求朝廷让他留下来。时逢秦王赵廷美担任京城的府尹,太宗征讨河东,赵廷美将可能接到留守京城的命令,吕端对赵廷美说:“皇上不顾风雨辛苦奔波,慰问百姓,讨伐罪人,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奏请随从护驾。如果主持留守事务,是不合适的。”赵廷美因此恳请跟从随行。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

43、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相。在这之前,寇准担任参知政事。吕端做了宰相后,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跟他商量此事。寇准回去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

44、,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便邀他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此来惩戒凶贼逆臣。”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进了朝堂,他就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想要烹煮他,高祖说:(如果你一定要烹他)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做大事的人是不会顾及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种叛逆的人呢?陛下今日杀掉她,明天可以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事情不是这样,白白地让他坚定反叛之心罢了。”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

45、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让人优厚地服侍她,以便招降李继迁。即使不能立即招降他,最终可以牵住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就采用了他的计策。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了,李继迁的儿子终于投诚,这是吕端的功绩啊。宋太宗身体不好,宋真宗当时是皇太子,吕端每天都和太子一起入朝面圣。等到宋太宗的病情加剧,内侍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计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宋太宗驾崩,李皇后让继恩把吕端叫来,吕端感觉不对,于是就把继恩锁在阁内,让人看着他然后才去见李皇后。皇后说:“

46、皇帝已经晏驾,应立皇长子为继任皇帝,这是顺应天意的,(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吧?”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这种状况,现在皇帝才弃天下而去,怎么能急着违抗先皇遗命呢?”宋真宗登基后,垂帘引见诸位大臣,吕端请求皇上卷帘,走上前去仔细查看,然后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并高呼万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4.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

47、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首句破空而来,奠定了全词深沉雄浑的格调。B. 词人通过“画角”“牧马”意象,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的场景。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C.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紧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D. 词人精选意象,组成了一幅既清新明丽又壮阔悠远意境,传达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15. 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子。【答案】14. D 15. 此句以景结情,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抒发了作者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的感情,传

48、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清新明丽”错误。通过阅读本词,作者用“画角”“牧马”“西风”“丹枫”等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

49、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题注意题目要求“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词的末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化用欧阳修的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用充满幽怨的笔调,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此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词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

50、雅致的句子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_,_”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裕北伐的典故,以“_,_”两句表现出刘裕统帅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答案】 (1). 烟柳画桥 (2). 风帘翠幕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金戈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

51、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幕、尊、酹、戈。第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最近举行的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启动仪式上疾呼:“我们必须帮助那些极度脆弱的人数以百万计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印度洋海啸、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特大地震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总是_地向这

52、些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绝不在朋友落难时袖手旁观,绝不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这就是中国之义。应当看清,西方一些人歪曲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抹黑中国善举,这些_的言行,完全就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玷污,_出他们狭隘的地缘政治算计和荒谬的傲慢与偏见。国际公认,为捍卫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选择勇敢“逆行”,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疫行动,彰显了人本精神和天下情怀,_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内含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光芒。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当仁不让荒诞无稽暴露闪烁B. 责无旁贷荒谬绝伦显露闪烁C. 当仁不让荒谬绝伦暴露

53、闪耀D. 责无旁贷荒诞无稽显露闪耀1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A.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 坚强,纯洁,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D.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B. 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

54、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C. 中国始终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D. 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答案】17. C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当仁不让:原指以

55、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第一空,根据语境,中国是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自己的责任,故排除“责无旁贷”;荒诞无稽:形容虚妄离奇,无法考查。荒谬绝伦:荒唐错误到了极点。根据语境,西方一些人歪曲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抹黑中国善举这种行径是错误到了极点的,故应选择“荒谬绝伦”;暴露:使隐藏着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矛盾、本质、问题、阴谋、弱点、缺点等。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有时是有意地揭露出来。可以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显露:一指明白直截;

56、二指明显暴露。此处语境选择“暴露”更合适;闪耀:光彩耀眼。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耀”和“光茫”搭配;故选择“闪耀”。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文中句子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说话声音延长。B项,表示话题转换。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

57、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B项“本着以”介词多余,构成句式杂糅;去掉“以”;A项“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后面缺少“威胁”,成分残缺。C项,“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缺少成分,应该是“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本”。故选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

58、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家庭出身,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

59、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_ _【答案】 (1). 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2). 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

60、”“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的方式“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句“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富裕家庭里出生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好的教养,自然会有与他人相处的襟怀;因此仿照的方式可得: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第句“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这种说法太绝对,不能说自身的条件优越肯定会践踏他人权益。仿照的方式则可写成:

61、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21.下面是某校德育处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封邀请函,请指出文中存在的五处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尊敬的家长:您们好!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更好地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推进素质教育,让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将于2020年7月28日在学校各班教室开展以“家校牵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您的掌声,孩子们的欢乐将与您一同分享。请各位家长届时惠顾,我们真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指导工作。2020年7日26日【答案】“您们”改为“您”或“你们”;“2020年7月28日”改为“2020年7月28日上午9

62、点”;“学校各班教室”改为“各班教室”;“惠顾”改为“光临”;落款处日期上面补充:某某学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您们”不符合语言习惯,应为“你们”或者“您”;这是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封邀请函,所以时间表述至少应具体到日期及上午或下午几点;“学校各班教室”表述啰嗦,前文中已提到“我校”,所以应改为“各班教室”;“惠顾”,指光临、惠临,一般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所以“惠

63、顾”不符合人物对象。根据语境“请各位家长”,结合邀请函的特点,可改为“光临”来敬称家长的来访;邀请函落款应写明邀请人或单位,然后再写明时间,所以在落款处日期上面补充:某某学校。四、写作(60分)2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一天,王阳明和朋友一起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你如何解释?”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要求:围绕材料含义,选好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存大爱方能造福于人

64、高中政治课本上讲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书中有一个例子,说王阳明有一天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作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教科书严肃地批判说,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坚决要不得。但是现在读起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王阳明的观点里不也正包含着一种大爱的道理吗?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早已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念所熏陶而感染得自私、冷漠,又有几人能像袁隆平所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那样心存大爱,造福于人。

65、然而,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有着优秀民族精神的国家。为了普渡众生,心怀百姓的人数不胜数,我们又怎能不受他们的启迪,反而变得自私呢?大禹是一位受到所有百姓爱戴的明君。在他未作首领之前,曾被舜帝派往治水。为了百姓不受洪水侵袭,为了人们不再流离失所,他开始全心研究水利工程。为了普天下黎民的幸福,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他成就了自己的业绩,完成了治水工程,赢得所有人民的心。因而在“禅让”时,才会成为一代明君。想起大禹,我们有什么理由自私呢?唐代诗人杜甫,纵便在自己无安定居所,境况窘迫,也不忘天下百姓。他的茅屋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他自己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他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

6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也曾慨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冻死亦足。”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无私。面对杜甫,我们又有什么借口可以自私呢?北宋范仲淹更是以百姓为念,心存大爱。“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为一代丞相,他普渡天下百姓,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志向。纵然遭贬,也不忘心存百姓,为我们留下了一代英明。怀念范仲淹,我们又怎能变得自私呢?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人们前进的步伐,却拉远了人们心与心的距离。追溯古今,仰望伟人们不羁的灵魂,去体验他们博爱之心。吾辈学子,更是重任在肩,去洗礼自己的灵魂,让大爱迎风呐喊。鹏程长街,望不尽人群,大地都是真挚爱;志华

67、日月,纳天地豪情,人间容贯万年情。黄天在上,就借我们一劲狂风,看我们乘风远去,去播撒爱的气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深入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审题】作文材料由王阳明与朋友之间的对话构成,分析可知要抓住“无心外之物”这个内容来立意,那么“无心外之物”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先生说没见花时,花和心同归于寂,花是存在的,我也是存在的,可是我们彼此没有给予付出,所以是同归于寂,见花时,彼此都有了直观的认识,花就在我心内了。心外无物是一种生命境界

68、。关心,即和我心相关的,关心了才有意义,不关心有什么意义,心不在焉是什么结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那是不关心的结果。所以它呈现出来的是心有大爱,只有心存大爱,才能让所有事物与你有关,造福人类。参考立意:1.担起责任,开拓眼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2.关心让生活呈现色彩3.大爱让你的世界更精彩行文结构:文章首先引材料内容得出“心存大家才能造福于人”的观点,然后用袁隆平、大禹、杜甫、范仲淹等人的事例来论证只有以百姓为念,把人民装在心中,心存大爱,抛去自私的念头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呼吁人们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学古人先贤,把重任挑在肩上,去播洒爱的气息,从而收束全文。全文可谓思路清

69、晰,观点鲜明。素材:1.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担负起责任,不能有愧于人。就像先生讲的:“你没有看这些花时,这些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寞;你来看这些花时,就在一瞬间,这些花的颜色和姿容一下子明白呈现出来”,关心让生活呈现色彩。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身边的各种感情,都是打开本心,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问心无愧。如儿女、父母、亲友。天下无心外之物,虽然是圣人的境界,可是也给我们普通人讲了一个道理,担起责任,开拓眼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就能看到花的颜色和姿容。2.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

70、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3.“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

71、,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然而有一类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最终只会自取灭亡、遗臭万年。4. “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林俊德正是这样一个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的人。他几十年如一日,隐姓埋名、淡泊名利,践行着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他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一生,回答了“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经典命题,用“赫赫而无名”的淡泊,诠释了“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

72、报国情怀。5.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林俊德以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让大爱更辽阔澎湃,让大德更绚烂美丽。大爱是帆,大德是舵,只有高扬人生之帆,把握人生之舵,一个人才能大爱长存,大德永驻。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6. 我们不一定要做什么感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用心中一点善念的火种,也可以将爱心扩张成燎原之势,爱心作伴好飞翔。狄更斯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心日逐冷漠的今天,让我们点起爱心的火炬,薪火相传,让爱心光照大千世界!静水流深,爱暖三生。7

73、. 今日,我们能够幸福地活着,那是因为有无数心有大爱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古往今来,因为心有大爱,有的人廉洁正直,一片冰心在玉壶;有的人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有的人鞠躬尽瘁,先天下之忧而忧;有的人义薄云天,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些心有大爱的人,你给他一滴水,他会赠你一片海;你给他一缕香,他会给你整个春天。【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一、首先要“读”: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

74、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